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分子的热运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选修3——3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子的热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热学》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学说,是宏观与微观本质间联系的纽带,是热学的基础。“分子的热运动”是构成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非重点知识中的重点。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布朗运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知道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性,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观察其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
(2)学习用统计的观点分析问题,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对宏观现象作微观解释。
(3)知道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培养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热运动。
难点: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在初中已学过扩散现象等,对分子运动有初步认识,又具备了高一力学的基础知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及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物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通过扩散现象、感兴趣的布朗运动实验加深认识,引起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科学分析的方法,最终能很好地分析布朗运动产生原因,并理解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性。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设计理念:按照探究性学习方式所阐述的“有规律性更有艺术性”为目的,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实验演示,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通过动眼看、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动耳听等,激活学生内在的潜力
4.教学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与课本中的图片。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器材的准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验整体感知
1.(课件投影)观察演示实验(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这是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用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
2.(课件投影)请观察课件演示的扩散过程。
(设计意图:用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说明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3.(课件投影)请完成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冷水和热水,滴入1-2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然后回答:扩散现象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在学生亲自实验基础上,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同学间可以合作讨论,彼此交流,自己得出结论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并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课件投影)请观察布朗运动。
(设计意图: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实验基础,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布朗运动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介绍并演示实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还能使学生发现布朗运动的特点,为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分析奠定了实验基础。)
(简要实录: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小炭粒的水滴,将盖玻片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然后教师指着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观察这颗微粒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相对参考点的运动情况,并用计算机课件(动画)演示小炭粒运动情况。实验进行的很顺利,学生十分注意观察,许多学生看出小炭粒运动的无规则性,从而师生一起总结出布朗运动的概念。)
(二)分析原因认识本质
(课件投影)阅读课本中有关布朗运动的叙述,了解布朗运动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加深理解布朗运动。)
(投影):
1、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极不规则的。如图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该颗粒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因为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这种运动就永不停息。
3、任何固体微粒悬浮在液体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做布朗运动。若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课件投影)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还是液体内部原因?
(设计意图: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学生只有认识到不是外界因素的影响,才能推理到内部分子作用的结果。)
(课件投影)请观察演示课件演示的动画: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当它足够小时,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
(设计意图: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事物变成可以感知的事物,起到降低台阶、化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的作用。同时从对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结果。)
(三)课堂小结
(四)及时反馈巩固提高
1、布朗运动是说明分子运动的重要事实,则布朗运动是指()
A、液体分子的运动
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C、固体微粒的运动
D、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的共同运动
2、关于布朗运动剧烈程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B、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C、与固体微粒碰撞的液体分子数目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
D、与固体微粒碰撞的液体分子数目越少,布朗运动越显著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物体的运动越剧烈
B、温度越高,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个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
D、温度降低,对于物体内的某个分子而言,其运动速度可能增大
(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接触时,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十、教学反思
子运动比较抽象,本节课通过实验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特点、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由于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例题,使学生对分子运动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整个教学活动重点突出学生为主体,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选修3——37.2【导学案】
第七章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二、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要保证自独立完成。)
1、试举出两个有关扩散现象的事例。
2、物体内部的分子做什么样的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3、分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
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
课内探究导学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
(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
二、合作探究,精讲拓展
1:分子运动。
问题: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你的回答:是一些带有香味的,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
2:气体的扩散现象。
教师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瓶口相对,把玻璃板抽掉。请认真观察你会发现:。
这说明了气体的现象。
3: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
请你阅读课本124页—125页有关扩散现象的材料。
我们从中可知:气体、固体和液体都存在现象。
通过整合2:和3:可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4: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实验:向凉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墨水。
学生完成实验后,小组讨论。
你们组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三、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完成下列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我们又称这种现象为。
2.对于本节的学习,你还存在哪些疑惑?

