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二)”,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这一节分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2.本课地位
体液免疫过程是本章乃至整册书的重点和难点。免疫调节在高考考纲中要求为Ⅱ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具有初中免疫的知识基础,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有亲身体验,好奇心强,积极性高。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抗体抗原的概念
(3)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学会构建过程图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抗体抗原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本节的重点是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尝试构建免疫系统组成概念图。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从而引出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类型。通过图片展示,可以直观的了解前两道防线如何发挥作用,那么第三道防线是如何发挥其作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思考一下问题并尝试完成空白概念图。接着通过生活中的两个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抗体抗原的特异性。突破本课重点。其次,对学生的概念图进行评价、鼓励。根据教材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并指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播放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主要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学、直观教学法、概念图、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的学法。三、教具准备
幻灯片、视频、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泡泡男孩的视频”
为什么会出现泡泡男孩呢?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引出课题《免疫调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呢?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交流讨论,师生互动
第一组: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大家自主学习教材P35-P36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
(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P35-P36有关内容,并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看书可以总结出三个小题的答案。在这里教师还要补充一下: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因为在练习中经常会涉及。
教师: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引入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学习。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二组: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师:在初中的时候关于免疫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几道防线?
学生:有三道防线。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教师:板书归纳:
资料分析:P37。以艾滋病为例,认识到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教师: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我们先来学习体液免疫。板书:1.体液免疫第三组:体液免疫
教师: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37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和图2-15,课件展示阅读提纲:
(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
(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
学生:阅读、分析相应内容并针对阅读提纲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材料阅读,示意图的分析,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体液免疫过程比较复杂,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讲解。
教师:讲解抗体的特点,用“园林工作人员被毒蛇咬伤”的事例,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教师根据教材“图2-15 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根据教材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并指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播放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生: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在此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参与,注重过程评价。本活动意在训练学生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资源共享,欣赏他人,提高自己的意识。
(三)课堂小结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体液免疫
(四)课堂反馈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 、肝脏
2、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
3、(多选)病原体侵入机体时,非特异性免疫首先起防御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浆细胞分泌抗体
D.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4、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浆细胞
B.吞噬细胞
C.效应T细胞
D.记忆淋巴细胞
五、板书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三、体液免疫
【设计意图】:条理清晰,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写在黑板最突出的地方,便于不断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怎么上才能让抽象的,枯燥的内容活跃有趣?因此我在备课中投入了很多时间,网上找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献等等,然后就设计了这样的一节课,“泡泡男孩”的故事的导入,角色扮演,与生活的联系等等,这节课它收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样一节课,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去寻找,如何营造一个有趣的而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真正的做到让学生愉快的享受课堂而努力。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二生物教案:《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4 免疫调节
一、学习导航: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抗原: 。如 、 等。
特点:① 。应当指出的是, 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 等。
② 。
③ 。
这种性质取决于 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 ,这些物质叫做 ,它是 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原分子在 的作用下,使其内部的 暴露出来,才能发挥 的作用。)
4.抗体:
①分布: 。
②化学本质: 。
③分泌抗体的细胞:______。
5.体液免疫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免疫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敏反应
(1)概念:
(2)特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以爱滋病为例,进行分析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指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器官移植成败:______________是否一致或相近。减轻排斥反应的方法:长期使用_____________
三、反馈巩固
【基础检测】
1.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
A.抗体 B.抗原 C.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2.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免疫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3.器官移植时降低排斥作用的措施是( )
A.使接受者处于无菌环境 B.降低淋巴细胞的数量
C.用X射线照射被移植器官 D.用加快有丝分裂的药物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破裂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5.艾滋病属于_______( )
A.一种免疫缺陷症 B.一种自身的免疫病
C.免疫机能过高 D.免疫机能过低
【能力提升】
6.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7.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8.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破裂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相关链接】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②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③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可以在同一细胞内产生 ④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可以在同一细胞中产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 ②③
3、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A、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
B、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加强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减弱
D、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
4.右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激素A、B、C分别是
②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 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③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 。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 所致;如果C激素合成量增多,激素A合成量将逐渐 ,激素B逐渐 。以上调节作用称为 。
④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的A和B的浓度会 ,若再给动物注射大量的激素C,则动物出现的症状是
⑤若该动物为青蛙,当它处于0℃以下的环境中时,激素C的分泌量会 。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教案分析
一、复习目标及复习重难点
(一)复习目标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3.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二)复习重、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三)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都属于免疫器官,脾不是免疫器官
B.T细胞并不是起源于胸腺
C.免疫细胞的内环境就是淋巴
D.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抗体和淋巴因子
E.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F.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G.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H.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从脾脏获取免疫过的B细胞
熟记课本P35免疫系统的组成。(2分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对人体具有、和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就有
接触病原体等之后获得的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种类
第一道防线:
免疫:利用抗体消灭细胞外的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和解
免疫:宿主细胞被裂解
1.人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该过程应属于免疫系统的哪一道防线?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几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
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
内环境稳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下图中,甲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乙表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
(1)甲图所示过程主要体现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图中细胞是________,该细胞的作用是通过产生________,刺激相应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2)甲图中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其细胞周期会________,进一步分化为[]________细胞。
(3)由图乙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直接进行调节,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DNA分子复制的细胞是
,能发生基因表达而不能发生DNA分子复制的细胞是。
1.判断甲图免疫过程的关键信息是什么?细胞分别指代什么细胞?
