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原始的农耕生活2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

1.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知识结构:

1、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屋,,饲养家畜,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3、大汶口原始居民:黄河流域,使用石镰,石锄,制造黑陶、白陶,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出现

展示内容: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氏族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巩固达标:

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D.周口店遗址

2.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

A.种植水稻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D.石斧等农具

4.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半坡人

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5.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遗址

6.“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D.水稻和粟

7.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

8.如果时空倒转,阿Q来到某原始居民的住处,当地居民以粟款待他。说明款待阿Q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9.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A.红山文化遗址、半坡遗址B.大汶口遗址、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红山文化遗址D.大汶口遗址、河姆渡遗址

10.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

A.以原始手工业为主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D.以采集、狩猎为主

11.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①会种植粮食②会饲养家禽③会制造陶器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④

归纳生成

1、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屋,

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2、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屋,

饲养家畜,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3、大汶口原始居民:黄河流域,使用石镰,石锄,制造黑陶、白陶,

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出现课后反思:

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全体学生鸦雀无声地望着我,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在接受碰撞。尤其当这种挑战来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细心观察并发现了摇头的同学,使得这一环节更有意义,激活了学生思维。

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总是考虑能否按课前准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情感没有真正地被重视。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观察、多思考,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到学生身上。

我相信,对学生多一份关注,他会还你一个惊喜。

相关推荐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在学习了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对远古人类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要从距今的年代、生产生活状况等方面来学习。因而本课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既积极学习现在要学的知识,又联系过去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比较,自己学会归纳总结采用。

一、复习提问:
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证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请大家阅读教材第8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在黄河流域。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让我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落实目标)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正文并“动脑筋”:
1、学生观看第7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怎样操作才会省力?(脚踩横棒)
2、学生先看第11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10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蒸食物)
3、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学生讨论)开始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植水稻、建筑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一起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4、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8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
5、过渡:黄河旁的遗址是半坡原始居民遗留下来的。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间、地点、工具、生产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本目由同学自学完成)
自学后讨论:(自由发挥)
1、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那些相似之处?不同之处? 
结论:
①相同的地方: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也转向定居生活;都会搭建房屋;会制造陶器。在打猎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弓箭,猎物明显比以前增多了,人们就把自己吃不完或者是受伤的动物圈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此都产生了原始的家畜饲养业。
②不同的地方:
A、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
B、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C、南方人会挖井,这就可以使他们不一定非要住在靠近河边的地方,生产、生活范围也就不断扩大了。
2、引导生看图进一步讨论分析、比较:为什么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居民,他们的房屋建造式样会不同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
结论:
由于他们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决定的。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那里地势低洼,建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还可以防止野兽的侵袭。降水较多,防止水淹。下面还可以饲养牲畜。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半坡原始居民在黄河流域,地处北方,天气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防寒保暖。
大屏幕出示材料,结合材料想一想,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讨论后得出结论: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的空间。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3、为什么河姆渡居民种植的是水稻而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
长江流域水量充足,气温暖热,故适宜种水稻;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且气温相对长江流域低,故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
4、引导学生理解《白虎通》引文的含义得出: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农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对两大流域居民定居生活的影响,说明了人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指导阅读第9—10页有关的“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第10页“动脑筋”,讨论回答出当时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第一,人们想让死去的亲人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便把死者的私有财产作为随葬品。
第二,农耕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富增多。(社会生产力进步了)
第三,死者在氏族里的地位不同,有了贵贱之分;权力不同,所占有的财富也有了多寡之别,贫富分化随之出现。
三、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填《我国原始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表》
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活动区域原始农耕
(工具、作物)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原始居民约七千年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磨制石器、骨耜、
种植水稻住房下面
饲养牲畜盖屋挖井、
制陶、玉、
乐器
半坡
原始居民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
(黄河中游)磨制石器、木制
耒耜、石刀、
种粟和蔬菜可能养猪制造彩陶、
纺织、制衣
大汶口
原始居民约四五千年山东泰安
(黄河下游)磨制石镰、石锄制黑陶、白陶
四、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生活: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乐器、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生产: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子,会制造彩陶,还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氏族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二、合作探究:

1.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三、歌谣归纳

原始农耕中华早,

水稻和粟是代表。

半坡河姆渡有房屋,

半地穴干栏真奇妙。

陶器石器样样有,

生活水平日日高。

四、达标训练:

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D.周口店遗址

2.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

A.种植水稻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D.石斧等农具

4.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半坡人

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5.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遗址

6.“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D.水稻和粟

7.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
8.如果时空倒转,阿Q来到某原始居民的住处,当地居民以粟款待他。说明款待阿Q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9.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10.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A.红山文化遗址、半坡遗址B.大汶口遗址、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红山文化遗址D.大汶口遗址、河姆渡遗址

1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

A.以原始手工业为主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D.以采集、狩猎为主

12.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①会种植粮食②会饲养家禽③会制造陶器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④

1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何种类型的房屋复原图?

(2)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南北方房屋的样式为什么不同?

14.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七上P7—9能力要求:识记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位于流域的省市,距今约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的房子。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半坡原始农耕遗址位于流域的省市附近的半坡村,距今约年,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居住的房子,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1.◆(2010苏州)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2010聊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3.假如你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BCD
4.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
5、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6.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至尊国礼”(即世界各国领导人馈赠给我国领
导人的珍贵礼品)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隆重展出。下列关于该博物馆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在半坡遗址发现后建立的②它只是用来收藏和展示“至尊国礼”
③它展出了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历史文物④它展示再现了我国原始农耕的图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①已经工使用磨制石器②会纺线织布③烧制陶器④拥有成熟的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元谋人、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元谋人B.北京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10.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
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
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
种彩陶的()
A.北京人B.河母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紧扣考点。通过比较的方法识记河姆渡、半坡遗址被发现的时间、地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作物及其他能力。不考的内容稍做了解。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97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