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新中国的民主建设》知识点汇总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的民主建设》知识点汇总”,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新中国的民主建设》知识点汇总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高中英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扩展阅读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
教学目标:了解或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点:(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难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内容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它们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课前自主学习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形成
前提:的胜利发展;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与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内容:大会通过《》——具有性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和公元纪年等。
性质:代行人大职责。
2.发展:1954年,不再代行人大职责;性质: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
新阶段:1956年,“,”方针的提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一届人大)
背景:《共同纲领》的规定,的展开。时间:年,地点:。内容:制定《》;规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法律形式确立了。选举了国家领导人。性质:体现了和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形成,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目的:实现民族、民族和各民族。建立:《》明确规定;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事务,行使自治权力。最早的自治区:1947年建立的。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保证了。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1)召开的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②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正式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赞同。(2)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3)出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4)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2)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②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③作用: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3)发展:①概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②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典例剖析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④维护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a.《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的时机日趋成熟。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9月。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基本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作用: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典例剖析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
A.1948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表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知识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含义: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民族地力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实施原因:(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在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原因以及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一般比较落后。(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民族政策。
3.实施:(1)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载人1954年宪法,这一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3)从1947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4.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政治制度。(2)它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影响。
巩固测试
1.下列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07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获得解放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C.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B.中共“七大”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会议通过了具有代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会议制定了第二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会议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5.新中国最初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B.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权利
C.真正实现境内各民族的平等 D.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7.江泽民同志说:“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建设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这是因为()
①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②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法宝
③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④人民政协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下图是为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而在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其发行年代应该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完成:
(1)材料一所确立的我国各党派在政治生活中采取什么制度?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1954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

(3)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5个自治区的名称。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

高一历史知识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高一历史知识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1)背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2)时间:1949、9、21;地点:北平

(3)主要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

(4)《共同纲领》的内容:(识记小字部分第一段共6点内容)

(5)职能: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2、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新政权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注意课本本段中新政权的组成人员)

4、历史意义:(见教材P91大字第四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目的: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2、颁布:1954一届人大召开

3、内容:四部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

4、特点: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5、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历史意义:(见教材P92大字第三段)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政体

1、正式确立时间: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

2、方式:以根本大法的方式确立

3、性质: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4、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5、组织形式:分为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6、人大代表产生:人民普选

7、意义:(教材P93大字第四段)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合作基础: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时间:初步建立1949年;正式建立1954年。

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4、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5、职能变化:建国初期,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成为参政议政的舞台。

6、指导思想:(1)1956年“八字”方针

背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各民主党派已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1982年“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历史意义:(见教材P94大字最后一段)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存在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2、确立:(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3、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4、五大省级自治区:(记住名称)

5、历史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使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诞生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民族政策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这种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增强学生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爱国统一战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民族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新中国的诞生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

3.爱国统一战线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民族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课堂上应多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要继续领导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走更长更艰难的道路.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由此导入新课.

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让学生简要介绍产生背景,概括出要点即可(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奠定理论依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大会。为什么这么说?(参加阶层广泛)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会议制定了什么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什么特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订的建国纲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还有哪些内容?(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并确定了国家的首都、国旗及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两点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署检察长.会议发表公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和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可放一段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以加深以下内容的认识(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钟,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之后,举行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关于其意义,可让学生阅读后概括,可分成"推翻"、"标志"、"进入"三点并掌握.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第一,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100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它标志着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建立.第二,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历史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新中国诞生的世界意义:这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这是因为,中国革命在占人类1/4的国家里取得了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激励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随着经济恢复和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可采用录象资料的手段让学生了解大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制订宪法的内容、特点和性质。由学生概述出以下内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秋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选举了国家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关于宪法的内容: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关于宪法的特点: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并得到人民拥护的宪法.关于宪法的性质: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对于大会和宪法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概括课本内容后,由教师最后指出:这部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它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利属于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2.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对于这两次代表大会只要学生简单了解: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宋庆龄、董必武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大会选出朱德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通过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有关毛泽东没有成为主席,主要是因为,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以前,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曾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多次建议,通过了决定,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决定同时指出:“毛泽东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久经考验的领袖,在他不再担任国家主席的职务以后,他仍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袖。”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3040人。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即: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经济建设为主便被阶级斗争为主所取代。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同新中国一起诞生的。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全面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政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历史重任提到了我们党面前。要建设新中国、新社会,迅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必须广泛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提问:建立初期它发挥了哪些作用?(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这一体制是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让学生回顾有关史实作一下思考,然后教师指出)在历史上,中共与民主党派有过合作的基础,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过密切合作。如抗日战争期间,与中共的联合抗日;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形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并肩作战,与国民党集团彻底决裂,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民主协商机构和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提问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参政议政)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通过政协这个组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密切合作,协商议政。

