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秦岭—淮河分南北》学案分析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秦岭—淮河分南北》学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秦岭—淮河分南北》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

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

2.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

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

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2.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反映南北方差异的图片、生活场景。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利用书本和互联网等途径调查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课本P23页两封电子邮件的图片,并提问:⑴找一找:阅读了这两封信,你感受到小红和小明的家乡有何差异?⑵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看一看:南北分界在哪里?

1.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2的活动题:⑴对照图5—13和图5—18,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⑵你的家乡位于哪一个地理区域内?

2.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和《秦岭—淮河地区图》,让学生明确南方和北方的地理范围及界限。

1.学生观察地图,并完成课本P22页的活动题。

2.小组合作学习,⑴在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并说出它们和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⑵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南北方怎样划分的?⑶填出表格一。

主要地形单元

主要气候类型

主要省级单位

南方

北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说一说:南北差异在哪里?M.jab88.Com

呈现反映南北方在“吃、住、行”方面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

1.欣赏图片资料。

2.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说说南方、北方的不同。并完成表格二。

南方

北方

3.完成课本P23页的最后一个活动题。

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有关信息,知道日常生活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议一议:南北差异缘由是何?

1.根据说一说环节中的表格二,引导学生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

2.呈现图5—32《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1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⑵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哪,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⑶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呈现图5—33《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7月份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是多少?南北最大温差为多少?⑵7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呈怎样的变化?

4.呈现图5—34《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下列问题:⑴读图,说一说南北方的降水量有何差异?⑵找一找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

5.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和图5—35,并提出下列问题:⑴我国的南方水田区和北方旱作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什么地方?耕作制度有什么不同?水田区和旱作区各主要有什么农作物?⑵联系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说说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及航运有什么影响?(用表格综合)。

6.同时呈现表格二和表格三的内容,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气候)

2.观察、分析图5—32,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3.观察、分析图5—33,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4.归纳南北方在气温上的特点。

5.观察、分析图5—34,并回答问题。(答案略)

6.阅读课文P25和图5—35并完成教师的提问,填写表格三。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耕作制度

航运

北方

南方

7.仔细观察已填写的表格二和表格三,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归纳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

8.小组讨论,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想一想:南北差异如何用?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分析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结合实例归纳南北差异的利用问题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小结

1.根据板书进行小结。

2.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延伸阅读

秦岭-淮河线说课稿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秦岭-淮河线说课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秦岭-淮河线说课稿
说教材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说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说教法
这节课在初中升中考都会经常考到,因此,在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地图上描出秦岭淮河的位置,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书上的活动题;第二,教师讲述秦岭淮河的情况;第三,通过分析秦岭两侧的气温现象,引出秦岭淮河两侧明显的地理差异
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读图,描图,讨论,做活动题
说教学过程

地图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小黑板〗秦岭-淮河线示意图
[提问]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
[学生]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5“秦岭”与P76“淮河”
[提问]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__。
2、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订正。
〖教师补充〗1、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通畅的泄水渠道,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说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
2、淮河两岸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注入,加上淮河流量不大,其自身的自净能力较差,所以这一带有这样的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说明:“淮河的污染严重”
[提问]3、淮河应该如何治理呢?
[讨论]学生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作适当的解释、补充
淮河的治理:
上游:修水库,作好水土的保持工作
①中游:修蓄洪工程
下游:开辟新的入海通道
②政府应对淮河沿岸的工厂加强治污力度,对限期不能达标的工厂、企业强行实行关、停、并、转等等。
了解了秦岭-淮河线的位置、特征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条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板书』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活动〗学生分组完成教材P76的活动第1题。“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
〖地图展示〗展示秦岭的景观,以及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南北两侧的农作物、南北两侧的居民主食情况。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助地图上的景观图,依次向学生说明:
秦岭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主食以面食为主,树木冬季落叶。
秦岭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主食以大米为主,树木大多常绿。
〖活动〗学生完成教材P77的活动第2题“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这是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指正。
强寒潮发生时,偏北风南下,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其南侧的安康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小,而北侧的西安则降温幅度强烈。
由活动的1、2题可知,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有许多地理差异。
〖小黑板〗教材P77的“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空白表格)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河流的封冻
年降水量的大小
河流水量的大小
耕地的类型
主要的粮食作物
作物的熟制
主要的经济林木
主要的运输方式
〖小黑板〗展示课堂小结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同时它也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度带中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这条线还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四大区域中是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说板书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
2、淮河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学案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1、知道南宋和金对峙局面的出现,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2、认识女真抗辽斗争、李纲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1、金的建立:1115年,族杰出首领在称帝,国号金;
年,金灭辽。
2、这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二人的名字是为了纪念那一历史事件呢?请你介绍一下这一历史事件?

