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速度、时间与路程价》教学反思
我教学的课题是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的 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是理解速度的含义。
整节课我分成了4个大环节:
1.创设情境: 就是通过学生跑步比赛的成绩表让学生进行两次比较分析,这个情境的创设,我的意图是让学生 到: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2.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揭示速度的含义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个运动物的速度。使学生知道物体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3.通过例题理清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速度。此环节我通过播放 ,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
课上完后,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首先,感觉学生学习气氛不够热烈,课堂不够活跃,这一点还需要在调动学生情绪上下功夫,在语言的启发上动脑子,另外,我还想是否应该增加一些判断、 进行抢答,这样气氛会好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概念性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
2.整节课下来,感觉前松后紧,时间节奏的把握上处理不够到位。
3.这节课的重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者关系的三个关系式后,我是否应该设计一个综合性更强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而我设计的 是否太单薄,只用到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个关系式。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6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2.投影出示例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1)指名读题。
像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
写出算式。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共同点。
(3)教师归纳后向学生说明:
①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②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就是汽车的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4)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2.巩固练习:
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写一写,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九”第5题。
(1)小组中说一说,议一议。
(2)指名说一说,教师指正。
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点名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3.教材“练习九”第9题。
(1)先指名读题,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议一议:怎样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JP3〗使学生明确: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解答。
120÷2=60(千米/时)
讨论:如果知道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怎样计算行驶的时间呢?
引导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入手,贴近生活,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速度的概念,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授新知时,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2)》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2)-求路程、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2、会利用路程公式计算路程;
3、会利用时间公式计算时间。
教学重点: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教学难点:会利用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上海与南京相距320千米,火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从上海到南京乘火车需要几小时?
3、读一读下面的速度,说一说表示什么?
80千米/时
45米/分
二、新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跑得快(二)”。
三、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媒体:
(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时间?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
C、小结: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2、填表P11:
路程376千米476米时间9秒2小时12分速度340米/秒8米/秒60米/分提示学生要搞清单位名称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注意单位)怎样算的?三个公式之间的转换
四、实际运用:
1、填表:
速度时间路程骑自行车9分1080米驾驶摩托车50米/秒500米人行走67米/分1小时2、应用
(1)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检测练习: 练习册P8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求路程、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1)》数学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1)-谁跑得快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
2、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知道其表示的含义。
3、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知道其含义
2、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同桌互相背诵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介绍。
小象、小牛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最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
(出示) 小象:4分钟 252米
小牛:3分钟 252米
小熊:4分钟 216米
2、提问: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 小象跑了252米,小牛也跑了252米,小熊跑了216米。
小象跑了4分钟,小牛跑了3分钟,小熊也跑了4分钟。
师:我们把它们跑的距离叫做路程,4分钟、2分钟都叫做时间。
(板书):路程 时间
3、师:谁跑得最快?(板书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用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是你是怎么比的。
4、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反馈。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推理比较速度的快慢
1、交流比较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2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推理和求每分钟跑的米数。)
(板书):推一推
(板书):算一算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它们每分钟跑的路程?你来说一说算式?
(板书): 252÷4=63
252÷3=84
216÷4=54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算出了它们每分钟分别跑了63米、84米、54米。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推一推的方法,推算出:小牛跑得最快。也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它们每分钟跑的路程。
(二)认识速度单位,读、写及含义
1、出示速度的定义。
我们把每分(每小时、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板书)
2、速度单位及其读法和写法
(1)分别说一说小象、小牛和小熊的速度。
(2)自学课本,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①:如何表示在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也就是如何表示速度呢?
问题②:怎样读写速度?
问题③:想一想,速度单位除了课本上介绍的,还有吗?怎么写?
3、学生汇报。
4、结合三者的速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谁跑得快”。
5、小结:速度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用/分隔,/的左面是长度单位,右边是时间单位,合起来就是速度单位,表示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三) 跟进练习。
认识不同的速度,先读一读,再说一说每个速度的含义。(课本第10页)
三、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9页)
1、(出示)双层火车3小时行了444千米,庞巴迪火车2小时行了332千米,这两辆火车哪辆的速度快?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提问:你们是怎样来求速度的?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小结:我们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来求速度。
2、完成课本第10页:算一算。
四、总结归纳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1、收集不同的速度。(网上、报刊)(读一读和书出其表示的含义)
2、师:同学们,下课后请你们到操场上,绕着跑道走一圈,记录所用的时间,然后估算一下你步行的速度,填在书上第10页的做一做中。
检测练习:练习册P7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谁跑得快)
怎样比?
