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学案新版人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学案新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学案新版人教版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
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③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和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教材延伸
①活动探究(1)表格中应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剂的物质比实验,这样感性认识会更丰富,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更紧密。在(1)的表格下面对应两种指示剂加“规律性认识”,有利于小结、系统认识知识。
②在除锈这一块应补充一点,“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锈”,这样使学生认识在不同的场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锈方法。
教学设计
环节一:慧眼识酸
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告)
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稀盐酸中的颜色: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颜色玫瑰粉红色粉红色粉红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大红花粉红色橙色橙色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点评:教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状态,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环节二:猜它是谁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学生:(此时游戏化)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论,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运动员肢体语言表情变化名次铜摇晃、抖腿冷笑无气体产生1铁耸肩、腿颤皱眉、抽冷气Fe+H2SO4=FeSO4+H2↑2锌浑身乱晃呲牙咧嘴Zn+H2SO4=ZnSO4+H2↑3镁双手紧掐颈部翻白眼Mg+H2SO4=MgSO4+H2↑4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学生:(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后分析原因)原因:酸只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环节三:除锈专家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学生: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教师: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教师:我还要请同学们帮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师强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学生:(表格内容)
: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Fe2O3+6HCl==FeCl3+3H2O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Fe2O3+3H2SO4==Fe2(SO4)3+3H2O学生:(另一组学生发言)老师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做了几个实验,把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一次实验。
学生:(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学生之间发言出现多种内容,一种与老师实验现象相同,另一种是如实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应当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现象,即使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得到教训)
学生:(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赞同第二种意见)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我们认为: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
学生3: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学生:(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铜锈”和除“铜锈”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点评:教师做完一个“较理想”的演示实验后,在小结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来重复刚才的实验,但未给学生点明“酸的用量”的要求,这样就挑起学生的一个新的“思维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学生通过争论、再探究等主动活动,理解了新知识,明确了实验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价值观。最后又拓展学生思维,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是“除锈专家”的内涵。
环节四:盘点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


2.现有四种金属Zn、Fe、Al、Mg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均能放出2g氢气,则消耗金属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Zn+2HCl====ZnCl2+H2↑
B.2Fe+3H2SO4====Fe2(SO4)3+3H2↑
C.Al+HCl====AlCl3+H2↑
D.Fe2O3+H2SO4====FeSO4+H2O
4.
A.
B.
C.
D.

延伸阅读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学案新版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学案新版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学案新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新课讲授: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你能写出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的俗名吗?
〔学生回答〕NaCl、俗名:食盐。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苏打;化学式:NaHCO3,俗称小苏打;化学式:CaCO3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设问〕:氯化钠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它在生活中有那些用途呢?
〔板书〕:2、氯化钠的用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71页的有关内容。
〔小结〕:生活中作调味品、腌渍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上的积雪等。
〔板书〕:3、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学生回答〕
〔过渡〕: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我们生活中的食盐就是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将其水份蒸发得到含杂质的氯化钠——粗盐,再将粗盐通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言〕:上节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的用途,碳酸钙在建筑业上的用途,碳酸氢钠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等。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H2CO3
CO2↑+H2O
〔思考〕: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的组成上有无共同点?
〔回答〕: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设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
生类似的反应?
〔学生发言〕:能或不能
〔引导〕: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上述问题。
〔活动与探究〕:(投影)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碳酸钠+盐酸碳酸氢钠+盐酸来源:
1、碳酸钡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镁和硝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硝酸银和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酸和氢氧化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酸钙和硫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氧化钠和硫酸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氯化钡和硫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碳酸钾和硝酸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三课时学案新版人教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三课时学案新版人教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三课时学案新版人教版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
①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②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学生疑问:
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厉害!
2.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问题: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涉及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
我想知道!
1?放热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讲化学物质,又从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于氢氧化钙的知识。学生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学以致用。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1.遇石蕊都变蓝色!
遇酚酞都变红色!
2.软瓶变瘪!CO2与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浊
哦,“清水变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竞赛:我要夺第一!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加以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更加深刻。问题回应了最开始的实验,学生理解更透彻。竞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化学用语的学习。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演示实验10: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学会运用哪些方法?③明白哪些道理?真有趣!小灯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3.酸会离解出H+;碱会离解出OH-。
我又有了一些进步!(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小结)这些短小的问题点到了学生的许多弱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反思、整理、归纳、小结和交流,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法都不断提高。.碱石灰干燥剂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能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
A.氯化氢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

