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独立思考”
名师导学
2语言特色:
语言朴实,流畅,幽默,娓娓道来,言简意深,既无华丽的词藻,也无剑拔弩张的火气,却是字字句句鞭辟入里。例如:“我想,绝不是。我们并没有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中国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还是占大多数,他们对大小事情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他们并不习惯别人代替他们思考,但是他们也不习惯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却喜欢暗地里吱吱喳喳。”
语言生动,形象性强。用形象化的语言代替抽象的论述,可读性强。例如:为了说明教条主义不习惯别人的独立思考,运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他们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面,也喜欢硬把别人装在套子里面。他们拿起教条的棍子到处巡逻,要是看见有人从套子里钻出来,他们就给他一闷棍,他们听见到处都在唱他们听惯了的那种没有感情的单调的调子,他们就满意地在套子里睡着了。”在分析教条主义者造成的危害时说,“他们的棍子造成了一种舆论,培养出来一批应声虫,好像声势很浩大,而且也的确发生过起哄的作用。”
3把握重点:
把握文章的论述过程。
文章开始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缘由:读了《谈独立思考》一文,有感而发。接着用自问自答方式提出问题:“现在是不是我们就不知道怎样独立思考呢?现在是不是我们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呢?”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发人深思。接下来,说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想,绝不是。”态度非常明确。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第四自然段紧承前面两段而来,指出“教条主义者”压制了人们的独立思考。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墨勾勒了“教条主义者”的丑恶行状。这些家伙“自己不习惯‘独立思考’,也不习惯别人‘独立思考’。他们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面,也喜欢硬把别人装在套子里面。”他们希望所有的人都钻进套子“唱他们听惯了的那种没有感情的单调的调子”,他们喜欢干的事就是“拿起教条的棍子到处巡逻”,给胆敢钻出套子的人“一闷棍”。第五段论述了教条代替不了独立思考。这段文字先承上段指出教条大棍子的威力和危害,一是“造成了一种舆论”,二是“培养出来一批应声虫”。“可是”一转,指出教条并不能真的遏制人们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不能打掉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再下来,列举了编辑用条条框框斧削别人文章的事例,进一步说明了教条不能代替人的独立思考的道理。
4攻克难点:
面对现状,作者是如何提出要求的?
作者首先分析了现状:在中国能够独立思考,愿意独立思考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接下来也指出他们的问题:不敢说出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的见解。最后,点出当前号召“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并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希望:人们都应该独立思考,敢说敢为,善说善为,这样,教条主义者就无计可施了。
5质询疑点:
本文主要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茅盾的《谈独立思考》一文围绕着“如何而能独立思考?”的话题,谈到了“教条主义是独立思考的敌人”,但文中着重论述的内容则是“哺养独立思考的”“应是民主的精神”。巴金的这篇杂文,就是由茅盾文中的“教条主义是独立思考的敌人”申发开去,阐明了教条代替不了独寺思考的道理。
第8课《一只贝》课堂导学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8课《一只贝》课堂导学”,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8一只贝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包藏哲理,平淡中蕴涵激情。笔下的这只贝虽然外表丑陋,但它含英咀华,它的精神令人起敬,它的际遇发人深思。本文是一篇思考人生价值的优美散文。
3把握重点:理解本文的对比写法。
经历的对比:这只贝与大多数贝一样,曾被咸咸的海水浸泡过,也曾受着风浪的压力。但与别的贝不同的是,一颗硬硬的、带着棱角的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于是,便有了难以言说的痛苦,而他偏偏能默默忍受着内在的折磨,并且用融合着自己生命的血和肉磨制成了一枚大珍珠,终而成为一只令人可敬的贝。
待遇的对比:孩子们捡起好看的壳,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
价值的对比:色彩斑斓的贝壳具有美饰的价值,但与“一只贝”孕育出的珍珠的价值相比,就显得太渺小。另外,还有色彩的对比,外形的对比。
4攻克难点:《一只贝》给予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人生真正的价值与一个人外表的丑陋或漂亮无关,它只与你蕴涵不幸、抵御磨难的气度有关,与你经受挫折、忍受痛苦的能力有关,与你看待痛苦是财富还是灾难的眼光和心境有关,更与你能拿出真东西的才华有关。如此,你便可敬了,可爱了,可贵了,因而也就有价值了。这,便是《一只贝》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也是《一只贝》耐人寻味、让人反复把玩的地方。
5质询疑点:本文的主旨应如何理解?