1、推一推
2、算一算:每分钟(每秒、小时)跑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路程÷时间 = 速度 速度单位:千米/时、千米/天 、米/秒 、……
小象 252 ÷ 4 = 63(米/分)
读作:六十三米每分 表示:小熊每分钟跑63米。
小牛 252 ÷ 3 = 84(米/分)
读作:八十四米每分 表示:小牛每分钟跑84米。
小熊 216 ÷ 4 = 54(米/分)
读作:五十四米每分 表示:小熊每分钟跑54米。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个人修改
速度×时间=路程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鲁迅与时间,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鲁迅与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
2.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3.能读写本课的生字,能说出本课“读读写写”中指定词语的意思。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繁忙”“繁重”“宝贵”“珍贵”的意思。
5.能依照例句,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
6.能背诵最后一节课文。
7.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说出本课“读读写写”中指定词语的意思。
2.完成预习要求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画像)
教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对待时间的态度分不开的。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这是我们学了《鲁迅与时间》一课后必须弄清的问题。
(板书课题:2鲁迅与时间)
二、出示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怎样?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3.找出文章中的具体数字,想想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4.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
1.字连词语。注意读音:遗统篇逝均壕盹勤编
2.注意字形:(“遗”与“遣”;“编”与“骗、偏”的区别。)
3.理解字(词)义:
①教师说明《华盖集》、《南腔北调》、《且介亭杂文二集》以及《少年别》都是鲁迅的作品(包括翻译的作品)。
②教师简要解释:题记--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
作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
序言——一般指旨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后记——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后的文章。
③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词:
遗产--文中指鲁迅的作品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虚度年华--虚度,白白地度过;年华,时光,岁月。白白地度过时光、岁月。
4.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通了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边划,划出鲁迅先生说的话。
读后交流,鲁迅对待时间的两句话:
出示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读读记记“休闲、彬彬有礼”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1、了解大象与人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读悟交流
【知识链接】
1、走进背景林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它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如闻名于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饶有趣味的哑剧和洛坤剧,别具一格的泰拳、斗鸡、玩鱼等,都令人“乐不思蜀”。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美的佛像、石雕和绘画。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2、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鱼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学习过程】
一、自学准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划线的字注音。
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
踮脚()颤动()按摩()抚弄()绅士()
2、补充词语。
熟视()()()()有礼冲锋()()
()()起舞()头()脑小心()()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举止文雅。()
②形容轻快地跳舞。()
③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④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4、请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把句子表达得更生动些。
①屋子里真静,。(夸张)
②大象对你摇着它的大耳朵不慌不忙地走路。(比喻)
③一只小鸟飞上枝头,。(拟人)
二、合作学习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共有______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第一自然段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_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自然段讲述一些实例来说明大象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动物。
(二)再读课文,细处研究。
1、为什么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把你在文中找到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2、象和人之间的关系怎样?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这种关系的句子。
①没有距离:
②做按摩:
③开玩笑:
④“共舞”:
(三)对比研读,拓展延伸
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哪些异同之处。
共同点:
不同点:
三、当堂检测。
1、拼一拼,写词语。
mùdǔsōngchíànmógāngà
()()()()
bīnbīnyǒulǐshēnshìqìfèn
()()()
2、比一比,再组词。
孔()耍()郊()括()杨()
孙()要()胶()刮()扬()
3、写一写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坦-------()湿润-------()寻常------()
直接-------()正义-------()昏迷--------()
4、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填空。
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的,而《与象共舞》一文则抓住了大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性格、聪明、等方面来写的。
