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或②____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③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的原因
3.类型
主要类型(按性质划分)表现
⑨________________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⑩______、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环境污染的概念
(2)主要污染类型
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
水污染________________、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____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____________、一氧化碳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______________、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__________等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是()
A.大气污染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D.矿产资源的减少
3.漫画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湿地面积B.大量排放污水
C.过度开采地下水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考查点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水源枯竭,土地盐碱化
C.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
D.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5.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渍化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D.土地荒漠化
考查点3 环境污染问题
6.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这主要是因为()
A.酸雨淋蚀加剧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读“世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没有显示的环境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B.耕地沙化
C.自然资源枯竭D.土壤污染
(2)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图中显示环境问题引起的是()
A.沙尘暴B.水土流失
C.全球气候变暖D.臭氧层破坏
方法技巧
活动思考
按环境要素划分:水体污染。理由:水体是环境要素之一。
按生产类型划分:农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理由:农业、生活(主要是第三产业)属于不同的生产类型。
按地理空间划分:局部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理由:局部、全球是按地理空间的大小划分的。(P87)
活动探究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有: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开矿修路、不合理的灌溉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垦。
2.(1)地球的总面积,特别是适宜人类生存的陆地面积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密度逐渐增大,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资源日趋紧张。
(2)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逐渐减小,非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3)由于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部分地区超过了合理的环境容量,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使部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加剧了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P88)
活动探究
1.
2.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3.禁止乱捕滥猎,保护动物的栖息地。(P90~P91)
活动探究
本活动是一个关于土壤污染的题目,要求学生参照图示,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专业语言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
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施用农药、化肥等活动产生的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可能产生的后果:当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2.对农作物的危害:使农作物中污染物的含量增加,进而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治理土壤污染的措施: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的污染,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同时还要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P93)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人类活动 ②自然原因 ③生存和发展 ④工农业 ⑤经济 ⑥废弃物 ⑦资源 ⑧生态破坏 ⑨环境污染⑩酸雨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资源衰竭 开采砍伐森林 生物链 赖以生存 土地荒漠化 生产 环境质量 健康 生活污水 生态环境 水质恶化 一氧化氮 温室效应 病原体土壤质量恶化
基础达标练
1.C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原因更为重要。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当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规律之后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
2.B [环境问题的种类很多,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水土流失是生态破坏问题,矿产资源的减少是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全球变暖则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3.D [圣诞老人划船送礼是因为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造成的。]
4.C [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是城市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5.A [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6.A [酸雨容易导致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紫外线辐射强烈会损害人及其他动物的皮肤,沙尘暴频繁主要导致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浊等危害,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气候变暖。]
方法技巧练
(1)D (2)D [(1)森林减少、土壤退化、湿地减少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部分树种和鱼类濒临灭绝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退化会导致耕地沙化,而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将污染物质排入土壤造成的,图中没有显示。(2)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而沙化的土地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主要原因;人类排放的大量氟氯烃等物质上升到平流层后会破坏臭氧层。]

相关知识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时2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能够分析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一、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①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②海平面上升。
3.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③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④北美洲和我国⑤南方。我国酸雨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四川、⑥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
4.臭氧层处于大气⑦平流层中,自1958年以来,人们发现全球臭氧总量呈现⑧减少的趋势,而且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能够显著消耗臭氧的物质——⑨氟氯烃等。
思维活动
我国南方湖南、江西等省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南方地区降水多;②湖南、江西等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释放出过多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1.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⑩土地荒漠化等。
2.目前,对全球生态有重要影响的热带雨林的损失尤为严重。
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非洲,其次是亚洲。
三、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探究点一 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探究活动 下面是某地理兴趣小组为配合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主题“绿色经济 你参与了吗?”,做了两个“通缉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完善1号“通缉令”中的内容。
(2)2号“通缉令”中“嫌疑犯”的名称是________。
(3)他们还计划为当地政府提出几条防治大气污染的建议,你能帮他们一下吗?
