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本诗的基本内容
2品味诗歌精炼语言,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重)
3体会作者淡淡的乡愁,培养爱家,爱故土的情感(难)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就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为了诗歌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王湾的关于乡愁的《次北固山下》。
(二)了解常识
1作家简介
王湾洛阳(今河南)人,唐代诗人。
2体裁
五言律诗。律诗:字数整齐划一,分五言、七联。通常律诗规定8句,每两句一联,共计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题目
次:停宿,驻扎。北固山:今江苏镇江北,三面环山。
(三)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韵脚)
2听朗读
3请同学朗读,另一位同学评价(也可短时间背诵)
(四)译并赏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我的旅途在青山之外,小船行驶在绿水中间前行。
首联“客路”点名作者身份,并不是当地人,只是途经于此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规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岸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风顺而柔和,船帆端端正正悬挂着。
颔联以小见大,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还没消退,红日已从大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南已有春的消息。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有点明时令。两个意象“海日“”江春”新旧交替,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一种乐观、积极的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家书不知寄到哪里,请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吧。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大雁北归,自然联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想让大雁把他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归雁”与“客路“”行舟”遥相呼应。通过对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情。
“鸿雁传书”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困在漠北放羊,他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祖国,后来人们就把“鸿雁”代指书信。
(五)合作与探究
1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表现了什么特点。
景物:长江地区,早春时节
青山绿水江水船海日江春
特点:开阔,秀丽
2颈联写“海日“”江春”有相同的地方吗?与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时间交替变化,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一年又一年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
3讨论并思考,当历史的车轮到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电话、网络等,那么信息社会,我们还拥有乡愁吗?
小结: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长江上游开阔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感受。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本课练习册
(七)板书
首联:旅途之景
颔联:江水之景
颈联:江春之景
尾联:思乡之情

相关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712年~713年(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717年(开元五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721年(开元九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729年(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二、注释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行舟:乘船前行

6.绿水:长江

7.前:向前航行。

8.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9.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10.风正:风顺(而和)。

11.悬:挂。

12.海日:海上的旭日。

13.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4.旧年:未尽的一年。

15.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6.乡书:家书(家信)。

17.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8.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9.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三、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四、诗歌赏析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品;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次北固山下》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律诗,内容上属思乡之作。

4、解释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次:②客路青出下客路:③乡书何处达乡书:④海日生残夜残夜

①次:旅途中暂时停歇②客路:旅途③乡书:家信④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5、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7、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从江苏镇江市北寄向河南洛阳向西北方向

8、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家信怎样寄给故乡的亲人呢?北归的大雁正飞向洛阳城边。

9、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客游他乡思念故乡

10、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①喜欢“首联”。喜欢在青山绿水中泛舟的感觉。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②喜欢“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③喜欢“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喜欢太阳从天际徐徐升起的意境。(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的。

④喜欢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喜欢广袤无垠,一望无际的意境。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1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⑤太阳冲过黑夜迎来新的一天,春天到来迎来新的一年。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解体上建立的。

13、这首诗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景物:路青山行舟绿水潮岸白帆海日和风夜春归雁等。

14、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换成失好吗?为什么?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不好,“阔”写出了潮水漫无边际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一轮旭日升起,而“失”达不到这种效果。

15、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来形容中国当前的形势:社会发展稳定,人民充满信心。前人评价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它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
分析: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副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两岸,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副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幻灯片4,文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图片:出现江水和两岸);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幻灯片4:出现悬着的帆)。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靠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灯片5:红日从江上升起,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幻灯片3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陨的乐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课件朗读录音练习题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执笔人王磊磊二次设计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从学生学过的诗句文本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入手,激发学生对导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三、出示目标默写这五首诗。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四、指导自学诵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在诗中寄予的感情。引导同学们研讨归纳欣赏诗歌一般的方法一、抓诗眼二、寻景物。(根据“诗眼”,寻读诗歌中的景物,想像诗中画面)三、悟诗情。(根据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共喜。)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1.散读课文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起句应读的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能尔”设问,尔,代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心远地自偏”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读这两句之前,应有个停顿。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放矢3、学法指导,有法可依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2、明确目标,有的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读这两句是颇有意境的诗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句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2.散读课文3.听录音范读4.跟读5.散读课文一、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心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富有意境。请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份意境美。(学生可以有各自的想象联想,只要与诗句的淡然悠闲、物我合一的意境即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运用多种形式诵读诗歌,从而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全班交流让学生自学,并让集体的智慧教育个体,缩小生间差距。明确讨论内容,解决疑难问题,互相调整认识思路,规范答题要点。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时俯时仰,启发,取长补短,议“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从而标志出诗人意境宁静清远。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体宁静恬淡。这四句,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二、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3、点拔意境1.《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__人,___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__言____诗。2.判断正误①这首诗以第二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②“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练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风正一帆悬”,巩固本节课所学知“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因为有时风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一个“正”字包含为“顺”与“和”的内容,表现了风平浪静的景色。()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现了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生思乡之情呢?()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紧承三联而来,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小结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巩固作业预习作业背诵并默写《饮酒》《次北固山下》预习《早春》《雁门太守行》《天净沙.秋思》饮酒悠然→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板书设计洁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30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