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JaB88.cOM

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食物链: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
食物网: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
2、食物链的构成特点:
(1)食物链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二环节是植食性的动物,其它环节是肉食性动物。(2)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食物链环节越少,越简单,否则相反。(3)食物链由前到后,生物数量越来越少。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
(1)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越来越少)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一环节的生物发生变化,其它环节的生物也受影响,可能造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破坏和中断,甚至破坏生态平衡。
(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最关键的生物是绿色植物。
(4)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会产生有害物质的富集效应。
5、应用
(1)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农林害虫。猫头鹰、啄木鸟、灰喜雀等
(2)生态农业

一、选择题
1、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2、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
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4、具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淡水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二、理解应用
1、下列是温带草原上的部分生物,它们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如下图,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把生物前的代号填人方格内。
A.植物B.鼠C.蛇D.鹰E.食虫鸟F.植食昆虫
2、下图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河蚌等动物。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最终能量来源是。
(2)水草、浮萍、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和鱼、虾、河蚌等动物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的。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物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4)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则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延伸阅读

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4.1小车下滑的时间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学习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一、预习
(一)、预习书P96~P97
(二)、思考:什么是变量?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
(三)、预习作业:
1、课堂上,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与老师提出概念的时间(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
时间/分02101213141624
接受能力4347.85959.859.959.85947.8
(1)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老师在第____分钟提出观念比较适宜?说出你的理由.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______,如果一个量随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这个量叫做______,另一个量叫做______.
2、本节是通过______形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二)例题
例1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支撑物高
度/厘米102030405060708090100
小车下滑
时间/秒4.233.002.452.131.891.711.591.501.411.35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变式: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启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
时间(秒)012345678910
速度
(米/秒)00.31.32.84.97.611.014.118.424.228.9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钟内,v的增加最大?
(4)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几秒这辆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

(三)拓展:
1、如图,是一个形如六边形的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第一层;第二层每边两个点;第三层每边有三个点,依此类推:
(1)填写下表:
层数123456……
该层的点数……
所有层的点数……
(2)每层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有层的总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此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4)写出第n层所对应的点数,以及n层的六边形点阵的总点数;
(5)如果某一层的点数是96,它是第几层?
(6)有没有一层,它的点数是100?为什么?

2、下表是明明商行某商品的销售情况,该商品原价为560元,随着不同幅度的降价(单位:元),日销量(单位:件)发生相应变化如下表:
降价(元)5101520253035
日销量(件)780810840870900930960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那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每降价5元,日销量增加多少件?请你估计降价之前的日销量是多少?
(3)如果售价为500元时,日销量为多少?
(四)回顾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4.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2、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学习重点:1、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预习
(一)、预习书:P100~P101
(二)、思考:确定关系式的步骤?
(三)、预习作业:
1、会议厅共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后排每排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
(1)你知道第九排有多少个座位吗?第26排呢?
(2)每排的座位数y可用排数x来表示吗?
(3)可不可能某一排的座位数是52?为什么?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通过表格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节中利用_______也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确定关系式的步骤:先找出题目中关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相等关系,再用________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
3、半径为R的圆面积S=________,当R=3时,S=________

方法小结:
1、涉及到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时,写关系式的关键是利用面积或体积公式写出等式;
2、一定要将表示因变量的字母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已知一个变量的值求另一个变量的值时,一定要分清已知的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千万不要代错了.

(二)例题
例1、如图,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厘米)可以表示为_________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_厘米变化到____厘米
变式1、如图,已知梯形的上底为x,下底为8,高为4.
(1)求梯形面积y与x的关系;
(2)用表格表示,当x从3到7(每次增加1)时,y的相应值;
(3)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
(4)当y=50时,x为多少?
(5)当x=0时,y等于多少?此时它表示的是什么?
例2、将若干张长为20cm、宽为10cm的长方形白纸,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粘合起来,粘合部分的宽为2cm.
(1)求4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

(2)设x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为ycm,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3)并求当x=20时,y的值

