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数据的表示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据的表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3数据的表示

1.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它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的统计图.
特点:能直观地反映每组数据占总数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画法:(1)计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比;
(2)利用百分比计算出各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绘制扇形图;
(4)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和相应的百分比.
应用:①透过扇形图能读出各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在已知总数的情况下能求出各组数据的个数.
②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扇形占总体的百分比乘以360°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例1】如图是某中学七年级(3)班全体同学年龄的统计表:
年龄/岁13141516合计
人数/名4152565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该班学生的年龄分布情况.
分析: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首先计算出不同年龄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然后计算出不同年龄的人数在圆中所占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最后画出扇形统计图.
解:分别计算出不同年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及相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13岁:450×100%=8%,360°×8%=28.8°;
14岁:1550×100%=30%,360°×30%=108°;
15岁:2550×100%=50%,360°×50%=180°;
16岁:650×100%=12%,360°×12%=43.2°.
根据这些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定单位长度的长方形表示一定的数量,并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图,然后,把这些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图形.
条形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同,通过条形高的长短来体现各组数据个数及各组数据间的差别.
特点:①它能直观地反映每组中数据的个数;②能直观地反映出数据之间的差别.
缺点:不容易看出各组数据占总数的比例.
应用:通过条形统计图能读出各组数据的个数,进而能求出总数据个数及各组数据间的差,以及各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等.
【例2】对某校八(2)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的一次调查得到下表:
参加的体育项目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足球
人数1510520
(1)该班有多少名学生?
(2)根据上述统计表,请用条形图来表示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分析:画条形图时,要注意单位长度的选择.
解:(1)15+10+5+20=50(名).
(2)根据所提供的统计表,画出条形图如图所示.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也是描述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频数直方图能直观地了解各组数据中的频数分布情况.
画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找出数据的变化范围
通过观察,首先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找出数据的变化范围.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根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来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来说,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当数据不超过50个时,可以分成5~7组;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成8~12组.
组数可以根据最大值-最小值组距来计算.
(3)决定分点
有些数据本身就是分点,不好决定它们究竟应该属于哪一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使分点比已知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一组的起点稍微的减小一点.
(4)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数据分组,二是划记,三是频数.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的横轴由数据组成,纵轴由频数组成.每个小长方形的高表示相应小组内数据的频数.
【例3】王大爷开了一个报亭,为了使每天进的某种报纸适量,王大爷对这种报纸40天的销售情况作了调查,这40天卖出这种报纸的份数如下:
136,175,153,135,161,140,155,180,179,166,188,142,144,154,155,157,160,162,135,156,148,173,154,145,158,150,154,168,168,155,169,157,157,149,134,167,151,144,155,131.
将上面数据适当分组,作出频数直方图,说明王大爷每天进多少这种报纸比较合适?
分析:由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88,最小值为131,所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188-131=57,所以取组距为10,分六组,依次为:130≤x<140,140≤x<150,150≤x<160,160≤x<170,170≤x<180,180≤x<190.
解:(1)列频数分布表:
份数(x)划记频数
130≤x<140正5
140≤x<1507
150≤x<160正正正15
160≤x<1708
170≤x<1803
180≤x<1902
合计40
(2)画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王大爷每天进150~160份比较合适.
注:分组不同,组距不同,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也不同.
4.合理分组的方法
分组是列频数分布表和画频数直方图的前提,分组不同,所画出的直方图也不同.
对于一组数据,分组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根据组距分组,首先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根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适当地确定组距,根据最大值-最小值组距=组数(收尾法)来确定组数,然后分组,整理数据.
二是根据组数分组,先根据数据的个数和实际需要确定组数,再根据最大值-最小值组数=组距,取适当的数作为组距,然后分组,整理数据.
三是根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再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大约确定一个适合的利于计算的数为组距,如5,10等.
只要能正确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并且能包含所有的数据的分组方法都可以.
【例4】育才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同年龄的4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厘米):
168,160,157,161,158,153,158,164,158,163,158,157,167,154,159,166,159,156,162,158,159,160,164,164,170,163,162,154,151,146,151,160,165,158,149,157,162,159,165,157.
请将上述的数据适当分组整理,列出频数分布表,根据频数分布表的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身高段?身高的整体分布情况如何?
分析:由于有40个数据,最小的数据为146厘米,最大的数据为170厘米,其差为24厘米,可将数据分成5组,整理数据列出频数分布表,可从总体上把握数据的分布情况.
解:列频数分布表如下:
身高x(厘米)划记频数
146≤x1512
151≤x156正5
156≤x16118
161≤x16611
166≤x1714
合计40
由频数分布表可知,大部分学生处于156厘米到166厘米之间,占抽样调查人数的72.5%,低于156厘米和高于166厘米的学生比较少,分别占17.5%和10%.
5.频数直方图与扇形统计图综合应用
在统计图表的综合应用中,频数直方图与扇形统计图组合是出现较多的题目,它们之间的互相结合、互相补充,能多方面地反映数据间的内在关系.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能直观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也能清楚地反映各组数据中频数的差别,扇形图侧重反映了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因而,它们之间互相补充.
直方图和扇形图综合运用主要表现在,根据直方图中频数的个数和对应的数据在扇形图中所占的比例,能够求出数据总个数,进而根据数据总个数确定直方图中未知组的频数个数,补全直方图,求出扇形图中的百分比值,或圆心角度数等.
【例5】某学校开展了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的活动.全校1200名学生每人都捐赠了一定数量的图书.已知各年级人数比例的扇形统计图如图①所示.学校为了了解各年级捐赠情况,从各年级中随机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进行了捐赠情况的统计调查,绘制成图②所示的频数直方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从图②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均捐赠图书最多的是几年级?
(2)九年级约捐赠图书多少册?
(3)全校大约共捐赠图书多少册?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捐赠图书最多的是八年级.
(2)九年级的学生有1200×35%=420(人),估计九年级共捐赠图书420×5=2100(册);
(3)全校大约共捐赠图书1200×35%×4.5+1200×30%×6+2100=1890+2160+2100=6150(册).
6.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应用
条形图和直方图都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式,它们图形类似,都能直观地反映每组中数据的个数(频数),也能直观地反映出数据(频数)之间的差别.
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数据描述方式,在描述数据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上也存在着很多不同.
(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高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频数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各长方形的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2)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频数直方图的各长方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条形统计图则是分开排列的,中间有空隙.
(3)条形统计图是直观地显出具体数据,频数直方图是表现频数的分布情况.
【例6】向阳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他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
A.5B.7C.16D.33
解析:频数直方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各部分数目的多少及数量大小.由频数直方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顾客等待时间为6~7min的有5人,等待时间为7~8min的有2人,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5+2=7,故应选B.
答案:B

