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二设计思路

㈠指导思想

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为依托,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合作的精神。

㈡设计理念

根椐新课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念,关注学生主体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独立思考、教师精讲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利用导学案从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入手,采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来组织课堂教学。 

㈢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安排在这里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本节特点:⑴涉及到的初中知识多,有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⑵概念多,比较抽象。⑶难度大,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①通过对初中典型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分析,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能利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②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③通过分析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⑵能力目标:①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②表达质疑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互相质疑的环节,锻炼学生的质疑和表达能力。

⑶情感目标: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②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体会事物的对立统一原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形成稳定、持续电流的条件。

5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前对导学案预习内容的完成和订正使学生为本课时的学习扫清知识障碍。②通过教师创设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动画使抽象内容形象化。③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提问等方法,来突出重点,强化知识;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倾听完成难点理论知识的教学。

教学方法:使用导学案、对比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

㈣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粗略学习了原子结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价等知识,在本章第一节又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进行了复习,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比较熟悉。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燃烧、金属生锈等各种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对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的欲望,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对立统一原理学生在高二的政治课学习哲学时才能接触和详细学习,因此,本课时不宜提出对立统一的哲学术语,只能适当让学生体会,为高二哲学学习提供科学事例。

2学生能力分析:通过初中相关知识的学习,高一必修1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储备一定的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如化合价的判断、原子结构与电子得失的关系等,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解本节难点创造了条件。

3学生程度分析:本校学生为普通高中学生,学生接受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在学案中课前预备知识环节设置了详细的复习习题问题,督促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在学案的教学过程环节,紧扣预备知识,围绕预备知识展开,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降低梯度和难度,完成教学。

㈤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综合运用观察法、发现法、分析法、讨论法等方法。

2借助问题探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

㈥具体实施

1从火箭升空、奥运圣火、美丽的焰火等漂亮的图片入手,指出这些壮美的景观都离不开物质与氧的反应,即氧化反应,导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复习,并创设问题情境: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有没有关系?是否一定要有氧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展开课本P35思考与交流的教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的教学。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动画,使学生体会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同一反应中即同时存在又同时发生。

3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创设问题情境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与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教学。

4通过分析导学案预备知识中题四举出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中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总结化合价变化与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之间的规律。

5创设问题情境: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否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进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教学环节。小组以导学案预备知识题2为知识背景,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寻找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通过讨论寻找共同点,得出普遍规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熟悉化合价,进一步强化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这一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6创设问题情境: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导入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教学。

7教师分析详细讲解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分为三个点,结合多媒体播放动画,使学生了解化合价变化是由电子转移引起的;通过图片使学生明白化合价升高是由失去电子引起的,化合价降低是由得到电子引起的;化合价变化的总数既为电子转移的数目。通过动画、图片及教师的讲解来突破难点。

8总结,小组互相质疑,检查学习效果。

9课堂练习

10作业布置

㈦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导学案,在预备知识中使学生认真复习初三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时的学习扫清学习障碍。

2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采用独立思考、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思考→观察→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及本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乐于讨论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通过播放有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同时性和本质,提高了课堂效率。

(八)所需教具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三导教案

课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授课人

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初中典型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分析,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能利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②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③通过分析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①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②表达质疑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互相质疑的环节,锻炼学生的质疑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②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体会事物的对立统一原理(注意不能使用哲学术语)。

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学方法

设置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火箭升空、奥运祥云圣火、焰火图片,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没有关系?是否一定有氧参与,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板书】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CO+CuO=CO2+Cu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先从CO角度分析,再从CuO的角度分析。

【投影】CO与CuO反应的动画,清楚观察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独立分析和思考】从得氧和失氧角度分析导学案预备知识中题四自己课前举出的氧化还原反应,证实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1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

【独立分析和思考】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上述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提问】分析2Na+Cl22NaCl各元素的化合价,指出反应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元素不一定参与。

【问题情境】2Na+Cl22NaCl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观察判断CO还原Fe2O3从化合价是否变化角度分析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属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根据导学案预备知识题2为知识背景,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寻找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通过讨论寻找共同点,得出普遍规律

【投影】实物投影学生小组讨论结果

【练习】通过电脑操作,把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移动到相应的位置。

【过渡】为什么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呢?

