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及单元教学计划
一.内容分析
居民与聚落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海洋和陆地”、“世界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三大人种特点及分布,人口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城乡聚落景观的差异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既有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后面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本章主要有三节内容组成: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从不懂到入门,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读图能力比较差。
2.个别差异
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掌握的很好,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读图能力及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上较差。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
本章内容涉及到的时事地理较多,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了解的内容可能有限,所以在学生学习本章之前,要求学生提前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拓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一、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
3、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单元具体教学目标
第一、二节世界人口、人种和宗教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4、知道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5、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
四.重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原因
3、城市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
4、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啊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6、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7、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8、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提前搜集关于本章资料。课堂上尽量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新教材不仅有正文,还配合正文设计了很多活动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讨论探究等得出结论,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会学习。为了落实具体目标并且拓展能力目标,根据正文、活动内容和其他课外资源,以及学生的心智和知识储备,针对每个框题目标,综合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因为时间的限制,具体操作可以分为课上完成和课下完成。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全员参与,在分组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搭配,尽量做到优生带动学困生。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四章主要复习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四章主要复习学案
第三章走近国家
第一节日本
一、发达的经济:
1.有利条件:(1)岛国多港湾,便于海运。(2)气候适宜。(3)高素质的劳动力。(4)发达的科技。(5)高效率的管理。(6)渔业和森林资源丰富。
2.不利条件:(1)矿产资源稀缺,(2)国内市场狭小,(3)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3.经济概况:
(1)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
(2)进出口贸易:发达;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3)工业:发达,竞争力强。
(4)农业:耕地面积小,劳力不足,但水平高,稻米、畜产和蔬菜中三大部门。
(5)渔业:北海道渔场,附近有寒暖流交汇;近海、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
(6)工业布局:(P69能填工业带和主要工业城市图)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资源缺乏,需进口,国内市场狭小,需出口,而日本海运便利,有利降低成本。
(7)主要城市: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
第三节俄罗斯
一、改革中的经济:集中在欧洲部分
1.工业特点、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2.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
3.农业区:分布在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有谷物马铃薯亚麻乳肉制品
4.城市: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海参崴(太平洋)、摩尔曼斯克(北冰洋不冻港)
二、西伯利的开发: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炭
第一节美国
一、高度发达的经济
1.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2.农业大国: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高
(1)农业地区专门化:含义(P85);农业区的分布;
(2)农业生产专门化:P85
(3)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耕地多,多港湾便运输。
(4)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
3.工业大国:
(1)有利条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2)三大工业地区:东北部工业区:最早发展;南部工业区:石油飞机等;西部工业区:电子信息等
(3)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崛起。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发展。
(4)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进口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4.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P86
第二节巴西
一、热带雨林的危机
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地形:主要是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各占2/3,1/3;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有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河: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第二的河流。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二、巴西利亚——首都。
第三节澳大利亚
一、古老的动物:
1.原因: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汪洋中,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
2.动物:袋鼠、鸭嘴兽、针鼹、考拉、鸸鹋。
二、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绵羊最多的国家,重要的羊毛和小麦输出国。
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铁、煤、铝土。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板书:
第三章两级地区南极洲的气候特征和资源状况
第四章走近国家
1.日本发达的经济:优势、工业分布、农业
2.俄罗斯改革中的经济:工业特点、主要农业区、主要城市及港口
3.美国发达的经济:农业地区专门化;三大工业地带
4.巴西(1)热带雨林的危机(2)巴西的首都
5.澳大利亚(1)古老的动物(2)发达的经济:农牧业和工矿业。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辽阔的疆域(1)领土四至(2)濒临的海洋
2.行政区划(1)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轮廓形状及相对位置
3.中国的人口(1)分布不均(2)人口政策
4.中国的民族民族的分布特点。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教学探讨与反思: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l教学目标
l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l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
l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l重点内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重在运用地图资料说出
(1)着眼的是全世界
(2)用不同年代的人口数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变化
(3)用人口增长速度指标比较人口增长的快慢
(4)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人口统计图
(5)在人口分布图上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6)阅读按人口密度绘制的等值线图——人口分布图
2.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举例说明
3.世界三大人种——说出特点,在地图上指出主要分布地区
l逻辑联系
居民--人--人口数量--人口问题
--人口分布
--人种分布
l学习方法:数据资料分析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l重点内容
1.世界的语言——运用地图说出主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l2.世界三大宗教——说出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逻辑联系
居民--文化--语言
--宗教
l学习方法:读图分析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l重点内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重在运用图片比较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的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l逻辑联系
聚落的多样性--形成多样性的原因--发展与保护
--自然环境
--历史文化
l学习方法:读图分析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读图P664-5世界人口的分布,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