答案 (1)嫌疑犯:酸雨 籍贯: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 逮捕原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2)光化学烟雾
(3)推广节能灶、更新设备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充分利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替代燃煤;同时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尾气,变废为宝。
反思归纳 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原因危害
全球变暖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再加上毁林,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酸雨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酸性气体酸雨对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危害,它还腐蚀建筑物,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
臭氧层
遭破坏造成臭氧损耗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过量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等臭氧层的破坏,会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迁移应用1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据此回答(1)~(2)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2)据观侧,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
答案 (1)B (2)C
解析 (1)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2)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
探究点二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于2013年3月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发布。报告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剩1000多头,并呈加速下降趋势。这份权威报告披露,长江干流中的江豚种群数量年均下降速率已高达13.73%,超过2006年以前的两倍。
白鳍豚主要捕食长江中的鱼类,它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白鳍豚的眼很小,它利用声纳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声纳信号还用于白鳍豚个体之间的通讯联系。
材料二 相关示意图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以白鳍豚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东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鳍豚一样濒临着灭绝。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
答案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锐减)。
(2)主要是人为因素:滥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
(3)强化宣传生物的多样性有关法律规定;严禁乱捕滥猎;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反思归纳 大面积生态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主要原因主要危害
植被破坏滥砍滥伐、森林火灾等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洪涝灾害加剧等
生物多
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减少
水土流失与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破坏有关水土流失不但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
土地
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等因素荒漠化的扩展使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迁移应用2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 (1)D (2)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1)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地区,其冰原为极地冰川。冰原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所致。(2)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会受到更加强烈的海水运动的侵蚀,但不会影响到全球水量的平衡,海岸线长度也不一定因此而增加。
1.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②巴西原始森林遭受破坏 ③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④南极臭氧洞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 C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危害我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危害美国,都不能称全球性环境问题。
2.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态破坏
答案 D
解析 偷猎藏羚羊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引起生态破坏。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造成地面沉降
B.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利昂造成的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D.臭氧层遭到破坏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答案 A
解析 过度开采地下水易造成地面沉降。
4.1980~2010年,长江源雀儿山冰川末端的垂直高差退缩了
大约200米,雪宝顶冰川末端的垂直高差退缩了大约300米,贡嘎山的海螺沟冰川退缩943米。造成上述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
C.城市的“热岛效应”D.酸雨危害
答案 A
解析 造成长江源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5.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 (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解析 (1)东南地区经济发达,产生的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重金属废弃物排放多。(2)认真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可得出综合污染情况的空间分布特点。(3)对比图中矿冶区与其他功能区的各种重金属含量柱状图,结合图例等相关知识可作答。(4)土壤污染后不仅生产力降低,而且通过生态环境将污染物富集到农产品中去。防治土壤污染,要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修复已经污染的土地,还需相应的技术支撑。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自然原因
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答案 D
解析 环境问题是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故其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区域性和全球性两个特征;环境污染是人类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结果,生态破坏是人类索取资源速度超过环境再生能力的结果。
2.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
B.热带雨林锐减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噪声污染
答案 C
解析 土地荒漠化、热带雨林锐减、噪声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属于环境问题。
3.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
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盐碱化
答案 C
解析 A、B、D三个选项属于生态破坏。
4.以下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沼泽地的破坏B.海上油轮泄漏
C.工业垃圾成堆D.酸雨
答案 A
解析 沼泽地的破坏属于生态破坏;海上油轮泄漏造成石油污染,工业垃圾成堆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是大气污染造成的。
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由温室气体增加所致,而导致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剧增、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得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的量减少所致。
6.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带来—些好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B.太阳活动减少
C.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减少
D.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答案 A
解析 全球变暖,高纬度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利于农业生产。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减少。太阳活动多少的原因与全球变暖无关。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 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 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8.关于我国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主要是硝酸型酸雨
B.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C.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D.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在华北地区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第8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燃烧煤炭排放的SO2而形成硫酸型酸雨。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能力提升]
