88教案网

第三章第三节观察叶片的结构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章第三节观察叶片的结构”,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为、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叶片的结构

书本P115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叶片总的来说能分成几个部分?

1、表皮分为上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比下表皮的气孔少,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

2、叶肉是叶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叶绿体,还记得叶绿体是进行什么作用的场所吗?

3、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和筛管,主要是起运输作用的组织。

表皮,叶肉,叶脉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的主要“门户”是气孔

气孔是表皮里比较特别的结构,它们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壁厚薄不均匀。

1、气孔与水的关系:

当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

当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

2、气孔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高,气孔打开,加快蒸腾作用

温度低,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与安放

2、对光

3、观察

使用显微镜时,物镜与目镜的选择:

先用10*的目镜和5*的物镜,为了找到物体的位置

复习显微镜的构造:

提问: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

观察叶片的结构和步骤

1、叶片放于木板上

2、两片刀片,迅速切割(找出最薄的一片,用毛笔粘上)

3、把最薄的一片做成临时装片。

(先在载玻片上滴水,再把叶放在水里,盖上盖玻片,如看不清楚,可用稀碘液染色)

4、找出叶脉,表皮,叶肉

5、收拾工具,清洁桌面

布置作业

报告册P34,第四大题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气孔的作用并不是很明白,如果能给他们一些具体的例子可能会更清楚,比如太阳照射时,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当下雨时,周围的湿度比较大,气孔也就不需要进行蒸腾作用,所以这时植物的气孔关闭。关于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被灼伤的问题,可以利用夏天洗澡的例子来说明。夏天洗澡后,留在人体体表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使人感到凉爽。由这类生活实例再引伸到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了。我觉得书本上第3个步骤可以省略,因为只要在切成的叶片中找出比较细小的就可以完成我们的实验了,而找出这个最细小的叶片并不一定在培养皿中才能找到,在木板上同样可以,找到后用毛笔取出就能观察了。

相关推荐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降水的分布
教学难点
1.降水和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降雨、降雪等景观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2.降水量的测量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画面1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画面2用降水动画,并配以降水声,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知晚上20时的降水量,指导学生会测、会记录、会计算日降水量。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6.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7.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5.多媒体展示反馈练习。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或让各小组自选、抽题都可以),然后各小组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图组织讨论(如第1小组②题→E图→讨论)
根据A~E几个地方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各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1)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图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约200毫米)。
(2)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图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连续几个月不降一滴水)
(3)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D图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约850毫米)
(4)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适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图所在的地方雨量适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图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
6.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图)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图)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板书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活动与探究
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学校所在地的一年之中,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为什么?
2.阅读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中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部)
(2)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中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中部)
(3)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的有哪几个大洲?(南美洲、欧洲)

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4、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5、会查沸点表

6、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

4、通过交流使学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实验准备】

蒸发皿、小瓶液化气、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共分12组)、两块相同的铁片、水、酒精、滴管、小扇子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全文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也许您也喜欢下面的内容: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汽化和液化导学案15汽化和液化教案14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导学案汽化和液化导学案14汽化和液化学案(第一课时)汽化和液化(一)学案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二汽化和液化自学学案汽化和液化导学案13汽化和液化教学案汽化和液化讲学稿汽化和液化导学设计(共2课时)汽化和液化导学案12

第三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第三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

第三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会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认识科学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5、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重点

1、认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特定的元素。

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三.具体内容

不知你是否意识到,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铁锈中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那么元素是什么呢?

1、元素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

“同一类原子”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原子。它们的中子可以不同。所以说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元素与原子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宏观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微观概念。

区别

只讲种类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使用范围

用来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来表示物质的微观组成

3、元素符号

写法:用1个或2个拉丁字母表示,一大二小。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

4、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

(碱)

(盐)

5、单质和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

化合物

定义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宏观组成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

微观构成

1、由同种原子直接构成。

2、同种原子先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单质。

由不同种原子先构成分子,然后由分子再构成物质

举例

FeAlSO2N2等

CO2H2O2KMnO4等

相同点

纯净物

联系

单质和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相互转化。

6、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的区别

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也有个数。

7、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1)元素可以组成物质。

(2)原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3)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4)同一类原子构成元素。

8、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含量最多的元素

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

地壳

O

Si

人体

O

H

海水

O

H

太阳

H

H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其次是Fe。

9、元素与人体健康

(1)生命必需元素。把健康的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称为生命必需元素。这些元素有20多种。

(2)生命必需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缺钙

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缺锌

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得侏懦症

缺钴、铁

易得贫血症

缺碘

易得甲状腺疾病等

钙多

易得白内障、动脉硬化等

硒过量

微量硒可防癌,过量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典型例题】

例1、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外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中子数D、质子数

答案:D

例2、蔗糖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断蔗糖是由什么元素组成。

答案:蔗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例3、用“原子”和“元素”两个概念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

答案:氧气:(1)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了氧气。(2)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二氧化碳:(1)每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二氧化碳气体。(2)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例4、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3)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5)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6)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7)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8)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1)(4)(7)(8)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两种微粒的电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一定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3.O表示的意义是()

A.表示氧元素B.表示一个氧原子

C.表示一个氧元素D.表示氧元素和一个氧原子

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对该有机物组成做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只含C、H元素B.只含C、O元素

C.肯定含C、H、O元素D.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5.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A.氧元素B.氧分子C.氧原子D.氢元素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AlB.SiC.FeD.O

7.氯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cLB.clC.ClD.CL

8.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氧气B.石油C.水银D.水

9.下列关于氧气、氧化铜、氯酸钾三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氧化物B.都是含氧化合物

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

10.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混合物B.化合物C.纯净物D.单质

二、填空题

1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氧___________氢___________锰_____________钾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P___________He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

1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它与水在组成上_________,构成上_________。

1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以判断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

15.水、干冰、氧化钙三种物质中都含______种元素,且都含_______元素,所以它们属于________。

三、简答题

16.科学家发现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且都属于氢元素。请分别说出这三种氢原子在构成上相同点和不同点。

17.将下列物质填入表中:氧化铜、空气、氮气、铁、氯化钾。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

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

非金属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

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18.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碘盐,请问这里的“碘”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加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80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