相关知识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导学案


丽星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小组负责人:小组长:
预习笔记总第48课时课题:整式的加减全章复习(二)综上所述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为:
三收集数据的方法一般有:

阅读课本186赢在哪里
这是一张2000~2001年赛委CBA总决赛八一双鹿对上海东方队一场比赛后公布的比赛统计表,请你从表中进行分析,上海东方队赢在哪里
八一双鹿上海东方
最终比分105116
二分球30/6035/65
二分球命中率50%54%
三分球9/298/18
三分球命中率31%44%
罚球18/2022/27
罚球命中率90%81%
前场篮板2017
后场篮板2630
快攻47
扣篮26
盖帽19
失误1810
助攻58
预习笔记
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
2、了解不确定的现象也能够表现出规律,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新习惯;
3、理解频数、频率概念并能进行计算。
4、培养观察、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数据观
学习难点:理解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正确地解释数据结果
【一】预习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选举我们班的班干部
班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
本级全体学生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二】明确目标.
【三】分组合作一: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

二:选举我们班的班干部

1、明确调查问题:谁当班干部好

2、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3选择调查方法:

4、展开调查:

5、统计结果:

6、得出结论:
预习笔记附页预习笔记
四频数和频率
在下列一组数:86、868、886、888、868、688、666中,数字8和6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多少?

频数:

频率:

1.下表为一收集到的数据,总人数是50人


目篮球跑步乒乓球跳绳羽毛球排球


81012965



归纳:频率、频数和总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下:

2..每天早上你是如何醒来的?下面是一所学校初中800名学生早晨起床方式的统计表,请问:这所学校的学生各种起床方式的频数各是多少?频率各是多少?

【四】能力提升.
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年级同龄的4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167154159166169159156162
158159160164160157161158
153158164158163158x157
162159165157151146151160
165158163162154149168164

分组频数频率
144.5~149.520.05
149.5~154.5A0.15
154.5~159.514B
159.5~164.5CD
164.5~169.560.15
合计401
(1)频率分布表中的A=;
B=;C=;D=。
2)原来数据中x的值可能是
练习:
1、假如抛硬币10次,有4次出现正面,6次出现反面,则出现正面的频数是(),频率是(),出现反面的频数(),频率是()。
2、一个学生随手写了下面这一长串数字:
10100100010011001010110110100011100011011010101100
请问0和1出现的频率和频数各是多少
总结:
1、数据的收集(1)明确调查问题
(2)确定调查对象
(3)选择调查方法
(4)展开调查
(5)记录结果
(6)得出结论

2、频数与频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作业必做题P188、1、2。选作题:P188、6。

36.2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36.2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36.2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需二个课时讲授;首先通过以前学过的频率、中位数等等知识,复习旧知,由频率分布的相关知识导入课题,这样消除了学生接触新知识的突然性和盲目性。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操作中,同时操作中让学生理解“频数、频率分布表…”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折线图的制作步骤;

