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人口素质与环境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了解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2.理解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毁坏环境,其中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选择周围生活的实例,以事实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
人口素质主要反映了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1.人口身体素质的概念:人口身体素质指的是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人口身体素质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的长期制约影响。
2.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首先,人类创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其次,人口的身体素质也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比如:
(1)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原生环境因素主要指地形、气温、温度、降水等自然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与人口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某些地区的水土中所含某种元素或多或少而导致的一些地方疾病,如克山病,甲状腺肿等。
(2)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次生环境因素主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几方面,它们对环境的污染,也造成了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危害。
物理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微波辐射和城市噪声污染等。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是原子能企业、医用和工农业用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不当,或核武器爆炸产物及原子能企业的事故等。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主要是现代交通和电信业发展造成的,特别是以交通和工业噪声为主的城市噪声污染,目前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化学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气体,工业生产中的废液等污染物及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等。化学污染物是环境中对人口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如香烟、食品中的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生物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由于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污水和粪便,以及生物制品厂、食品厂和医院等的垃圾和废弃物,没有得到适当处理而造成的水体和土壤污染。生物性污染往往通过饮食传播一些传染病,对人口身体素质有较大的影响。如生物性污染物还会使蚊子大量繁殖,容易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以自身行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也可以对环境造成破坏。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往往不是取决于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增长的快慢,而更多地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1.一个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有正确的生态意识,能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形成人口、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才能开发和利用更多、更广泛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的使用上也更有选择的余地,对资源的利用也很充分,避免了对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3.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科学文化素质高的人口会表现出更大的优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并将这些运用到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中,避免了因缺乏环境意识,或对知识掌握和运用水平的不够而导致对环境的侵害。可见,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之一。
实际上作为人口总体来讲,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一定素质的人口是不存在的,离开一定数量的人口素质也是不存在的。任何时期、任何地区的人口都是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当时条件所决定的一定素质的人口的统一体,所以说,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往往和人口素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要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人口数量与素质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环境的关系。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把本节内容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共同分析,最后得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和环境的关系。
三、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它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影响,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3.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四、要辩证地看待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对环境的关系。
教学后记:
在理解“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基础之上,要把它与“人口数量与环境”联系起来,学会运用综合分析、主导因素的分析等,全面地看待“人口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使人口与环境得以协调发展。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当前,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
B.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一般影响不大
C.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一般影响不大
D.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质量存在明显作用
2.下列属于生物污染源的是()
A.生活污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B.食品厂污水,医院垃圾
C.生物制品厂垃圾,钢铁厂大气污染
D.制药厂污水,铅元素污染
二、填空题
1.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浙江省绍兴夏履镇重视环境保护,1997年被联合国评为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它们走的是和同步发展的道路,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全面发展。
三、简述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1.B2.B
二、1.人口数量人口素质的高低
2.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三、本题综合性很强,我们按照课文内容,从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方面说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从身边生活情况举例,以事实来论证,正确看待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人口素质与环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4讲安排讲人口素质与环境内容
一 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查要点:本讲讲述第一单元第四节——人口素质与环境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了解,初步学会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及深刻的原因。
(二)学习指导: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
一、本课讲人口素质与环境。教材首先分析了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环境污染。其次,介绍了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讨论了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所可能产生的不同环境后果。
人口素质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不陌生。在以前的地理和思想品德等教材中,这一概念已出现过。人口素质主要反映了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这里的客观世界,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具体来看,人口素质应包括三方面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人口素质的这三方面内容既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质的不同侧面,共同构成人口素质的整体。本课主要讨论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二、关于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首先,正如教材中已经讲明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宗教伦理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如果说早期人类的身体素质还较多地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人口的身体素质就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这也正是为什么自然条件差不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却会有较大差别的真正原因。其次,我们在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当代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时,还应注意自然环境因素对身体素质的作用,决不能因为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身体素质的主要影响,而忽视自然环境的作用。
教材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作用。对这一内容的讨论,又分别从原生环境(主要指地形、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次生环境(主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两方面展开。教材主要通过例子来说明问题,以加深他们对自然环境因素与身体素质关系的理解。
对于次生环境因素影响身体素质,教材主要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讲了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危害。
