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预习提纲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预习提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预习提纲

第1课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个河段。

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影响):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第2课

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

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③注意“戒奢从简”;

④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m.Jab88.coM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第3课

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

①水利事业发达;

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育秧移植

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发达;

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

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1、★科举制的产生: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

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③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④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3、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4、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第6课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岛;“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

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

5、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7课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李白盛唐时期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诗仙”

杜甫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诗歌深刻放映历史时代“诗圣”

白居易唐中期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第8课

1、唐朝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

2、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

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因为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

扩展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远古居民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距今时间
约170万年
约70—20万年
约3万年
发现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体质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造
制造工具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和木棒)
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来缝制衣服)
火的使用
知道用火
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人工取火
生产生活
采集狩猎
采集狩猎还会捕鱼
观念
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社会组织
原始人群的群居的生活方式,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
氏族(血缘、公有、平等)
地位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
其他
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192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即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3、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5、火的用途: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6、用火的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7、北京人得到火的渠道:
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生火,偶然的摩擦生火。
8、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9、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组织叫做氏族。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10、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北京人在相貌上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的模样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4.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而山顶洞人则是按血缘关系结合成的氏族5.山顶洞人已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而北京人不会。6.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山顶洞人不仅靠采集狩猎还会捕鱼
2.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时间
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
代表类型
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骨器、耒耜
居住情况
住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
过着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
农作物
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
原始畜牧
饲养家畜;
原始手工业
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代表类型
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收割)
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
居住情况
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生活
种粟(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打猎、捕鱼;
原始畜牧
饲养猪狗等
原始手工业
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父系氏族公社中晚期的代表
大汶口原始居民
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
山东泰安市大汶口
使用工具
磨制石镰、石锄等,还出现铜器
生产活动
农业、手工业(制黑陶、白陶、玉器等)
生产关系
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半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2、半坡原始居民的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世界性贡献:
最早种植水稻和粟,很早种植蔬菜。
4、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那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5、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由哪些异同?
相同点:都使用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都已有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会制造陶器;都会建造房屋并过着定居的生活。
不同点:农作物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了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房屋结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为半地穴式房子;地理环境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位于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半坡原始居民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
6、原始农耕文化有什么特征?
①原始种植农业普遍②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③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得到发展④出现定居村落。
3.华夏之祖
华夏之祖
华夏族的形成
时间
距今四五千年
活动范围
黄河流域
形成过程
黄河流域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外一个首领炎帝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以后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的禅让
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原始社
会结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

1、尧舜禹的优秀品质: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导方法)
2、禅让制: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禅让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具体表现:民主推选;没有特权。
推选的原则:选贤与能
3图解“原始社会的解体”
初中人教版历史提纲之一: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3、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4、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
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海船规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船数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中西大航海联系比较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120吨100吨50吨
4.思考:请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家庭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行的,自然经济带有封闭性,其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从这个角度看,两人的航海之旅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流,而后者不仅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6、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才回归祖国怀抱。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1115年
女真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皇太极
2、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君主集权的强化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份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我国封建社会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主要历史时期相关的政治制度:
①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嬴政建立起一套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集权、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与措施。
③汉初,汉武帝相继采取“推恩令”等措施,成功地解决了王国问题;接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大一统”局面,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隋唐时,继承并发展汉魏以来政治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开创并完善科举制。这些都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⑤北宋建立后,将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割据因素,并发展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⑥元朝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地方设行省,这既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又是后代省级行政机构之始。
⑦明初,中央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权力分属六部,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废除元朝以来的行省,设三司分权;并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措施,加强集权;
⑦清朝沿用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后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决策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还强化八股取士,屡兴文字狱。至此,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5.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4、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被迫投降。
5、思考:中国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①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②军民众志成城,为正义而战;③人数和武器装备占有优势等。
6、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位置
时间
事件
东南(台湾)
1624年
1661~1662年
1683年
1684年
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军进入台湾、郑氏后代归顺清朝
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黑龙江流域)
17世纪中期
1689年
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两次雅克萨之战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清朝加强西藏的管辖(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时(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影响: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乾隆帝时下令调兵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的叛乱;
(2)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斗争可用图示归纳为:
5、清朝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6.清朝的疆域四至用图示可表示为:
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5.“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3):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先秦时期(文明的勃兴)-秦汉时期(昌盛文化)-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承上启下)-隋唐时期(文化高峰)-宋元时期(灿烂繁荣)-明清文化(时代特点鲜明)
1、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地,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古典科技巨著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4.古典小说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朝
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趋势。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5、戏剧的繁荣
(1)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6、书法的成就
(1)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者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复习提纲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复习提纲”,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复习提纲
一、民族关系
1、唐朝:
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朕独爱之如一。”)
史实: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金城公主入藏
(意义:唐蕃“和同为一家”)
2、宋朝:民族政权分立、民族大融合
(1)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
(2)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战:宋辽澶州之战宋夏战争宋金战争
和:宋辽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宋金和议
五代十国
西夏

