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思考范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思考范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本周是开学第六周了,地理课刚刚上完一章,刚开始由于教材不熟练,课本掌握的深度不够,上起课来总觉得前后衔接不起来,总觉得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不深刻,学习的兴趣很高,但是总觉得练习没有时间去检查,去巩固,这样只好让小组长代劳,让组内去吧问题解决好,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堂上老师再去解决。

上课时,以练习为主,把学生引导知识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一点我尽量去做,可是有时感到有些知识很是抽象,学生根本无法合作完成,只好自己讲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时面对反应慢三拍的学生,老师让他做的题目他总是不以为然,有时发现就是学到了那一页他都跟不上,面对全部学生,面对每一个问题,面对有限的时间,在课堂上有时感到力不从心,想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由自主的学习引发到自发的去学习,自觉地去学习,这确实也是一个境界。虽说教无定法、学无定则。面对知识的殿堂,不论什么法,只要学生的成绩有提高,这就是好的方法。只要老师们都认可的方法这就是好方法。

总之,要想提高成绩就要下功夫,从教学方法上要做好,从学习方法上要做好,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要做好,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上做好。

扩展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日本》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日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

1、通过对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人口的认识,知道日本是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2、了解日本在开发自然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可取之处。

3、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及与中国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学会分析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

2、认识日本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学会列举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本地狭人稠的岛国经济的学习,正确认识经济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2、通过对日本文化发展的认识,加深对文化特色含义的理解,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3、通过收集日本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料,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3个小标题,由“地狭人稠”、“岛国经济”、“文化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首先讲述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多山、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地壳不稳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等知识,并注意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自然条件与经济活动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关于日本的经济突出三个特点:一是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农业、渔业生产的影响;二是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对工业发展、分布和对外贸易等经济特点的影响;三是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集中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克服能源不足的弱势,发展经济的典型实例。

关于日本文化特点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并与本国国情密切结合,展现民族特性,形成鲜明的特色。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提供了资料。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狭人稠

1、位置及领土组成

2、多山的地形、火山地震频繁

3、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4、温湿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台风

二、岛国经济

1、农业经济特点

2、工业发达

3、主要工业带

4、矿产资源匮乏

5、对外贸易

三、文化交流

1、文化特点

2、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

1、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2、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特点;

3、日本的文化特色。

教学难点:

1、在地图上落实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工业城市;

2、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成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读图导析法。

学法:读图导学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实景图片—日本有代表性的山峰富士山和漫山遍野的国花樱花,让学生观察猜想,这是哪个国家的代表事物?

2、新课教学:

(一)地狭人稠

(1)关于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可根据教材P61图C,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也可用多媒体点击出要找的地名以加深学生印象。通过日本的陆地面积和人口,算出人口密度约为336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约为135人/平方千米外,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从而得出“地狭人稠”的认识。

(2)多山的地形、火山地震频繁: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可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描绘出“板块推移—多火山地震—山地隆起”的过程。阅读资料“富士山”,加强学生印象,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最后在图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需说明的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窄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引导学生由此推断出日本的水能资源丰富。

(3)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可根据教材P61图C,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港口—横滨和神户。

(4)温湿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台风: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在教法上,可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计算两地年降水量差。或者投影自行设计的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并辅之以学生读图—计算—得出结论。最后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森林资源丰富,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二)岛国经济

(1)关于日本农业经济特点:可以联系日本的地形特点进行,直接分析农业基本情况—地少人多,精耕细作,现代化程度高,粮食单产高。

(2)工业发达:讲述日本的工业时可先由学生列举所见到的日本生产的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或品牌,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结合图E、F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其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3)矿产资源匮乏: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工业原料、燃料非常缺乏,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进一步说明日本发展工业和经济的不利因素,加强学生的疑惑感,激发求知欲。附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量占原料需求总量的所占百分比。由学生探讨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采取小组讨论、综合得出: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管理效率高。强调自然地理因素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点明日本“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类型及贸易对象。

(4)主要工业带:可根据教材P63图G,总结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集中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分析日本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克服能源不足的弱势,发展经济的典型实例。

(5)对外贸易:发达,贸易伙伴—美国、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等。两大贸易港口—横滨和神户。