四、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请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存在疑问的题目)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B.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C.扩散现象在高温条件下和低温条件下都能进行
D.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2.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内的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D.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3.如图是观察记录做布朗运动的一个微粒的运动路线。从微粒在A点开始记录,每隔30s记录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D、E、F、G等点,则微粒在75s末时的位置
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B.一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
C.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D.可能在CD连线以外的某点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现象中,能用扩散现象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雷雨阵阵
C.秋天,丹桂飘香D.冬天,雪花漫天
2.通常把萝卜腌制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盐分子减少了,很容易进入萝卜里B.盐分子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3.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在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

延伸阅读

高二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

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透明玻璃管、酒精、水、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2个)、玻璃板、装有硫酸铜和水的量筒(放置20天和10天)、红墨水、水(温度不同)、胶头滴管、铅柱(两个)、美工刀、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在自己身上喷香水,在教室内走一圈,你们能闻到味道吗?

我们是如何闻到各种味道的?

展示长喙天蛾吸食花蜜、煮食物画面,思考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你能闻到食物的香味吗?

(学生观看图片,闻老师身上的香水味,了解长喙天蛾是根据四溢的花香来寻找花蜜的,体会分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1、物质的构成

用蜡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

(学生:用肉眼看蜡笔画的是一个连续的线条,如果靠近看或利用放大镜看,会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

看上去连续的线条,实际是由一些细小的颗粒构成的,试想一下,看到细小颗粒也可能是由更小的颗粒构成的。

展示显微镜看到的小颗粒是由更小的颗粒构成的。你对物质的构成有什么想法?展示玻璃管,如果在玻璃管内装入半管水,再加半管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应该是多少?

(学生:猜想,对物质的构成形成一个初步的模型,物质是由微小颗粒构成的,颗粒间可能存在空隙。)

演示实验:在一个玻璃管内装入半管水,再在管内装入酒精,直至装满。堵住管口,把试管倒置几次,观察现象。你能解释此现象吗?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空隙,即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可能存在空隙。可以利用沙子倒入大豆中进行类比)

小结: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就是分子、原子。并且这些粒子间存在空隙。

展示一些物质分子结构图,这些图是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到的,人的肉眼和普通显微镜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约为10-10m数量级。

例:现代大型计算机每秒可以计算100亿(1010)次,如果人们计数的速度也这么快,一个人要把1cm3空气中的分子数完,猜一猜,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进行猜想,对比猜想数据与实际数据,可以体会到分子的大小。)

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是如何闻到物体的味道的呢?

2、分子热运动

实验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

(前排同学说出现象。花露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同学们闻到了。)

实验2:在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面。)

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均匀,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小结: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能举一些实例吗?

(学生举例:如墨水滴入到水中;腌菜会使菜变咸等。)

实验3:在一个量筒内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间明显的界面。

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对比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对比几个实验,可以发现,时间越长,清水和硫酸铜溶液间的界面就越模糊。这是由于水和硫酸铜溶液间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视频动画: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时间后,把地里面一小层都弄黑了;长期堆放石灰的墙角,有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等。

(学生观察视频,了解固体的扩散现象。)

学生讨论: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运动进行总结。

小结:通过前面的实验和视频,可以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实验4: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学生观察实验,热水中颜色变化较快,说明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小结: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思考: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学生讨论回答)

3、分子间的作用力

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在一个注射器内装入一些水,用手堵住注射口,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压缩注射器活塞,对实验现象提出猜想,分子间可能存在排斥力。)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水的体积没有轻易被压缩呢?

请同学用力拉铅笔的两头,铅笔伸长了吗?

(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铅笔没有被明显拉长,分子间可能存在引力。)

实验:用美工刀把铅柱的底面刮干净、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铅块分子间存在引力)

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并且还有引力,那么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学生讨论: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小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借助于弹簧连接的两个小球来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但当弹簧处于原长时,相当于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等,对外没有体现引力和斥力。弹簧间的作用力相当于引力和斥力的对外表现。

(学生观察实验,利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4、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

阅读课本中有关内容,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并从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解释这些特征。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不同物质状态的特征,交流讨论结果。)

小结:

(1)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2)液态: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讨论:“破镜重圆”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子,分子作用力太小。)

三、课堂小结:(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直径大约在10-10m数量级,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并且分子间存在空隙。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均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如人闻到各种味道等各种扩散现象均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

4.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发生改变时,分子对外表现出引力或斥力。

四、课堂检测:1、动手动脑学物理1-5;

