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七单元复习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知识培养目标

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并结合实例了解这些方式的作用。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点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实例,了解这些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实例,了解城市的道路网特点及合理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交通环境的关系。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组织。了解当代金融和贸易和国际联系及特点。结合实例,理解电子通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2、能力目标m.JaB88.coM

能依据货物的类别、数量、运距,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能依据有关图表、资料,分析、评价某交通线、点或商业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的合理性。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小区或街道)商业网点的分布情况,并能用商业中心区位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关知识

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2生物因素

1.2.1种内关系的表现形式: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实例分析及意义)

1.2.2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主要特点及函数图象的辨析

1.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2种群和生物群落

2.1种群——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

2.1.1种群的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2.1.2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2.2生物群落的概念

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森林、草原、农田、湿地、海洋、城市生态系统)

3.2生态系统的结构

3.2.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浅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生态学涵义

以捕食链为例认清:不同生物成员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的确定

课本插图的熟识与问题讨论:

3.3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3.1.1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识图与分析:能量金字塔;

“一山不能容二虎”的生态学涵义

3.3.1.2研究能量流动的重要意义

3.3.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等)

3.3.2.1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识图与分析:再次认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3.3.2.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4.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3.4.2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性——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3.4.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3.4.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人与生物圈——21世纪人类发展的绿色主题——绿色、健康、环保

4.1生物圈的概念

4.2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4.3全球性环境问题

4.3.1有害物质(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重金属等)的污染与生物富集原理

4.3.2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赤潮”和“水华”等现象

4.4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4.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4.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

4.4.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物种(包括经济物种)丰富;特、珍、古老和濒危物种多;生态系统多样

4.4.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森林、草原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蓬勃发展的我国自然保护事业(我国自然保护区已达1405处,国家级有134个)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七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
一、阶段特征
19世纪40~60年代,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阶段。这一“开始”反映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政治外交上:国家主权开始丧失,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开放,中央政府半殖民地化特征体现出来;
阶级关系上:由于长期阶级矛盾的积累和鸦片战争的影响而出现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在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共同利益下,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妥协开始走向联合;
意识形态上:虚骄自大的观念受到剧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之路由此开始。
二、19世纪中叶的开放和20世纪晚期的开放在开放的背景,开放的方式内容,开放的影响上有什么不同?
开放背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要打开中国市场,中国腐朽落后,闭关锁国;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世界趋于全球化。
开放方式:战争条约,主权沦丧,被动开放;主动开放,独立自主,引进西方技术经验。
开放影响:沉沦灾难,但也提供机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瞩目成就。
根本不同:是否坚持独立自主。
三、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析造成其特点的原因。
地主阶级:
①清政府:面对外国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一方面坚持旧的传统,拒绝任何改革。这是由满清贵族顽固的阶级立场决定的,其当时的腐朽性也决定了他们的这一态度。
②地主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其思想的转变是由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造成的,也是由其爱国的立场决定的。
农民阶级:
①洪秀全引进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力主以绝对平均主义改造中国社会,推翻清朝统治。其思想的转变与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影响有关,也受到其小农地位的影响。②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全面学习西方并发展资本主义。其思想的转变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影响的结果,也受到其个人经历的影响。