(三)文化交流

(1)文化特点:可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也可适当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并与本国国情密切结合,展现民族特性,形成鲜明的特色。

(2)文化发展:日本的本土文化在世界上非常有影响。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1、图C: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岛组成;日本多山的地形;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

2、图E:日本进口矿产品的国家和地区;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

3、图F:日本矿产品严重缺乏的国情特点。

4、图G:由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一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日本天然港湾与其经济发达的关系。

5、景观图对课文或补充资料加以说明,让学生对日本自然风光、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直观的印象。

本节教材组织学生活动,重点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学会研究日本某一方面的问题。活动安排如下:

1、课前活动:组织学生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或停车场统计日本产车辆,详细记录车体徽标。

组织学生到商店(电器柜)统计日本生产的家用电器,详细记录电器徽标或商标品牌。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有抗日战争内容的纪念馆,讲述抗日英雄事迹。

请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或老同志讲故事。

课前齐唱《放牛娃王二小》,设问:这首歌讲述什么时候的事?以上方案,让学生体会到日本现在与中国经济、贸易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填图游戏或比赛,内容主要是四大岛屿、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其他较大城市、著名港口等。

组织小组讨论—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具备条件的老师可穿日本民族服装(和服)来上课。

会日语的老师可用日本语言引人新课。以上方案可让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得法,可得到较好的课堂效果。通过创设情景引人新课,有利于调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3、课后活动:

收集日本城市风光照片、明信片,举行班级或年级展览。学生可从画报、图册、邮票、互联网等多渠道收集,而后整理展出。

观看日本国家地理概况录像。

教后反思:

本课让学生了解了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工业、经济、文化等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通过对日本地狭人稠的岛国经济的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通过对日本文化发展的认识,加深对文化特色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通过收集日本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料,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本节课起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


真正的教师,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准备好的教学文书,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们降低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在写教案时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1

这是我进入观音山的第一年。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接手初一年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从初一年起步阶段开始教学,有利于整体把握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脉络,了解初中英语教学在不同年级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挑战在于,刚刚毕业的我,要面对一群小我十几岁的学生,还要传授给他们知识,不仅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辛勤的付出。不过我还是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和一群单纯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就,也有不足……

刚开始的一个月,由于还没适应教师的角色,对学生也不够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认为很简单的东西也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后来才明白,学生是刚刚接触,或者是初步接触英语,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肯定和我差很多,我不能忽视这一点而要求每个学生和我一样学好英语。一开始,每天教的内容,就要求学生去复习,去背,但是却没告诉学生怎么复习,怎么背,导致第二天的小测很不理想。而我一直认为是学生不认真造成的,一直责怪学生。因此学生也认为真的是自己不会学英语,才会学不好。在一次年段统一的单元考之后,发现我任教两个班级的成绩与其他平行班有很大的差距,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我的师傅以及几个老师沟通后,才明白:教学生不仅仅是教知识,更要教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渗透各种英语学习的方法和记忆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降低对学生的期望,每天只要求掌握当天重点的单词和句子,当天学习,当天掌握,当天落实。通过这样的调整,在期中考的时候,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差距明显减小。如此看来,正确的心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育的关键。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另一点需要反思的是两个班级的差异给我带来的困扰。刚开学的时候,感觉八班的课堂过于活跃,因为会有几个人会很大声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有时候一激动不举手就七嘴八舌的开始讲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导致课堂不受控制,经常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提醒他们注意不要影响别人,降低自己的音量,并且要举手发言。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刚开学的时候认为他们非常聪明,非常乖,上课也非常顺利,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很认真的听讲,很少有人会突然打断课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渐渐觉得两个班的整体氛围有很大的区别。七班的氛围更成熟稳重一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也不爱发言,上课经常都是默默的听课,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不敢发言,因为怕答错。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上课的时候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竟没人主动回答,需要点名回答。甚至有时候进行课堂游戏互动的时候,因为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八班的氛围更加活跃,积极。不管是课堂的问答互动,还是游戏互动,都能很积极的参与,每个人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在与几个老师探讨之后,更加明确了在教学设计的进行区别化的必要性。要针对两个班级的学习特点,有区别的设计教学活动。两个班级动静有别,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两个班的特点。七班的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在充分的思考之后再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而八班的.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寓教于乐,既然他们比较幼稚一点,那就先满足他们“玩”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两个班的特点都不能放任发展,而要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说七班,也要渗透一些游戏活动,或者趣味性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听,读,写三个层面,还要扩展到最重要的说的层面。八班的课堂过于活跃,主要是因为几个学生特别活跃,喜欢抢答。他们的初衷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不够深思熟虑的回答,因此,对于这几个学生,首先是课后交流,引导他们课堂发言要举手,而且要有思考的回答,而不要凭直觉回答。其实是课堂上多做提醒,对于没有举手就回答的答案,不管是否正确一律不予与采纳,通过这样的弱化让他们明白只有举手并且得到老师的同意才有发言权。两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调整,基本上每一堂课都能很顺利的进行。尤其是八班,课堂活动的配合度和契合度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还总结了自我感觉很有用的经验,如下:

1.切实落实每天的背诵默写任务。每天指定一定量的背诵任务,以当天的新知识为重点,辅以旧知识,让学生每天都能学到一点东西。在过关过程中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集体问题课堂上再次讲解,对于个别问题个别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课堂上迅速配合老师;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听讲,理解知识点;对于课堂上没理解的下课马上请教同学或老师。

3.巩固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相对于开学初已经有一定的改观。7班从开学初的沉闷,不配合,到现在能够积极回答,认真听讲,有了很大的进步。8班开学初课堂纪律涣散,许多人喜欢大喊大叫,虽然现在还有个别时候,但已经有所改善。不过还是要严格控制课堂秩序,不能乱,才能加快课堂节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也不至于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被他们吸引。

4.做好导优辅差工作。指导优生做好课内的功课,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扩展课外阅读,进行课外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差生要坚持严格要求与鼓励相结合,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以上是我初为人师的第一个学期的一点思考和总结,希望下个学期,我能在反思中成长,做的更好!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2

初一学生由于刚刚正式接触英语,对英语的认知不是很深,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学过英语,但是不够系统和专业。做好入门教育便显得尤为的重要。期初备课的时候全体初一的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出了分析和准备。在开学的前两周进行音标字母教学和入门教育,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用语的练习,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了解学情:在教学展开的同时,也逐步的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了了解。在开学的头两周,感觉学生学的都不错,热情也很高,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同时通过调查和了解也知道了大多的学生都在假期期间进行了补课,而且一部分学生还反复的进行了很多次的补习,所以学生学起来头几单元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逐步加深,教学任务的逐渐加大,学生假期补课的老本已经吃光,学生对初中生活的适应期的来临,以及自己对学情的认识不足,逐渐造成了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这些都是自己在备课上准备不足造成的,当发现问题,自己进行调整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备课工作:本学期的备课上还是下了很多的功夫,除了本组的每一周的集体备课,在参考了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后,还针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针对六班学生比较活跃,五班学生比较沉闷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但是有些时候由于学校的其他方面的工作上的事情,对备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冲击,导致有些时候自己上课的时候随意性很大。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自己总是认为教师的教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学生的学。今年的初一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学习,尤其是听课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很差。针对这一特点自己在有序的教学的同时,还特别的注意了学生上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时候自己时常会走进学生,一边讲课一边进入学生中间,同时变换声调,利用手势和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在2班,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溜号现象比较严重。但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学生的英语语音的纠正方面做得不是很好,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提高。

作业卡片方面:自己作为英语组的一员,继承了英语组的共荣的传统,进行卡片批改。每天利用课前的时间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单词和句子的检查,有时自己没有时间,就让课代表帮助自己进行,在批改后对学生进行反馈。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任务繁重的体现。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很多的时候我们确是在费力不讨好,我们认认真真的进行批改,十分的辛苦,但是反馈的效果却不是很好。问题的关键还是落实的不好,我们小组内也经常进行探讨,但是没有特别好的方法。

分层教学的探讨:针对班级出现的两级分化的情况,同时自己在长春听课时候进行了询问他们分层的情况。自己认为我们学校进行分层教学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一时激动写了提案,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校长还是比较重视的。于是我们一行再次对附中的分层教学进行了考察,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时机不够成熟,时间还有些早,对后半部分学生的学习不利,预计在初一下学期或是初二上学期可以进行试验。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3