我国一些地区农村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根据图示回答9~10题。
9.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
C.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D.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10.解决图示地区存在的问题,不正确的是()
A.结合植树造林工程,营造薪炭林
B.用秸秆发展沼气,生产乙醇
C.用秸秆养畜,畜粪还田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
答案 9.B 10.D
解析 A既与木材有关又是引起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原因,所以为破坏森林;草皮当燃料一方面破坏了草皮,另一方面会使牧业下降,所以B为牧业下降;牲畜的粪便和秸秆都是农作物的肥料,把其当燃料最终使粮食减产。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12.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尾气D.建筑工地的扬尘
13.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 11.B 12.D 13.C
解析 第11题,图中①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欧大陆内部,因此反映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该地区酸雨问题突出;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我国东南、东北林区,应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以及我国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该地区农田土壤侵蚀问题突出;⑤分布在海洋中,应为海域污染问题;因此B选项正确。第12题,欧洲的酸雨主要成分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工业排放的废气、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组成的,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而建筑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粉尘,其不能形成酸雨。第13题,图中①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其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产生的氧气价值为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为62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可创收312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的价值为21250美元,生产蛋白质的价值为2500美元。
材料二 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4)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答案 (1)树木(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
(2)东北 西南 东南
(3)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发。
(4)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很容易判断出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第(3)题,A处位于长江上游,其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第(4)题,保护森林资源,除加强森林资源的更新外,还要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同时要防止各种自然灾害对森林的影响。
15.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下图)
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答案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构建产业链,防止产业结构单一;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设绿地,治理工业“三废”,防止环境污染;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避免产业过于集中;完善道路、住房、通信等设施的建设,防止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污水处理厂,防止造成海洋污染;适当保留空地,避免缺少工业发展余地;建设海防堤坝,防止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上海市的地理位置,运用已学知识评价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以及正确读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和建设中要注意提高环境保护的门槛,防止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和地面沉降问题。

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节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1.认识环境问题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讲解点二: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C,如图所示:
(2)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如,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有关外,主要是原因是人文原因: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毁林,特别是被称为“地球肺”的热带雨林的破坏。
(3)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如图所示:


海平面上升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下图所示:

此外,据有关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也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4)应对全球变暖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②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
③国际合作。
3.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地球大气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人类使用致冷剂以及核爆炸和飞机尾气,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
(2)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后,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使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遭到严重威胁,如图所示:
(3)应对臭氧层破坏
①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②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
4.大气污染与酸雨
(1)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分布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的降水,如果PH值小于5.6,就称为酸雨。世界主要酸雨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长江以南等地区。
(2)酸雨产生的危害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有下列影响: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危害土地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3)应对酸雨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推广清洁能源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一、选择题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1~2题(2008,海南,3分)
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A.钢铁B.机电C.纺织D.电子
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煤市场B.碳市场C.石油市场D.天然气市场
3.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2008,江苏,2分)()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D.扬尘
5.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4-2-5”。回答6~7题(2007,江苏,4分)
图4-2-5
6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7.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读“某日洛杉矶几种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图”,根据“光化学烟雾”的相关知识回答8~10题(2008,合肥质检,2分)
8.“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A.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B.硫氧化合物和臭氧
C.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D.碳氢化合物和臭氧
9.关于“光化学烟雾”及该日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7点左右CO和NO浓度达到最大值,且NO的浓度大于CO的浓度B.O3浓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相一致
C.“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浓度与交通流量的日变化有关
D.午夜时分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最低
10.关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纬40°~60°之间,常年受西风影响
B.与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辐射关系密切
C.冬季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大于夏季
D.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夏季是“光化学烟雾”发生的高频季节
二、非选择题
1.根据下表4-2-5和图4-2-6,回答问题。
温室气体工业化之前浓度(1970—1980年)现在浓度(1990年)年增量在大气中衰变时间(年)
CO22.8×10-6ml/L2.8×10-6ml/L1.6×10-6ml/L50—200
甲烷7.9×10-7ml/L1.72×10-6ml/L1.5×10-8ml/L10