作者写作本文的旨意,可以有不同的理解:①作者借这只贝来赞美看似平凡,却有着金子般心灵的人。②作者是要借这只贝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价值的思考。色彩斑斓的贝壳固然具有美饰的价值,但与“一只贝”孕育出的珍珠的价值相比,简直就不可相提并论了。因为,前者仅是以华丽的外表取悦于人,后者则是以珍贵的内里展示于人、奉献于人。这种价值的差异,首先取决于这只贝异乎寻常的经历。其次取决于对痛苦的态度。此外,在这只贝的价值中还有他“磨制”成珍珠之后的不显露,不张扬,且最终选择了恬静地退隐。孩子们的寻而未见,更能激发起人对这只贝的怀恋和敬意。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应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2.应理解纪实性文章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应能理解本文的朴实文风。
【教学重点】
1.熟读全文,疏通关键字句、理解文意。
2.从文章的学习中感受到钱学森的精神风采。
3.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的深刻内涵。
4.作者借助哪些典型事件,何种手段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中所包含的深刻表达。
2.选择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测试
1.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听写生字词语:
应酬 反感 架子大 美国佬 耍滑头 最高的奖赏
稀罕党费 事理 胆气壮 于心不安 心境平和
3.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分类梳理。
(二)导入示例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人一旦拥有了地位和名誉,便忘记了原则和纪律,开始不择手段地捞取个人私利。然而,还有一些人却始终淡泊名利,恪守着人生的道德底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那毫不妥协地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淡泊名利和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境界以独特的思想个性。请翻开课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涂元季,1939年生,湖北省老河口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为钱学森的秘书。
2.播放朗读录音,请学生圈下生字生词并找出理解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参考〗文中有一句“这就是钱学森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可作为理解全文的关键句。
3.提问:文章写了钱先生几个方面的事情?
〖教学参考〗第一是不去美国;第二件是,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等等;第三件是,对世俗的金钱看得很淡,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补发工资,都拿来交了党费;第四件是,他对于官阶级别不但不计较,相反,还主动要求降低;第五件是待遇问题,主要是住房,即使是按规定的,他也拒绝有关方面的主动分配。
(四)梳理课文第1~4自然段内容。
1.分别请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概括1~4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参考〗这部分主要写钱学森先生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公费旅游等等。
2.请学生交流学习这几段的体会。
〖重点语句〗
他对许多事情定下自己的原则,然后就坚持到底。
“我对付这种不正之风的办法,就是今后再也不出北京了,谁请也不去。”
钱老说:“你别激我,激也没用,他们说我架子大,我就架子大。”
〖教学参考〗从这里可以看出,钱先生坚决到对个人名誉的损益无所谓的程度。
3.有感情地朗读1~4段。
(五)梳理课文第5~8自然段内容。
1.分别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这几段主要谈了什么问题?
明确:这部分写钱先生不出国,特别是不去美国的原因。
2.其他同学评价或补充以上同学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3.品味重点语句:
他说: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能踏上美国国土。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教学参考〗该句突出了钱先生的严正的原则性。
4.联系附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让学生讨论“钱学森该不该出访美国”这个问题。可允许各抒已见,不必统一认识。教师也可以发表看法,无须给出标准答案。
(六)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第1~8段内容,体会钱先生坦荡无私的精神风采,交流学习体会。
(七)布置作业:
1.课后预习、思考(9~14)段内容。
2.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三题1。
3.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对中国国防的伟大贡献。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情况。
1.请几位同学回答“阅读练习探究”第三题1。
〖教学参考〗该刊物标题不能概括文章全貌。刊物这样定标题是为了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的特殊的文体性质决定的。问题是:明明是五件事,为什么原载报刊要用“不出国”作为标题呢?这是因为报刊的标题特别要求鲜明。一份报纸,一本刊物,文章很多,要让读者在众多文章中选中这一篇,就要激起读者特别的阅读兴趣。为了“争夺眼球”,有时甚至要耸人听闻。从报刊来说,《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这样的题目是好的,很有炒作技巧,文章的针对性很强。文章点明,在一般官员中,有一种“出国风”,而钱先生恰恰是拒绝出国。这正是新闻文体的特殊性。在课文的附录《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有很多类似的手法。作者作为合众国际社的记者,总是把很极端的、多少有一点强刺激的话语放在突出的地位。例如,五十年代的美国海军部长丹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极端的、耸人听闻的材料,是新闻文体所刻意突出的,用来做标题,是理所当然的。但同样的事情,拿到我们的课本上,用来做标题,则不但不全面,而且可能给人以不严肃的感觉。为什么呢?第一,因为文章的立意,不仅仅写这样一件事,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事,来表现钱先生的高风亮节。第二,文章不但突出事情的趣味,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钱先生的精神境界。过分强调事件的新异和趣味,可能淹没人物的思想境界。
2.另请几位同学评价前几位同学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3.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谈谈钱学森对中国国防的伟大贡献。
(二)梳理课文第9~14自然段内容。
1.第9-14段中写了几件关于钱先生崇高精神境界的事情?
