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案

一、知识梳理

1,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时间

3、经过:、两国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城,洗劫并烧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4、结果: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和《》。

5,影响:清政府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提出,发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

(设问思考:

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它能否避免?

⑵,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有继续?)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⑷,洋务运动也是战争影响之一,你能略述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吗?

三、线索勾勒

1,本课基本线索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对外侵略扩张------------扩大侵略权益

(中国封建制度腐朽衰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知识拓展

中国落后---------战败-------影响重大--------反思探索

四、重点、难点阐释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所谓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2,把列强对华侵略放入世界大背景中认识:列强对华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蒸汽时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迅猛提高,产品数量大为增加,于是,资产阶级迫切地要求抢占地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亚洲封建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商品倾销的和平方式难以打开亚洲封建国家封闭的大门,于是不惜发动战争,用炮舰打败这些国家,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商品输出方面的特权,利用特权对亚洲落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19世纪中国历史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这一时期的侵略特点。

3,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表现为:一是列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二是列强掀起掠夺原料狂潮,中国成为其廉价原料产地;三是中国出口商品受到外商操纵,他们压价甚至赊购,使中国蒙受巨大损失;四是中国产品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它产生的主要影响有:一方面客观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自然经济,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另一方面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的产生创造条件,也为列强在中国掠卖华工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

4、协定关税:又称协定税率,是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或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协定关税数种。前两种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为了相互发展经济。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在这种税则制度下,强国依靠强权或武力,强迫弱国或落后国家在条约和关税税则中订立适合强国要求的片面的低税率,以便达到他们侵略的目的。缔约国双方权利是不平等的:一方有权利而无义务,另一方却有义务而无权利。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被迫同列强订立了片面的协定关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是中国被迫接受协定税则的开始。此后,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又规定,一般货物应纳税额,皆按值百抽五核计,如欲变更,则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5.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也被称为“治外法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英国通过《五口通商章程》首先在中国攫取到该项非法特权,据此特权,英国在华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法院审判,在中国犯了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受英国领事依照英国法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随后,美、法、俄等国也取得了此种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6.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它的取得必须有条约(通常为商务条约)根据,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这种待遇一般是相互给予的,其享受范围可由缔约国双方协议确定。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和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所订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外国才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7.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和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①《天津条约》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比《南京条约》仅限于东南沿海的五个通商口岸是个明显的突破;《北京条约》则把商埠开到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这样,外国的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②《天津条约》准许外国公使进入北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列强取得了期望已久的侵略权益,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

③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犯。

④《北京条约》首次允许华工出国,使得列强掠夺中国的劳动力合法化,中国劳工大批地输往国外,中国劳动人民遭受到更多的苦难。

⑤总之,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发生了全方位剧变,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过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始终居于主导地位;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②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清政府被迫启用汉族官僚。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

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创造了条件。

④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劳动人民的负担加重,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⑤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五、探究拓展

1.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清代采用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攀升至1300文、1400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2.清代鸦片战争时期有人作有这样的谣谚:“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三三里。我所闻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从上面的谣谚看,鸦片战争时期,人们对毒品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为什么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毒品仍有一定的市场?我们应当怎样做?

六、知识运用

1.1840~1860年,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B.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本质D.第二次工业革命

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与香港问题有关的是①《南京条约》②《望厦条约》③《天津条约》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3.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和最南的是

A.烟台、淡水B.营口、琼州

C.营口、汕头D.天津、淡水

5.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有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中国内地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6.下列现象不是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B.列强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个省

C.部分中国人产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

D.中国各阶层人士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不同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是

A.列强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B.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

C.清政府的权利结构发生变化D.西方国家开始商品输出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激增情况统计:1799年为4000多箱;1820年~1824年7889箱;1825年~1829年为125476箱;1830年~1834年煤为20331箱;1835年~1837年25445箱;1838年~1839年为40200箱。

材料二中英贸易情况简表

年代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元)

英国商品出口总额(元)

鸦片走私总额(元)

