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群落的动态”,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节群落的动态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4节群落的演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4节群落的演替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3节群落的结构》,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3节群落的结构
(09小高考A级要求)
1.群落的概念:(09小高考A级要求)
同一内聚集在中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组成及优势种群;
(2)群落内各个之间的关系;
(3)群落的演替情况;
(4)群落的结构;
(5)各种群占据的;
(6)群落的和。
〔例题1〕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A.亚马逊河流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09小高考A级要求)
1.物种组成是区别的重要特征。
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的多少称之为丰富度。
越靠近____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_。
(09小高考A级要求)
1.捕食
(1)定义: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_____________.
(2)举例:如______捕食_________;_________捕食___________.兔吃草、狐吃兔等.
(3)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丙.其中物种_______是捕食者,_____是被捕食者,依据:在某一周期内,先增加者先减少,是被捕食者.
2.竞争
(1)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2)结果:竞争各物种相互______,或者一方占优势,另一方一方处于_____甚至灭亡.
(3)举例:草原上的牛和羊、水稻和稗草。
(4)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上图乙.
3.互利共生
(1)定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________,彼此__________.
(2)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白蚁及其肠内的鞭毛虫。
(3)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上图丙。
4.寄生
(1)定义: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摄取寄主的________以维持生活.
(2)举例:蛔虫与人,豆科植物与菟丝子等.
概念辨析
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中获得有机物的营养方式。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从对方活体身上获取养料,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对另一方不利的关系.
〔例题2〕适当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用生态学观
点进行的正确解释是
A.过度密植导致害虫大量繁殖B.过度密植造成通风不良
C.过度密植造成种内斗争激烈D.过度密植造成杂草生长旺盛
〔例题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B.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
C.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D.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
〔例题4〕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关系很复杂,其中主要的是
A.共生关系B.寄生关系C.竞争关系D.食物关系
〔例题5〕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D.捕食.寄生.捕食
(09小高考A级要求)
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1)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对_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由于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3.影响草地植物水平结构的因素有:
(1)地形的变化,
(2)_________和盐碱度的差异,
(3)________强度的不同,
(4)生物自身________的不同,
(5)以及________与动物的影响等.
〔例题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例题7〕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例题8〕在某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间有直接可间接的营养关系
1.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不适于用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__________取样调查,如用_________或吸虫器等捕捉器进行取样.
2.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该法适用于__________,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二是___________估计法,该法按_________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3.实施计划部分
(1)准备
(2)取样:
(3)采集小动物:使用________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________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70%的_________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4)观察和分类:“观察和分类”需要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P76)
(5)统计和分析:
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方法
对话法、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见P78~P79。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演替的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板书〗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2”,阅读P81,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板书〗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讲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1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18×106hm2,荒山造林3.25×106hm2,中央累计投入达232亿元。规划在2010年前退耕还林1.47×107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8.67×107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03×108hm2。这是50多年来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退田还湖。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5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由3950km2“长”到了5100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增长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350km2。两大湖区为此搬迁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的1.4倍。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目前,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积1.3×1010m3。这是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从2003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hm2,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3种形式进行,实行草场围栏封育,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提示〗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1)×;(2)√。
2.D。3.C。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430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