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说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
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教材是在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下分析出改变外界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自然过渡到对第二部分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生动直观的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改变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最后可以让学生把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己归纳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八,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九,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应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特征
(这样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由点到面的特点)
2,实验探究,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若改变外界条件,平衡是否发生变化?
(这样做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而且一来就可吸引学生思考,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在这中情况下由教师演示实验2——9,2——10)此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但如何变,可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机会,深刻讨论
学生讨论后,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外界条件改变后平衡会变化?,这种变化有无规律可循?”
教师可提示,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向能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顺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做,不仅释疑,而且可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学法)
4,注重实际,加深理解
可通过边讲变练,使速率——时间图象的练习得以贯彻实施,让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综合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不仅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6,巩固练习:课本习题一
7,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三。2,练习册
8,板书设计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3KSCN===Fe(SCN)3+3KCLFe3++3SCN-===Fe(SCN)3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是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3,速率——时间图

相关推荐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二化学学案第7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
[目标]
1.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重点]
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过程]
[思考]
1.能否实现图象(1)到(2)的变化?如果能,你认为如何实现?

3.化学平衡如何保持?如何改变?

[阅读] P42第1、2自然段。回答:
什么是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实验2-3],思考:
(1)反应的现象是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离子方程式是
(3)实验说明,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促使化学平
衡向移动。其它实验也可证明,在达到平衡的反应里,减小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会向移动;减小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移动。
[总结]: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

(4)在红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Cl固体,颜色如何变化?
加入20mlKCl(aq)呢?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阅读课本P43并观察表2-3,可以得出
[结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的方向移动。
[注意]
(1)对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增大或减小压强都。
(2)物质或物质的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向平衡体系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时,平衡是否移动,可分下列两种情况。
①当温度、体积不变时,如充入惰性气体,由于没有改变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则对正逆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平衡不会发生移动。②当温度、压强不变时,如充入惰性气体,由于充入后,为保持压强不变而使总体积变大,各组分浓度都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方向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等效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解决等效平衡等化学平衡问题,提高抽象分析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理论的认识,同时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3.重点和难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已知氟化氢气体中存在下列平衡:2(HF)33(HF)2,(HF)22HF。

若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2g/mol,则(HF)3的体积分数为()

(A)10%(B)=10%(C)10%(D)≥10%

2.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

2A(气)+B(气)3C(气)+2D(气)

起始时四个容器所盛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mol

2

1

2

1

B/mol

1

1

2

2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αA:甲丙乙丁(B)αA:甲乙丙丁

(C)αB:甲丙乙丁(D)αB:丁乙丙甲

3.将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并达到平衡时,其压强为P1,氮气的浓度与氨气的浓度均为c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新的平衡体系中,N2的浓度小于2cmol·L-1大于cmol·L-1

(B)新的平衡体系中,NH3的浓度小于2cmol·L-1大于cmol·L-1

(C)新的平衡体系中,压强小于2P1大于2P1

(D)新的平衡体系中,气体密度是原平衡体系的2倍

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气)+yB(气)zC(气)

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平衡时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mol·L-1。则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z(B)平衡向左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D)C的百分含量增大

5.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相互转化会发生较大影响。如:

CaAl2Si2O8+Mg2SiO4=CaMg2Al2Si3O12

(钙长石)(镁橄榄石)(钙镁)石榴子石

摩尔质量(g/mol)278140.6413.6

密度(g/cm3)2.703.223.50

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

(A)钙长石生成(B)镁橄榄石生成

(C)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D)(钙镁)石榴子石生成

6.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2的平衡浓度为C1mol·L-1,现再充入CO2使其浓度达到2C1mol·L-1,重新达到平衡后,CO2的浓度为C2mol·L-1(设温度不变),则C1和C2的关系是()。

(A)C1C2(B)C1=C2(C)C1C2(D)无法确定

7.为了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查得一份将SO2转化为硫酸铵的资料,摘录如下:“一个典型实例:初步处理后的废气含0.2%的二氧化硫和10%的氧气(体积含量),在400℃时废气以5m3/h的速率通过五氧化二矾催化剂层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再喷水,此时气体温度由400℃降到200℃,在热的结晶装置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仔细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反应中的理论值,二氧化硫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资料的这个比值是多少?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废气以5m3/h的速率与20L/h速率的氨气混合?