1821

14757132

13693213

2235780

1823

17814260

10119655

12185100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对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情况阅读,谈谈鸦片战争前出现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19世纪初期,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两国各处于什么状况?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起了什么作用?(3),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从中你获得的认识是什么?参考答案(1),正当中国清朝衰落之时,经过工业革命发展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利用有毒的鸦片作为武器掠夺中国的白银。(2),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改变了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中国自出超变为入超;使中国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变化。(3),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中英正当贸易在鸦片走私的打击下中国失败了。英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选用了鸦片贸易,鸦片战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罪恶战争,同时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是一条历史的真理。

扩展阅读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要求:(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2.难点分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应帮助学生从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的角度去分析,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鸦片战争的有关问题,我们认可了一个结论,即中国社会性质在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发生了变化。那么,谁能说说那是怎样的变化呢?

生:(回忆,作答)

师:鸦片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当中国人仍处在屈辱、困惑,亦或是反思的时候,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

师:(开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他们要修什么约?

生:(回忆已有知识,或阅读课本有关知识,自由发言)

师:(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而法、美也已接近完成。迅速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极丰富的产品产量,资产阶级追求利润的本性和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驱使他们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侵略者在用炮舰轰开中国大门,又用条约获取倾销商品的侵略权益后欣喜若狂,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可事实如何呢?

(给学生用投影片展示根据课本小字整理的两组数据,让学生阅读、分析)从英国的资本家、商人的角度看,他们会作何感想?

生:(纷纷议论,发表看法)

师:(归纳发言)从1846年到1855年这十年,英国对华输出的工业品贸易额每年徘徊在200万英镑左右,而没突破1845年的230万英镑的水平。从第二组数字看,中国与洪都拉斯对英棉纺织品的人均消费数额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使英国资产阶级对广阔中国市场的热切期盼正在化为狂热的幻想。真是不可思议!他们先是困惑,继而恼怒,最终将英国工业品的滞销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在中国享有的特权太有限了。于是,法、美以《黄埔条约》、《望厦条约》有12年修约的规定,而英国则援引《南京条约》附件中“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于1854年、1856年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教师口述或投影打出其主要内容):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5个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他们还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

生:(做结论性的回答)

师:对,英法列强要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与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脉相承的。由此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继续引导学生思维)如果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什么方面来比较呢?

生:(稍加思考,可以答出)

师:不错,是从所采取的手段上。由于此时的清政府对西方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拒绝了其“修约”要求。于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决定发动新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屈服,以达到通过外交途径达不到的侵略目的。(板书下一个题目)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师:英国为什么选择在1856年?英法侵略者所寻找的借口是什么?

生:(思考、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是挺牢固的。利用此时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于1856年10月,悍然出动三条军舰,闯入珠江口,袭击广州城。而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伙同英军出兵,由此点燃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显然,英、法成为主要侵略者。他们还有两个帮凶,是谁?为什么只做帮凶呢?

生:(可以明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或许难以准确回答)

师:对,帮凶是美国和俄国。美国因为处于南北战争的前夕,国内政局不稳,所以没有直接出兵,而是带着坐收渔人之利的心理加入英、法联合战线,积极出谋划策。(指导学生阅读第11页材料,理解美国的目的)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本小字和材料)

师:俄国虽然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但怀着早以明确的向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也加入了这一阵线。1857年英、法政府分别派额尔金和葛罗,率领各自国家的舰队到达香港岛,组成联军。美、俄代表也乘本国军舰到达香港为英、法出谋划策。年底,英、法联军发动攻击,虚骄昏庸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既拒绝英法的侵略要求,可也不做应战准备,一味迷信占卜。结果,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俘获叶名琛,而巡抚柏贵投降。英法联军除了烧杀抢掠,还“创造”了一个中国近代之最,是指什么事?

