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
3.了解昆虫的激素调节。
4.了解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二)能力训练点
1.由于本节知识内容与人类的许多疾病、生产应用有密切的联系,重点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中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以及激素间对代谢、生长发育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本节中生物科学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由于激素分泌失常,常常会产生奇奇怪怪的病,通过学习,消除迷信和疾患的神秘感,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掌握研究激素的几种重要方法,如移植法、切除法、饲喂法等。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理解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素的分泌及其生理作用。
2.难点
(1)激素的生理作用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的界定。
(2)促进生长与促进发育的区别。
(3)相关旧知识的遗忘对理解本节内容产生的障碍。
3.疑点
(1)对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的认识。
(2)对通过移植、切除等处理后动物的生长发育的认识。
4.解决办法
(1)必须学习与本节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什么是体液调节?何谓内分泌?昆虫的变态发育等
(2)在教学中结合常见疾病进行学习,增强结合实际的能力。
(3)针对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后所想象出的“实验设计”进行启发,提高知识间的整合。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对三种重要激素的分泌部位、生理功能、异常表现及实验证明等几方面进行列表、归纳、自学。
2.结合学习中学生常见的疑问进行讨论启发。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引 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调节。在动物中,产生了较植物生命活动更完美的调节机构来管理自身,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明确目标:
1.了解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甲状腺素、性激素、生长素等激素的分泌及其生理功能。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讲 述: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两种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设问:其中主要的调节方式是什么?二者间的关系如何?
复述强化: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二者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
复习深入: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呢?动物体的各种机能、各个器官和各个系统活动之所以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以及动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所以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神经系统的调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结构上,几乎所有的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内分泌系统配合神经系统使机体各部分的活动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内分泌系统是由大量的内分泌腺组成,如甲状腺、胰岛、垂体等,由于它们没有专门的导管,因此它们合成的分泌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液、淋巴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它们的分泌物叫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随体液的循环作用于靶器官,产生特异性作用。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反应比较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更广。反过来,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如:甲状腺激素及生长素分泌不足或过多时不仅影响机体的生长,也影响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可见,两种调节之间在功能上既互相配合、互相联系、又相互影响。平常,激素被看管得很严,得不到命令不得轻举忘动,当这种管理机制失灵时,结果如何?请同学们对照表1(将本节课要用的表格都印在纸上发给学生)来学习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

学生自学与讨论:10分钟。
学习指导:先分后合。
1.甲状腺激素
检查自学结果:结合上述表格项目,首先请两个学生回答。
评价反馈:分别复述分泌部位和生理功能。
重点学习:在甲状腺激素部分的教材中,为了确定甲状腺激素的机能,讲述3个重要的研究实验及其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下表2再看书。

学生回答:表中内容。
评价反馈:应如下表:(学生边回答,边在银幕上将答案逐项打出)。

补充性讲述:人们在实验中还发现,如果给上述实验2和3中的狗移植甲状腺可以消除切除的后果,代谢恢复正常。
复习巩固:同学们在初中生理卫生中学习过,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什么病?症状是什么?如果成人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什么病?症状又是什么?食物缺碘会引起什么病?
学生回答:
评价复述:前者:呆小症,症状是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等。后者:甲亢,症状是新陈代谢过于旺盛,体内物质分解加快,心跳、呼吸加快,神经兴奋性高,易激动等。食物缺碘会产生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思考:上述疾病该怎样治疗或预防?
从上面前两种病的示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激素(甲状腺激素)反过来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机能。
知识点总结:从上述的实验及分泌失常等证据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略)。
2.性激素
检查自学结果:结合自学时使用的表格项目回答。
评价归纳:应强调性激素的两个重要功能:一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或卵细胞的产生,二是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正常的性周期。视情况,应补充第一性征的知识。
验证实验:对照表3,师生互作完成。