物理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等。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是原子能企业。医用和工农业用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不当,或核武器爆炸产物及原子能企业的事故等。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通过空气、水体、土壤、食品等作用于人体,对体形成损害或直接造成死亡。环境中的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则主要是现代交通和电业发展造成的,特别是以交通和工业噪声为主的城市噪声污染,目前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噪声不仅对人的听力产生危害,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噪声污染是当前城市的一大公害。
化学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气体,工业生产中的废液等污染物及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等。化学污染物是环境中对人口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有害物质往往通过呼吸和食品进入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残疾或致命。化学性污染作用的人口面较大,因而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也极大。
生物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由于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污水和粪便,以及生物制品厂、食品厂和医院等的垃圾和废弃物,没有得到适当处理而造成的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生物性污染往往通过饮食传播一些传染病,对人口身体素质有较大影响。
三、关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对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以自身的行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也可以对环境造成破坏。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往往不是取决于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增长的快慢,而更多地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教材主要从三方面谈了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决定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观,影响着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技术上和使用上说影响着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治理。只有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最终实现环境保护。
3 知识要点
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主要的。而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先进,人口身体素质高。
经济形式:经济形式活跃,人们生活水平高,人口身体素质高。
文化传统: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
科技知识:科技知识水平高,人口身体素质高。
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水平高,人口身体素质高。
(二)自然环境因素:
1.原生环境因素:
地形:平原、山地、高原
气温:炎热、寒冷
湿度:湿热、干燥
降水:降水多少
元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某些元素缺乏或过多会可能产生地方病。
硒缺乏与克山病
硒中毒会脱发、脱甲
碘缺乏与甲状腺肿大
热带地区,人类平均寿命短
2.次生环境因素:
物理:放射性污染、噪声、辐射
化学:化学性添加剂、防腐剂、工业废气、烟雾
生物:垃圾、病菌、富营养化
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一)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有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开发利用更广泛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的使用上更有选择的余地,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并在发展经济时,能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人口、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更多、广泛的利用资源
(三)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利用资源充分,排放废弃物少
(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
思想道德素质高,生态环境意识强;思想道德素质低,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只有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最终实现环境保护。
民主的社会制度——使人们畅所欲言心情舒畅
专制的社会制度——压抑人的个性,使人抑郁寡欢。
农业文化——知足常乐
工业文化——急功近利
4.重点难点: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内容。
二网上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人口素质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没有什么影响
B.人口身体素质高低与环境污染有很大关系
C.地方病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
D.一个地方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2.关于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中缺碘,当地人口会出现脱发、脱甲等病症
B.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不大
C.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越来越大
D.人类发展到今天,原生环境因素已对人口身体素质不起任何作用
3.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
A.自然环境因素 B.社会环境因素
C.原生环境因素 D。次生环境因素
4.由物理方面的原因对人口身体素质产生影响的是 ( )
A.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
B.蚊子引起的疟疾
C.微波辐射污染
D.吸烟引起的致癌作用
(二)、简述题
简述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B 4 C
(二)、简述题
人口的身体素质与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环境的影响。首先是社会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自然环境,如原生环境中元素的短缺或过多,均会影响身体健康。再如次生环境中的环境污染的种种方面均会破坏人体健康或疾病流行。而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它能在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影响着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所以大力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1届高考地理人口素质人口迁移与环境考点专项复习6,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随时随地都受到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又随时作用于自然环境,与环境产生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否良性循环,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完全取决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其具体关系图解如下:
文化素质生态环境意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对资源的利用人口与环境关系
高正确重视多、广充分良性循环
低不正确忽视依赖现有资源浪费恶性循环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迁移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其影响因素列表如下:
因素影响举例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美国老年人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其分布及其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
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农业社会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的形成
因素影响举例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大学生的求学
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军人家属的从军
政治因素政策人口迁移政策三峡移民
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
特别提醒
(1)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人口大国,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各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俄罗斯:人口负增长,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
(2)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口由乡村流入城市的原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
(3)美国20世纪60年代大量人口从东北工业区向西部、南部迁移的原因为:美国东北工业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环境污染严重,且由于纬度高气候阴冷,而南部和西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优美,环境污染小,且发展了电子工业、宇航工业,因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4)美国20世纪70年代,人口从西部、南部向东北部工业区回流的原因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东北工业区通过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和老工业区的改造,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并且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迁入了新兴工业,发展了第三产业,使老工业区重现活力,所以出现了人口从西部、南部向东北工业区回流的现象。
(5)美国人口突破了3亿,使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的经济上更具活力,其中的原因为:发达国家(欧洲及日本)普遍面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现象,导致劳动力不足,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美国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劳动力资源,增强了经济活动。
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与以后人口迁移比较
阶段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规
模特 点规模较小,频率较低流动人口数量大量增加