3.爱国统一战线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支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了进一步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共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1982年,更进一步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密切了同民主党派的关系。根据这一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方针,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统一战线的发展和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密切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为完成共同的历史任务,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思想,使各党派对中国共产党有强烈的信任感,更能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民族原则

在旧中国,长期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许多少数民族不被承认,境遇悲惨,有的只能躲进深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制度,少数民族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一原则.党和政府很重视民族政策的实施,使少数民族在解放后进入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简要讲明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概况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策:早在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就曾先后建立过蒙、回自治区.1947年,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公布实施,使民族区域自治得到了有力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相继成立了四个自治区: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到90年代初,全国已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7个自治县(旗).

关于实行区域自治政策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政策,实现了民族平等,并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从而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于调动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之一。它的制定,在历史上有基础,在新中国更是发挥着积极作用。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向近代工业国的过渡,它们也逐步确立起了一套以议会民主制为代表的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你是如何看待东西方这两种不同制度的?请搜集有关美国议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资料比较一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思路:东西方两种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不同。两者有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另外两国的国情也是不一样的。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同时,也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因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有过合作的基础,民主党派也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与民主党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必然。为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少数民族大团结,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些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提高概括能力;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事实之间联系的能力;
(3)归纳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归纳和概括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启发,形成多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通过近代政治制度的比较,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既是我党立足于国情的正确选择,又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选择,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三项巨大成就,对于加深对国情的认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正确掌握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成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由于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多样性和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复杂性,正确看待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对于提高学生理性分析现实社会和激发民族自尊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成为本课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
第一目“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教学要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初步建立);1956年与民主党派八字方针的提出(新发展)
第二目“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教学要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教学要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自治区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一)、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1)1949年9月,人民解放战争的即将取胜状况。
(2)20世纪40年代前,世界上存在的政权组织形式。
现实问题导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视频。
情景创设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片断等。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背景:
教师多媒体展示和学生高声朗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提出问题:①从该词内容判断其写作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即将取胜);
②就其背景分析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经济恢复和政权建立)。
(2)召开:
多媒体展示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音像资料或相关图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94页相关内容。
提出问题:从参加会议人员组成可以看出人民政协有何特点?
(3)内容:
多媒体展示《共同纲领》相关内容。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出《共同纲领》的内容和性质。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并归纳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出问题:从会议内容上可以看出人民政协会议有何特点?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政协及《共同纲领》的发展历程:1949~1954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1954人大及《宪法》颁布后,不再代行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存在。
2、新发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资料回放”。提出问题:我国为什么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学生归纳概括政协的主要职能。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1、背景:
多媒体展示《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
2、确立: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利用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史实和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史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拓展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让学生充分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的发展完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播放《爱我中华》音乐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转入下一目的学习。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学生自学并归纳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问题1、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2、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3、建国后,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利用地图册)
问题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何在?
问题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有何区别?
五、教学资源建议
(1)参考资料: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王邦组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靳士信主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及意义》
(2)主要网址:
(中国国情网)
(近代中国网——中国近代史研究专业网站)__
六、学习评价建议
(一)基础型: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最高权力执行机关
C、修改宪法的机关D、奠定了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B、多党合作C、政治协商D、区域自治
3、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是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政治协商D、区域自治
4、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A、中共一党专政B、各党派轮流执政
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5、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
A、民主集中B、政治协商C、长期共存D、互相监督
6、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A、民主党派组织B、工农商学兵的联合组织
C、广大爱国人士的组织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7、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④与中共一起执政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指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C、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进行民主改革
D、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能力型: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三)拓展型:
政治民主化是一个国家实现近代化(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建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等。通过这些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认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1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