②《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叙述的,而《与象共舞》是按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从我对时间的感悟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林清玄与他的作品等相关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佳句。
教学建议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用童心诠释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如何珍惜时间。时间是每个人的财富,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每一天里,我们享受着同等的时间。而每天,日起日落,鸟飞鸟栖,时间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流逝,不做半分停留。我们在念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是否真的把时间当金?我们在抱怨时间过得飞快时,是否曾想到如何去挽留时间?人永远都跑不过时间,却能比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甚至几步,成功就孕育在这一步和几步中。
全文共10段,分成两个部分。第1部分是第1~7段,在我沉浸在外祖母过世的忧伤和哀痛里的时候,爸爸的一席话惊醒了我,在日起日落、鸟飞鸟栖的观察中,我明白了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在稚嫩的童心里,最疼爱自己的亲人过世了无疑是非常大的打击,我理解不了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意义,只知道忧伤和哀痛。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对儿童来说,就如同一个谜语,引起一种永远不能回来的恐惧。最后,那双略带忧郁的眼睛终于发现,每天的日出都是新的,昨天的已经永远过去了;每天归巢的都是长大了一天的林鸟,明天出巢的或许已是新生的鸟。作者用一颗童心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因为一切事物过了今天都成了昨天的东西,过了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第2部分是第8~10段,我振作起来,用赛跑的方式发现了珍惜时间的奥秘。我为时间的飞逝而着急、而悲伤,我不能就让时间如此流逝,于是我孩子气地和太阳赛跑、和西北风赛跑、和作业赛跑、和时间赛跑,我为我每次的胜利而兴奋,并乐此不疲。从此,我知道了珍惜时间的奥秘: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本课行文流畅自然、内涵丰富、童心飞扬,引导学生自主读懂主要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
建议本课用1课时。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一)
练习内容:对角的初步认识练习
练习目的: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2.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重点:数角和画角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有()个角是直角。
(2)我们用的数学书封面是()形,它有()个角,而且都是()。
(3)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标出下面角的顶点和边。
(用展示台展示)
3.画两个不同方向的直角。
4.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5.判断。
一个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三角板上有三个角。()
长方形有4个大小不同的角。{}
课桌面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6.按要求分一分
直角有(),锐角有(),
钝角有()。
二、拓展练习
有一天,小动物们在草地上做游戏,小松鼠乐乐拿着一个缺了一个角的正方形问小鹿齐齐,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直角?小鹿齐齐仔细看了看,很快回答出来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图形有几个直角吗?(用展示台出示)
三、全课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二)
练习内容:对角的初步认识练习
练习目的:
3.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4.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重点:数角和画角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从一点起,用尺子向()的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成一个角。
(2)红领巾上有()个角。
(3)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比一比。
(4)下图有()个角,()个直角。(图用展台出示)
2.选择
(1)国旗上有()个直角。
A.2B。3C。4
(2)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
(3)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
A.一个顶和两条边能组成一个角。
B.一个顶点、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能组成一个角。
C.一条边和两个顶点能组成一个角。
3.一数。(展台出示)
4.所给的点为顶点画角
(1)画一个锐角
(2)画一个直角
(3)画一个钝角
5.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二、拓展练习
一个长方形,剪下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让学生画一画,独立解答。后老师讲解。
三、全课小结
第二单元检测1课时,评讲1课时
评讲时主要针对学生容易错的题和错得较多的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圣的路程”,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神圣的路程》讲的是马拉松运动的来历,是一个关于传令兵菲迪皮茨的英雄故事。菲迪皮茨在马拉松之战中,先是两天两夜日夜兼程到雅典城请求援兵,未果,失望返回,接着参加了艰苦的战争,最终战争取得了胜利。于是,他又在身体极度疲惫且受伤的情况下,用自己顽强拼搏的精神坚持跑到雅典城,将这个胜利的消息告诉城中的人们,最后自己倒在地上。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1-5自然段讲的是英雄的故事,6-7自然段讲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以及怎样纪念这位英雄。
一堂课下来,反思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本课时,力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以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满意之处有以下几点:
1、新课的导入:以一段大家熟悉而又振奋人心的刘翔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夺冠视频导入,学生兴趣盎然。之后,以一个问题在田径运动中有一种超长距离的赛跑项目,你们知道是什么项目吗?加之马拉松比赛的一些图片迅速切入课题,在上课伊始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键词的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抓住公元490年、马拉松平原、菲迪皮茨、斯巴达、雅典、波斯军队这6个关键词的理解和板书,让学生快速地了解了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以及马拉松平原、斯巴达、雅典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知道了这些,学生才能理解这场战争对于雅典人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菲迪皮茨为什么会日夜兼程两天两夜不休息地去请援兵,才能更好地理解菲迪皮茨为什么那么拼命地一刻也不耽搁地跑去雅典城中传胜利的喜讯,直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为后面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深刻了解打下基础。
