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JAB88.cOM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Ⅱ基础知识点
1.中国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业而来的,农业的始祖是神农氏。
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我国世界上是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国家之一。
3.五谷是稻、黍、稷、麦、豆;六畜是猪、马、牛、羊、鸡、狗。
4.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大大提高了当时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牛耕开始于春秋后期,铁犁的应用开始于牛耕,西汉时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6.唐代开始出现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7.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是翻车、筒车、其中翻车的改进者是马钧。起源于西汉时期的坎儿井是西域的水利灌溉工程。
8.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治理黄河的工程师是王景。
9.井田制开始于商代,鼎盛于西周,崩溃于春秋,井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10.春秋各诸侯国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力。著名的改革有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的实质是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11.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至此,土地私有制完全取代井田制。取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2.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
13.宋代因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到明清时,因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14.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为限制兼并,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15.汉代农庄的劳动者与庄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汉代出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说明出现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6.山东、山西是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四大经济区,其中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原因是:①传统的农业区;②自然条件优越;③开发较早日、人口稠密。
17.两汉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大部分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18.中国古代三次北农南迁分别产生于两晋之际、安史之乱、两宋之际。南迁的共同原因是北方长期处于战乱。
19.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作用:①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②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20.中唐以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此时江西、湖南开始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粮食基地。到南宋时,南方强于北方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21.从二里头(夏朝)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当时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戌方大鼎(商末期),技术最精湛的是四羊方尊。
22.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是世界上冶铁史上的奇迹。到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这是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
23.汉代时期,我国人民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时,用煤已经相当普遍。南宋末年时,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焦炭的应用是古代冶炼金属史上的一大飞跃。
24.上古时,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西周以后,丝织工艺迅速发展,汉代丝绸开始远销于欧洲,中国因此获得丝国的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艺。
25.宋末元初以来,边疆的棉花种植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革新了棉纺织工具。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
26.陶器发明于石器时代;主要产品有:彩陶、黑陶、白陶。
27.东汉晚年,我国已烧出了成熟的青瓷。南北朝时,成功烧成了白瓷是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唐代时期,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唐代起,瓷器大量出口。
28.中国古代手工业包括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特点是:①多供给自己消费和缴纳税收、很少用于交换;②对于稳定小农经济有一定作用;③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官营手工业开始于西周到明代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主导地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的进步。
29.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到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的四民是指工、商、士、民。
30.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关系。
31.最早的商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2.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商朝,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代(四川成都)的纸币叫交子。元代,广泛流通纸币。明清时最流行的货币是白银。
33.隋唐时,由于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业发达,产生了长安、洛阳、扬州等闻名中外的大度会。宋代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34.明清时期新的商业特点是: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35.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的。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城市的规模不大。
36.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其以江南地区兴盛。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商品转运码头汶口。
37.唐代,长安实行稳齐划一的坊市制,即坊与市分开。宋代东京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专业市场等。在汴京(东京)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
38.从唐到清的外贸港口是广州。唐宋将外商称为蕃客。
39.明朝出现了《天工开物》一书,总结了当时工农业生产技术,双季稻得到大面积的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农民广泛种植棉。
40.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其中最著名的有苏、松、杭、嘉、湖五府。
41.明中叶以后,在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是因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
42.手工工场的分工细致说明:当时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记录表明当时存在一种纯粹的雇佣关系。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的记载,则表明雇工有人身自由。听大户呼织表明当地已形成劳动力市场。
43.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有:
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②发展不平衡,不成气候
③政府剥削,购买力下降,市场难以维持发展
④政府的政策(海禁和重本抑末)
⑤金钱投资方向的转变
44.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寻找香料,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45.新航路开辟的社会背景(或原因)是①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②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③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开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④基督教会为了传教;⑤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条件(这也是条件);还有地圆学说的流行。
46.最早进行探索的航海家是迪亚士,他抵达了好望角。最早到达印度(东方)的航海家是达伽马,他开创了东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
47.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欧洲①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②西欧开始崛起;③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⑤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⑥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非洲⑦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黑奴贸易开始于1502年),对亚洲⑧白银的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对世界⑨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48.葡萄牙的殖民地是西非海岸和东非海岸,还有马六甲,印度(印度尼西亚的一些),沿海据点、岛屿和中国的澳门。
49.西班牙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在亚洲只有菲律宾。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充满了封建色彩。
50.16世纪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即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东方香料贸易。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51.英国海盗的掠夺行为得到了政府的鼓励,17世纪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战争,到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52.由于北美洲人口减少,英国等进行以三角贸易形成的黑奴贸易。
53.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条件是:①社会的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②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各行各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热潮。
54.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业,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它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55.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是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蒸汽动力的使用,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5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机器取代手工工场。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
57.第一台火车是1814年,乔治史蒂芬孙成功制造的,第一条铁路修筑于1852年,从此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58.铁路旅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这是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工业革命中两个领先的部门是纺织业和铁路业。
59.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国家;②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③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6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显著成就是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
6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76年,贝尔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马可尼于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报。
6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械化的工厂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工业时代;②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③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6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②大财团发展垄断行业;③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64.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5.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长期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66.1857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球,说明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6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国门并取得贸易暴利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的11个通商口岸,其中汉口,南京是《天津条约》增开的,天津是《北京条约》增开的。
68.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开始于《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完全丧失于《望厦条约》。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①极大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②中国的大门被迫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69.1842年1846年,涌入中国的洋货中棉纺织品占了绝大部分。但销售情况不理想,原因是:①中国人民穷;②输入总额开始下降;③不了解中国;④自然经济占剧着主导地位(根本原因)
70.19世纪60年代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71.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统治危机的背景下,掀起了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和求富。
72.洋务与官办企业的区别是:①它采用了机器大生产的方式;②采用了雇佣劳动方式;③部分地方实行成本核算。
73.1861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74.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作用:①分洋利;②为附近地区提供燃料,促进其他工业的发展;③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少的推动作用。
75.19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一批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有一定的发展,最直接的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家设厂的限制。当时的实业家有:张謇、宋宗敬、荣德生。
76.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①列强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②清政府征收高昂税收;③民族工业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帮助。
77.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是指:一战时期,原因(条件)是:①欧洲各主要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④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农工商部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设定纲要七条》。其间,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当时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是:范旭东。
78.日本侵华的主要目的是:经济掠夺。对沦陷区工矿企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79.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功能纲要》,提出适地适产主义。
80.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出现了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的局面,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81.民国期间,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其中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82.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的陋习,原因是:①受西方影响;②反满情绪;③政府的政策。
83.在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发起了女权运动。反对妇女缠足的人是:康有为和康广仁兄弟。
84.19世纪40年代,西夕传入中国的一些通商口岸,19世纪60年代上海开始创办一批西菜馆。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85.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近代居民普遍和典型的居住是大院和里弄住宅。其中,大院多分布在北方城市。里弄主要出现在南方城市以及天津等地,另外在大城市区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引人注目。
86.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小说林》、《明小说》、《绣像小说》和《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新文化运动以后,阅报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87.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第一次自拍影片,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88.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①西方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②政策的推动;③一些传统不适合社会发展和世界潮流。