2.在上述免疫反应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和物质是什么?
3.若图甲中该病菌初次进入机体时抗体产生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若在第8天时同时侵入该病菌和另外一种新病毒(X),则抗体产生量如何变化呢?(请绘图)
4.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
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哪一种?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教案
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能力目标:
(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难点: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是一种合作活动也是一种体验。因此,教师教学方法选择如何?是否有利于创设一种有趣、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主动还是被动。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三、教具准备
1.幻灯片: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
2.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3.多媒体CAI:动态演示细胞免疫的过程。
4.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前准备
1.制作教具。
2.学习本节内容前一周,教师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准备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活动时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搜集有关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等方面的资料,第二组搜集有关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资料,第三组搜集有关世界艾滋病日的资料。教师将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做成幻灯片,便于展示和教学。
(二)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三)交流与讨论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家宝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四)师生互动
教师:大家自主学习教材P35-P36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
(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
(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教材P35-P36有关内容,并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
通过这些问题引入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学习。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师:在初中的时候关于免疫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几道防线?
学生:有三道防线。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教师:板书归纳:
组成
类型
第一道
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第三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资料分析:P37。以艾滋病为例,认识到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教师: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我们先来学习体液免疫。
板书:1.体液免疫
教师: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37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和图2-15,课件展示阅读提纲:
(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
(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
学生:阅读、分析相应内容并针对阅读提纲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讲解抗体的特点,用“5月11日上午,长沙市世界之窗园林工作人员何楚恒在给草地拔草时被毒蛇咬伤”的事例,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用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生病说明抗体的分布。
教师:根据教材“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相应代表进行解说。
教师: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从而进入细胞免疫的教学。
板书:2.细胞免疫
教师:下面我们来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
教师:提示:
(1)吞噬细胞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2)效应T细胞有没有接触抗原?
(3)你能说出记忆细胞的作用吗?
(4)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抗原是如何消灭的?
教师:根据教材“图2-16细胞免疫示意图”,对细胞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把相应过程补充完整。
教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的形式画出细胞免疫的过程,然后相互交流,进行解说。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小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构建较好的图片进行投影展示,相应代表进行解说。
教师强调:通过细胞免疫,使侵入细胞内的抗原失去藏身之处,暴露在体液中,然后抗原还是与抗体结合成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由此可见,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相互协助,共同抵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五)教师精讲
对外毒素——细菌(产毒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称为外毒素,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细胞内寄生物,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病毒,先由体液免疫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传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从靶细胞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六)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画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概念图
教师将学生绘画的概念图进行展示。
(七)课堂小结
教师依据板书,对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并提出: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细胞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HIV病毒攻击T细胞后,会破坏人体的整个特异性免疫,使人的免疫系统全面失去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就会长驱直入,使人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癌症,甚至死亡。这就是艾滋病的直接死亡原因。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因此我们要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教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我们知道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必不可少的保障。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五、板书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组成
类型
第一道
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第三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243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