(3)若每天某厂排放1000m3这种废气,按上述方法每月(按30天计算)可得硫酸铵多少吨?消耗氨气多少吨?

8.将等物质的量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cC(固)+dD

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mol,B减少了0.5nmol,C增加了1.5nmol,D增加了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____,b=___,c=___,d=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__,B___,D___。

(3)若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9.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A(g)+2B(g)3C(g),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且达平衡后生成amolC,问:

(1)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6molB,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用字母a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C_____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入nmolA和3nmolB,在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mol,若改变实验条件,可以使C的物质的量在m~2m之间变化,那么n与m的关系应是_____(用字母m、n表示)。

课堂补充练习

1C,2A,3B,4AB,5D,6B。

7.(1)1:50,增大O2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2)保证NH3:SO2=2:1。(3)3.54t,0.912t。

8.(1)a=2,b=1,c=3,d=2。(2)A为气态,B为固态或液态,D为气态。(3)放热反应。

9.(1)。(2)2a,不变。(3)6。(4)n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4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从容说课
化学平衡的影响条件及其规律在本章的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本节内容,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正是利用这种优势,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表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学中利用好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要求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常数不随浓度改变等知识展开讨论,说明改变浓度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教学。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除此之外,组织好教材节末的讨论题,引导学生了解课后资料及阅读材料的相关知识,都会使学生对本节的教学重点的理解、掌握起到推动和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3.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通过对平衡常数及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沙特列原理。
●教具准备
1molL-1的FeCl3溶液、1molL-1的KSCN溶液、2molL-1的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1支)、小试管(3支)、烧杯(2只)、烧瓶(2个)、带夹导管。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新课)
[师]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生]达到平衡状态。
[师]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生]1.同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2.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3.动态平衡。
[设问]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师]对。此时原平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再达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就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师]反应浓度改变能引起速率改变,那么能否引起平衡移动呢?下面先通过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一步)教师先举起盛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试剂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颜色。
[生]FeCl3溶液呈黄色,KSCN溶液无色。
(第二步)在一支大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5滴,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变成了血红色。
[讲述]生成血红色的溶液是因为它们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
[板书]FeCl3+3KSCN3KCl+Fe(SCN)3即:Fe3++3SCN-Fe(SCN)3
指出:血红色是Fe(SCN)3的颜色。
[过渡]下面我们接着做实验。
(第三步)把大试管中的溶液加水稀释至橙红色,分别倒入三支小试管(大试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较颜色变化)。
(边讲边操作)下面我在这两支盛稀释过的溶液的小试管中分别滴加FeCl3和KSCN溶液,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问]有何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红色的深浅由谁的多少决定?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红色加深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Fe(SCN)3,这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会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如果我们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注意观察。
(第四步)在第三支小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
[生]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师]红褐色沉淀是由Fe3+与OH-结合生成的。那么,溶液颜色变浅又如何解释?
[生]生成沉淀使Fe3+浓度降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Fe(SCN)3浓度降低,红色变浅。
[师]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和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结论,那么增大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将如何移动呢?
[生]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板书]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如何从浓度对速率的影响解释呢?
[板书]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师]我们知道,一个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对于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那么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的瞬间,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还是否相等?
[启发]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哪种物质浓度的大小?
[生]生成物浓度的大小。
[师]在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是否改变?
[生]不变。
[师]由于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浓度不变,所以Fe3+的生成速率即逆反应速率不变,但Fe3+浓度的增大会使Fe3+的消耗速率即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导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发生移动。在平衡移动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使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使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正反应速率再次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我们如何把浓度改变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速率~时间图表示出来呢?
[板书]3.速率~时间图
[复习]请大家先画出一个可逆反应从刚加入反应物到达平衡状态整个过程的速率~时间关系图。
(一个学生板演)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瞬间正、逆速率的变化及平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画出在t时刻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的速率~时间图。
(教师注明t时刻的位置,然后由学生板演,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师]大家能很快地画出此图,说明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请大家接着画出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板书]
(由三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教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分组讨论]以上平衡移动的速率时间图有何特点?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a.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b.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师]下面我们根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规律,做一道练习题。
[投影]练习1.可逆反应H2O(g)+C(s)CO(g)+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②加入更多的碳③增加H2浓度
(答案:①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②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③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问]加入更多的碳为什么平衡不移动?
[生]因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师]对,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
v逆平衡不移动。
以上我们讨论了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问题,那么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各反应物转化率有何变化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后做下面的练习题,从中总结规律。
[投影]练习2.500℃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CO2(g)+H2(g),起始只放入CO和水蒸气,其浓度均为4molL-1,平衡时,CO和水蒸气浓度均为1molL-1,达平衡后将水蒸气浓度增至3molL-1,求两次平衡状态下CO和H2O(g)的转化率。(提示: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原平衡时CO转化率75%,H2O蒸气转化率75%;平衡移动后CO转化率86.75%,H2O蒸气转化率57.83%。
结论: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布置作业]预习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3KSCNFe(SCN)3+3KClFe3++3SCN-Fe(SCN)3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3.速率~时间图
●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前两节所学知识,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又是本节的重点,学生若能真正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则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将无师自通。因此,这节课我在利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之后,又把课本上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的内容放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讨论,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使学生对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规律加深了理解。
平衡移动的有关图象题,是本章的常见题型,也是一类重要题型。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从浓度变化时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并分析图象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析图能力,为以后解答图象题打下基础。
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物转化率的改变规律,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我把它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课后讨论,以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练习]
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HI,在一定温度下2HI(g)H2(g)+I(g)达到平衡时,有30%的HI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是()
A.4molB.3.4molC.2.8molD.1.2mol
答案:A
2.将一定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Ag2SO4(s)Ag2O(s)+SO3(g)