变式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米/秒)与气温之间有如下关系:
(1)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2)当气温时,声音速度y=________米/秒;
(3)当气温时,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秒后才听到声响,那么此人与燃放烟花所在地约相距________米;

(三)拓展
1、如图,在中,已知,边AC=4cm,BC=5cm,点P为CB边上一动点,当点P沿CB从点C向点B运动时,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设CP长为,的面积为,则y与x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
(3)当点P从点D(点D为BC的中点)运动到点B时,则的面积从______变到______

(四)回顾小结: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式找出与自变量相应的因变量的数值。

§4.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学习目标: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学习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一、预习
(一)、预习书:P103~P105
(二)、思考: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什么?,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
(三)、预习作业:
1、如图,是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月份平均气温是______,十月份平均气温______;
(2)这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_____月,温度大约是______;
(3)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大约相差______
(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的月份是______月,它可能是______季节;
(5)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6)估计明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会低于吗?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图像是表示________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更________、更________地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2、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

(二)例题
例1、某山区今年6月中旬的天气情况是:前5天小雨,后5天暴雨,那么反映该地区某河流水位变化的图像大致是()
ABCD
变式1、为节约用水,利民学校冲厕水箱经改造后,当水箱水满后就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的一半水,随后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注水,等水箱的水满后,又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一
般的水,下面的图像可以刻画水箱的存水量v(立方米)与放水或注水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是()

ABCD
例2、新成药业集团研究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时发现,如果儿童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2小时的时候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接着逐步衰减,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随时间x(小时)的变化如图所示.当儿童按规定剂量服药后:
(1)何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是多少微克?
(2)A点表示什么意义?
(3)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2微克以上时在治疗疾病时是有效的,那么这个有效期是多长?
(4)你建议该儿童首次服药后几小时再服药?为什么?

变式2、如图,是表示某天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时,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像。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多远?他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到校?
(2)中途小明停下来子啊路边的商店买了一些练习本,图中那一段曲线表示这一过程?
(3)你能想象小明从离家到第4min时的情况吗?

(三)拓展
1、王大爷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出售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土豆的千克数x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y(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王大爷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
(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
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2、如图中的折线ABC是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要付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1)通话1分钟,要付电话费多少元?通话5分钟要付多少电话费?
(2)通话多少分钟以内,所支付的电话费不变?
(3)如果通话3分钟以上,电话费y(元)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式是,那么通话4分钟的电话费是多少元?

(四)回顾小结
图象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4.4速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
学习难点:现实中变量的变化关系,判断变化的可能图象。
一、预习
(一)、预习书:P107~P108
(二)、思考:每一个图像反映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三)、预习作业:
1、如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0时到3时,行驶30千米
B.从1时到2时匀速前进
C.从1时到2时原地不动
D.从出发地到1时与从2时到3时的行驶速度相同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物体从_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运动;
(2)b代表物体________________运动;
(3)c代表物体________________运动;
(4)a表示的速度________d表的速度(填“”、“=”或“”)
2、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物体____________运动;
(2)b代表物体____________;
(3)c代表物体______运动直至回到______;
(二)例题
例1、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像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变式1(1)一列火车从青岛站出发,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火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火车又加速,一段时间后再次开始匀速行驶,下面可以近似地刻画出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的图是下图中的()C.D.

(2)小李骑车沿直线旅行,先前进了a千米,休息了一段时间,又原路返回b千米(ba),再前进c千米,则他离起点的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示意图是()

例2、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有意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图像表示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3)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时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4)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5)他可能在哪段时间内休息,并吃午餐?

(6)由他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变式2、
(1)如图,是自行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则整个行驶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20B.40C.15D.25

(2)如图所示,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社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图像判断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
A.2.5mB.2mC.1.5mD.1m
(三)拓展
1、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家个体车主或一家国有出租车公司签订租车合同,合同中规定所付月租金的多少与出租车每月行驶的距离有关。下图表示出租车每月行驶的距离与所付月租金的关系,(表示个体车主,表示国有出租车)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每月行驶路程在什么范围内时租国有公司的车合算?