会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示数据;

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的过程,体会由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整理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重点:频率分布的概念及其获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媒体:幻灯片、直尺。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前面我们学习了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等.它们从某一侧面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知道这些情况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数据在整体上的分布情况.例如,对于班里的一次代数考试情况,不仅要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的占多少,80分与90分之间的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因此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作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

这样以旧拓新,设疑置问地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起到了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前面学习的平均数与方差,反映了样本和总体的两个特征: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但是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这些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情况.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获得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计算极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Ⅰ.复习提问

可由教师概述如下意思:前面讲了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大小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数,它们从某一侧面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知道这些情况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数据在整体上的分布情况,例如,对于班里某个学科的考试情况,有时不仅要知道平均成绩,还要知道90分以上的占多少,80分与90分之间的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因些我们要来学习如何作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

Ⅱ.新课教授

课前准备: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去超市做调查。

为了了解不同品牌饮料的市场占有率,小亮和小明选择了一家超市进行调查,对当天50名顾客购买饮料的品牌进行了记录。用字母K,B,L,C分别表示四种销量最大的饮料品牌,用字母Q表示这四种品牌以外的品牌。

小亮记录的结果如下:

CKCQLLCKLK

CKKBCKBCKB

BLLBLKCCQQ

QCKKKKBLQB

LKBKLKCBQC

小明按饮料的品牌分类,用画“正”字的方式记录购买各品牌饮料的人数,并计算购买各品牌饮料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饮料品牌画“正”字记数人数/名百分比

K正正正1530%

B正918%

L正918%

C正正一1122%

Q正一612%

合计50100%

教师提问:

1.你认为谁的记录方式好?根据记录的结果能很快说出购买哪种品牌饮料的人数最多?

2.通过对本超市一天销售饮料的调查结果,能大概推算各品牌的饮料在本地的市场占有率吗?

显而易见,通过上面的统计表,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购买各品牌饮料的人数及相应的百分比。

生:购买K品牌饮料的人数最多,K,B,L,C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找中小等学生回答)

师:K出现的频数是15,频率是,把各个类别及其对应的频数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得的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例如上面我们所列的这个表格就是一个频数分布表。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图形直观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分布情况:

这样的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Ⅲ.练习

我们看一则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34837万户,平均每户家庭的人口数为3.44人。2003年10月,抽样调查全国42927户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家庭的人口数为2.97人。

调查班上全体同学的家庭人口数。

(1)小组讨论后,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开展调查。

(2)汇总数据,填写频数分布表,计算频率。

家庭人口数123456…合计

家庭户数

频率

(3)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示结果。

(4)计算人口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这个练习。(同时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系)

除了以上练习外,还要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咱们班同学中,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和3.44与2.97哪个更接近?

2.要了解全国所有家庭人口的平均数,以咱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为样本,样本的代表性如何?

3.要了解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口的平均数,以咱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为样本,样本的代表性如何?

板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1)

一、复习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新授

频数分布图

第二课时:

Ⅰ.复习提问:

复习上一堂课讲的“引入例”及其求解过程,自然引到作频率分布和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Ⅱ.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画图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相互讨论。

生:为了更直观的显示数据。

师:画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率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为此目的,通常用小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频率的大小.这样就要构造一个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使其横轴表示数据,纵轴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然后指出;为了便于画图,两轴的交点不一定是坐标为(0,0)的点,两轴的单位长可以不同。

还有,它与频率分布表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结果的两种形式,互为补充,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说明频率分布的情况。

现在我们看这个例题:

从某学校九年级任意选择了80名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61164159153161162161164165158

165157157163160162162159154162

152154157161167162163164154158

165163161153149162164168154162

158170157158155161166157154159

159162158155165150171174167168

158157160160168152157158155160

170169156161159158157155159161

如果用x(cm)表示身高,从这批数据中,你能马上判断x154,154≤x166,x≥166各有多少人以及各占多大的百分比吗?

师:面对大量无序的数据,回答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并不容易,因此,我们需要先对数据进行分组统计,用表格或图形来反映数据的全貌。

[教法]: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于每一步,先由各小组提出做法报告每一步的结果,然后适当开展一些讨论,以有利于熟悉解题每一步的要求,发现学生在理解上述要求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这样一种处理例题的方法,上述例题的学习过程也起到了课堂练习的作用。

师:我们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反映了这些学生的平均身高,但是,有时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多,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80名男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例大小,为此,需要对这组数据进行适当整理.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让学生先对整个数据进行初步观察,找出其中一个尽可能小的数据,然后按顺序将全组数据过一遍,将每个数据与所找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前者更小,就用它来取代后者,并继续往下进行,从而最后得到其中的最小值,同理得到其中的最大值。

最大值是174,最小值是149,它们的差是:

174-149=25(厘米)。

算出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就知道这组数据变动的范围有多大。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经验法则是: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

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去组距为3cm,那么由于在这批数据中,=,要将数据分为9组。

注:教师要说明,在分组的问题上,不是分这么多组就行,分那么多组就不行的问题,而是怎样分组更合适一些的问题。

3.决定分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若将数据按照3厘米的组距分组时,可分成怎样的9组,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师生共同完成)。

4.列频率分布表

(用幻灯出示表格)

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用选举时唱票的方法,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教师要提醒学生应认真仔细,分工合作,在根据频数累计的结果在表中填出相应的频数后,要将各频数相加,看看它们的和是否等于数据的总个数,如果不相等,说明前面出现了差错,需要进行检查.在根据各组的频数算出相应的频率之后,也要根据各组的频率之和是否等于1来检查求频率的计算过程是否有错。

画“正”字计数,得到各组的频数和频率:

身高分组/cm组限/cm画“正”字计数频数频率

148~150147.5~150.522.5%

151~153150.5~153.545.0%

154~156153.5~156.5正正1012.5%

157~159156.5~159.5正正正正2227.5%

160~1621509.5~162.5正正正正2025.0%

163~165162.5~165.5正正一1113.75%

166~168165.5~168.5正一67.5%

169~171168.5~171.545.0%

172~175171.5~174.5一11.25%

合计80100%

在学生列出频率分布表后,教师指出,这时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数据在各个小组内所占的比的大小了。而为了将频率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通常还要进行第五步——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而这将在下一课介绍。

[教法]:这样做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参与教学活动,不仅能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而且能掌握作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步骤和要求。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清楚地反映了身高的分布规律。

更进一步,为了更直观地刻画数据的总体规律,我们还可以在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取点,并把这些点连起来,得到频数折线图:

Ⅲ.练习

学校要订购校服,男生的校服从小到大有6个号码。

(1)根据上面80个身高数据,按下表的分组统计各组人数,并计算频率。

身高分组/cm145~149150~154155~159160~164165~169170~174

人数/名

频率

(2)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对订购各号码校服的数量或频率提出你的建议。

Ⅳ.课堂总结:

1.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样本和总体的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其分布规律,以便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

2.方法小结:

获得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五个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出频率分布表;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板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

一、复习

二、新授三、总结

数据的收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会采取合理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加工、整理。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2)能力目标: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真实的素材的调查培养学生的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怎样采取合理的方法调查收集数据。

难点是抽样调查的时候如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使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三)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备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学生欣赏音乐《发如雪》

问:你能写出歌名吗?让学生在同学和听课老师中分别开展调查,把调查数据在课件上展示。

学生调查表老师调查表

回答情况

人数

百分比

答对

答错

回答情况

人数

百分比

答对

答错

2。在全班学生中开展调查,每个同学每年去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次数。并把调查结果和老师在课前在郊区中学的同年级的学生中的调查结果做对比。

学生调查表某郊区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调查表

一年中消费的次数

人数

从来不去

1—6次

6次以上

一年中消费的次数

人数

从来不去

37

1—6次

11

6次以上

2

问题:

1)同样的调查,为什么有不同的统计结果?

答:调查的对象不同,也就是我们抽取的样本不同,他们的情况就有所不同。

2)上面两个调查结果能否反映在全体师生中调查同样问题的情况?

答:不能,因为他们不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3)下面的表格能反映全国所有的八年级学生进入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情况吗?

4)简单分析一下以上两个问题的原因。

二.新课: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学生答:抽样调查.

下面分别是小明和小颖的调查结果:

小明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提问:比较一下两个人的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下面是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在下表:

你同意他的做法吗?

学生:他调查的人数太少,不能用来推断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你对他们三个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讨论交流,给出自己的理由,老师给予鼓励.)

结论:上面三个同学的做法都没有注意到抽样是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那么我们在抽样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你怎么理解?

(让学生继续讨论交流,老师引导)

议一议: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该怎样收集数据?

(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老师引导学生从调查目的,总体,个体,样本几个方面来思考,让学生自己想出抽样的方法.)

如果没有讨论出类似的方案,就提问:

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即调查了该地区的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中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想一想:(学生边讨论边让他们小结)

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时候应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吗?(让学生能说出抽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

就你举的例子说说抽样时应该注意什么?

做一做:

在你们举的例子中选一个例子,设计一个方案来调查它.

在上面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提出抽样只要样本的数量大就能保证结果的准确这种观点,就给出下面的阅读材料:(或者作为欣赏)

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的准确吗?

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根据1000万户电话用户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意见,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选举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原因和在呢?

原来,1936年能装上电话或订阅文学文摘的人,在经济上都相对富裕,而收入不太高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文学文摘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

作业:

1.为了完成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更合适?

(1)了解你们班的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3)了解我过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2.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的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所做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57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