延伸阅读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汇总:中国皇帝顺序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汇总:中国皇帝顺序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昏庸、荒淫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废吴主自立,建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以嫡长子身份即位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继承大统

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最后一帝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汇总:14—19世纪初的世界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汇总:14—19世纪初的世界

时间、分期

14-19世纪初的世界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14世纪中期-1840年)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多熟种植制及其品种开发;引进国外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施用饼肥;出现《农政全书》等农学著作。2、手工业:明晚期炼钢技术仍在世界领先;景德镇成全国瓷都,明清发明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瓷器大量外销;苏杭丝织业鼎盛;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3、商业: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徽商、晋商崛起。

政治

1、明朝:①明太祖废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顾问);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确立;③明宣宗时内阁获票拟权。但内阁并非法定中央机构,不能制约皇权反使之加强。2、清朝:①康熙时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②雍正时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

文化

1、思想:王阳明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反封建民主思想代表李贽、黄宗羲等。2、文艺:小说空前繁荣,四大古典小说问世;明传奇兴盛,昆曲一统,汤显祖《牡丹亭》最为出色;清徽、汉合流,京剧形成;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3、科技:郑和海船和牵星术导航世界领先;《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传统科技巨著相继问世。

世界历史

14-16世纪的欧洲

17-19世纪初的欧洲

经济

1、14、15世纪,意大利半岛的佛罗伦萨等地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并向英、法等国发展。2、1500年前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西、葡王室的支持下,西欧航海家开辟了通往美洲和印度等地的新航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1、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荷兰成为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向法、美扩展。2、荷、英、法加入殖民国家行列,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政治

欧洲宗教改革:①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②爆发:1517年马丁·路德揭开序幕。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简化仪式,《圣经》权威,君权至上。结果:形成路德新教,确定“教随国定”原则。③扩展: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清教)。④评价: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打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和教育发展;加尔文教成早期资产阶革命旗帜。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确立;18世纪英国内阁制形成,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和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2、18世纪晚期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规定美国国家权力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组成,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使,行政权赋予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司法权集中于联邦法院。并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联邦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形式。

文化

文艺复兴:①背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精神追求;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②指导思想人文主义。③成就: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达·芬奇《蒙娜丽莎》。④评价: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打破天主教会精神专制,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思想: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它公开质疑教会和统治者说教,抨击教会权威,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其核心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它被视作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并反对一切外在权威;号召人们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和德意志的康德。2、科技: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为两次工业革命奠基。

选修

改革、人物

人物: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美国国父华盛顿;一代雄狮——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2、近代自然科学之父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中国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著中国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改革:欧洲宗教改革:见世界历史政治部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古代:西欧)
自查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特点、评价?
罗马法的形成发展历程、评价?
1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2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现代:全世界)
自查点:
美苏冷战的标志、表现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20世纪中后期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0世纪末开始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特别是国家利益的尖锐对立而破裂。
2.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公开宣称要干涉他国内政,是美国“冷战”政策正式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表现,其实质是通过经济援助,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1949年美国策动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
苏联和东欧国家针锋相对,1949年成立经互会,以对抗马歇尔计划;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局部热战: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事件;亚洲地区发生“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欧共体)与日本的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3.西欧与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2.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不可能建立单级格局、形成独霸世界的局面,因为世界多个政治经济力量崛起(欧盟的建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正在对美国形成制约。
3.当今世界格局:世界政治格局从近期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并还将继续下去;从长远看,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3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