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曾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1)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变形得到用来计算路程.(2)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3)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相关推荐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简单的运动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简单的运动

说明1本知识点是重点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说明2本知识点是难点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说明3掌握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说明4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速度、平均速度。
说明5本知识点主要讲述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它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路程的计算公式
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推导出s=vt。
规则2:时间的计算公式
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推导出t=s/v。

通过学习机械运动,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定参照物,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其速度的概念,会用刻度尺和钟表测算平均速度,会计算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
核心知识
1.知识归纳
2.要点小结
本章讲述的是运动的初等知识,重点内容是:(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速度的概念。(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概念。(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学习时应注意:(1)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对不同的参照物是不同的(2)对匀速直线运动而言,速度是个常量.(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是针对某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而言的.(4)在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综合计算时,先应根据题意,在头脑中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景,注意各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几个不同运动的组合问题应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求解过程要按课本中例题的格式写出已知、求、解、答。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课时)
玉峰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5.关注人文背景,体现情感教育.
【课的类型】讨论活动自学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用具】1.多媒体电脑1台,液晶投影仪1台
2.直尺、三角板、机械秒表各40把,皮卷尺、游标卡尺1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
一.新课引入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情景?

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定义:所有运动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间而变化,进而提出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播放诗配画《早发白帝城》,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物理学描述物体的运动所用的距离、时间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布;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

学生列举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再次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长度测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

投影:P102“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
投影:“信息快递”:SI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目测后交流目测结果

学生汇报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的办法:用一张纸条(或一根线)、一拃或课本的宽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的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难以对不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的知道长比宽长多少,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和测量。

学生阅读P103图5-4,并比较微观粒子到宇宙尺度数量级的差别
由于学生使用的课桌、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应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想法

深化对长度单位一—米的认识

三.刻度尺的认识和使用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在使用前需先观察什么?如何正确使用?
师:猜一猜,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与温度计是否相同?又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在观察刻度尺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引导学生阅读P104“方法”——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让学生明辨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由学生归纳同为测量类仪器的温度计和刻度尺的异同点

师:用你准备的刻度尺测出课本的宽度,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师:思考讨论: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这样有什么好处?
4、如图,厚木尺在测量时的放法与书本图示不同,为什么?
老师点拨,纠错
学生:温度计在使用前需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点……

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汇报观察结果,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比较、归纳:
相同点:1、使用前,须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3、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不同点: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同学们汇报测得结果,分析、讨论每人读出数据不完全相同的原因

学生讨论、作答
采用对比的方法把温度计的使用技能迁移到刻度尺的使用上,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和发散思维

四.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学生归纳、小结
五、作业
课本P107
1、3、4、5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
一.复习引入师:上节课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什么是测量?SI制中长度单位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师:这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测量的问题.想一想,如何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把测量值填入P.104表格中.学生作答
学生亲身实践.

1.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走进课堂,一下子就攫取了学生的心.2.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必须运用间接测量——“累积法”的思想才能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二.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师: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不能保证每次读出的数据都完全相同,据此提出误差概念:物体真实长度只有一个,由于测量中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

师: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学生讨论、交流.
师:误差能绝对避免吗?

投影:P.104“信息快递”——“误差”

学生交流讨论,领悟到误差的存在.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1.纸的张数要尽可能多一些;2.在测量时尽可能将纸压紧;3.活动中应多测几次,然后求平均值,以减少测量误差.

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时间的单位是什么?测量工具是什么?

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机械秒表,学会使用秒表:
1.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
2.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并动手试一试.
3.秒表如何读数?

师:利用自身脉搏的跳动,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

师: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的生物钟,那么能否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

师:利用你的“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长和宽?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估测水平,并找出差距大的原因.

学生回答: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

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秒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学生交流制作方法.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

仅凭自身能测出真实物体的长度,体现学以致用,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课推向高潮.
四.小结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学生归纳,总结.
五.作业1、课本P.13..2
2、将自己的计算机的时钟与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同步(参见课文P.13第一自然段内容)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1—3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教学前分析:
课本图11.3—1介绍了几种测量时间的工具,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工具测量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教学后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201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