原 因①计划经济;②严格的户籍管理;③不允许农民进城的政策国家放松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阶段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方
向特 点①由东部地区的城市到西部和边疆地区;②由东部农村到东北、西北等地①从农村到城市;②从内地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净迁出
地区辽、鲁、沪、川川、渝、湘、桂、豫、苏、皖、浙等
出入平
衡地区藏
净迁入
地区其余省区粤、沪、京、津、新、滇、琼等
阶段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因 素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主要为经济原因
类型总特点主要是国家有组织的迁移主要为自发性流动
类 型①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②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③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④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⑤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⑥压缩城市人口规模;⑦少量的自发迁移①务工和经商;②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
特别提醒
(1)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出现的原因是: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高于人口流出地区;②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③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好处及坏处是:好处:①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②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③增强了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活跃了市场,提高了人口素质;④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⑤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坏处:①增加了人口迁入地区的教育及就业、交通的压力;②加重了人口迁入地区的环境负担;③加大了人口迁入地区的社会治安压力。
(2009济南5月)读我国2006年跨省劳动力流出、流入饼状图,回答(1)~(2)题。
(1)b地区是()
A.东部沿海B.东北三省
C.中部D.西南
(2)关于我国2006年跨省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对a地区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最强
B.b地区工业化进程受到限制
C.减缓了c地区的人地矛盾
D.导致d地区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
本题组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能力,以及对劳动力流动现状、后果的理解能力。第(1)题,b地区流入量非常大、流出量很小,而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可据此判断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该是东部沿海。第(2)题,c为人口流出地区,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1)A (2)C
(2009重庆5月)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第(2)题,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第(3)题,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经济差距。
(1)D (2)A (3)B
(2009苏州5月)读下面“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1)~(4)题。
(1)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乡村?城市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D.不固定
(2)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D.气候因素
(4)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第(1)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由图例可得出答案。第(2)题,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模式是由农村到城市。第(3)题,社会经济因素是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4)题,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利于保护环境,同时利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1)B (2)A (3)C (4)D
(2010江苏无锡2月)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广州火车站的农民工返乡时间提前至11月到12月。据此回答(1)~(2)题。
(1)农民工从广州火车站返乡,从人口移动的类型来看,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D.国内人口流动
(2)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流动人口数已从1993年的7000万增长到2007年的1.6亿,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①补充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地区的劳动力 ②不会对城市的交通、居住、就业等造成压力 ③增强社会活力 ④存在社会治安管理隐患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第(1)题,农民工返乡属于国内人口流动。第(2)题,流动人口对流入地来讲,积极的影响是补充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消极的影响是给城市的交通、居住、就业等造成压力,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等。
(1)D (2)B
(2008全国Ⅰ)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2)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35167701
0~14岁(%)35.2714.638.5
15~64岁(%)58.3683.1590.39
65岁及以上(%)6.372.221.11
(1)该城市自1982年到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2)该城市是()
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
第(1)题,读表中数据可得出两点特征:一是该城市总人口增长迅速;二是0~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下降,而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由此联系人口增长的知识(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可推断该城市人口增长的其主要因素是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第(2)题,结合1982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量人口向东部迁移可解本组题。
(1)D (2)B
(2009全国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第(1)题,从图中所给时间段来看,只有1951~1960年这一段为净迁出,其他时间段都为净迁入,综合数值来看,从1951~2000年,该国是人口净迁入国。第(2)题,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世纪中后期就出现负增长,可能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该国可能位于欧洲。
(1)A (2)B
(2009天津)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 B.acd
C.abd D.bc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d
第(1)题,图示显示a图老年人口较多,劳动力不足,往往迁出人口较多,b图20岁左右青年人口、d图30~35岁中年男性人口的构成比重明显增加,应是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第(2)题,b图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比重突然较高,且男女比例大体一样,应该是该年龄段的大学生到该市求学而致。
(1)C (2)B
高二地理选修一《人口素质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知识要点: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有: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起作用,环境反过来影响人口身体素质)
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影响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也有重要影响)
※难点解析一: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能力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素质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度在不断加强,所以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力逐渐减弱。人口身体素质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难点解析二:对人口身体素质起作用的自然环境主要有两种:
原生环境因素(未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有:缺硒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硒过剩导致地方性硒中毒;碘异常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次生环境因素(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有:物理方面,噪声影响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化学方面,化学物质会致癌变、致病变;生物方面,病毒、病菌、寄生虫卵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难点解析三:社会经济因素范围比经济因素广,经济因素从属于社会经济因素。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文化素质高,资源观(资源利用充分、同时开发新的资源)、环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保)、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念)先进,人口、环境、经济得以协调发展,呈现一种良性循环。
文化素质低,资源观(资源利用程度低,只能依靠现有资源,大量开采,必然造成资源压力)、环境观(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对环境造成破坏)、发展观(不可持续发展)落后,人口激增、环境恶化、经济落后,呈现一种恶性循环。
☆例题分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①.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导致人类对环境大量索取资源,又大量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问题的恶化;
②.人口素质的低下,使得人口的环境意识淡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注意环保。
※难点解析: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人口素质提高,生育率必然下降,人口数量就能得到控制,环保实现
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实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568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