【投影】Na与Cl2反应的flash动画

【投影】Na、H和Cl2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片,结合图片讲述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板书】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总结】那同学能总结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拓展】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科学研究方面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评价】

【小结】

【投影】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要有氧元素参加。B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C本质是化合价发生变化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E有单质生成或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F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发生转移

2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1)2Na+2H2O=2NaOH

(2)Na2O2+H2O=4NaOH+O2

(3)Na2O+H2O=2Hg+O2

(4)NH4NO3=N2O+2H2O

(5)BaCl2+H2SO4=2HCl+BaSO4

(6)2O3=3O2

【作业布置】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作业

通过观看图片,,体会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观察

分析、归纳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思考,讨论回答

倾听

学生思考、讨论

思考,回答M.jab88.COm

共同订正讨论结果

见附一

思考

观看,思考

倾听,思考

总结、归纳

思考、讨论,回答(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表观定义,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进行了特征定义,从电子得失角度进行本质定义,反应了科学研究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规律。

快速解答

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引导学生得出氧化还原反应共同存在于同一反应中,同时发生,与课堂导入相呼应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概念

明确正确的设计方案和正确实验现象,为后边的教学做铺垫

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进一步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与课堂导入相呼应

进一步熟悉化合价的判断,强化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突出教学重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调动喜爱电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放松课堂节奏,强化本知识点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入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教学

将抽象的微观具体形象化,使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子转移产生感性认识。

分解难点,从定性和电量两个方面分析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再次回顾本课时重难点知识

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的科学研究态度,体会事物螺旋式上升的哲学规律。

通过反馈环节,考察学生本课时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家庭作业复习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1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本质定义: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课后反思:本课时由于备课充分,对教材的挖掘到位,对学情掌握较好,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恰当,学生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有以下优点:

㈠教材处理方面:1由于本课时涉及到初三的知识较多,因此采用导学案,在预备知识环节设置合理的练习,对已有知识进行详细复习,为新课的教学扫障碍。

2分散难点,把被氧化、被还原等概念及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放到下一课时学习,而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本质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判断放在本课时完成。

3适当调整顺序,将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提至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学前,即可以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的掌握,又能使难点不至于过于集中。

4紧扣导学案预备知识进行新课教学,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㈡技巧方面:

1采用精美图片导入,使学生在美好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及教师讲解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参与度及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互帮互学,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

3使用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容量。flash课件生动、形象、可观性强,使抽象的化学

概念知识具体形象化,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理解。

4采用学生进行鼠标操作完成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图,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手段。

5导学案的运用,使得本课时得以顺利完成,特别是预习作业,使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导学案在整个课堂中,始终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总之,本课时完成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互评环节没做到位;2学生讨论时间偏长,课堂练习略显张;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关注这些方面,给予学生充分自评和互评时间,把握好课堂节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实现高效学习,取得更大收获。

