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
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一、单元引言简析:
1、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
人文主义: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
学生阅读引言,分层。教师明确:
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
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
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引入:师生谈话。
1、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希腊。
2、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
---------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
3、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于是有了许许多多动听的神话故事。
另一方面我们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物都已人格化,宙斯神像的人格化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在此基础上,导出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中心,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这一结论。
新课
一、智者学派
师生对话
1、首先由敬畏“神”——关注“人”的学派是?
智者学派:
(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
(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何解释这一命题------学生解释
(4)意义: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怎样生活才算幸福?
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6)明显局限:忽视道德
故事:不明确的是非观
二、苏格拉底
2、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特别关注道德的作用。
(1)人物:苏格拉底
(2)主要观点:“美德即是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
“美德来源与教育”(知德合一)
(3)意义: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整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大旗,倡导自然人性观、和谐发展观和个性解放的理论,喊出“知识就是力量”
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
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知识丰富等。
他自身为成为这样的完美的人而努力。
补:苏格拉底的妻子
(4)局限:知识的内涵:片面狭隘。
比如: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一定成正比。
美德与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成正比:美德是教育的目的,不一定是结果;教育是美德的来源,却不是唯一来源。高分低能、高分低德、。
“雅典的牛虻”自居。
苏格拉底以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阐释了他的观点。
苏格拉底之死。
(5)孔子与苏格拉底
时代、外貌、思想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1、简单介绍柏拉图《理想国》
2、亚里斯多德:所有学科都精通,极有智慧的人。希腊人的百科全书
3、他们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学术贡献是什么?
四、产生的背景:
古代希腊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等
小结:
表格归纳。
观点
意义
局限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三段论”是亚里斯多德创立的逻辑推理,其著名的例子有:凡人都有死(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苏格拉底有死(结论)。
在当时的希腊,这种会“诡辩”的人自称为“智者”,他们在社会上收徒讲学,热闹异常。与此同时,中国的“百家争鸣”同样热闹。
中西方的主流思想同时奠基,但结果截然不同。
一、自然的“人”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什么?
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理解:
第一层:从自然存在的角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确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第二层:从社会存在的角度,强调人的自由、独立,确立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积极: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普罗泰格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消极:它在将人置于世界的社会中心的同时,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在今天来看,在自然和社会面前,人不能过于自以为是。
为什么只有普罗泰格拉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这与当时希腊社会发展程度有关,最主要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二、道德的“人”
人不是纯生物的人,
古希腊卓越思想家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理解:
1.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不是纯粹的生物。确立了人的理性主体的地位。
2.人的理性是美德,美德来源于知识,因此,“美德即知识”
3.一切罪恶源于人的愚昧无知,教育是获得美德的途径。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的“性善论”与中国的孟子是一致的;他对理性的尊崇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苏格拉底是当时道德的最高点: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哲学家。这一时期,在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人们贪图没有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个人享受,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同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也带来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于是苏格拉底针砭时弊,高举起“美德即知识”的大旗。
三、社会的“人”
人类应当按照怎样的原则来构建“理想”社会?
社会构建: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社会分工,贤人治国。
社会地位:亚里斯多德认为,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亚里斯多德的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揭示了追求真理的永无止境。
四、小结
本课标题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它以古代希腊为起点,从“人”的角度来为“人文主义”奠基。
对人的认识,从三个层次来揭示其本质:从纯粹自然的角度“人是万物的尺度”;从精神的角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以“美德即知识”来强调“精神的觉醒”;从社会构建的角度推出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社会认知”。可惜的是,教材没有介绍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
五、扩展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一般分为社会人,即理性人和政治人。在公共生活中,城邦是有机的整体,个人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离开城邦人就无法完善自己。
二、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国家的起源:自然生成说。人的本性预示国家产生的可能,人不可能单独生活,家庭是最基本的公共单位,后形成村落,村落无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后发展形成为城邦和国家。
国家的目的:追求至善的团体和社会。为了达到至高至广的善业和优良的社会生活,需要公平的财富、健康的身体、高尚的道德。这些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政体论。
政体不同导致古希腊邦国林立,达到几百个。
区分政体的标准:为谁谋利。正宗政体,是为城邦所有的人服务、做事。非正宗(变态)政体,是为统治者,即少数人,谋利益。
政体的要素:议事部分(立法)、行政部分(行政)、审判部分(司法)
政体制度选择:根据疆域和人口的数量。
君主制——大国;贵族制-——中等国;共和制——小国。
四、共和制政体的主张。
(1)以中产阶级作为基础的共和政体,社会不是由极贫或极富的阶层,而是由多数人作为中产阶级的群体,掌握国家权力,能够更好地使国家运转。因为中产阶级具有理性、平和、中庸的特性,能够平稳和折衷地处理问题,使社会较稳定。
(2)原则:
财产的私有共用:人追求自爱,以人为本,避免极端。
公民轮流执政:因为公民是有独立性、自主性、人权。维护社会公平,避免独裁专制。
法治原则:法治优于人治,法律代表多数人的意志,体现了大多数人的智慧,更加公平和正义。普遍服从的法律,一定是良法、好的法律。这样才能避免恶治和政治生活的不确定,保证社会秩序稳定。
五、平等观(正义观)
正义即平等,在“分配”的平等的意义上确定。数量平等(平均的主义)是穷人的要求,比值平等(比值的正义)是富人的主张,按比例分配权力。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不能绝对化,两者都要兼顾。
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亚里斯多德这些理论的"影子".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学习重点目标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人文主义在雅典产生的背景):
政治:
经济:
4、对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评价:
◎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
1、斯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意义:
(1)倡导
(2)提出
(3)指出
意义:
附:苏格拉底与青年人关于求知的答问: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
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2、同时代的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异同点
(1)相同点:
(2)不同点: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1、柏拉图的思想主张:
2、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主张:
小结1:人文主义发展线索:
萌芽:希腊先哲
兴起:文艺复兴(14-15C)
发展:宗教改革(16C)
成熟:启蒙运动(17-18C)
小结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必记概念必记内容巧记方法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强调人的价值以人为本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关系(1)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作用(2)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缺陷,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来源于教育。强调人的价值,侧重美德。
小结3:归纳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并比较他们的异同?
思想家重要主张
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相同点
不同点智者学派:强调
苏格拉底:强调
1: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D.商周时期
2:下列观点不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C.神的力量高于一切D.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3:曾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学者的思想方面的贡献在于()
A.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B.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4“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的思想本质是()
A.法律是神授的B.人文主义C.人人平等D.人创造了万物
5:苏格拉底一生探求知识,“我无知,所以我求知”。柏拉图则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探索自然B.人文主义C.探索社会D.个人主义
6:(2007年宁夏文综2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14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