(2)租个体车主的车,租来的车如果没有行驶,是否也要缴租金?缴多少租金?租国有公司的车呢?
(3)每月行驶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车的费用相同?

(4)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2300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合算?

2、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A骑自行车,B骑摩托车沿相同路线由甲地到乙地行驶,两人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时)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像回答或解决下面的问题:
(1)谁出发较早?早多长时间?谁到达乙地较早?早多长时间?

(2)两人在途中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请你分别求出表示自行车和摩托车行驶过程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的关系。

(四)回顾小结
要学会分析图象,用图象解析现实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要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出来。
第4章知识整合与解题指导
一、知识导航
1、主要概念:变量是;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其特点是:列表: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的值找到,查询方便;但是欠,不能反映变化的全貌,不易看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关系式: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但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图像: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特征;但图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图像确定因变量的值欠准确。
3、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和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举例说明)。
二、学习导航
1、有关概念应用
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①用总长为60的篱笆围成一边长为L(m),面积为S(m2)的矩形场地;
②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为y.

2、利用表格寻找变化规律
例2研究表明,固定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施肥量
(千克/公顷)03467101135202259336404471
土豆产量
(吨/公顷)15.1821.3625.7232.2930.0339.4543.1543.4640.8330.75
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使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

变式(湖南)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起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
时间/秒012345678910
速度/米/秒00.31.32.84.97.611.014.118.424.228.9
①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因变量?
②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③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中,v的增加最大?
④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的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要几秒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

3、用关系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3.、①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10,底面积为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体积v与底面边长a的关系。②设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求气温与t高度h的关系。

变式(江西)如图,一个矩形推拉窗,窗高1.5米,则活动窗扇的通风面积A(平方米)与拉开长度b(米)的关系式是:.

4、用图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4、(桂林)今年,在我国内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下图是今年5月1日至5月14日的内地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走势图(数据来源:卫生部每日疫情通报).从图中,可知道:
(1)5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人;
(2)在5月9日至5月11日三天中,共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人;
(3)从图上可看出,5月上半月新增确诊病例总体呈趋势.

例5、(陕西)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
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

变式(成都)右图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沿相同路线行驶45千米,由A地到B地时,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经过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这个行驶过程中的图象填空:汽车出发小时与电动自行车相遇;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千米/时;汽车的速度为千米/时;汽车比电动自行车早小时到达B地.
三、一试身手
1、(贵阳)小明根据邻居家的故事写了一首小诗:“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子到后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与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用横轴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诗的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ABCD
2、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
部分的高度y(厘米)与燃烧时间x(小时)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
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2)燃烧多长时间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不考虑都燃尽时的情况)?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

3、(2006宿迁课改)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8.6分钟B.9分钟
C.12分钟D.16分钟

4、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2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L)之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
回答问题:(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
(2)中途中加油_________L;
(3)已知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车速为,
若要达到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并说明原因.

5、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一组对应值.
所挂质量
012345
弹簧长度
182022242628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所挂物体重量为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
(3)若所挂重物为时(在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的弹簧长度吗?
6、小明在暑期社会实距活动中,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瓜到市场上去销售,在销售了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售出西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求降价前销售金额y(元)与售出西瓜(千克)之间的关系式;
(2)小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
(3)小明这次卖瓜赚子多少钱?

7、如图中的折线ABC是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要付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象.
(1)通话1分钟,要付电话费多少元?通话5分钟要付多少电话费?
(2)通话多少分钟内,所支付的电话费不变?
(3)如果通话3分钟以上,电话费y(元)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式是,那么通话4分钟的电话费是多少元?

8、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与干旱持续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持干旱持续时间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
(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
(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

9、(成都市)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自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元和元.
(1)写出、与x之间的关系式;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信合算些?