在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为了把第三单元没处理的内容结尾,我在上新课之前先是处理了73页的语音,然后把《指导课程》上的shelfcheck边核对答案边讲解,之后,我把单词听写了一下,这就得用了二十多分钟。余下的二十几分钟,匆匆忙忙的赶新课,课前以为Whereis/are…?句型非常简单,结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有的学生连No,itisn’t.都不会读,所以一节课仅仅是上了1a-1c还是效果不好。感觉一节课学生光是忙着按照老师的要求翻书,一会是73页,一会是《指导课程》,一会是词汇表,一会是19页,一节课下来,学生翻书翻的累,我也因为课堂效果差而非常自责。

第二节课是在七。三,我舍去了语音和第三单元的《同步》,按照一节完整的课进行,教学的思路清晰,层次条理,学生在学习时状态自然,没有上一节课的手忙脚乱,且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无论是对话训练还是对话表演,学生的大都能积极的表现,且能有一些时间来做《指导课程》的课堂练习。

通过两节课的比较,感觉到平时课堂上没处理完的部分练习可以用单独的时间去处理,而不是为了上一节课的完整,在下一节新课之前匆匆结尾,那将是一节支离破碎的课,效果可想而知。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本课内容设计旨在强化操练本单元的重点句子结构:How much is it? It’s five yuan 扩展表示商品的单词和数词;

结合实物与图片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操练的机会;提高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有目的地选择商品,并能按英语国家的习惯对别人的请求与感谢做出恰当的反应。

我认为本课讲解中看商品猜价格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是本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比较紧密,基本实现预期的效果。

另外练习这个环节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讲练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在go shopping 这个环节学生有些乱,收放不是很自如,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待提高.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5

课堂的完整性

在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为了把第三单元没处理的内容结尾,我在上新课之前先是处理了73页的语音,然后把《同步》上的shelfcheck边核对答案边讲解,之后,我把单词听写了一下,这就得用了二十多分钟。余下的二十几分钟,匆匆忙忙的赶新课,课前以为Whereis/are…?句型非常简单,结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有的学生连No,itisn’t.都不会读,所以一节课仅仅是上了1a-1c还是效果不好。感觉一节课学生光是忙着按照老师的要求翻书,一会是73页,一会是《同步》,一会是词汇表,一会是19页,一节课下来,学生翻书翻的累,我也因为课堂效果差而非常自责。

第二节课是在七。三,我舍去了语音和第三单元的《同步》,按照一节完整的课进行,教学的思路清晰,层次条理,学生在学习时状态自然,没有上一节课的手忙脚乱,且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无论是对话训练还是对话表演,学生的大都能积极的表现,且能有一些时间来做《同步》的课堂练习。

通过两节课的比较,感觉到平时课堂上没处理完的部分练习可以用单独的时间去处理,而不是为了上一节课的完整,在下一节新课之前匆匆结尾,那将是一节支离破碎的课,效果可想而知。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6

本单元教学以食物为话题,主要应掌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见食物,以及它们各自的营养价值。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上口。本单元教材特点是话题集中,句型不多,但生词量大。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参与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让所有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于形式新颖多样,非常吸引学生,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打破了沉闷的教学气氛,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气,这样赋教学内容于演,玩,游戏之中,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能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唤起他们对学英语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游戏之中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信息交流,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使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在游戏之中逐渐培养起来。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做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组织好每一项课堂活动,把表演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7

推荐课改倡导全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一学期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根据教材中的情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的怀境,如教“What’s you name?How old are you?”时,情境有“小歌手大赛报到处”、“迷路的小孩子与警察”、“结识新朋友”、“医生与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绍”等等一些语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讲台上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如师生早晚问好、道谢、道别等,学生已经习惯用Hello、Good morning、thank you、You are welcome、See you、Good bye与我交流。这样就无形中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然后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级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我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跟学生们操练熟了,就让学生自己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

3、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2、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己听的见自己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

3、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

差生上课时注意往往不够集中,我就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记忆方法

学习语言就是要开口多说,多记,多背,只要功夫到家了,学习英语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英语琐碎的知识点太多,每天都有新的知识点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多记,多背。这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现在才初一,主要是以单词为主,如果连单词都记不住,更何况句型听力。因此谈谈自己记忆单词,句型的方法,仅供参考。

1、根据发音脱口而出单词,多朗读,重复多次,背会的东西容易忘,应隔三插五的再巩固。

2、背诵一个小对话,背会了用自己的话把它复述出来,这样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把记不住的单词写在小纸片上,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看,长期坚持,一定有成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教学设计
课时编号第1号
课题前言
和同学们谈地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
教学重点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1.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通常都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其实,天文和地理都属于现在地理学的范畴。大家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地理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这些相信都是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从先从这里入手。
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提出问题:
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
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
教师教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
学生看书p2图片:

从图上看到什么?
提示: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差异?

