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中国的疆域导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国的疆域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中国的疆域导学案

(1)记住我国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并能正确描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
(3)记住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
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默填出来。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重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难点:对地理事物空间观念的建立是本节知识的难点

情境导入:教师先展示一幅《中国政区图》,让同学们辨认这是哪个国家的领土?(学生回答:中国)。那么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世界上处于怎样的位置吗?
它的具体面貌如何?下面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走进自己的国家去看一看。
预习检测:
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1)在图上找出赤道:我国位于_______半球(南、北半球)
(2)在图上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和1600E,我国位于_______(东、西半球)
(3)我国位于_______洲东部,_______洋西岸
2、中国的疆域----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5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南端(40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东端(1350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西端(730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相差_______经度,根据时区的划分,我国最东端位于_______时区,最西端位于_______时区,东西跨_______个时区,相差_______小时。
(3)我国南北大致跨_______个纬度,在地球“五带”中,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
(4)我国陆地总面积约_______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_______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___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3、中国的疆域----疆界与邻国(结合P4页图1-4和P5页课本内容回答)
⑴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东部所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重要的岛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内海是_______和_______。我国领海的宽度是_______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_______平方千米。
⑵我们国家共有_______个邻国,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__个。
自我检测:
1、我国的地理位置具体情况怎样?(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别在哪里?
3、我国有哪些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合作释疑:
我国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精讲点拨:
1、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第三大岛是崇明岛;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最大的海湾是北部湾。
2、自编顺口溜简记邻国:
东临是朝鲜,南越加老缅,西南印丹尼,西有巴阿塔吉哈斯坦,北有蒙古、俄罗斯。
3、巴基斯坦作为我国的邻国,是与它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为邻,与它的本土实际是不相邻的。
4、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渤海海峡,位于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海峡是琼州海峡。
课堂小结:这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一边板书提纲,学生一边总结内容)
领土四至点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最北
最南
最东
最西
陆上邻国14个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D北回归线穿过我国中部
2、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时,帕米尔高原仍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经度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大气变化
3、下列我国陆上邻国中,与我国有两段边界的国家是()
A朝鲜、蒙古B越南、老挝C哈萨克斯坦、缅甸D印度、俄罗斯
4、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位于我国东面的是()
A、朝鲜、韩国B日本、韩国C日本、朝鲜D朝鲜、俄罗斯本、朝鲜
5、当黑龙江是一片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仍是一片热带景象,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经度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大气变化
二、读图分析题:在下图中指出
1、我国东部濒临的四海一湾一洋,我国的三大岛、两海峡。

2、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家14个(按逆时针),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拓展提高---能力提升
1、结合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一下对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2、试分析我国地理位置有没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培养我们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和熟练运用中国政区图
难点: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三、导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读课本P6页内容:
(1)如果你要给你在外地的亲戚写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写?为什么这些信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
(2)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哪三级?
国家还根据实际情需要设立__________。
(3)我国共有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个省、___个自治区、___个直辖市和______、______两个特别行政区。
(4)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年成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年成立的.
2、读图1-5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2)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14个)

(3)长江干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11个)

(4)黄河干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5)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

3、读教科书中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来的,找到记忆方法。 
(1).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有哪些?

(2).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有哪些?

(3).用本省的历史名称有哪些?

(4).一个省有两个简称有哪些?

合作探究:
1、课本P9活动题1和3
(二)自学成果反馈:
填图练习:填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

(三)合作交流:
读图1-5中国的行政区划:找出:
1、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
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
2、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
3、纬度最高的省是________,纬度最低且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是________;位置最西的直辖市是____________。
4、位于我国领土四至点的省区:最北:_______;最南:_______;__最东:_____________;_最西:______________。
(四)知识结构:

(五)达标检测:
1、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云南省
2、我国纬度最低且全部位于热带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
A海南省B台湾省C广东省D云南省
3、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共有_______个
A9个B14个C12个D13个
4、下列选项中的两个省区,在我国政区图上并不相邻的是_______
A广东和广西B山东和山西C湖南和湖北D河南和河北
5、我国的自治区中濒临海洋的是_______
A内蒙古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
(六)课后活动:
(1)练习拼图(熟悉各省区的位置及轮廓特征)
(2)每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记住各省区的行政中心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四节中国的人口、民族导学案

1、知道我过的人口数量、分布,学会分析我过的人口增长趋势
2、知道我国的民族数量与分布特点,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3、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我国民族分布及各民族风情

一、我国人口数量:(读图1-7、1-8分析我国人口数量)
1、全国人口数量: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亿,占世界,居世界第位
2、各省人口数量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份有个,分别是,除外均居于东部地区,山东省人口居全国第位
二、我国人口增长:(读课本P11,完成活动,分析我过人口增长趋势及原因)
1、人口增长状况
根据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1949年前增长,1949年人口数为亿,以后人口迅速,到2000年达亿,51年增加亿,人口呈上升趋势,虽然实施计划生育,由于人口基数,增长速度仍然
2、人口增长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人口迅速
三、我国人口分布:(读图1-9,分析我国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
1、地区人口分布
①黑河——腾冲线:我国人口分布以此线为界,以东人口,以西人口
②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东部地区人口,西部地区人口,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平原、盆地人口,山地、高原人口,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汉族地区人口,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
2、城乡人口分布
①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
②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我国城镇人口将不断
四、我国人口政策:(读课本P14,结合七年级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现状:目前,我国人口比重,青少年比重,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
2、我国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必须与、相协调,与相适应,实行
,控制,提高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五、我国民族概况:(读课本P15,完成相关内容)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个民族,族人口最多,占,个少数民族,占,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