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4章第2节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
(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讨论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难点:指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中“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示意图,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通过动动手、小品表演、资料分析等手段,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资料、解读数据的能力,并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设计思路:
通过动动手、小品表演、小组组讨论等方法,悟出食物网的概念,依据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一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问题的引领和对“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等资料的解读,讨论归纳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总结归纳的能力。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小资料”和学生收集的当地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理解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保持稳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最后提议每们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人们要有忧患意识,拒绝“野味”,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惟一的家园——地球村。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提醒学生准备好上一节课所做的“食物链”
2、进行角色扮演的头饰。
3、课前收集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的资料。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课件1:展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或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和谐生活的画面和捕食的场面。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联出各条食物链,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生物之间是否只是单方向的食物联结?
生:它们并不是只吃一种生物,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例如,鸟可以可以吃草籽,吃蜘蛛,也可以吃昆虫;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动物所吃,例如,鸟可以被鹰吃,也可以被蛇吃。因此,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
各小组将上一节课制作的食物链取出,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像这样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状结构叫什么?
学生得出:食物网的概念。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生物之间的联系,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各学生头戴各种生物的头饰,手拿彩带,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联系起来。并按照讨论题,表演出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同一条食物链用同色彩带相连)
分组讨论:1、仔细观察你连接的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请在P74“分析农田中的生物”图上画出这张食物网。
2、如果由于长时间的干旱,这个生态系统中析青草全部枯死了,哪些动物的生存最先爱到影响?
3、由于人的捕杀,青蛙数量聚减,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和小品的表演,悟出食物网的概念;依据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一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师: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应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应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展示课件2:能量流动的FLASH动画,并配上话外音。
小组讨论:1、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
2、食物链中的什么成分可将能量固定?
3、某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的同时,是否也获得了能量?
4、能量是否全部能沿着食物链传递下去?
学生总结: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展示课件3:丰富多彩的食物(图片)以及学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这是上节课利用过的课件)
请你说出你在用膳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通过食物链进入你的体内的?以一条食物链为例,讲述能量流动的过程。
学生总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食物网的最高位置。
师:可见,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假如,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些有毒物质随食物链进入我们体内,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展示课件4: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的实例。(DDT、“狂猫病”和人的“水俣病等)
师:仔细观看,通过分析讨论,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递进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师:这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让我们珍惜环境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反面分析问题的逆向思维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讨论: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吗?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影响吗?
展示课件5:视频1:某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的场景和每日交易量;一些高档餐馆内人们品尝“野味”的场面以及当地农田受鼠害的画面和数据统计。
视频2: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儿牧草丰茂,牛羊成群,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可是,历史上由于这儿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为家,以牛羊为食,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使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讨论:1、你认为人们品尝野味与大量农田遭受鼠害有关吗?为什么?
2、你认为狼对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什么作用?
3、通过这两个资料的分析,谈谈人类应当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
师:小结在生态系统中,处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很重要,并且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一种生物消失,就会使整个食物链中断,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人类活动过多地干预某一部分,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导致人类自食其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当地的一些不良行为和生态农业所取得的成果的事例。
生:列举当地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捕食青蛙、捕食蛇、捕食鸟……
生:列举当地利用食物链、食物网知识发展的生态农业所取得的成果,如: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鸭、藕田养泥鳅……
最后,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信息库的“利用食物链造福于人类”的生态农业的事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解读数据的能力,并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课堂小结:我们生存的环境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纺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存环境的优劣很多时候取决于人类的创造活动和破坏活动,也许不自觉中,我们有过破坏环境的行为,但若不注意,最终受到惩罚的也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地球建设成所有生物的美丽家园!
课后拓展:1、讨论科技人员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这么做,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森林生态系统有影响吗?(请利用所学生知识,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课后讨论。)
2、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人们要有忧患意识,拒绝“野味”,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惟一的家园——地球村。

生物食物的消化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食物的消化”,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食物的消化(两课时连排)(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
(1)通过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使学生理解食物为什么要经过消化。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2.能力: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改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食物消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教学思维研究(学生):设疑―探疑―建立方案―释疑―解决问题
实验研究:质疑―创设实验方案―课堂实验论证―分析讨论―结论总结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从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培养的良好科学素养,并真正树立正确健康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本校是省级示范初中学校,具备完善的校内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作用,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些难度,因为还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建议学生自己来讲述目的,促其主动地学习。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很多,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自学,我们必须用信任、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教学设计〗