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

教师对各组的回答进行教案总结并说明这四幅图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详解,逐步让学生了解生活和生产与地理的关系,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
教师讲述: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人总是会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过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逐步的积累这些关系,从而形成地理学。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天文知识、地表的形态、天气、气候、人口分布等等方面,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处处都有地理。
好像一些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便能够充分说明我们生产和生活都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就是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学地理,就是要学会这些规律,让它们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好的生活。
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提问: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现象和奥秘是我们目前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的,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是以后我们要逐步要研究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问题就连老师现在也搞不懂。而我们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形成一个地理的观念,学好地理需要有一个“地理的头脑”,面对我们身边的问题,都会用地理的方法去“想”问题。
看p3巴比伦介绍
讨论:
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总结概括,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否则要受到惩罚,自毁家园。
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看p3“姑姑的故事”
讨论:
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教案总结:
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差异,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同时也说明尊重大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好处,这与破坏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看p4“城市的形成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讨论:
让学生谈谈想法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总结
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用综合眼光,综合地分析问题。
板书:3、综合地分析问题
看4标出地话:
提问:说一下对这句话的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总结概括,社会地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口过多、资源浪费等许多原因破坏了大自然,形成了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因而要更好地生活下去,必须建立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新地生活、生产方式
板书:4、具备可持续发展地观念
教案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初步对地理有了一个简单地认识。地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我们知道要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地理,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利用地理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遵从客观的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前言和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第2号
课题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知识和能力]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
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出问题
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学生回答
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
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考
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
设问引导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多媒体画面3
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组织活动
1.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
列举事例:
模拟观船
①模拟“海边看船”。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
实验行船
②实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观察照片
③观察“月食照片”。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
引导思考
④思考“高站远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4
图略(课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评价过渡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多媒体画面5
图略(课本P2图1.1“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过渡
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出现的图片和问题。
多媒体画面6
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提出问题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多媒体画面7
图略(课本P3图书1.2“地球的大小”)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转过渡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
多媒体画面8

地球仪略图
同学们请看课本P4中间自然段,观察地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
1.什么是地球仪?
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
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5.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知识: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在确定南北方向的基础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
教师要对第5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
多媒体画面9
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
多媒体画面10
板书设计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作业布置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第3号
备课时间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用三课时:
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知识和能力]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方法1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2
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然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见板书设计)。能保证每4~5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校,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对于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结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11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
低、中、高纬的划分
低、中、高纬的划分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
1.什么叫纬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说明基多赤道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
5.什么叫纬度?
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
7.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
8.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
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
1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多媒体画面12
图略(课本P7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
1.赤道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学生观察回答后,并指导学生描画此纬线,填写南北半球的名称)
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3.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看看这几条纬线所经之处,有没有自己听说过的地名。(强调这是几条重要纬线,让学生记住)
承转过渡
通过研讨大家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多媒体画面13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经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0“地球仪上的经线”,课本P6图1.8“格林尼治0°经线”)
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1.什么叫经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并引导学生看图,说明本初子午线及其标志)
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经线?
6.在地球仪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自学
教师及时巡视,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学习,组织学生边自学,边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体画面14
图略(课本P7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哪几个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讨论评价
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然后转入下面的课堂练习。
多媒体画面15
想一想:
1.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为什么?(能,纬线成圆)沿经线呢?(不能,经线是半圆)
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极)
[课堂小结]
教师先用鼠标点击出板书设计表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边回忆、边总结、边点击逐项填出内容。
多媒体画面16
经线和纬线(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经线和纬线
作业布置按照课本P4活动中的步骤,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每隔30°标出纬度与经度,并标出北京与学校所在地的省会城市,比较两地相差多少纬度和经度。
教学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601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