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问激趣创设情境
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
1、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3、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了?学生思考、讨论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实验3—2:品红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
思考讨论。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激发思维及探究欲
过渡
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
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
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6、3-7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的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思考、讨论,并归纳总结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验探究对比分析了解性质分子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26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做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实验
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B杯中的溶液变红了?针对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想。
小结
1、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按实验要求观察现象:B杯中的溶液变红了。
学生猜测,讨论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实验:酒精与水的混合
思考:为什么1+1≠2
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于两碗?
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观察现象:1+1≠2
思考、讨论、猜想
练习巩固
分析归纳用分子的观点分析: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
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讨论、分析、交流
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二课时
模型展示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氧化汞的分子模型。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观察、分析;
语言表达: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用模型把微粒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分析推理组织讨论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和水在电解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变化的分子还是原子?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原子的构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原子弹的资料
【引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
【回顾讨论】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氧气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2、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1、准备好教材中[实验2—2]、[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
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导
设入
情新
境课
(问题与讨论)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
节课的主题。
讨论、交流、发言。
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引导探究
实验
探索(过渡)
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讨论、交流,从色、态、
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
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
关于氧气的性质。
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讨论与思考)
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
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讨论、发言。让学生在思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观察、讨论、交流、发
言。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分析结论。(也可用带
火星的纸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950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