相关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明确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时间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假设你是某合成氨工厂的技术人员,请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如何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益?
[学生讨论]
[教师讲授]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方面,但应该研究解决的关键是:
1)改变条件,加快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2)改变条件,提高氨的产率。
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呢?这就要研究有关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教师讲授]初中物理学习了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我们知道,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同的,有的物体运动相当快,而有的物体运动则相当慢。
[提问]用什么物理量表示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一物理量是如何定义的?常用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授]
运动速率: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单位:m/s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不同的化学反应快慢是否一样?
[指导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实验2-1。观察放出气泡的量。
[讲授]由实验可知,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要明显比碳酸钙与醋酸的快。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在反应时有快慢之分。在化学中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反应的快慢。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提问]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物理量是如何定义的?常用的单位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请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讲授并板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增加的量(浓度)
2、表示:v=△C/△t;单位:mol/L.min或mol/L.s
[提问]请指出下列说法所表示的含义:某物质在某一化学反应中的反应速率为0.50mol/L.min。
[讲述]该说法表示该物质在参与反应时,1分钟内物质的量浓度减少(或增加)了为0.50mol/L.
[练习]在A+2B==C的反应中,已知其始时A的浓度为2mol/L,经过2分钟后,其浓度变为1mol/L,求该物质在2分钟内的反应速率。
[巡视,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并讲授](内容略)
[设问]在某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是否相同?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练习]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2NH3。现往某2L的容器中充入2mol的N2和5mol的H2,反应5分钟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减少为1mol。试求:
(1)5分钟后容器中H2、NH3的物质的量。
(2)5分钟内三者的反应速率各是多少?
(3)三者速率是否相等?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讲评]
(1)H2和NH3的物质的量依次为2mol、2mol
(2)三者的速率依次为0.1mol/L、0.3mol/L、0.2mol/L
(3)不相等;三者之间的关系为V(N2):V(H2):V(NH3)=1:3:2
[小结并板书]
3、用不同反应物表示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不一定相等;它们之间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
[讲解]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同学们还应注意;它用反应物浓度减小或生成物浓度增加来表示,不取负值;而且根据公式可知,所求得的值是指定时间内的平均值。还需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会不同,因此必须指明是那种物质。
[板书]4、(1)反应速率不取负值,且表示指定时间内的平均值。
(2)必须指明所对应的物质。
[讨论]请同学们谈谈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小结]由于有的反应速率很慢,现实生产生活中要加快,如钢铁冶炼、合成橡胶;而有的反应速率很快,现实生产生活中要减慢,如钢铁生锈、橡胶老化。这对提高生产效益、减少浪费等都有现实意义。研究它们,就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实现加快或减慢的目的,因此很有意义。
[教师讲授]本节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研究反应速率的意义。学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反应速率是表示反应快慢的物理量,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表示,单位为mol/L.s或mol/L.min;
(2)用不同反应物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相等;但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
(3)反应速率是一个平均值。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练习]
1、课本习题:1,2
2、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2NH3。现有3个合成反应的速率值:(1)V(N2)=0.06mol/L.min;(2)V(H2)=1.5mol/L.min;(3)V(NH3)=1.1mol/L.min。试比较三者所表示反应的快慢顺序。
3、往一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4molH2进行合成氨反应。该合成反应5分钟内的速率V(NH3)=0.02mol/L.min。试求反应进行5分钟时,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作业布置]
1、预习下节内容;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产物。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发应叫做还原反应。”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综上所述,在必修阶段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及相关知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不能正确熟练的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得失电子或转移电子数易加倍计算。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初中基础差,不脚踏实地学习。学习不得法,死记硬背。学生不认识高中学习的特点,照搬初中的方法和思路。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方式是:注重知识与初中的联系;分散重难点;把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形象、具体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和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实验观察推理能力。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其本质
五、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六、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七、教学策略: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图片引入: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现象: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腐败,给用电器供电的电池。这些图片中呈现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这些现象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本质上却是相同的,与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有关,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回顾初中所学,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并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学生1:两种物质反应,其中一种是氧气的反应。
学生2:得到氧的是氧化反应,失去氧的是还原反应。其分类标准是得失氧
学生3:举出实例
投影:
老师:18世纪末,化学家在总结许多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后,发现这类反应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提出了氧化还原的概念,与氧化合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如3Fe+2O2=Fe3O4,H2+CuO=Cu+H2O
问题:请同学们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上述反应,各反应物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得到的氧从何而来?
学生:分析
教师:根据守恒原理,我们可以得知,对氢气、铁而言,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对氧化铜、氧气而言,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而氢气的得氧和氧化铜的失氧又同在一个反应中,那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独立存在?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氧有得必有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教师:因此,从表观上,我们就将有氧得失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
1、表观认识:有得失氧的反应
教师: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19世纪发展化合价概念后,人们发现许多反应与经典定义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类似的特征,如:4Na+O2=2Na2O与CuO+CO=Cu+CO2除了有得失氧,还有化合价的变化。
问题:请大家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并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升降有何关系?从化合价角度看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CuO+CO=Cu+CO2H2+CuO=Cu+H2OH2O+C=CO+H2