2、完成《同步导练》课堂检测。

5、作业布置:完成《同步导练》达标测评。

高三物理上册《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三物理上册《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知识点一
扩散
1、定义
不同分子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其实质是分子(原子)的互相渗透。
2、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因素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理解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
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
不同状态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知识点三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内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小,可以忽略。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①固体中的分子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以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可以互相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
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它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④固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缘故;液体物质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原因;液体物质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原因。

高考物理第一轮单元知识点专题复习:分子的热运动


第2课时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作用力内能
【知识梳理】
1.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里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可以很好地证明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①形成条件是:微粒足够小。(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③观察到的是固体微粒(不是液体,不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④实验中描绘出的是某固体微粒每隔30秒的位置的连线,不是该微粒的运动轨迹。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特点: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②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③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④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2)随分子间距离而变的规律是:①rr0时表现为斥力;②r=r0时分子力为零;③rr0时表现为引力;④r10r0以后,可以忽略不计。
(3)从本质上来说,分子力是电场力的表现。因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内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就是由这些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3.物体的内能
(1)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2)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作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当r=r0即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不论r从r0增大还是减小,分子势能都将增大。如果以分子间距离为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则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而变的图象如右。
(3)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及物质的量都有关系:
(4)内能与机械能:运动形式不同:内能对应分子的热运动,机械能对于物体的机械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提示】
1.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研究布朗运动可以说明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逻辑推理。
2.可以把“分子—分子”系统与“球—弹簧—球”系统作类比,它们的受力图景、运动图景、能量图景是一致的.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D.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煤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例2.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个分子相互吸引时,分子间没有斥力
B.当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就小到可以忽略
C.分子间距离越小,引力越大,斥力越小
D.两个分子从相距很远处逐渐靠近,过程中分子力逐渐变大
例2.B
例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B.滴进水中的红墨水迅速散开
C.铁棒很难弯曲
D.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压到后来觉得很费劲
例3.C
例4.当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
B.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等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
C.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相等
D.两种气体中每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相等
例4.A

例5.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0)()
A.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大,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B.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合力为0,所以分子势能为0
C.当分子间作用力为引力时,体积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D.当分子间作用力为斥力时,体积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例5.C
例6.(2005北京海淀高三质量检测)如下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距原点为r3的位置.虚线分别表示分子间斥力f斥和引力f引的变化情况,实线表示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的合力f的变化情况.若把乙分子由静止释放,则乙分子()
A.从r3到r1做加速运动,从r1向O做减速运动
B.从r3到r2做加速运动,从r2到r1做减速运动
C.从r3到r1,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D.从r3到r1,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例6.A
解析:由题图可知分子在r3—r1之间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乙分子做加速运动,在r1—O之间分子表现为斥力,乙分子做减速运动,所以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故A选项正确.
例7.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C、的物体内能为零
D、同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其内能减小
例7.D。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包括和以下的物体。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和物质的种类等因素有关,而不是仅仅取决于物体的温度,但作为同一个物体当温度降低时,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得缓慢,内能减小。
例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平均速度大的物体的温度高
B、20℃的水的分子和20℃的铜的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C、体积变大,内能变大
D、温度升高,所有的分子的平均动能都变大
例8.B
例9.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试分析错在哪里.
(1)大风天里,风沙弥漫,尘土飞扬,这就是布朗运动.
(2)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固体小微粒撞击引起的,固体小微粒体积越大,受到撞击就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显著.
(3)在较暗的房间里,从射进来的一束阳光中,可以看到似乎有灰尘在飞舞,这就是布朗运动.
例9.需要注意的是第3种说法,这里看到的现象原因有两种.一是屋内确实有肉眼可见的灰尘,在气流和重力的作用下飞舞(气流是气体分子的定向移动,而不是无规则运动);二是屋内并没有肉眼可见的灰尘,是发生了散射现象.光线通过不均匀介质(烟、尘、雾、乳浊液、悬浊液等),当杂质微粒线度小于光波波长时,光线被明显散射,使从侧向也就看到光,我们的眼睛被散射光“欺骗”了,并不是真的有大颗粒灰尘在翻舞.所以这不是布朗运动.