问题释疑
①移植卵巢的公鸡会生蛋吗?启发:要形成蛋需要哪些条件?比如:产生卵细胞的卵巢,分泌蛋白、形成蛋壳的输卵管等。结论:不能,因为没有输卵管。同样的道理,移植精巢的母鸡能形成精子,产生雄性激素,但是不能排出精液。
②封建时代的太监都有哪些身体变化?启发讲述:由于雄性激素分泌量减少,呈现出女性化特征,如声音、皮肤等。这是因为在男女性体内同时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只不过在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分泌量占优势,反之,女性体内雌性激素分泌量占优势。故当男性的精巢被阉割后两种性激素失衡,则出现所谓的“性逆转”现象。
③如果在人幼小时期性激素分泌过多或不足,会导致什么现象?分泌过多,会引起性早熟,分泌过少,称“性幼稚”。
提问:请同学们列举,阉割法在农业生产上都有哪些应用?
3.生长激素
检查自学结果:对照表格项目,抽查学生回答。
评价反馈:分泌部位是垂体,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动物体的生长,还能影响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实验验证:

补充:①在人的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产生巨人症,患病的人一般寿命不长。告戒学生不可滥用激素。反之,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
②成年后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思考:如果给蝌蚪分别饲喂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其结果是什么?
通过对本题的思考,让学生体会促进生长与促进发育的区别。
结论:前者迅速提前变态成小型青蛙,后者长成体型较大的蝌蚪,按正常时间变态。
(三)总结与扩展
填写并总结学生自学表格。
(四)布置作业
1.影响婴幼儿脑发育的激素主要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
2.男性的两侧输精管结扎后,生理上将表现为 [ ]
A、不排出精子,第二性征改变
B、不排出精子,第二性征不变
C、排出精子,第二性改变
D、排出精子,第二性征不变
3.填表:

答案:1、C2、B3、(见下表)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及其关系
两种方式: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主要方式:神经调节
关系: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二、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
1.甲状腺激素
2.性激素
3.生长激素
 
六、教学步骤

二、神经调节

教学目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识记)。

2.兴奋的传导、植物性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C:理解)。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A:知道)。

教学难点

1.兴奋的传导。

2.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教学用具

投影仪;脑模型。

电脑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小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

投影片:神经纤维传导的投影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结合直观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在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九章中,我们学习过神经调节的基础知识,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现在大家先看四组画面。

(演示电脑动画。)

1.脊蛙的搔扒反射;2.马戏团的狗熊耍杂技;3.经过训练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4.刚出生的小猪吃奶。

提问:哪组画面属于非条件反射?什么叫非条件反射?哪组画面属于条件反射?什么叫条件反射?

(回答:略。)

提问:条件反射有什么意义呢?

(回答: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讲述:以上我们搞清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那么究竟什么叫反射呢?

(回答: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讲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提问: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回答:略。)

讨论:就缩手反射的反射孤(针刺指尖)分析一下反射弧的五部分。

(由学生完成。教师小结,归纳板书要点。)

讲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完整才能完成反射。试想:当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怎样经过反射弧的各部分从感受器最终到达效应器呢?现在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演示反射弧模式图,并借助此图复习神经元结构的知识。(细胞体、突起、神经纤维,为兴奋传导打基础设伏笔。)〕

(演示反射过程中兴奋沿反射弧传导的电脑动画。)

提问:根据上述讲解、观察,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上传导时,有的在一个神经元内(主要在神经纤维上),有时需要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这两种情况下的传导方式是否相同呢?

教师答:不相同。这是两种不同的传导方式。

我们先来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讲述:(出示神经纤维传导的模式图投影片。)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物理课中的电势)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的膜发生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

提问:请同学们按照物理课的电学知识讨论一下将会出现哪些情形?