N2O2.88×10-6ml/L3.10×10-4ml/L8×10-7ml/L150
氟里昂1102.80×10-4ml/L1.0×105ml/L65
氟里昂1207.02.8×10-6ml/L130
表4-2-5
图4-2-6
(1)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使气候变暖的原因有,。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有:,。
(3)请你提出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人类主要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4)表格中CO2浓度的变化会使图2中C部分(增大或缩小)。
(5)表格中的氟里昂的变化会使图2中A部分(增大或缩小)。
2.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08,江苏,10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__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___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___,植被稀少,且常有______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___。
A.行政手段B.法规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剖析:
一、1.A剖析:钢铁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等能源,从而需要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限制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情况下,钢铁工业必然受得的冲击最大。
2.B剖析: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因此与之有关的应是碳市场。
3.D剖析: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的变化。气候变暖会使我国西部山区的冰川加速融化,导致冰雪总量锐减。
4.B剖析:意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除产生一般意义的环境污染外,还会产生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学生如果掌握各种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该厂排出的废气,可顺利确定答案。
5.D剖析:意在通过实例加深考生对清洁生产的理解,尤其改变考生可能形成的“清洁生产是无污染生产”的认识。正确选项为D。
6.A、B剖析:据图可知,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耕地,只淹没坦途,海平面上升会导致部分港口基础设施被淹没。
7.B、C剖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和毁林。
8.A剖析:“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出现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9.C剖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的污染物是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从图中可以看出,氮氧化合物的浓度在白天较高,尤其是早晨最高,这显然与一日内的交通流量的日变化有关。
10.D剖析: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空气水平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洛杉矶干热的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因此易发生“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与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有关。
二、1.(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氟氯烃强烈吸收地面的红外线。(2)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的溶解(岩石的风化)(3)减少和停止含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新能源,保护现在森林,大力植树造林。(4)增大(5)缩小
2.(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2课时我国的耕地和矿产资源学案(人教版选修6)
 1.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举例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紧迫性的表现。

一、耕地日渐减少
1.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①________的问题。
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a.耕地比重②____,人均占有量③______。
b.耕地的地理分布很④________,各省区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c.随着经济的发展,⑤__________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d.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致使⑥________严重,加上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等,使耕地受到严重的⑦________,更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二、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⑧________________,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⑨________的趋势。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耗竭。
2.我国矿产资源的紧迫性表现
(1)中国矿产资源总量⑩______,而人均占有量______于世界平均水平。
(2)矿产资源中富矿______,贫矿______,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________下降。
(3)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____________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________地区,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耕地日渐减少
1.下列关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B.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大,只有21%
C.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D.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约占1/3
2.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主要原因是()
A.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
B.开发历史时间的不同
C.人口分布数量的影响
D.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不同
考查点2 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3.下图中横线部分是指()
A.煤炭B.水能C.石油D.沼气
4.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认知水平提高了
B.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C.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D.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人类面临矿产资源匮乏与枯竭的威胁
方法技巧练
框图法记忆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处,都被搞得支离破碎。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1)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2)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
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方法技巧


教材P35 思考
1.分析图中的三条曲线可以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减少,按现有的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不断增加,到2000年左右时,世界耕地供需平衡,此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继续减少,所需耕地继续增加,可耕地不能满足所需耕地的需求,耕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
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若按现有的生产水平,世界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可延缓到2010年左右。若按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分别可延缓到2040年和2070年左右。以后又出现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并且越来越尖锐。
3.如果使现有农业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又能延缓一段时期。翻一番可延缓到2025年,翻两番可延缓到2050年,此后又出现了耕地不足。
4.不可行。因为开垦土地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只能把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延缓一段时间。更何况可供开垦的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所以,耕地的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教材P36 思考(上)
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
(1)历史趋势:自唐、明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
(2)发展前景:我国人口仍在增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还要占用耕地,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有下降的趋势。
教材P36 思考(下)
针对近年来耕地被占用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有: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加强法制建设,严禁乱占耕地;③在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中尽量少占耕地。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不足 ②小 ③少 ④不均 ⑤非农业 ⑥土地退化⑦污染 ⑧非可再生性 ⑨增长 ⑩大 低 少 多 品位 东南沿海 中西部
基础达标练