例10.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作用。
【解析】通过受力分析可知,拉起玻璃板时必须满足,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大;引力

【同步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打气筒打气很费劲,这是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水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C.气缸中的气体膨胀推动活塞,这是分子间的斥力对外做功的宏观表现
D.夏天轮胎容易爆裂,说明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的斥力越大
1.B
2.(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
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2.AD
3.(上海市一模)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它们与分子间距离(设合力为零时分子间的距离为r0)的关系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分子间的斥力增加,合力表现为斥力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合力有时表现为斥力,有时表现为引力
C.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距离越大,分子之间的势能越大
D.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距离越小,分子之间的势能越大
3.B
4.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C.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D.悬浮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少,作用力小,因此,布朗运动越不明显
4.ABC
5.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5.B
6.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B.布朗运动是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布朗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阳光从缝隙中射入房间,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6.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打气时觉得费力,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7.ABD
8.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B.液体难于被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力总是引力
C.气体分子之间总没有分子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8.A
9.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9.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液体和气体会发生扩散,固体不会发生扩散
B.布朗运动是由于固体小颗粒内部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造成的
C.固体受热膨胀的微观原因是,受热后,分子振动加剧,振幅增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C
11.关于热力学温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B.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等于-273.15℃
C.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D.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趋近于零
11.ABC
12.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分子在p点(x=x2)时,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p点(x=x2)时,其动能为E0
C.乙分子在Q点(x=x1)时,速度为零
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
12.BCD
13.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体的温度为0℃,则其中每个分子的温度都为0℃
B.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的标志
C.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D.温度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达到热平衡时,两物体温度相等
13.C
14.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现象,是由于分子的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的方向进行的。
14.扩散;无规则运动;增大

分子的性质


2.3分子的性质第4课时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学案(人教版选修3)
[目标要求] 1.掌握物质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2.知道分子手性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3.掌握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判断方法。

一、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________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________溶剂。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有相似相溶规律。
(3)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________,则溶解度增大,且________作用力越大,溶解度越大。
(4)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________其溶解度,如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等。
(5)相似相溶原理还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性,如CH3CH2OH中的____________与H2O中的____________相似,乙醇能与H2O互溶,而CH3CH2CH2CH2CH2OH中烃基较大,其中的-OH跟水分子中的-OH相似的因素小得多,因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二、手性
1.手性异构体
具有完全相同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一对分子,如同__________________互为________,却在三维空间里____________,互称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
有________________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三、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之所以能显示酸性,是因为其分子中含有-OH,而-OH上的________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够解离出________而显示一定的酸性。
2.无机含氧酸酸性的比较
无机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________,导致R—O—H中O的电子向________偏移的程度越大,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____电离出H+,酸性越____。如酸性:
HClO____HClO2____HClO3____HClO4,HNO2____HNO3,H2SO3____H2SO4等。
1.HCl比CH4在水中的溶解度()
A.大B.小
C.一样D.无法确定
2.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A.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B.HF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C.醇中的羟基数目越多,该物质就越易溶于水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3.下列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是()
4.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规律是:在含氧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酸性越强;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少,酸性越弱。例如:
含氧酸分子式非羟基氧原子数酸性
HClO0极弱
H3PO41中强
HNO32强
HClO43最强
若已知亚磷酸(H3PO3)是中强酸,亚砷酸(H3AsO3)是极弱酸,试写出H3PO3、H3AsO3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基础落实
一、
1.非极性 极性
2.(1)温度 压强 (3)氢键 氢键 (4)增大
(5)分子结构 -OH -OH
二、
1.组成 原子排列 左手与右手一样 镜像 不能重叠
2.手性异构体
三、
1.H原子 H+
2.(HO)mROn 高 R 易 强 
课堂练习
1.A 2.D
3.B [如果一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样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B选项中的物质不含这样的碳原子。]
4.
解析 根据亚磷酸(H3PO3)是中弱酸,结合信息可得到亚磷酸分子中有一个非羟基氧和两个羟基氧与中心原子磷原子相连,剩余的原子直接与中心原子磷原子相连,同理可推出亚砷酸的结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910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