第七单元 与自然为友


第七单元 与自然为友
三维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作者对大自然的理性思考。?
2.调动感官,体察文中自然的变化。?
3.走山访水,以正确的方式亲近和了解自然。??
单元解读
赏鉴散文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情与景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或呈现为托物抒情,将景物赋予作家自己的品格、性情、风貌,从而组成一组体现作家情愫的意象;或融情于景,作家将个人情感渗透进景物的精细描摹中,踪迹了无,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读出作家对景物的修饰;还有可能移景就情,作家不按实际位置来描述景物,而是按着自己的感情变化来安排笔下的景物方位。?
1.关注写景。关注景物描写是解读这类散文情志的不二法门。由于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景物呈现个性化的布设,所以比较鉴赏可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审美视野。?
2.体味情感。写景状物的散文因情设景,情感丰厚,因此要将自己的感情调适到最饱满最充沛的状态阅读文本。?
3.注重审美。用审美的眼光读文本,品味美景美情,就能获得美的享受,进而生成富有创见性的?评判?。?
4.品评语言,鉴赏技法。透过优美的语言可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和对文本美的感知。通过鉴赏技法,获得写作启示。?
本单元选文也各有特色。《英国乡村》介绍的是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淳美的风俗人情,全篇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又富有深刻的历史感。与纯粹的写景散文不同,这篇文章的意图在于确立一种稳定和谐而又富有诗意的社会范式,因此注意了写景与记人的结合,把描绘的重点放在“欲对英人的性格有所了解”这个目的上,突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道德信仰等,在人与景之间营造出一种安宁祥和的气氛。学习时要围绕这一中心,深入把握文章的脉络。《京都四季》写“京都四季”,形散神不散,在看似漫不经心中,却透着章法上的精心安排,自然而然地营造出一种心与境会、神与物游的诗意氛围。《堤契诺秋日》描绘出画家眼中的自然。作者长年生活在堤契诺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美丽山村,静心体会着一种“最简朴、最虔诚的农夫生活”,景物描写细腻美好,感情抒发自然诚挚,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学习这两篇文章,要在抓住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看看它们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话题引入
归去来兮,采菊东篱;登山观海,对影三人。本单元有些章节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有一些篇章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这些来自异域他邦的散文佳作,凭借精巧独特的匠心,间以隽永无比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摹,表达了大师们对自然人生的丰厚感受和深邃拷问。与自然为友,梅妻鹤子;返归自然怀抱,陶然自得。像欧文一样漫步《英国乡村》,人在画中游,物我两谐,情趣盎然。在烦扰日增的今天,自然也会勾起人们的悠悠之情。而《京都四季》让我忆起了《济南的冬天》,又怎能不让人《想北平》那贴近自然的感觉。那鸡鸣桑树巅的亲切,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故国山川的情感,《堤契诺秋日》不就是《故都的秋》吗?宁做明月风中客,不为名利场中人。读着它们,自然会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断地将我们提升、提高。??
问题导引
1.《英国乡村》描写的是一个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古典宁静的田园景象,也许在现代文明车轮的碾压下,这些田园景象将消失殆尽,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操作层面的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富于群情人伦的社会道德修养问题。现代文明车轮碾压之下,不仅仅是环境平衡的破坏,更为危险的是道德人心的沦丧,是社会和谐心态的失衡。因此,在尽力保护环境的同时,我们还不要忘记寻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心和谐的新道德。?
2.《堤契诺秋日》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作者用舒缓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他所体验到的堤契诺的安详宁静与闲情逸致,表现出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3.《京都四季》和老舍的《想北平》以及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相比较,有何异同??
答案:(1)《京都四季》描写京都的四季入骨入心,细致入微。老舍的《想北平》说“(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点明题意,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性强而议论成分又较多的抒情散文。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故都的秋的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所以,文中对于“秋”的形态、神韵的着笔,目的在于表达对故都的眷恋与哀婉之情。作者热忱地爱故都,爱故都的人民,爱故都的秋天。(2)独具特色的匠心都来自深入的体察和体味,是作者将自己与外部世界真正融为一体的结晶,也是长期浸染沉思的产物。?

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复习要点


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复习要点

1、了解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所做的贡献
(1)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发现落体定律,确立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概念。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星体。
1632〈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宣传“日心说”。
■①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②他的发明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英国科学家)——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经典力学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力学体系。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范例,经典力学最显著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意义: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
3、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1900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
4、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1871年〈人类的起源〉发表进一步论证了其观点。主要观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会发生变异;生物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5、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这个时代称为“蒸汽时代”
6、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报和电影等电器产品涌现,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640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