3、指导朗读:在学习第二件事浴血奋战时,通过对终于的理解,学生们认识到了这是一支(勇敢、坚持不懈、勇猛无敌、浴血奋战、以少胜多、所向披靡)的军队。所以在朗读中能把自己对浴血奋战这一部分的感悟很好地表达出来,孩子们读得斗志昂扬、热血沸腾。
4、扩展活动的安排:通过展示奥运健儿图片再配上教师的解说,使得孩子们更深一层地理解了勇敢、顽强的菲迪皮茨精神、马拉松精神和奥运精神。
5、板书的设计:在初读课文之后,我把马拉松平原、菲迪皮茨、斯巴达、雅典城等四个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标出马拉松平原、斯巴达和雅典城之间的距离及位置关系。随着课文的不断学习,把课题神圣的路程和四个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圏成五环旗的图案。这样,通过板书设计,既标出了主人公,又有马拉松之战地形图,还有着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可谓是一举三得。
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在这堂课上,整体感觉老师说的过多,学生的生成不够。在想像那两天两夜的日夜兼程,菲迪皮茨可能历经哪些磨难?这个问题上,老师的引导还不够,所以学生对英雄的举动没能有深刻的理解。
2、教学时对过程的评价太少,而且评价的方式也太单一。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8 神圣的路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8神圣的路程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本课的设计我着重让独特的情思与语言共生。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独特的言语是他们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思与独特的语言同构共生的产物。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言语独特性的培养,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文本、对生活产生独特的视角,提高他们感受言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进行自由的剖析和描述,以使他们的言语流光溢彩、五彩缤纷,还要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搜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惜时警句中加深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加深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生共同朗诵文嘉写的《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2.谈谈自己读了《今日歌》的感受与体会。
3.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4.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
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林清玄)
5.师简介美文大师林清玄,并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师: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文笔清新流畅,情感浪漫醇厚,风格朴实感人,有人说,读他的散文有如饮一杯甘美的山泉。今天,我们有幸品尝的这杯山泉名字叫(生读课题《与时间赛跑》)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生大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句子做一个记号,再回读。
2.检查读文:检查重点词、句、段。
3.分别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再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好课文,品味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感受的段落。
2.齐读课文第9段,说说自己的初步理解。
3.再读课文第9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人永远跑不过时间?怎样才能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有时可以快好几步呢?为什么说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4.细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师:有人说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是一杯甘美的山泉,山泉可不同于可乐、酷儿等饮料,一尝就知道是什么味,它必须慢慢地、细细地用心去品味,其中的甘美才会由心而生、回味无穷。让我们来静静地默读课文,静静地品味《和时间赛跑》这杯山泉,看看你能品出什么来。你品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地方一知半解,什么地方莫名其妙的,都请你用笔做好记号,这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
5.交流汇报,读好重点语句和段落。
比如:课文的第4段,爸爸的那段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或难受,或无奈,或安慰。第5段中读出自己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理解。第8段读出我和时间赛跑后的高兴与愉快
四、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再次朗读课文第9段。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3.师: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接下来我想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爸爸或者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和时间赛跑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4.生交流自己父母和时间赛跑的情况,再次读第9段。
5.说说自己怎样和时间赛跑。
五、创编惜时警句,拓展延伸
1.师谈想法:老师读了这句话也很有感触,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出示:
和时间赛跑,是一种竞赛,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未来的语文教学专家周锡午
2.学生动笔创编惜时警句。学生交流评价。
3.相互交流自编的警句。
4.让我们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这节课吧!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刘秋娘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贝纳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冬来老将至。《明日歌》
文章来源://m.jab88.com/j/6489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