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
 
1、掌握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和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原因;伪满洲国建立的时间及其性质;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的比较;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领导人及其作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活动;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性质及评价。
2、通过对30年代日本侵华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概述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培养归纳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特点的能力。

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是因果关系。注意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用对比的方法概括抗日救亡运动各项内容的特点。
★新课导入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对峙局面。正当国共双方在南方围绕农村革命根据地鏖兵不已的时候,在东北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着巨大影响的事件,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课前预习(识记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并识记相关知识点。)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日本:①1927年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②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严重打击。中国:国民党政府竭尽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
2、过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炮轰北大营,并攻占沈阳。
3、反应。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国联:主张国际合作。
4、结果和影响。①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1932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②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③局部抗日战争开始。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共抗日宣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
2、东北抗日义勇军。由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自发组成;1931年11月4日,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3、东北抗日联军。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
4、民主人士的救亡斗争。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庆龄任主席,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反蒋斗争。1933年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与红军签定《抗日停战协定》。
★课堂互动(学习历史不仅要识记,还要深入理解,请你认真思考下列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1、有人说,九一八事变是偶然事件。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学习提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侵华事件,它与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外扩张历史密切相关,也与中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不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其原因。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侵略者为独霸中国而精心策划的,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历史原因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1927年的东方会议确立了分裂我国东北的侵略方针,这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内部原因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战争来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外部条件是,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正在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以可乘之机。
2、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他是怎样为自己辩护的?阅读教材P17课后练习三的四则材料,并讨论所提问题。
▲学习提示:回答本题要注意逐条分析把握信息要点,并结合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①蒋介石认为中国在装备训练、工业基础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进行武装抵抗,结果必然是迅速亡国,因此只能是放弃抵抗;
②要依靠国际联盟公理裁决,迫使日本从东北撤兵;
③有条件地让出东北保全局;
④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其核心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政权的本质决定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当亡国奴,以求侵略者允许其政权苟延残喘。
3、历史的发展往往会有多种可能。假如若东北军坚持抗战,结果又会怎样?下面提供若干观点,以启发思考、各抒己见、分组讨论:
①如东北军坚持抗战,必将粉碎日军进攻,使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无限期搁置起来。
②如东北军坚持抗战,可能迟滞日军侵略计划,但不可能改变历史的结果。
③这场战争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无论是东北军保有东北,还是日军占领东北,东北都将成为一片废墟。
④战争将超出东北范围,全民族的抗战提前到来。
⑤战争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⑥战争将在客观上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
 