学生:氧化还原反应都伴随着化合价的升降,得氧的物质化合价升高,失氧的化合价降低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从特征上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个定义: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2、概念: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教师:我们将化合价升高的一类反应并入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一类反应并入还原反应。
练习:
1、判断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3Cl2+6KOH=5KCl+KClO3+3H2O
B、2NO2+2NaOH=NaNO3+NaNO2+H2O
教学设计-氧化还原教学设计-氧化还原C、2KMnO4K2MnO4+MnO2+O2↑
D、AgNO3+NaCl=AgCl↓+NaNO3
教学设计-氧化还原教学设计-氧化还原E、MnO2+4HCl(浓)MnCl2+H2O+Cl2↑
F、3NO2+H2O=2HNO3+NO
教师:从得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更深一步,知道初中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只是表观认识,并非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现在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学会从表象到特征再到本质层层深化认识的深度,那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观察钠和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最外层有一个电子,主要化合价为+1,镁最外层
两个电子,主要化合价为+2,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钠失去1个电子,可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镁失去2个电子也可以达到8
电子稳定结构,失去电子都显示正价。
教师:没错,原子反应都想达到一个最稳状态,当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时候,物质就
稳定了。像钠,镁这些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容易抛弃最外层电子来使自己达
到8电子稳定结构。像氧、氯这些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大于4,容易夺得别人的电
子来补充自己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像氖这类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已经达到
8电子稳定结构了,所以不易得失电子,显示0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氢原子,它只有一个
电子层,最稳状态不是8电子结构,而是2电子结构,所以它有得1个电子变成2电子稳定
结构的愿望,可是,愿望是美好的,实现是困难的。
投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
教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因此钠有失去最外层电子的愿望,
而氯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有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的愿望,两者相见恨晚,钠
把电子抛给了氯,变成钠离子,显示+1价,氯得到1个电子,变成氯离子,显示-1价,阴
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
问题:从氯化钠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生: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教师:对于氢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有想得到1个电子的愿望,对于氯,最外层
有7个电子,它也有想得到1个电子的愿望,都想得电子,怎么办呢?
学生:谁强电子归谁,氢原子核内正电荷少,吸引电子能力弱,失去电子,显示+1价。
氯原子核内正电荷多,氢原子的电子会被氯原子抢去,显示-1价。
教师:话虽没错,但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采用双赢的思想,即电子共用。
投影: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
教师:氢将电子移到中间,氯也将自己1个电子移到中间,这样就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
不看氢,对于氯而言,最外层有8电子稳定结构,不看氯,对于氢而言,最外层有2电子稳
定结构。但是,氯毕竟吸引电子能力强,所以,虽是共用电子对,但电子是偏向氯这一边的。
所以氢显示+1价,氯显示-1价。
教师:从氯化氢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而是发生电子偏移。
教师:回答刚才老师问大家的问题,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教师:电子的得失和偏移可以用“电子转移”来概括。(投影)
教师:电子转移分成两种情况,如果是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就发生电子得失,如果是
非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发生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教师:怎么给氧化还原反应从本质上定义呢?
学生: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失去电子,化合价会升高,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
以我们可以将这三组概念归纳一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练习:
2、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化合价降为0
小结:对比氧化还原的三个定义(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角度
化合价角度
电子转移角度
氧化反应
得到氧反应
化合价升高反应
失电子(或电子偏离)
还原反应
失去氧反应
化合价降低反应
得电子(或电子偏向)
氧化还原反应
得失氧反应
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电子转移
作业: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怎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并用图表表示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表观认识:得氧失氧(片面)
2、概念:化合价升降(判断依据)
3、本质:电子转移(本质)
失,升,氧
得,降,还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合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离子建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离子建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
教学难点: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设问]自然界中存在各式各样的化合物,那么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回答]由离子与离子或原子与原子组合而成的。
[教师讲解]很好,那么离子与离子或原子与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化合物的?
[学生回答]化学键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教师讲解]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黄色火焰,白色烟
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
[设问]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
(钠原子易失电子,而氯原子易得电子)
Na-e-Na+Cl+e-Cl-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讲解]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通过电子得失而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离子化合物。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补充说明]静电作用:带正电的离子与带负电的离子间的吸引作用、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排斥作用、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间的排斥作用
[强调]①成键的主要原因:电子得失
②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③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④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⑤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设问]应指出NH4Cl、NH4NO3等化合物中也存在离子键,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问题解释]略
[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入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种式子电子式。
[板书]2.电子式
[教师讲解并板书]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所表示的式子,电子用或*来表示。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另外:
①阳离子的电子式用阳离子符号来表示;
②阴离子的电子式用带负电的方括号来表示,括号内应达稳定结构;
③只用表示形成过程,而不用=;
(1)书写方法:
①原子:标出最外层电子数
②简单阴离子:
a:写出最外层子:2、8 
b:加上[ ]
c:左上角标出n-表明电荷。
[举例练习]:H、Mg、Cl、O
③简单阳离子:仅在左上角标n+表示所带电荷,不要写出最外层电子。(就是其离子符号)
④原子团:
a:写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
b:加上[ ];
c左上角标n+或n-。
[举例练习]:氢氧根、过氧根、氨根。
⑤离子化合物:a:写出阴阳离子的电子式。b:对称、分散、美观。c:对相(18)
⑥离子不能合并。
举例:NaClMgCl2
练习:Na2OCaOCaF2
⑥特殊化合物的电子式:Na2O2NaOHNH4Cl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Na+[:Cl。。:]-
[学生练习]NaCl、MgBr2的形成过程。
[课堂小结]
①离子键的成因、表现形式、成键元素、成键粒子等;
②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及离了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③简介NaCl晶体的结构。
[作业]完成课外练习,预习下一节课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一课时)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一课时),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