生:(看教材,然后答出)

师:(肯定正确说法,强调指出联军委员会不是那个傀儡政权)攻占广州并不能达到侵略目的,他们是如何达到目的的呢?(板书下一个标题)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的签订

师:(引导学生看图,边讲边标明地点)1858年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联军北上至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随舰前往。英法通过照会提出侵略要求,美则以“调停人”身份暗中帮助英法做进攻准备。这时,以清朝皇帝咸丰为首的统治集团仍把镇压太平天国放在首位,北方防务松弛。结果,英、法炮舰攻陷了大沽炮台,随即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慌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俄、美则先于英、法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引导学生看第12页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用投影片打出思考题)

(1)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

(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

(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求得共识)

师:(得出相似点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赔款的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读图,对比归纳出新增加的口岸的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0个;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而深则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

(指导学生对赔款和内河航运权的讨论。着重指出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影响)

师:显然,这比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权益更扩大了。英、法的目的初步达到,他们从大沽口撤军,从而使战争告一段落。为什么只是告一段落,而不是结束?

生:(思考答出)

师:(板书下一个题目)

2.《北京条约》的签订

师:关于战争再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提供给同学们: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让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与战争再起的关系)

生:(议论,发言,说明自己的想法)

师:(赞扬学生正在学会把似乎孤立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看,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换约本来只是一种单纯的外交活动,同学们阅读第12页小字内容,侵略者却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

生:(阅读有关小字,明确侵略者蔑视中国主权的狂妄和大沽口战役的正义性)

师:一年以后的1860年,经过喧嚣、鼓噪和一番调兵遣将后,英法又开始新的侵略行动了。而此时的清政府仍然把重点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以至缺乏足够的准备。(结合战争形势图,讲述侵略者攻克大沽、再占天津,和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行宫等)同学们都知道,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就是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时被洗劫、焚毁的。(投影法国作家雨果的谴责):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指圆明园),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部装得饱鼓鼓的;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生:(观看焚毁前的圆明园图片和资料,再阅读观看第13页所引英《泰晤士报》关于劫掠的报道,观看焚毁后的遗迹,从而激发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

师:英法联军兵不血刃地占领北京城。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又使中国丧失了哪些权益呢?(教师重点提示增开天津为商埠的危害)

生:(阅读“条约”内容,对重点提示谈出自己的看法)

师: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增开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引导学生对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占与香港被英国殖民者逐步变为殖民地的关系加深认识)提出问题:准许华工出国又意味着什么?

生:(议论、发言,得出列强掠夺廉价劳动力的结论)

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而大片领土也是在这期间被沙俄趁火打劫、强取豪夺走的。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我们并不陌生的历史。(板书下一个题目)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图表)

师:(第14页图可制成复式投影片,按有关条约顺序一一演示,教师用谈话的方法,与学生共同理清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哪些领土,领土面积分别是多少的基本史实)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生:(稍加思考,回答)

师:是的,使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空前的破坏,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最后,我们共同讨论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问题。(板书该题目)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师:(引导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教材帮助我们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结论,我们通过所掌握的史实进一步印证说明这个结论。

生:(学生发言列举史实,教师加以概括)

师:(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护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

康乾盛世的隐忧

1、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①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正常的经济交流,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也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对世界各国情况茫然无知;③中断了中西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造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西学东渐之风消失,乾嘉考据学兴起);④导致中国落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2、禁锢思想的文字狱:①严重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②在欧洲启蒙思想家十分活跃的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却不得不埋头故纸堆中,进行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与考订,毫无思想创新;③造成了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的局面;④在文网严密的背景下,中国兴起了乾嘉考据学之风,对保存与整理古代典籍起了重要的作用(《四库全书》)

3、统治者的腐败:康乾盛世的社会经济繁荣,也滋长了官吏的怠政和贪污腐败各级官员贪污成风,武备也日益废弛。

4、尖锐的社会矛盾:乾隆时期人口的急剧增长,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地主土地兼并也日益加剧。无地与少地的农民往往铤而走险,或沦为盗匪,或武装反抗。1796年,川、楚、陕等省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持续达10年之久,成为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5、鸦片的大量输入:从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鼓动英国商人向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鸦片走私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国家财政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农民起义风暴在酝酿之中。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教案

一、战争背景:

1、中国自身的衰落:“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统治者仍然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闭关锁国。

