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反思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鲜而好奇的学科。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是古代史的内容,时间距离学生很长,而七年级的《原始的农耕生活》更是离学生生活遥远的事情,一是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不了解什么是农耕,而是“原始”二字对于他们很陌生。现代农耕不太清楚的情况下,谈什么农耕生活的起源呢?因而,如何灵活运用教材,引起学生对该课学习的兴趣,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我在教学设计上应该要花时间考虑的问题。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取了南北民居不同的房屋图片,让学生猜猜哪个是南方的民居哪个是北方的民居,他们的房子建成这样是否与原始祖先的房屋有关呢?从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接下来的自主学习环节,我围绕“中华农耕生活的起源”,采用角色扮演法。利用“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的小游戏,将学生划分小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分别扮演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通过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自己。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热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组的特色,很多学生还加上了道具和动作。学生在自学、表演的过程当中,认识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所代表的南北方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发展的结果,从而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学生展示的插画和组内合作,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及了解什么是“农耕生活”,它是如何起源的。
整堂课的学习氛围很好,学生的反应都很活跃,积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很多生成性问题在学生的成果展示中表现出来,如“半坡人”制作的彩陶是否与半坡人所在地的土壤有关?针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我顺势将地理知识融合进历史教学中。先让学生讨论来解答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最后进行小结:彩陶的制作与半坡人所在地的土壤有关,同样的,也与制作陶器的工艺和技术相关,如烧制陶器所要把握的温度以及相关的上色等工艺。抓住这个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下游与黄河中游地区的地理条件、生物资源的不同,进而小结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和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这样,学生就能准确地记忆、理解两者所培育粮食作物,驯养牲畜的不同点。更能理解河姆渡人建木头房子是为了防潮,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子是为了冬季保温、夏季凉爽。
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在安排小组合作表演的环节上,规矩不是很明确,导致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表演位置的安排,台词的分配问题等等,都还有待加强。另外,如何在增加历史趣味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探究意识,依然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本堂历史课,我旨在增强历史的趣味性,告诉学生:历史不仅仅只是背诵的科目。因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重难点也在学生的小组质疑、答疑中得到了突破,让学生明白农耕文化以及清楚农业文明的起源。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示例》,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识记水平
了解
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经济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作用
掌握
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重要特点
能力
训练
过程
方法
判断推理
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联想归纳
以农耕生产为基点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思考比较
干栏式住房与半地穴房屋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看图分析
陶器的用途、图案及其所反映的历史本质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民族情感
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值得尊敬
思想意识
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指导阅读第7页《白虎通》语句,解释之)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佐证。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指导学生阅读7-8页正文并“动脑筋”:1、学生观看第7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怎样操作才会省力?(脚踩横棒)2、学生先观看第11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10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蒸食物)3、指导学生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耒耜、稻、干栏式住房、水井、饲养、制陶和玉器、乐器)4、指导学生观看8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渭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5、过渡:黄河[渭河]旁的遗址是半坡原始居民遗留下来的。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指导学生阅读7-8页,讨论回答: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类似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磨制石器和耒耜、种粮食、饲养动物、住房、制陶等)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不同于河姆渡原始居民?(木和石制工具、粟、半地穴式住房、骨制箭头和鱼叉钩、彩陶、纺织制衣等)3、对比8页《干栏式房屋》图和9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讨论: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或半地穴的土木合筑)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近海湿热或内陆干寒)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各自是怎样考虑的?(通风防潮防兽或抵御风雨保暖)接着读第7页“文献资料栏.《白虎通》摘句”,启发学生引申:人类应设法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协调兼顾。4、第10页“练一练”与第8页遗址图相配合,选出:D。5、第11页“活动与探究2,看图分析”,讨论回答出:鱼和鹿,说明半坡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食物种类丰富。6、第11页“活动与探究3,找一找”,讨论回答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种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蔬菜。三、大汶口原始居民指导阅读9—10页有关的“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1、提问: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住房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不一样——南方是干栏式、北方是半地穴式,因为地域不同,自然条件不同,人类必须适应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2、按第9页“动脑筋”,讨论回答出当时的分工: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等。3、按第9页“动脑筋”,讨论回答出当时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第一,人们想让死去的亲人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便把死者的私有财产作为随葬品。第二,农耕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富增多。(社会生产力进步了)第三,死者在氏族里的地位不同,有了贵贱之分;权力不同,所占有的财富也有了多寡之别,贫富分化随之出现。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1、《原始的农耕生活》讲到了三种代表。其中,原始居民的遗迹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原始居民的遗迹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很早种植的国家。(半坡、河姆渡、蔬菜)2、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年代分别是、、。其中,半坡原始居民是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约七千年、约五六千年、约四五千年、黄河)3、指导学生填《我国原始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表》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活动区域
原始农耕
(工具、作物)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约七千年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骨耜、种植水稻
住房下面
饲养牲畜
盖屋挖井、制陶、玉、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
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黄河中游)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种粟和蔬菜
可能养猪
制彩陶、纺织、制衣
大汶口原始居民
约四五千年
山东泰安(黄河下游)
磨制石镰、石锄
制黑陶、白陶
4、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提醒预习第3课《华夏之祖》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上《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一、半坡遗址:
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生活地点:;位于流域。
2.生活状况:(1)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新石器)
(2)种植;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
生活用具是________,还制造骨器、角器等;
(3)建造_________房子。
二、河姆渡遗址:
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村;位于流域。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还发现了__________水井;
3.生活状况:(1)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
(2)种植;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时间:①水稻:在中国_______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②粟:_________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兴起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域。
(3)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选择题
1.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
A.用骨耜耕地
B.种植粮食作物粟
C.用陶器装食物
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主要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半地穴式的房屋,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避寒。建造这种有特色的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原始居民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出现
C.建造房屋
D.制作陶器
6.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7.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8.小红家有仿制的鱼纹彩色陶盆,如果是真品最早可能出现于()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参考答案
一、1.6000;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黄河;
2.(2)粟;磨制石器;
(3)半地穴式
二、1.7000;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
2.干栏式建筑;木结构;
3.(1)骨耜;(2)水稻;
三、1.(1)①南方;②黄河流域;
(2)中国黄河;长江;淮河;
(3)耒耜
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3.原始农业
探究:(1)相同点:①都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②都使用磨制工具。③都出现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④都已经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2)不同点:①生活的年代及地点不同,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③制作的陶器不同,河姆渡人制造黑陶,半坡人制造的是色彩艳丽的彩陶。④房屋居住的样式不同,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房子,半坡人则是半地穴式房子。
1—8BDADABBC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29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