3、南宋抗金
(1)南宋建立:年,称帝,定都。
(2)岳飞抗金:年,抗金名将岳飞在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其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当时的利益。
4、宋金议和
(1)时间:年,宋金订立和议。
(2)内容:南宋对金,割让部分,向金送交。
(3)影响:形成宋金局面。
5、金朝变革:
金朝统治者为什么要进行变革?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1、这是杭州岳王庙里岳飞的塑像、岳飞墓前铁铸的秦桧跪像,以及一幅石刻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佞”
回答:
(1)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永远的尊敬?
(2)在抗金形势对南宋极为有利时,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却向金求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并最终杀害岳飞?
(3)既然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岳飞为什么还要遵命撤军?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金朝的改革?(肯定?否定?还是兼而有之?)


1、仿照课本最后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试着列一列本课的大事年表。

2、画一画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在上面标出南宋、金、西夏等政权名称;标出临安、上京、中都、郾城等地名。


1、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长期不息
2、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女真统治者B、匈奴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3、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A、春秋B、战国C、三国两晋南北朝D、隋唐
4、有关阿骨打事迹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12世纪初,起兵抗辽,取得胜利B、1115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C、金朝建立初年,创制了女真文字D、1115年领兵俘天祚帝,灭辽朝
5、1141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西夏②蒙古③大理④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金朝改革旧俗根本原因是()
A、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与管理B、金旧俗已不适用,应当完全抛弃
C、金统治者认识到旧俗的弊端 D、百姓开始反对旧俗
7、下列不是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内容的是()
A、南迁至中原地区 B、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 
C、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D、仿照南宋改革官制
8、阅读下列材料:“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字金牌,飞愤惋泣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宋史》卷365
回答:
①秦桧“乞令班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②文中“十年之功”是指什么?

③岳飞班师回朝后结果怎样?④假如你是岳飞你会班师回朝么?为什么?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班级:姓名:小组:编号:

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新课标第一网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什么时候出现南移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在何时完成的?为什么此时经济重心会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完成下表(有些既是原因又是表现,有些只有表现)
原因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

1、“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苏东坡
本则材料意欲印证宋朝哪一经济部门的发展?把这一部门详细说一说。

2、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了宋朝哪一部门的发展?各部门具体情况如何?


把上面的表格记住你就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

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2、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4、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A、广州B、泉州C、明州D、福州
5、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6、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
7、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定窑 B、钧窑C、景德镇D、哥窑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后期B、南宋前期C、南宋后期D、北宋前期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家成熟),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朝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
(2)除了材料二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请各举一例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学案1分析苏教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学案1分析苏教版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会用公式P=W/t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能表
教学课时:3时(1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3电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电能……
电能表……
电功……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能表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为什么?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
进行新课:
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讨论:如何表示?)
教师: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
(1)定义: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
耗的电能。
即电功率=功/时间
P=W/t或W=Pt
(2)单位:W――电流做的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1W=1J/s1kW=1000W
(3)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
例:电视机的功率P=200W=Kw
例: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
例:课本7页例题
练习:课本1页练习。
2、“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W=Pt
所以若P――千瓦、t――小位
则W――千瓦时
3、怎样测量功率
学生讨论: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
试验表明:P=IU
单位:I――安(A)U――伏特(V)P――瓦(W)
练习:1、一只标有“220V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若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利用本题解释额定――实际)
2、某电能表标有“220V3A”字样,这表最多可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的灯泡供电?(利用本题解释功率可以相加)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功率的含义,特别要注意单位,避免学生混淆。
2、对于公式的应用,应通过一定的练习量进行培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61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