2、欧美国家的发展:同一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却异常迅速:A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B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主要侵略目标。

3、异质文明的碰撞·鸦片贸易:19世纪40年代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以印度为基地,怂恿不法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美、俄等国也向中国输入鸦片。

鸦片泛滥,A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B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l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导火线)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二、战争进程和结果:

1、进程: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战争爆发。

结果:1842年6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2、(内容)条约规定:①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洋银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协定关税)。

3、(评价·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套话)

③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④带来一系列变化:A(社会性质变化):此后的百年间,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一步步沦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B(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C(历史任务变化):从此,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具体表现)

1、自然经济的破坏: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对外开放。A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继续向中国走私鸦片。B还争相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C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2、思想领域的觉醒: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他们的思想和主张,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强国御侮的呼声,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3、社会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廉价商品自通商口岸源源而入,破坏了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造成大批劳动人民破产失业。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兵费和赔款,又大肆进行搜刮。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要求:(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2.难点分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应帮助学生从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的角度去分析,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鸦片战争的有关问题,我们认可了一个结论,即中国社会性质在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发生了变化。那么,谁能说说那是怎样的变化呢?

生:(回忆,作答)

师:鸦片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当中国人仍处在屈辱、困惑,亦或是反思的时候,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

师:(开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他们要修什么约?

生:(回忆已有知识,或阅读课本有关知识,自由发言)

师:(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而法、美也已接近完成。迅速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极丰富的产品产量,资产阶级追求利润的本性和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驱使他们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侵略者在用炮舰轰开中国大门,又用条约获取倾销商品的侵略权益后欣喜若狂,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可事实如何呢?

(给学生用投影片展示根据课本小字整理的两组数据,让学生阅读、分析)从英国的资本家、商人的角度看,他们会作何感想?

生:(纷纷议论,发表看法)

师:(归纳发言)从1846年到1855年这十年,英国对华输出的工业品贸易额每年徘徊在200万英镑左右,而没突破1845年的230万英镑的水平。从第二组数字看,中国与洪都拉斯对英棉纺织品的人均消费数额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使英国资产阶级对广阔中国市场的热切期盼正在化为狂热的幻想。真是不可思议!他们先是困惑,继而恼怒,最终将英国工业品的滞销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在中国享有的特权太有限了。于是,法、美以《黄埔条约》、《望厦条约》有12年修约的规定,而英国则援引《南京条约》附件中“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于1854年、1856年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教师口述或投影打出其主要内容):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5个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他们还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

生:(做结论性的回答)

师:对,英法列强要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与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脉相承的。由此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继续引导学生思维)如果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什么方面来比较呢?

生:(稍加思考,可以答出)

师:不错,是从所采取的手段上。由于此时的清政府对西方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拒绝了其“修约”要求。于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决定发动新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屈服,以达到通过外交途径达不到的侵略目的。(板书下一个题目)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师:英国为什么选择在1856年?英法侵略者所寻找的借口是什么?

生:(思考、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是挺牢固的。利用此时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于1856年10月,悍然出动三条军舰,闯入珠江口,袭击广州城。而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伙同英军出兵,由此点燃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显然,英、法成为主要侵略者。他们还有两个帮凶,是谁?为什么只做帮凶呢?

生:(可以明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或许难以准确回答)

师:对,帮凶是美国和俄国。美国因为处于南北战争的前夕,国内政局不稳,所以没有直接出兵,而是带着坐收渔人之利的心理加入英、法联合战线,积极出谋划策。(指导学生阅读第11页材料,理解美国的目的)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本小字和材料)

师:俄国虽然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但怀着早以明确的向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也加入了这一阵线。1857年英、法政府分别派额尔金和葛罗,率领各自国家的舰队到达香港岛,组成联军。美、俄代表也乘本国军舰到达香港为英、法出谋划策。年底,英、法联军发动攻击,虚骄昏庸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既拒绝英法的侵略要求,可也不做应战准备,一味迷信占卜。结果,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俘获叶名琛,而巡抚柏贵投降。英法联军除了烧杀抢掠,还“创造”了一个中国近代之最,是指什么事?