1生活中常见的盐(B案第二课时)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生活中常见的盐(B案第二课时)”,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醋、柠檬中含酸类物质;掌握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的实验,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用此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及其实验探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做一个学化学的有心人。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含碳酸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掌握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难点: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架、小试管、大试管、与之相配套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小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表面皿、纱布、滤纸。

药品:鸡蛋壳、醋、稀盐酸、柠檬、纯碱、澄清的石灰水。

--

复习引入学生板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出示一瓶纯碱,我们要知道纯碱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应采取什么方法?

投影实验1.将0.5g碳酸钠放入试管,并加入2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思考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问题?

指导板演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点?怎样检验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

学生实验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5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观察、分析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讲述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这一组实验中,相同的反应物是稀盐酸,称为这组实验的恒量;不同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我们称为这组实验的变量。(板书注明)

变量恒量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提问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

举例稀硫酸、醋酸、柠檬酸等。

提问上面一组实验(三个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的盐能与相同的酸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实验1.将醋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将柠檬的汁挤出,代替醋做上述实验。

观察、分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不同的酸也能与相同的盐发生反应。

提问分析第二组的三个实验中,哪些反应物为恒量,哪些反应物为变量?(指导学生注明)

恒量变量

Na2CO3+稀盐酸

Na2CO3+醋酸

Na2CO3+柠檬酸

讲述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

学生实验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记录在下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匙,然后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pH值

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

柠檬汁

学生练习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发现做出了种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通规律,终于获得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写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出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种假设

验证方案

解题思路本题是通过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小故事,展示科学家是怎样捕捉化学现象深入思考,运用假设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开放性作答题。通过“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这一实验事实,分析这一实验中,“紫罗兰花瓣”和“盐酸”为实验的两个条件,由控制这两个实验条件来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当“盐酸”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陈出新,盐酸能使除紫罗兰花瓣以外的花瓣变色吗?同理,当“紫罗兰花瓣”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测,其他物质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当实验条件都是变量时,推测,其他物质能使其他花瓣变色吗?这些都是根据控制实验条件做出的合理假设,这对活跃学生思维和发展创造性有重要作用。

答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种假设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盐酸能使其他种类花瓣变色吗?将盐酸分别滴到其他种类花瓣上,观察现象。其他酸、碱或盐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将稀硫酸、稀硝酸、烧碱溶液等滴到紫罗兰花瓣上,观察现象。其他溶液能使其他花瓣变色吗?将烧碱、碳酸钠、食盐等溶液滴到花瓣上,观察现象。

课堂练习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2)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会有什么现象?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小结1.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2.在做一组实验时,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课后练习设计再探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度是否有影响。

学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一、回忆与再现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稀盐

酸碳酸氢钠+稀盐酸

二、活动与探究(一)

1.将鸡蛋壳少许放入大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2mL澄清石灰水中(见右图)。(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mL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2.写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要检测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你采用的方法是。

4.你认为上述三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中,是恒量,是变量。

三、活动与探究(二)

按上述装置:

1.将醋(3mL)放入盛有小苏打(1/3小匙)的大试管中,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mL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2.将柠檬用纱布挤出10mL柠檬汁放在小烧杯中,以备下面实验及“活动与探究三”用:将柠檬汁(3mL)放入盛有小苏打(1/2小匙)的大试管中,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mL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3.通过上述反应,你的结论是。

四、活动与探究(三)

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记录在下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匙,然后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如图所示)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pH值

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柠檬汁醋

五、设计再探究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度是否有影响。

点评:这堂课的设计是受了一本名为《我们身边的化学知识》的书的启发,书中讲述的都是美国中学生科学实验活动,上面的实验操作性非常强,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极具生活化。

这节课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实验中恒量和变量的含义,并学会用这类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完全可以从身边开始。进行这节课的设计时,闵静老师参看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中让学生对酸的pH值与反应速度的关系的探究这一设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虽然课标在这一内容上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并学习掌握这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正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尽管有些知识高于课标,不要求掌握,课后,发现学生完全能理解这些知识,这也说明我们中国的中学生比美国的毫不逊色。

点评:湖北宜昌市教研中心刘永舜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878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