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7.5三角形的内角和(2)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7.5三角形的内角和(2)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多边形内角和的各种推导方法(较高要求)
2.掌握求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较低要求)
【学习重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问题导学】
1.上节课所学知识
2.书P375
【问题探究】
问题1
计算长方形的内角和,梯形的呢?平行四边形的呢?方法是什么?
如图,画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由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得四边形内角和为2×180°=360°
问题2
能否通过此方法计算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呢?试完成书P34表格,你得出了什么?
问题3
除此之外,你还有其它的方法来探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吗?按照书P34“想一想”中的两种分法,你能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是怎样得到的呢?试着利用下面的表格从其它的途
径来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边数3456…n
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3456…n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360°540°720°…(n-2)×180°
多边形的边数3456…n
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2345…n-1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360°540°720°…(n-2)×180°
问题三1.求八边形的内角和。
解:
2(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是2340°,求它的边数;
(2)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50°,你知道它是几边形吗?
【问题评价】
A组题: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144°,求它的边数。
2.如果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三个角的度数比是2:3:4,那么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3.已知九边形中,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是1205°,求该内角。
B组题:
1.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比相邻的外角大36°,,求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
2.多边形的内角和可能是()
A.810°B.540°C.180°D.605°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这节课在复习旧知“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引出了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而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却无法画出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萌生了想了解其中奥秘的想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由于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新知的探究就从这里入手。我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此时我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探究新知是为了应用,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或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练习内容的安排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思考分析,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这些练习顾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这节课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猜想、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157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