生:(看教材,然后答出)

师:(肯定正确说法,强调指出联军委员会不是那个傀儡政权)攻占广州并不能达到侵略目的,他们是如何达到目的的呢?(板书下一个标题)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的签订

师:(引导学生看图,边讲边标明地点)1858年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联军北上至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随舰前往。英法通过照会提出侵略要求,美则以“调停人”身份暗中帮助英法做进攻准备。这时,以清朝皇帝咸丰为首的统治集团仍把镇压太平天国放在首位,北方防务松弛。结果,英、法炮舰攻陷了大沽炮台,随即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慌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俄、美则先于英、法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引导学生看第12页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用投影片打出思考题)

(1)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

(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

(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求得共识)

师:(得出相似点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赔款的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读图,对比归纳出新增加的口岸的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0个;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而深则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

(指导学生对赔款和内河航运权的讨论。着重指出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影响)

师:显然,这比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权益更扩大了。英、法的目的初步达到,他们从大沽口撤军,从而使战争告一段落。为什么只是告一段落,而不是结束?

生:(思考答出)

师:(板书下一个题目)

2.《北京条约》的签订

师:关于战争再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提供给同学们: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让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与战争再起的关系)

生:(议论,发言,说明自己的想法)

师:(赞扬学生正在学会把似乎孤立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看,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换约本来只是一种单纯的外交活动,同学们阅读第12页小字内容,侵略者却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

生:(阅读有关小字,明确侵略者蔑视中国主权的狂妄和大沽口战役的正义性)

师:一年以后的1860年,经过喧嚣、鼓噪和一番调兵遣将后,英法又开始新的侵略行动了。而此时的清政府仍然把重点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以至缺乏足够的准备。(结合战争形势图,讲述侵略者攻克大沽、再占天津,和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行宫等)同学们都知道,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就是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时被洗劫、焚毁的。(投影法国作家雨果的谴责):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指圆明园),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全部装得饱鼓鼓的;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生:(观看焚毁前的圆明园图片和资料,再阅读观看第13页所引英《泰晤士报》关于劫掠的报道,观看焚毁后的遗迹,从而激发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

师:英法联军兵不血刃地占领北京城。1860年10月下旬,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又使中国丧失了哪些权益呢?(教师重点提示增开天津为商埠的危害)

生:(阅读“条约”内容,对重点提示谈出自己的看法)

师: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增开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引导学生对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占与香港被英国殖民者逐步变为殖民地的关系加深认识)提出问题:准许华工出国又意味着什么?

生:(议论、发言,得出列强掠夺廉价劳动力的结论)

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而大片领土也是在这期间被沙俄趁火打劫、强取豪夺走的。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我们并不陌生的历史。(板书下一个题目)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图表)

师:(第14页图可制成复式投影片,按有关条约顺序一一演示,教师用谈话的方法,与学生共同理清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哪些领土,领土面积分别是多少的基本史实)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生:(稍加思考,回答)

师:是的,使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空前的破坏,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最后,我们共同讨论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问题。(板书该题目)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师:(引导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教材帮助我们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结论,我们通过所掌握的史实进一步印证说明这个结论。

生:(学生发言列举史实,教师加以概括)