2、各民族具有地位
六、我国民族分布
1、分布特点:、,相互交错分布.
2、分布状况: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和,少数民族则分布在、
、地区
3、我国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七、我国民族风情
1、民族乐器
长鼓两面鼓马头琴和欢萧
冬不拉神鼓鹰笛芦笙
2、民族节日
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火把节
三月三歌会晒佛节、雪顿节、忘果节
3、体育活动
手鼓舞孔雀舞跳板摔跤、赛马、射箭

1、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B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增长数量减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3、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东南少、西北多B西南少、东北多C东南多、西北少D西南多、东北少
4、下列关于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西多高原、山地,以东多平原B以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以东经济发展速度快
C以西人口密集,以东人口稀少D以西交通不便,以东交通便利
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
A西北、东南、东北B西北、西南、东南C西北、西南、东北D西南、华北、东北
6、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有()
A土家族B瑶族C布依族D高山族
7、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分别是()
A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B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
C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D壮族、云南省
8、当你走进他们的村庄,好客的主人双手献上洁白的哈达,这里的民族是()
A傣族B壮族C高山族D藏族
9、有关我国的民族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B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云南省
C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蒙古族喜欢摔跤
D我国在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扩展阅读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石拱桥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学习重点:
1、理解并说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难点:
1、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说明顺序,说明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雄跨()推崇()洨()河匀称()
2、解释下列词语:
匀称:
惟妙惟肖:
雄跨:
推崇──
绝伦──
四、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3、文中例举了我国哪几座有代表性的桥?
4、为什么课文中单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5、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看看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特征:

6、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

7、思考: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8、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这些特点的时候,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呢?

9、学习9、10自然段:
(1)概括这段内容:
(2)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10、第10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五、深入研讨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加粗的词“石拱
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线的词能否去掉?)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带点字能否删去?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六、体会本文的说明方法:
(1)打比方。

(2)举例子。

(3)分类别。

(4)引用。

(5)列数字。

(6)作比较。
七、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3)指名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八、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中学导学案

年 级:九年级语文使用时间:2013、12、

课题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论方法。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意

教学难点

1、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2、学习鲁迅先生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课时

1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用具

常规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

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属鲁迅后期杂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且介亭杂文》,1935年12月编订,收入了1934年鲁迅创作的杂文。在这本杂文集的命名中,“且介”分别是租界二字的一半,即“租界”的意思。当时,鲁迅生活在上海北四川路,这是帝国主义越过租界范围以后修筑马路的区域,被称为半租界。鲁迅以杂文集名告诉读者,这些杂文创作于“半租界的亭子间”,表达了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无比愤懑之情。2.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国内悲观论调的一时甚嚣尘上。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篇文章。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他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病情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和关注。

(四)相关知识

1.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

2.文体形式:

议论文——三要素:、、

论据:、

论证方法:、、、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本文论证方式: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驳论方法:直接反驳、间接反驳一般结构和形式:

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

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

二、自我检测

(一)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慨()叹省()悟诓()骗诬()蔑

脂()粉脊()梁抹()杀抹()布

拐弯抹()角前仆()后继状元宰()相

搽()

(二)解释下列词语

诓骗:

玄虚:

渺茫: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质疑、展示)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提示:学习议论文整体把握的方法之一是迅速筛选信息,摄取要点。读时圈画出观点和论据)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4.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5.说说敌论证过程中犯了什么错误?作者采用怎样的驳论方法?

6.为彻底驳倒敌论,作者还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是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驳论方法是什么?

7.文章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你能说出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理解吗?能从中国历史上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敌论据:两年前现在

不久

敌论点:

错误:

己论点:

己论据:

结论:

小结: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只能得出:信“地”,信“物”,信“国联”,这分明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用论敌的论据为论据来反驳论敌的论点的方法,使文章有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作者接着论述“玄虚之至”的求神拜佛,只能说明“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层层递进,推理严密,证明论敌的论证不合逻辑这样通过驳论证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接着,作者在驳倒了论敌的论点后,指出“自欺”并非现在的新东西,于今更加浓烈明显,然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这个论点与对方论点是针锋相对的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能成立这是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巧妙有力

四、课堂评价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中“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在这种笼罩之下,我们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中国人各指的是哪些人?

2.“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3.“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作者反复强调这些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为什么?

5、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五、巩固练习(课中、课后作业)

《练习册》16课

六、备课组交流反思

参考答案

一.预习导学

(一)kǎixǐngkuāngwūzhījímǒmāmòpūzaǐchá

(二)说谎话骗人,欺骗;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二.新课导学

(三)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2.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3.确立正面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4.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四)5.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直接反驳。6。自古以来到现在都有“脊梁”,间接反驳。7“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如毕生,李时珍。“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陈涉,李自成,岳飞,文天祥。“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杜甫,白居易。“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法显,玄奘。(五)课内阅读

8.(1)指所有的中国人。(2)国民党发动统治者及御用文人。(3)指中国的“脊梁”。

9.指的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10.“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11.作者反复强调这些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是为了增强中国人民斗争的胜利信心,廓清国民党政府散布的对抗日前途的悲观、消极论调,鼓舞中国人民勇敢地去反击敌人的侵略。12。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

复备栏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学法指导: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族的兴衰,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在课堂上出示大量信息,由学生总结提炼、培养利用课程资源表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清末状元提出了“”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到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3、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

4、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说来是。

5、从行业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部门。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三)知识梳理:

(四)达标检测:

选择题:

1、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的是()

A、林则徐B、张謇C、郭沫若D、董必武

2、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3、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

A、辛亥革命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洋务运动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19世纪60-70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时期

5、下列不属于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

二、材料题

1899年5月23日,某纱厂开工试车,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状元是指谁?他创办的纱厂名称是什么?

2、说出材料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3、此人为何要去办厂?通过他创办实业,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74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