人口稠密地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雨林地区(亚马孙平原),高纬度地区(亚洲、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高原山区(青藏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不要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稠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人口就稀少。
2、读图4-1,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总数:1999年达到60亿
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世界各地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标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以1800年为界,世界人口增长分三个阶段,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目前仍以较快速度在持续增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例57:为什么要以1800年为界来划分人口增长的阶段?(工业革命)
例58:P65活动1-3题。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快、欧美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例59:P40计算湖南省20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例60:近年来,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国家有()
A.印度、意大利、日本B.意大利、德国、瑞典
C.泰国、印尼、缅甸D.德国、瑞典、巴西
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例61: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
A.人口增长数B.人口总数C.人口出生率D.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
例62:中国的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其人口数为12.67亿,则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澳大利亚领土面积为768万平方千米,人口数为0.19亿,则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寒的高原、湿热的雨林都不适合人口长期居住。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东部等。
例63: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地区的是()
①亚马孙河平原②我国东南部地区③西伯利亚④阿拉伯半岛⑤印度⑥加拿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
★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大。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口增长过快
乡村人口涌入城市
产生问题
交通堵塞、饥饿贫困、就业困难
住房紧张、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造成影响
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措施和政策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乡村人口迁入城市在原因:①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②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乡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条件比乡村好。
乡村人口迁往城市对城市的影响:①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有力的支持了城市的建设与繁荣;②过多的涌入,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膨胀,以及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交通、治安、环境等问题。
例64: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劳动力短缺)
例65: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与以往相比会有什么特殊负担?(人口老龄化)
例66: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越快越好
B.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C.人口问题只是在少数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D.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现环境、资源相协调
★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根据人类体质特征将世界上的居民划分为白色、黄色、黑色人种。
人种的区分只有身体外部的特征不同,没有优劣之分,任何各族歧视和压迫都是错误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三大人种
体质特征
分布地区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白种人
色浅
波状
鼻高唇薄
较多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
黄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东亚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唇厚
很少
非洲、大洋洲、美国
例67: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例68:南亚的居民大多数属于()A.黄色人种B.白色人种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
世界的居民,分布最广泛的是白色人种,分布范围最小的是黑色人种。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
例69:关于三大人种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只有黑色人种分布B.黄色人种都分布在亚洲的东部C.印度南部分布着白色、黑色人种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南极洲
例70:阿拉伯人和印第安人分别属于()A.白种人、黄种人B.黄种人、黑种人C.黑种人、白种人D.白种人、黑种人
例71:为了预先加温和湿润即将进入肺部的空气,欧洲人的鼻子有何特点?
P72图4-11活动1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比利时、瑞士为法语国家;巴西为葡萄牙语国家;俄语在东欧具有广泛影响;伊拉克、埃及主要为阿拉伯语。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它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例72:拉丁美洲使用的语言主要是()A.英语和法语B.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C.英语和西班牙语D.法语和葡萄牙语
例73:把英语和法语都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是()
A.中国B.法国C.加拿大D.澳大利亚
★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三大宗教
产生地区
分布地区
建筑特色
基督教
亚游的西部
欧洲、美游和大洋洲
教堂,尖顶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清真诗,圆顶
佛教
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佛塔
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裕、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的视为迷信,而是就该看成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地,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回教和清真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少数民族中,信仰该教的是维吾尔族和回族。
我国的藏族和回族多信仰喇嘛教,是佛教中的一派。
例74: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B.基督教、犹太教、佛教C.犹太教、印度教、佛教D.基督教、天主教、佛教
例75: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例76:可以列表比较三大宗教的创立地点、主要经典、影响范围。
例77:耶路撒冷被哪些宗教称为圣城()
A.基督教、佛教、犹太教B.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C.基督教、道教、犹太教D.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人口越来越集中、房屋越来越高大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环境越来越嘈杂与污染。
例78:填表比较城市与乡村聚落的特点。
城市
乡村
生产活动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交通特点
例79: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A.工厂和矿区B.城堡和村落C.城市和乡村D.宗教和寺庙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寒冷、湿热、干旱地区的民居特色;城市利用交通条件。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
①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②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与人口分布相同);
③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成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④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
P81活动
例80: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的民居主要分布在()A.寒冷地区B.干旱地区C.湿热地区D.高原地区
例81:乡村的民居,大多分布在()A.远离水源的地方B.交通不便的地方C.沼泽地区D.依山傍水或沿公路的地方
例82: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有()A.水土流失严重B.沙漠面积广大C.水旱灾害频繁D.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
传统聚落(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P83活动
1.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万里长城、泰山、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九寨沟、黄龙、武陵源、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布达拉宫、庐山、峨眉山——东山大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等
我国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西递和宏村村落等。
其它国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等
例83: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A.古代的城堡和南宇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C.历史著名的壁画、碑刻D.保护良好的热带雨林
例84:为什么敦煌壁画要限制参观人数?(干旱地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089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