2SO3(g)2SO2(g)+O2(g)
经1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3)=0.4molL-1,c(SO2)=0.1mo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O3的分解率为20%
B.10分钟内(O2)=0.005molL-1min-1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1
D.加压,容器内固体的质量不变
答案:D
3.下列平衡体系,改变条件,平衡怎样移动?
①C(s)+CO2(g)2CO(g)将炭粉碎。
②3NO2+H2O2HNO3+NO通入O2。
③NH3+H2ONH3H2ONH+OH-加入NH4Cl晶体。
答案:①不移动②正向移动③逆向移动
4.已知氯水中有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毫升的针筒里吸入40毫升氯气后,再吸入10毫升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若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变化?,试用平衡观点加以解释。
答案:气体体积缩小,溶液呈浅绿色
气体和溶液均变无色,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
Cl2+H2OHCl+HClO;长期放置,HClO分解,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l2几乎全部转化为HCl,导致气体体积缩小,黄绿色消失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小组实验,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原理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教学过程:
【引言】复习上节学习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化学平衡的特征。
【过渡】化学平衡状态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上的,因此这个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如果此时外界条件不改变的话,可逆反应将一直保持这种平衡状态,但是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可能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即同种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不等,其结果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那么那些外界条件的改变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破坏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V正=V逆V正V逆V正=V逆
各组分浓度保持恒定
各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各组分浓度保持新恒定
化学平衡的移动定义:
【思考】打破旧平衡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实现?
【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总结】有可能破坏化学平衡。
【过渡】我们的推断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教材26页实验2-6操作①原混合液②加1mol/L的KSCN溶液③加1mol/L的FeCl3溶液现象【思考】溶液红色加深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加深?
【思考】1、对已建立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红色)
的体系为什么增加任一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试从浓度的变化如何影响V正、V逆的速率来解释原因)
2、对已建立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红色)的体系,在t2时刻,浓度分别作如下改变,平衡被破坏,t2时刻建立新的平衡,请画出v-t图。
①减小反应物浓度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
③减小生成物浓度
【小结】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均向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均向方向移动。
【过渡】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可使平衡发生移动,那么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化学平衡是否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N2+3H2=2NH3
压强/MPa15103060100NH3/%2.09.216.435.553.669.46000C,反应2SO3(g)=2SO2(g)+O2(g)的实验数据
结论:
增大压强,氨气含量,平衡向移动
增大压强,SO3的分解率,平衡向移动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强
可逆反应特点对速率的影响对平衡的影响【随堂练习】
【回顾、总结】
【作业布置】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614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