伴随着悠美的音乐响起,我走上了讲台,微笑着询问道:“同学们,今天早餐吃了哪些食物?”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说了起来,其中一名学生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一个面包,半盘牛肉,一个西红柿和一杯牛奶。”我接着问:“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同学们分析说:“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脂肪、水、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如何被吸收利用呢?”有的学生说:“消化。”我说:“好,这些食物在人体中是如何消化的呢?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下面我们来研究。”学生就会带着浓厚兴趣和热情进入学习情境。
我问:“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吗?”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有的学生说:“水就不需要消化,而蛋白质脂肪都需要消化。”也有的说:“糖类不需要消化”。带着各种各样的猜想我提出:“让我们一起做个试验来研究一下吧。”接着大屏幕上显示出“葡萄糖和淀粉透过透析袋的差异”这个演示实验的实验用具和实验方法及讨论题。
实验用具:
1.透析袋两个;2.小烧杯两个;3.清水;4.可溶性淀粉溶液;5.葡萄糖溶液;6.碘液;7.尿糖试纸等。
实验过程:
(1)用线绳将透析袋一端扎紧;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至距顶端3~5cm,然后用线绳将透析袋顶端扎紧;用水彻底清洗透析袋外壁;将透析袋置于盛有水的烧杯内,再向烧杯内加入碘液,直至溶液呈淡黄色为止。
(2)用线绳将另一个透析袋一端扎紧;注入葡萄糖溶液至距顶端3~5cm,然后用线绳将透析袋顶端扎紧;用水彻底清洗透析袋外壁;将透析袋置于盛有水的烧杯内,将尿糖试纸A放入烧杯内清水中蘸一下,保留该试纸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3)2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步骤1中透析袋及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再取尿糖试纸B放入步骤2的烧杯溶液内蘸一下,比较并记录A、B试纸的颜色。
讨论:
(1)淀粉和葡萄糖属于哪类营养物质,它们相当于消化管内什么物质呢?
(2)透析袋在这里相当于人体哪一部位的结构呢?
(3)透析袋周围的水相当于哪一部分结构呢?
(4)为什么在装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里我们要先将试纸A放入,20分钟后再放入试纸B呢?
(5)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
(6)如果细胞膜具有与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你推测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通过亲手做演示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们对以上思考题逐一进行了讨论,得出淀粉分子较大,不能透过透析袋;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通过这一结论能得出六大类营养物质哪些需要消化。有的学生说:“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而蛋白质、糖类(大分子)、脂肪则需要消化成小分子。”我说:“很好,分析得对。食物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那么消化管内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呢?食物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咀嚼馒头时嘴里有什么感觉?”学生说:“感觉有点甜。”我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探究一下,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有的学生说发生变化了,有的学生说没有发生变化。我说:“那好,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以下思考题来讨论,并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接着在大屏幕上显示讨论题:
1.我们如何检测馒头中的淀粉成分呢?
2.实验设计要有对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有什么差异。
3.如何收集唾液,收集前最好用清水漱口,想一想,为什么?
4.口腔温度与实验条件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你们如何选择实验的温度条件呢?
5.对照组实验材料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
6.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们开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教师参与指导等等。
过了一段时间,各小组完成实验。开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结果。
第一小组说:他们假设馒头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发生了变化,实验设计如下:
1.将淀粉溶液2mL分别滴入两个试管中,分别为1号和2号。
2.取唾液,用清水漱口,将试管放在下唇,舌尖抵住下唇,让唾液缓缓地流入试管。
3.取唾液2mL放入试管1中,再取清水2mL放入试管2中,充分振荡,使其混合。
4.将两只试管放入37℃水中,恒温水浴。约10分钟后冷却,滴入碘液观察现象。我们发现1号试管中的碘液没有变蓝,说明淀粉不存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2号试管加入碘液后变蓝了,说明淀粉存在,没有变成别的物质。
他们的结果很好,我直接问:1号试管中的淀粉为什么会变成另外一种物质,而2号试管中没有变呢?
学生回答说:“可能和唾液有关吧”。
我说:“唾液是由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的,1号试管中的淀粉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说明食物从口腔开始就进行了消化,那么食物在口腔内是如何被消化的?唾液在消化管内是如何参与消化过程的呢?我们请研究口腔内食物消化的这个组来讲一下。”
“口腔”小组经过充分准备说:“我是口腔,在消化过程中我的作用非常重要。食物经过我这里要发生哪些变化呢?先请牙齿来说一下吧。”“牙齿”说:“我是牙齿,我有门齿、犬齿、臼齿,我利用门齿将食物切断,利用犬齿将食物撕裂,利用臼齿将食物磨碎。主人在婴儿时期,我还没出现,所以他只能吮吸妈妈的乳汁;成人时期他什么都能吃,但是牙痛时只能喝汤;步入老年,我也要掉没了,主人再也不能吃那些脆的硬的好吃东西了。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接着“舌”说:“我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使其容易下咽。大家可以试试不用舌头,看能否吃下喝下东西?”“口腔”接着说:“在我这里食物团通过牙齿充分咀嚼,由大变小,并且食物中的淀粉经舌的搅拌,在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形成了麦芽糖,之后食团在我这里经过咽会进入食管,进而进入胃。”