(2)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2.能力和方法目标

通过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学习,提高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和发现化学学科的科学美、规律美,从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配平的规律,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并引入新课]

问题1.投影下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

反应物及性质

化合价改变

得失电子情况

发生的反应

产物

还原剂具还原性

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氧化性

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问题2.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或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铜跟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中:H2S+H2SO4(浓)=S↓+SO2↑+2H2O

(3)红热炭投入热的浓硝酸溶液中:C+4HNO3(浓)=CO2↑+4NO2↑+2H2O

通过以上三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如电子守恒规律、价态变化规律。

[引入新课]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

[板书]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原则、配平步骤、配平依据等内容。

等大多数学生看完书后,提问学生。再师生共同总结。

配平依据:

(1)化合价升降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跟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必相等,表现在化合价上就有被氧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价数必定跟被还原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价数必定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必定守恒。

配平的一般步骤:

(1)找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2)分析各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价数;

(3)以化学式为单位,求出化合价升、降价数的最小公倍数,使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总价数相等。

(4)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的化学计量数。

(其中1、2、3是为了保证电子得失数相等,第4步是保证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这一阶段中,教师可以找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例子,一边跟学生一起配平这个方程式,一边跟学生一起总结氧化还原配平的基本步骤。最后让学明确,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还不熟练的初始阶段,要按部就班根据配平进行训练。熟练后可以跳过某些步骤,直接配平。

[课堂练习]

1.根据以上步骤,配平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Cr3++□Na2O2+□OH-—□CrO42-+□Na++□H2O

(2)□CrI3+□Cl2+□KOH—□K2Cr2O7+□KIO4+□KCl+□H2O

(3)□P4+□HNO3+□H2O—□H3PO4+□NO↑

(4)□Mn2++□S2O82-+□H2O—□SO42-+□MnO4-+□H2O

(5)□Zn+□H++□NO3-—□Zn2++□NO+□H2O

(6)□HClO4+□P+□H2O—□HCl+□H3PO4

2.下列有关硫化亚铁跟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S+6H2SO4=Fe2(SO4)3+3SO2↑+2S+6H2O

(B)4FeS+18H2SO4=2Fe2(SO4)3+9SO2↑+7S+18H2O

(C)6FeS+16H2SO4=3Fe2(SO4)3+6SO2↑+7S+16H2O

(D)8FeS+18H2SO4=4Fe2(SO4)3+3SO2↑+11S+18H2O

[分析和讨论]有的同学只是机械地分析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守恒,得出四个反应式都正确的错误结论。这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背景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四个反应中氧化剂都是硫酸,还原剂都是硫化亚铁,氧化产物都是单质硫和硫酸铁,还原产物都是二氧化硫。所以反应物FeS中的铁、硫元素与产物Fe2(SO4)3中的铁、单质S中的硫元素守恒,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中还原剂(FeS)与氧化产物(S)相对应。答案选A。

[巩固练习]

1.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5:4(C)5:3(D)3:5

2.反应NO+O2+NO2+H2O—HNO3(未配平)是多组化学计量数的化学方程式,当氧气有被NO还原时,此反应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4:9:24:14:28(B)1:1:1:1:2

(C)8:9:12:10:20(D)任意比均可

3.将H2S气体通入四种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

①3H2S+2HNO3=3S+2NO+4H2O

②4H2S+2HNO3=4S+NH4NO3+3H2O

③H2S+2HNO3=S+2NO2+2H2O

④5H2S+2HNO3=5S+N2+6H2O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四种硝酸溶液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④②①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3 (B)5:4 (C)1:1 (D)3:5 

5.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H2O-NaBO2+H2(未配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BH4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是1:1

6.氧化亚铜(Cu2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Cu2+。测定一种含氧化亚铜的矿石中氧化亚铜的含量的方法是:将矿石溶于足量的硫酸铁和硫酸的混合液中,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反应后锰元素以+2价形式存在。

(1)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Cu2O与Fe2(SO4)3、H2SO4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与上述两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次测定中称取5.0g矿样,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时,消耗0.1mol·L-1KMnO4的体积为100mL,则矿样中氧化亚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A,3B,4A,5BD。

6.(1)①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②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2)KMnO4Fe2(SO4)3Cu2O。

(3)72%。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881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