2.提问,组织学生讨论这几段的内容要点。
〖教学参考〗(板书)
①看淡世俗金钱利益(9—10)
②不计较官阶高低(11—13)
③拒绝分配住房(14)
3.师生合作讨论:在什么背景下,钱先生拒绝美国方面的善意邀请?为什么钱学森不去美国?
〖教学参考〗
第一,先有中国党内当时最高级领导人的劝说。第二,是美国方面主动提出邀请,说明“弥补从前在这个问题的过失”。第三,授予工程院院士的称号,而且还可能有更高乃至最高的学术荣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先生仍然拒绝,他说:“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能踏上美国国土。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钱拒访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当年美对他的政治迫害极大地伤害了钱,极大地伤害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其他原因还有:对当时的“出国风”尤其是对那些借考察为名行游玩之实的行经,深为厌恶;与一些崇洋媚外、盲目崇拜美国的思想相反,钱并不稀罕美国的奖赏,不稀罕那些外国的荣誉头衔;这是其坚定强硬个性的体现。
4.全班朗读课文一遍,思考:本文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作者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何特点?
〖教学参考〗主要是叙述为主。该文在写法上几乎都是叙述,没有多少描写和抒情,在文字上也比较朴素。
这篇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上,就是把钱先生的这些事情写得很极端。第一,为了防止不正之风,他定下的规矩是不留余地的,甚至有“不近人情”之嫌。因为害怕被利用,就干脆不出差,不到外地开会。第二,是不讲情面,对谁也没有例外。第三,他对不正之风是很绝对的,对应酬非常反感,一旦发现,就拒绝一切邀请:“我对付这种不正之风的办法,就是今后再也不出北京了,谁请也不去。”第四,有人用激将法来刺激他说,这样做会给人以“架子大”的误解,他不为所动:“你别激我,激也没用。他们说我架子大,我就架子大。”从这里可以看出,钱先生坚决到对个人名誉的损益无所谓的程度。
5.语句品味:“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感觉很好。你们别再折腾我,把我折腾到新房子里,我于心不安,心情不好,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吗?”
