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物理《弹力》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物理《弹力》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弹力》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回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弹力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弹力知识点总结2016

弹力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JAb88.com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最后,希望整理的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弹力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扩展阅读

高一物理《弹力》复习学案


高一物理《弹力》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产生条件。

2.会用“假设法”判定弹力的有无。

3.通过习题练习,能够正确画出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杆的弹力的方向

【学习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方向的确定。

【知识回顾】

一、弹力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2.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1);(2)。

4.弹力有无的判定法:。

5.弹力的方向是从物体指向物体,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

(1)压力的方向垂直于而指向的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而指向的物体。

(3)绳的拉力方向是。

(4)杆的弹力方向是。

【习题练习】

知识点1:弹力的产生条件

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A.B.C.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3.优化P543、4、

知识归纳:

知识点2:弹力有无的判断

假设法:要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位置是否受弹力作用,可假设将在此处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物体是否在该位置保持原状,若能则说明无弹力,否则有弹力。

1.全优P53基础巩固1、2、5

2.判断图中小球是否受到各接触面得弹力作用。

3.2弹力习题课学案

知识归纳:

知识点3:弹力方向的确定

1.全优P53例2

2.画出甲图中木棒和乙丙图中小球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3.2弹力习题课学案3.2弹力习题课学案丙

3.画出图1—6中物体A静止时所受到的弹力方向.

3.2弹力习题课学案

图1—6

知识归纳:

4.绳的弹力

3.2弹力习题课学案
3.2弹力习题课学案

5.杆的弹力

优化P55能力提升3、

知识归纳:

高一物理下册《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一物理下册《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物理下册《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两分运动说明: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t(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2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的结论: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高一物理上学期运动知识点总结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上学期运动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上学期运动知识点总结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其具体分析。
2、路程和位移
位移
路程
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矢量,可以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有关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有关知识点总结

一、一些基本概念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mg,方向竖直向下)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合力与分力: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可以求出一个与这个几个力产生相同作用效果的力,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几个力就叫做分力。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力。

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力合成):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

力的分解:已知一个力,求他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三角形定则: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第一个矢量始端指向第二个矢量末端的有向线段就是表示合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矢量相加的三角形定则。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第二种说法: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只有两种运动状态,要么匀速直线运动,要么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二、重要概念理解
1、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
1、两个物体必须接触。

2、两个物体必须有相互作用(或者说有挤压)

2、产生摩擦力的四个条件:
1、两个物体必须接触。

2、两个物体必须有相互作用(或者说有挤压)

3、接触面不光滑。

4、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

3、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是指使物体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都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相等的运动,都是相同的作用效果。
4、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本质上是一样的,把两个力平移到首尾相接,平行四边形定则就是三角形定则,其实我们力学上的矢量相加减,和数学上的向量相加减完全一样。
5、牛顿第一定律定性的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只有两种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物体施加力。
6、牛顿第二定律定量的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指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加速度与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F=ma),但要注意一点是,F=ma是要各个物理量取国际单位才成立,否则F=kma。
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的理解:
1、因果性:只要有力才有加速度,没力就一定没有加速度,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就是你和你爸妈的关系,有你爸妈才有你,你爸妈是产生你的原因)

2、矢量性:F=ma是个矢量表达式,力的方向决定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

3、瞬时性: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4、方向性: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运动的某一方向也适用,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乘积等于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合力,即F1=ma1.

8、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同性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意思是如果作用力是弹力,那么反作用力一定也是弹力,如果作用力是摩擦力,那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

2、共线性: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永远在一条直线上,但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同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70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