北宋
(3)示意图

西夏

南宋

3、元朝:
(1)文天祥抗元(文天祥的品质: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2)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清朝:
1、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1)顺治帝册封“达拉喇嘛”
(2)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3)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2、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乾隆帝(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设伊犁将军(3)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5、史实汇总
1、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金城公主入藏,汉藏“合同为一家”;
②元朝设立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③清朝,顺治帝册封“达拉喇嘛”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2、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①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今新疆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②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理。同时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3、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①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②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③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科技发明
唐朝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元时期
1.北宋时,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欧洲直到15世纪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2.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也多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唐朝中期书籍就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
明朝
1.明朝李时珍著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我国手工业的生产面貌,被外国学习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科举制度
隋朝:
1、诞生: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唐朝:
2、完善:
(1)唐太宗: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2)武则天: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的内容。
3、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2)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成为现代各国考试制度的源头。(对世界文明产生一定的影响)
明朝:八股取士
内容: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形式: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清朝:文字狱
明清的科举考试,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四、政治制度
隋朝
1.隋文帝(杨坚)581年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南北(全国);开皇之治
2、隋炀帝(1)创立科举考试(2)隋朝大运河(3)暴政
唐朝
1、618年,唐太祖李渊建立唐朝
2、三皇两盛世:
李世民(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
北宋建立:
A、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于960年建立北宋。
B、宋初加强集权的措施:“杯酒释兵权”
南宋的建立
A、1127年,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
B、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后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C、宋金和议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南宋向金输送岁币。
元朝
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统一全国,建立元朝
1276年,元军灭南宋。文天祥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设宣政院)
明朝
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向皇帝负责。
(2)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
(3)科举考试(八股取士)从内容到文体的限制,以利于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4)实行削藩政策。
(5)迁都北京

清朝
1、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2、皇太极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并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3、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4、清朝君主集权强化:
(1)雍正时,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独裁。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撤消)内阁形同虚设,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严厉)
五、对外关系
隋唐时期
唐朝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二)、与各国的关系
1、日本─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唐招提寺)
诗句: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2、天竺(印度)——玄奘西游(唐太宗时期)《大唐西域记》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宋朝
1、海外贸易:
港口:泉州、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管理机构:市舶司
出口商品:瓷器和丝织品(宋、元)
元朝
马可·波罗(意大利)元世祖时《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大都的繁荣。
明朝时期
1、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
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②航海经过:从1405到1433年,七次下西洋,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③历史意义
A.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B.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④条件(选择题)
物质条件(根本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造船水平高超,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知识条件:天文,航海知识的不断积累。
个人条件: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出身回族,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而西洋各国大都信仰这两种宗教;所有出航人员的群策群力。
2、戚继光抗倭
经过: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率部进入福建、广东,剿灭那里倭寇,东南沿海倭患被平息。
戚继光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历史史册。
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553年)
明清时期
1、反抗外来侵略
位置
时间
事件
东南沿海
(台湾)
1624年(明朝后期)
荷兰入侵台湾
1661-1662年
清朝初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开辟荆榛逐荷夷:开发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郑成功是名族英雄)
1683年
清军入台湾,郑氏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康熙帝)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
(黑龙江流域)
17世纪中期
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地区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平等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2、“闭关锁国”的政策
⑴原因: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原因)
2、清朝统治者重农抑商;
3、为了抵御西方的殖民侵略。
⑶影响:
积极意义:对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危害:使清朝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启示: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六、经济发展
1.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1)政治: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②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2)经济: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
(3)自然条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过程: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南宋最终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资本主义萌芽: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时间:明朝中期以后
地区: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
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交通运输
隋唐
①新技术(育秧移殖栽培);
②饮茶之风在唐朝风靡全国;
③农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三彩
①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是各民族交往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城市(市坊分开,市——商业区,坊——住宅区)
隋朝大运河
①时间:隋炀帝
②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③影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宋朝
①引进和推广占城稻(越南);
②“苏湖熟,天下足”,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①丝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海南岛兴起棉纺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
②瓷器业: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北宋景德镇(瓷都)
③造船业:广州,泉州
①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大商港,设立市舶司管理;
②北宋(东京):娱乐贸易场所-“瓦子”;“勾栏”:瓦子里边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南宋:临安(杭州)
③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宋代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驴车、骡车,轿子、船等。
元朝
元世祖重视农业:①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
大都是元朝政治中心和商业大都市
元朝大运河:
①时间:元世祖;②目的:南粮北运;③概况:杭州直达大都,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④海运起点:刘家港
明清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①丝织业:明朝中心-苏州;清朝中心-南京
②瓷器业: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
③“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27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