〖教学参考〗这样的回答,从一个方面来说,是不讲理的。你不是说了吗?比同船归国的人好,“脱离群众”,“心感到不安”。但现在情况变化了,没有不安的理由了。但是他却说,我还是“不安”。老式公寓房“感觉很好”,搬到新的小楼,有更舒适的生活条件。但是他觉得这是“折腾”,“心情不好”,不利于“身体健康”。这个理由,完全是主观的,从客观上来说是很难成立的;但是从主观情感方面来说,又是很真诚的,说明他对于物质生活待遇的完全无所谓。这种无所谓,正表明了他的精神境界的高尚。
(三)小结:这几段从另一个角度突出了钱先生崇高精神境界。
〖重点语句〗
他常说:“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
钱老不仅从不向组织要什么待遇,而且总是自觉主动地降低自己的待遇。
钱老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归国的那些人都好,这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
(四)归纳总结:
1.概括钱学森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教学参考〗
其一,反对、抵制种种不正之风。
其二,淡泊金钱、名利、地位,厌恶吹捧逢迎。
其三,对自己所抵制、所认同的事,定下原则,说到做到,毫不动摇,决不例外,决不妥协。坚决到不留任何情面,连最高领导人的劝说也不给面子的地步。
其四,他所抵制的不正之风,就是当时,在一般社会看来也是可以容忍的,但他决不苟且。他所认同并身体力行的事,如多次将个人的巨额钱款交党费,资助他人,如死活不肯搬迁新居等,即使在当时,一般人也会觉得并非非如此不可,但他毫不犹疑。以上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其五,他作为这么重要的大科学家,包围他,影响他,有求于他的人太多了,但他决不松口,始终如一,这是他特别难能可贵之处。
2.归纳总结本文主题
〖教学参考〗本文主要是通过反对“走后门”、反对公费吃喝旅游、反对“出国风”、捐献钱款、任职问题、住房待遇问题等几方面的事实,表现了大科学家钱学森始终如一、坚定强硬、毫不妥协地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境界以及独特的思想个性。
(五)布置作业
1.思考“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
2.摘抄本文精彩语句,进一步理解朴实语句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第三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请学生就“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发表简要看法。
〖教学参考〗好在以许多鲜为人知事例,写出了主人公难能可贵的高尚独特的思想个性。
2.请学生交流摘抄的本文精彩语句,说说朴实语句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二)比较与探究:
1.请学生在“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的基础上思考: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
(教师可以就如何看待这篇平易朴实而缺少文采的记叙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练习探究一”说“好就好在写出了大科学家高尚的思想境界”,关键在于是否“写出了”,以及可以用不同方式和不同文字风格“写出”,即主要看效果。学生赞同哪一种意见或有新的看法,能自圆其说即可。)
〖教学参考〗
好在以事实说话,以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例,好在写出了主人公难能可贵的、常人难以做到的、高尚独特的思想境界。
(1)此文内容好,主要是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例,表现出了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特别是他一贯坚持,始终如一所做的那些事,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表现了他特别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是他做人的独特之处。而这些高尚独特的故事只有他身边的极少数人才知道,所以写出来就很有意义。
(2)以事实说话,朴实为文,给人留下很真实,很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本文值得肯定的表达技巧。此外,其实也用了一些招数,如把事情写得很极端,引起读者的注意(当然事情本身就很极端),如引用主人公自己的带有格言式的话语,如用了反衬手法等。
(3)真实展现人物精神风貌。钱的高尚精神境界是与他的坚定强硬的个性联系在一起的,强硬到不顾个人名誉受损的程度。所以就会有拒访美国一事。因为出访美国问题并非一定要按钱氏这样去处理,但这正写出了真实的个性鲜明的钱学森。
本文也有不足之处,如拒访美国一事,篇幅长了些,此事素材的挖掘、加工也似不够充分,这多少影响了中心的表达。又如,这么感人的事迹,文字也似可写得更吸引人些。
2.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思想境界?
(先让学生自行准备,找出“哪些词语”,然后采取合适的合作探究方式,最后推出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讲评。)
〖教学参考〗这些词语有:坚决抵制,坚持到底,决不,谁请也不去,激也没用,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坚决要求(回到落后的祖国),统统(捐了出去),连(钱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党费上交),(对官位)一点也不在意,(这种精神)贯穿在他的一切行动之中,常常为此(住房条件比同船归国的人好)感到不安,于心不安,心境平和,看得比清水还淡。
3.联系附文内容,说说对钱学森思想境界的理解。
(学生的理解可各抒己见,但要注意作如下引导:美国的报道突出反映了钱学森在尖端科学和军事科学上的极重要的地位和贡献,如此著名的大科学家却对名利始终淡泊,此高尚境界在今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显得特别感人动人。)
〖教学参考〗附文写出了钱在尖端科学和军事科学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如此著名的大科学家却始终淡泊名利,在今天尤为感人。
4.本文和课后附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写法上有何的不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体特征、写作目的、写作侧重点、语言风格等角度去比较。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必对此题过分深入,关键是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参考〗附文是一篇新闻稿,需要激起读者特别的阅读兴趣。为了“争夺眼球”,总是把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信息,以强刺激的话语放在突出的地位。
(三)布置作业
1.仿照本课朴实行文的风格,用800-1000字概述课文(全文约4000字)的主要内容。试写一篇《钱学森传》。
2.预习第二课《梁思成的故事》。
3.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第三题2-3。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39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