师:(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护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第一章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章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培养
(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分析论证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从中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有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根据史实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异同点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场侵略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它使我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作为青年学生都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研讨性教学,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难点:由于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因此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录像片《圆明园》,课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图》、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列表,相应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思考并查阅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思考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
(3)近代史上沙俄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强占了我国北方哪些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怎样?你的依据是什么?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战争的过程则做简化处理。因为在前面的《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了运用史实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高中的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提供给学生更为丰富的思维载体,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播放录音(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关于圆明园的描述):“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教师)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为人间奇迹的宫殿就是北京的圆明园。
电脑出示图片:圆明园盛时鸟瞰图。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教师:140多年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将圆明园由一个人间奇迹变成了一片瓦砾。今天我们就要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投影仪打出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万英磅)
年代18421844184618481850185218541856
正当贸易货物总值96.6230.5179.1144.6157.4250.4100.1221.6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的一部分小字和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统计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状况如何?
②你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③英国则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提出了什么要求?其要求的实质是什么?这一要求的实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世纪40、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其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通过上表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在中国销售量有限。原因有三: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自然抵制性,这是根本原因;二是英国输华商品有不少根本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三是英国等国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无力购买英国的工业品。
英国资产阶级把他们的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享受的特权有限。于是英法美等国提出了修改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两国就立即制造借口,发动战争。由此看出,这一要求的实质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英国为什么选择在1856年?英法侵略者所寻找的借口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指出:利用此时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于1856年10月,悍然出兵袭击广州城。而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伙同英军出兵,由此点燃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显然,英、法成为主要侵略者。他们还有两个帮凶,是谁?为什么只做帮凶呢?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可以明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或许难以准确回答)
教师:帮凶是美国和俄国。美国因为处于南北战争的前夕,国内政局不稳,所以没有直接出兵,而是带着坐收渔人之利的心理加入英、法联合战线,积极出谋划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俄国虽然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但怀着早以明确的向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也加入了这一阵线。于是四国形成侵略中国的联合阵线。下面请同学们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二、经过
学生回答前教师提示学生:对于战争经过需要注意其开始的标志、参与国、重大事件,并据图说明侵略者的进军路线。学生回答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电脑演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课件并对个别问题做补充说明。
1.战争爆发──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
1857年底,英法联军5600多人做好了进攻广州的准备。28日侵略军向广州发起进攻。广州很快陷落。广东巡抚柏贵降敌,仍以原职替侵略军维持殖民统治秩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未能达到侵略目的,他们能甘心吗?他们是如何达到目的呢?
2.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对1858年,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联军北上攻至大沽口外。英法通过照会提出侵略要求,美俄则以“调停者”身份暗中帮助英法做进攻准备。这时,清朝以咸丰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仍把镇压太平天国放在首位,北方防务松弛。结果,英法炮舰攻陷了大沽炮台,随即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慌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俄美则先于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教师引导学生看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条约内容对中国的危害。用投影片打出思考题。
(1)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是否有相似的内容?(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危害是什么?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为什么对中国不利?(5)1984年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与近代史上清政府的通商口岸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学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求得共识。)
●教师:(讨论分析得出相似点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赔款的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读图,对比归纳出新增加的口岸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0个;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而深则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为列强扩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近代中国的开放实质上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现代中国的开放是中国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决策。近代中国的开放是在主权遭受严重破坏的前提下,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下进行的;现代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