1.B [中国土地资源中耕地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
2.D [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气候湿润,海拔较低,平原较多,故多耕地;西部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海拔高,山区面积广,故多草原。]
3.B [水能按能量来源分类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按性质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按利用状况属于常规能源。]
4.D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且人类需求量大,需合理利用。]
方法技巧练
(1)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C、D虽都是矿产资源问题,但不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D [要紧扣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说课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危及人类健康。讲述这部分内容要通过举例来使学生理清环境问题的各种类别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 书: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推进新课
师当今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
 板 书: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生(自主探究后回答)
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问题2: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师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课件展示:
生(读书看图,讨论并回答)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一看,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生(讨论后回答)有按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环境要素的划分方法。
师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课件展示:
生完成连接,理由是大气、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工业、农业属生产类型;全球局部区域属地理空间。
师目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板 书: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人类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
1.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2.分析“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这部分资料,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提示:①从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角度来看待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
②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角度来讨论人均资源拥有量。
③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来讨论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问题1:(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对矿产资源的开采,②不当的灌溉,③建筑用地等。
(2)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
问题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②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
师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环境污染。
课件展示:
教材图4-5,图4-6
师读图和教材文字,同桌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是环境污染?
2.有哪些类型的环境污染?
3.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是如何产生的?
生根据课本文字回答。
师指导学生读图,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该企业在哪些环节会产生污染物质,对当地环境又会产生哪些破坏性的影响?
课件展示:
教材图4-6
生讨论后发言: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都对水有污染。
师(承转)回答得很好。以上同学们讨论了造纸厂对水体的污染,下面继续阅读P92活动,了解煤燃烧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课件展示:
教材图4-7,图4-8,并要求学生阅读材料
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形式(烟尘、汽车尾气等)和程度(严重、一般、轻度)如何?
2.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应如何治理当地的大气污染。
生(讨论后,回答)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一般。
2.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物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酸雨等。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做饭使用清洁能源等。
师说明面临哪种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图表“全球物种数目分类”
类别所有物种濒危物种
哺乳类46291096
鸟类96721107
爬行类6900253
两栖类4522124
淡水鱼类25000734
高等植物27000025971
总计32072329285

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内容,分析图片后回答)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课件展示:
图表“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哺乳动物鸟类
偷猎31%20%
栖息地的丧失32%60%
外来物种的入侵17%12%
其他原因20%8%
请学生阅读教材P89~P90“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根据材料及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纵轴表示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
(2)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渡渡鸟的灭绝,讨论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
生(回答)小组发言,展示小组绘图。
师补充并展示正确的图表。
(承转)除以上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外,对土壤的污染也十分严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3,完成活动要求。
问题1: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问题2:讨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认为应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问题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有: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土壤能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问题2:土壤污染可使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将危及身体健康。治理土壤污染可采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净化灌溉水源、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等措施。??
课堂小节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板书设计
1.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环境问题调查及原因分析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当地有哪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1)确定调查主题、方法,并列出调查提纲。
(2)进行物质准备,列出注意事项。
(3)开展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
(4)汇总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追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A.全球变暖B.森林减少
C.生物污染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C
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答案:D
3.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不需要国际协作
答案:A
4.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物圈
答案:C
5.下列生产活动中,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
A.江南丘陵开辟茶园B.呼伦贝尔草原垦草种粮
C.鄱阳湖周围围湖造田D.将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滩改造成良田
答案:C
6.环境自净能力是指()
A.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
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
D.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答案:A
二、综合题
7.(全国高考题)下面是“某年欧洲降水pH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是(把代表选定国家的字母填在空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西班牙B.瑞典
C.德国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对生物资源主要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1)BC
(2)工业废气中含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林木死亡;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死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15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