1、中共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和方针政策是什么?
党在当时的态度是抗日反蒋,虽然提出发动群体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方针,但并没有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
2、为什么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及其活动作为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重要表现?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宗旨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而当时人民的最大要求是进行抗日斗争,而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却对人民的抗日运动进行破坏和镇压,因此说,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就是保障人民的抗日权利和行动,就是反对国民政府的投降、卖国行为。
3、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组织者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而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了《抗日停战协定》,这说明了什么?他们的斗争最后都失败了,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说明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要求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
其共同原因都是遭到蒋介石反动军队及日伪军队的夹击而失败。
总之,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与中共合作抗日的情况说明了中日民族矛盾正在上升,日本帝国主义正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而蒋介石对抗日力量的态度决定了当时抗日与反蒋是结合在一起的。
★知识建构
请同学们降本节课的知识试着用网络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学习检测(学习历史贵在应用,请你应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检测题,评价学习效果。)
1、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100天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C)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B.中日力量对比悬殊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
3、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导致蒋介石作出这一决策的根本原因是(A)
▲学习提示:根本原因是指对事物发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A.集中力量围剿红军B.寄希望于国联的合理解决
C.中国军事力量的落后D.英美对日本的绥靖政策
4、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提出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D)
A.承认日本占领中国东北B.要日本与国联的调查团合作
C.恢复事变前东北原状D.把东北变成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5、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它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有(A)
①中共抗日主张的影响②民族危机的加深③国民政府的退让④一二九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
7、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表明(D)
A.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B.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C.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尚未全面推行D.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存
8、1931年至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特点是(C)
A.涉及华北、东北、福建等地B.参加者都是自发的群众与国民党将领
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D.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
9、(2004全国Ⅱ22)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B)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
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
10、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表明(C)
①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引起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的不满②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③民族矛盾引起国民党内部分化④爱国将领受到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据1933年11月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发布的文件:
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铲除封建残余制度打倒卖国残民的南京政府。实行计口授田,发展民族资本,奖励工业建设。
材料二据蒋介石1933年11月通电:
盖闽变实共匪之最后挣扎,本为其破坏我军之第五次围剿之预定策略。
材料三据1933年12月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人民书:
它的一切行动,将不过是一些过去反革命的国民党领袖与政客们企图利用新的方法来欺骗民众的把戏,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推翻帝国主义与中国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正是要维持这一统治,为了要阻止中国民众的革命化与他们向着苏维埃道路的迈进。
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福建事变的目的是什么?其措施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愿望?
目的是抗日反蒋,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
(2)材料二表明蒋介石怎样看待福建事变?
蒋介石认为福建事变是共产党策划的,目的是破坏第五次围剿。
(3)材料三表明中共中央怎样看待福建事变?
中共中央认为福建事变是反革命事变,目的是要阻止革命。
12、问答题(见课本P16)概述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②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打击日伪军,后被日伪军各个击破;③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抗日游击队、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④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也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其中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等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领导的抗日斗争。
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日本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抗日斗争正在成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主要斗争。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号召,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以后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精选阅读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方案一
教师可直接点出,由于国民党对工农红军先后发动五次##“围剿”,造成中国“内乱”,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从而引出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方案二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指明,到今天为止,国外@#势力灭亡我之心不死。以日本为例,在侵华战争问题上,在一些中国领土问题上层造事端,严重地破坏了两国的正常交往。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日本的侵华事实——明朝末年倭寇侵略中国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一战”时加紧侵略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等,说明日本企图独霸中国,但未得逞,所以日本帝国主义不甘心,趁国共两党内战之机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讲授新课:
一、制造“九一八”事变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再用《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投影和听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痛恨蒋介石不抵抗、痛心国土沦丧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铭记“九一八”这个国耻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扩大侵略,形成对中国南北夹击之势,不久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
二、“一.二八”事变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事变的时间(1932年1月28日)、地点(上海)及国民政府对这一侵略的态度(不抵抗)。点出:国难当头,政府不能扞卫国家利益和主权,总有爱国者挺身而出,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就是杰出的代表。他们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的命令,英勇抗击日寇。由于孤军奋战和蒋介石破坏十九路军抗战,结果可想而知(由学生总结),从而使日本侵略又一次得逞。
在学生了解《淞沪停战协定》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教师指出国民
党政府反动,反人民的一面。这样的政府只能是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三、日本侵略者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学生阅读后完成下列图表
占领东北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以东北为侵略基地向华北推进。而国民政府的态度依然是不抵抗并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塘沽协定》。用挂图或幻灯片出示《塘沽协定》的内容,划出非武装区造成的恶果是什么?(提问)最后指出:从此,日军打开了入侵华北的门户。
此处,可以设问:从“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面对大片国土的沦丧(东北、华北、华东),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中国人民不能也不会坐视,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了!(可作为爱国主义和德育教育的渗透点)
这次救亡运动从时间上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日起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转入抗日战争为止(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从范围上看,包括全国各地的工人、学生、各界人民的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包括爱国将士的奋起抵抗;从坚持时间的长久、范围的广泛性看,整个中华民族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精神。这些光荣的传统,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讨论本目中的众多人物:主要是杨靖宇、赵一曼、何香凝、宋庆龄等人的事迹,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抗日救亡方方面面的情况。注意鼓励让学生踊跃参与,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在上述内容中,尤其是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人物中,你最崇敬哪一位?讲你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讲上述英雄的事迹。)
板书设计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东北沦陷)
二、“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上海)
三、伪满洲国

2018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九一八事变


2018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2、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2,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4,九一八事变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起点。81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制造沈阳事变,拉开了其漫长侵华战争的序幕,国人痛失东北,三千万父老,数千里江山,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之下。“九一八”,就此成为国人的“国耻日”。

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开始爆发战争。

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方会议;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与上海军民的抗战;《淞沪停战协定》;东北的抗日救国斗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介绍,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

(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3)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要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提供的历史材料,帮助他们学习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九一八事变是本节课的第一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成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九一八事变就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近代历史的进程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情况,还可以培养他们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九一八事变发征兵,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扩大侵华战争,导致中华民族的灾难日益加重。这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制约中国社会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成为一切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的激励下,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不是一盘散沙,具有不畏强暴,也于反抗的英雄气概和强大的力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也标志着国内战争将逐步转向民族革命战争。学习这一内容可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是难点。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蒋介石虽为国家领袖,但他代表的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也绝不会发动全国人民去实行抗战;

其二,蒋介石既投靠英美,又与日本有秘密协定。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愿抵抗,而是幻想利用英美日之间的矛盾,让英美压迫日本归还东北三省,而没估计到英美也迫于经济危机,自顾不暇;

其三,蒋介石只看到了日本经济、军事的强大,中国的落后,担心抵抗会导致亡国,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采取了这一祸国殃民的反动政策,并镇压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这不仅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争,也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酿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上课先播放一段《在松花江上》音乐,然后简单介绍此歌来历,转入正课)(板书课标题)

师: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侵略者为独霸中国而精心策划的,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一战后日本对华扩张,遇到哪些障碍?

生:(思考、回答)

师:一是中国人民的反对;另外就是“华盛顿会议”制定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美梦。这使日本对华侵略不得不放慢脚步。但日本帝国主义绝不会放弃向中国扩张的一贯政策。1927年春的日本经济危机和同年中国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造成日本朝野震动,纷纷要求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对华侵略。于是,1927年6月27日到7月7日,日本政府召开了“东方会议”。

1.东方会议

师:请大家思考,这次会议讨论了些什么问题?确定了什么方针?