(教师指导学生对内河航运权进行讨论。着重指出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影响。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长江是中国的内河,此规定表明中国的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也便利了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实质:一国的公使驻于另一国的都城并不意味着不平等,但是侵略者的意图是准备通过这个步骤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核心,以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因此,《天津条约》中规定的公使进驻北京带有明显的侵略性。)
●教师:显然,这比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权益更扩大了。英、法的目的初步达到,他们从大沽口撤军,从而使战争告一段落。为什么只是告一段落,而不是结束?
3.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教师:关于战争再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让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与战争再起的关系。)
学生议论,发言。
●教师:(赞扬学生正在学会把似乎孤立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看,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换约本来只是一种单纯的外交活动,侵略者却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
学生阅读有关小字,明确侵略者蔑视中国主权的狂妄和大沽口战役的正义性。
●教师:一年以后的1860年,英法又开始新的侵略行动。而此时的清政府仍然把重点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以至缺乏足够的准备。(课件演示侵略者攻克大沽、再占天津,京东八里桥血战和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行宫等内容。)侵略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咸丰帝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他的弟弟奕訢担任议和大臣向侵略军求和。10月6日侵略军进犯圆明园,13日占领北京。留守北京的奕訢在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下,签订了屈辱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学生:(观看图片: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英法联军在北京街头。观看焚毁前的圆明园录像资料,再阅读观看教材所引英《泰晤士报》关于劫掠的报道,观看焚毁后的遗迹,从而激发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要求学生阅读条约内容并进行讨论,对重点条款谈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讲评总结:
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增开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严重威胁着北京的安全,使天津成为外国侵略者在北方侵略的主要活动基地。(关于准许华工出国,力求使学生通过议论、发言,得出列强掠夺廉价劳动力的结论。)
●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不但使我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而且使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被沙俄以趁火打劫、强取豪夺的方式占领。
4.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讲述: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正是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它不断蚕食其周边地区。中国成为它掠夺的主要对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英法不同的是沙俄“选定了一个没有人能与它匹敌的领域──外交领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采取趁火打劫和外交讹诈的卑鄙手段,把《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加给清政府,抢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瑷珲条约》签订后,恩格斯曾指出:俄国“从中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因此“沙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中国强盛时期领土的1/9。
电脑打出《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示意图》。演示内容包括《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侵占我国领土情况的课件。
电脑打出《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表》。把关于不平等条约、割占的领土范围、面积等处空出,让学生复述。
教师指导学生对各条约所割出的领土范围的简化记忆方法。《瑷珲条约》:岭(外兴安岭)南江(黑龙江)北。《天津条约》:江(乌苏里江)东一岛(库页岛)。《北京条约》和《堪分西北界约记》:湖(巴尔喀什湖)东南。
●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在中国抢占大片领土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讲述: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对以后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
三、结果由学生总结指出,略。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教材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的?学生回答。
●教师:对。教材是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的。那么,我们通过哪些史实进一步印证说明这个结论呢?
学生发言列举史实,教师加以概括。(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附庸与工具,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论从史出”能力与学史方法。)
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从战争的进程来看:①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②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③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④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从战争的影响看:①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处,割香港岛。第二次开11处,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②赔款增加:第一次是赔款2100万银元;第二次新增巨额赔款。③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要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因为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一课学习中仍存在的疑点提出来。(学生反馈的问题,可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当点拨。)
背景资料
1.广州人民反抗英法联军占领广州
据1858年7月5日香港《中国邮报》报导:“广州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糟糕,每天晚上都有火箭投射到联军的阵地上。城郊充塞着乡勇(志愿兵),大家都认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在我们哨兵最多几百码的地方转来转去。至于城内,即使是几条大街上,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只要不成群结队地武装外出,那么对外国人来说也很少有安全可言。”
──转引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三次修订本79页
2.马克思对1859年大沽战役的论述
“既然天津条约中并无条文赋予英国人和法国人以派遣舰队驶入白河的权利,那么非常明显,破坏条约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而且,英国人预先就决意要在规定的交换批准书日期以前向中国寻衅了,”“中国人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毫无疑义地也是有理的。中国人这种行为,并没有破坏条约,而且是挫败了英国人的入侵。”
──转引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三次修订本82~83页
3.列强拐卖华工的罪恶
捕掠华工的手段是十分卑鄙的。外国人口贩子专门招募了一批中国的流氓地痞,采用各种威胁、利诱、欺骗的手段,说外国如何好,工资又如何高;或是设赌局为陷阱,令赌输了的人卖身出国;或用药酒将人灌醉,然后直接押上洋船;在更多的场合,是用暴力强行捕掠。绝大多数的被掠者是广东、福建两省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被掠后往往先押往“猪仔馆”中暂时囚禁,候船到时再运往国外。容闳在《西学东渐记》里写道:
“当一八五五年,予初次归国时,甫抵澳门,第一遇见之事,即为无数华人以辫相连,结成一串,牵往囚室,其一种奴隶牛马之惨状,及今思之尤为鼻酸。”
据不完全统计,从1851年~1875年,出洋至中美洲、南美洲及美国的华工约有53500人。数量如此众多的华工都是用海船运送的。西方学者曾把这些运送华工的船只称为“浮动地狱”。这些船“同以前的黑奴船完全一样”……
……1859年10月,一艘贩卖华工的船,在航行中触礁沉船。西方人贩子只顾自己逃生,锁在舱内的850名华工连同沉船一起被大海吞没。
──摘自《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90~93页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73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