“胃”小组迫不急待地上台,将从网上下载的食物在胃内消化的内容展示给同学们,学生们亲眼看到食团进入胃、胃内的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胃蛋白酶与食物充分混合、食物中蛋白质初步发生变化的实际过程。
我趁机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食物在这里和胃液充分混合后,其中蛋白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蛋白质有些改变,但没有完全改变。”
我说:“对,胃液中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但没有完全分解,不能被吸收。那么彻底消化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重要器官是什么呢?下面有请小肠小组。”
“小肠”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也是在网上下载的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消化情况。同学们看到小肠内各种消化液将食糜变成乳状,再经过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使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食物残渣、部分水、无机盐等借助小肠的蠕动进入大肠。
我及时提醒大家,在观察中注意思考这样的问题:
1.淀粉、蛋白质、脂肪最终被分解成为什么物质?为什么能被吸收?
2.营养物质为什么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呢?酶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观察小肠与胆管相连,哪种消化液进入小肠内?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对哪种物质起作用?”
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后兴致勃勃地讨论了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关于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我建议大家回家后做个实验,下节课再讨论交流。
下课的音乐声响起,两节课的时间就这样很快地过去了。我说:“同学们,看来大家在这节课中很有收获。”一个同学立刻站起来说:“我知道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又一个说:“我知道在实验中应有对照。”第三位同学说:“我终于明白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的。”我说:“老师在这节课中的最大收获就是看到你们的精彩表演,我觉得你们都是好样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为你们自豪。”伴着愉快音乐我们结束了本节课教学。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一个坏的老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我是不是好老师,学生自有评价,但在教学中我要做一名教学生发现真理的老师,在这节课教学中不仅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而且我也和学生共同成长、发展和提高。
〖教学点评〗

1.通过探究实验,有助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为以后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知识的获得更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更加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
2.通过探究实验,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完全尊重了学生的想法和意愿。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确立研究内容,自选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过程、确立实验方法,教师只是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建议。教师做到了真正放手,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学生能够大胆思考和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真正焕发起来。自己动脑设计实验、亲手做实验、亲眼观察记录结果,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更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这样的生物课堂,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生物课成为学生最为翘首盼望的课。
3.通过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实验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是学生自愿结合的,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彼此之间知识互相切磋和互补,他们互相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好的想法在不断交流,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使整个实验走向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不同层次学生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体验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合的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4.通过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本实验教学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满足于只对现有问题的研究,有的学生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实验。可见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扩展,创造力得到表现和发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通过探究实验,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这一探究实验中,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重要的是学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而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生今后的研究学习中能够真正得到运用,这才是更重要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4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