生:(看书思考、回答)

师:东方会议后,日本对华展开

开了一系列侵略,“济南事件”、“皇姑屯事件”都是日本将侵华方针付诸实施的具体表现。但由于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日本想借张作霖被炸侵占东北三省的计划未能实现。但是,随着1929年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及对日本的影响,使日本侵略者决意对华大举进攻,夺取梦以求的中国东北三省。请大家看书回答: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中国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2.九一八事变

生:(看书讨论回答)

师:(播放九一八事变中日军炮轰北大营和攻占沈阳后屠杀平民的录像片段,出示蒋介石给学良的不抵制密电,然后,电脑演示东北三省沦陷的过程及有关财产、军事装备、国土面积、人口数字的损失。随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后“阅读与思考”提供的四条史料)请大家讨论:为什么当日本大规模武装侵占东三省的时候,蒋介石不顾民族的安危,采取不抵抗政策呢?从上面四条史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相互讨论,回答)

师:(总结)正是由于蒋介石奉行亲帝反共反人民的政策,才决定了蒋介石对日本大举侵华实行“不抵抗政策”。在他看来,一切抵抗都是徒劳的,中日力量对比的差距,中国的落后决定了抵抗必败。而且更危险的是,一抗日,必然要发动人民,联合共产党,使其力量壮大,不仅不能完成“剿共大业”甚至有可能让共产党夺取天下。所以他认为:丢掉东北而能换来十八省的完整,是划得来的。他还有一张王牌可以利用,这就是:利用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让英美压迫日本归还东北。于是,他派代表去国联告状。请大家考虑,在当时世界形势下,国联能否为中国撑腰?它的态度怎样?日本能否接受国联的建议?

生:(阅读教材小字,回答)师:既然日本不接受国联的建议,又不从东北撤兵,那它用什么办法来掩盖侵略中国的事实呢?

生:(讨论回答)

3.伪满洲国的成立

师:日本于1932年初,通过策划成立“伪满洲国”,掩盖了其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实,“以华治华”,最终完成了“东方会议”所制定的侵略方针。从此,东北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但日本的侵略扩张目标绝不是一个东北三省,而是全中国。英美的软弱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进一步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为扩大侵略利益,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又挑起了“一二八事变”。

4.一二八事变

师: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的战略意图是:

一、利用这一事件,转移国际视线,保证伪满洲国的顺利“独立”;

二、利用侵略上海给国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妥协,承认吞并东北三省的既成事实;

三、有可能的话,占领上海,把它作为对中国南部进一步侵略的基地。这是日本大举侵华的又一步骤,它的发生,又打破了蒋介石牺牲东北,换取其余省份安全的“幻想”。面对日本的这一侵略。中国方面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官兵,在军长蔡廷锴、蒋光鼎的率领下,奋勇抵抗。(指导学生看书,了解这场抗战双方作战情况)

5.十九路军的抗战

师:一二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上海军民的抗战,各种物资及慰问品大批汇往上海,许多战士也请缨杀敌。(出示地图)在京沪沿线和浙、皖、赣地区有国军60个师,近百万军队。但蒋介石却视“沪战在外交上应是局部问题,不能扩大;军事上,‘剿赤’部队不能调用。”结果坐视上海军民抗而不援,弹药不补,捐款、捐物皆扣,终使十九路军在与超过自己一倍多的日本激战一个多月后,被迫撤离。国民政府同日本谈判签订了《松沪停战协定》(出示协定的主要条文)请大家分析讨论协定的危害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中国的主权丧失,上海成了不设防城市,日军留驻上海,为今后扩大侵略创造了条件。日本的不断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全国各阶层的极大愤慨,一场救亡图存的抗日运动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重点: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难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松花江上》的音乐,简单介绍此歌的背景,引入1931年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展示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图片,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问: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不是偶然事件?引导学生从日本国内、国际、中国国内形势方面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设问: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蒋介石为什么不顾民族安危,采取不抵抗政策?
让学生阅读课后材料解析的四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学生议论之后教师归纳: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有:①认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②担心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斗争中发展壮大。③认为国联合制裁日本。④认为让出东北,可确保其他十八省的安全。上述四点都是蒋介石为其妥协退让的辩解。蒋介石不抵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所代表的和维护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始终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二、一二八事变
展示有关“一二八事变”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楷体字部分,了解事件的经过,十九路军及上海军民的抵抗事迹。
三、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在讲述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各社会阶层,以及他们的抗日救亡活动。东北抗日武装的抗日斗争
通过展示有关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图片,由学生介绍他们所知的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讲述福建事变时,教师可联系一二八事变以及事变后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围剿”红军的史实来分析福建事变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福建事变的特点
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1931-1936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此,反蒋便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部分,反蒋抗日是1931-1936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特点。
板书设计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爆发原因
2.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及其原因、影响
二、一二八事变
1.一二八事变
2.淞沪抗战和《淞沪停战协定》
三、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共的抗日宣言
2.东北抗日武装的抗日斗争
a.抗日义勇军
b.东北抗日联军
3.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抗日反蒋斗争
a.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福建事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35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