(回答:略。)

归纳: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电位差,有了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提问:电流方向如何呢?(要求回答:膜外电流从本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则相反。)结论:在膜内外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可用示波器记录到其存在。

讲述: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依次进行下去,兴奋则不断向前传导,已兴奋部位又依次恢复原先电位。

需要说明的是兴奋传导在神经纤维上以电流形式进行,但它与电流在金属导线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全过程的电脑动画,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提问: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如轴突)的末稍时,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也就是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兴奋是如何传递的呢?讲述: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演示突触小体结构模式图。)

讲述:边指图边讲解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叫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突触由三部分构成:

①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

②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③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联系生活实例加以分析说明)。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用电脑动画演示上述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细胞间传递部分”的倒数第二段内容,阅读后回答问题。

提问: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吗?为什么?

(回答:是单向的。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兴奋的传导为重点,整个过程连续起来可表示为: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小泡内递质释放——膜电位变化。

大家在掌握上述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联系模式图,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药物抑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兴奋不能传递。)

提问:我们知道,进食后食物要消化,食物消化的过程离不开胃肠蠕动。你能感觉到胃肠蠕动吗?为什么?

胃肠蠕动我们是感觉不到的。原来调节其活动的神经叫植物性神经。

什么叫植物性神经呢?植物性神经调节作用有何特点?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课外读“植物性神经调节”。

(第二课时)

初中生物课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人的大脑皮层中有神经中枢,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提问:中枢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回答:脑、脊髓。)

提问;中枢神经与神经中枢相同吗?

(回答:不相同。)

提问:人和高等动物的高级神经中枢指什么?。

(回答:大脑皮层。)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大脑皮层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它无论在控制躯体运动、人类的语言活动和内脏活动方面都是如此。下面我们首先看看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出示脑模型,并找到中央前回。)

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第一运动区的机能有哪些特征呢?

当刺激中央前回顶部时,可引起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时,倒出现头部器官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时,可以出现相应器官运动。这不仅说明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其代表区,而且二者位置关系倒置。即:中央前回从顶部→底部,正好与躯体代表区从下肢→头部相对应。

同学们看课本图4—14,并注意图下注释。

讲述:从图可以发现,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只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而与躯体的大小无关。如人类最灵巧的手虽然在整个人体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大脑皮层代表区中所占的区域却很大;又如:我们的一张小巧的嘴,却在大脑皮层代表区张开大口占据“地盘”;人体的躯干虽然占了人体的很大体积,但在大脑皮层代表区的范围却只有很小一部分。因此,运动区的机理主要有上述两点特征。讲述: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也有其特定代表区域,我们称之为言语区。

(看课本中图4—15。)

临床资料表明:当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时,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即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不能讲话,不能用语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皮层额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则会出现病人会讲话、会书写,能看懂文字,却听不懂别人讲话,这种情况叫做听觉性失语症。

注意两类“失语症”的核心分别为:

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

另外,临床资料表明,当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受损,还会造成失写症、失读症等。

下面请大家阅读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相关的两段内容(包括小字部分,了了解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以及下丘脑的重要调节作用。

小结:总之,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脑干中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脊髓灰质里有排便中枢、排尿中枢;通过对本册小字部分的阅读,我们也了解到,位于间脑的下丘脑与内脏活动密切相关。它们的活动都要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这说明神经系统各部分的调节作用是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正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协调统一,机体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适应内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研究结果还证实:大脑两半球的作用也存在类似特点,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如,左半球支配说话、写字,并在进行数学计算和抽象推理等方面起决定作用;而右半球在形象思维、认识空间、理解音乐和理解复杂关系方面的能力则优于左半球。二者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有助于人体的全面发展。

以上我们学习了有关神经调节的一些新的知识。前面大家还学习过动物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上述这两种调节作用中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但是由于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因此,这两种调节方式各有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比较一下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不同特点。

(投影展示表4-2。表中只给比较项目,具体内容采取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的方式完成。)

小结: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复杂,调节功能也很多,既有各自的独立性,更表现出高度的协调统一,神经系统的调节还与激素调节相互配合,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得以顺畅有序地进行,以适应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教学目的

1.激素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
2.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
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A:知道)。

教学重点

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

教学难点

先天性行为(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与后天性行为(包括印随、模仿、条件反射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用具

投影片:激素调节与行为的导读思考题;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遮覆式比较表格;草履虫应激性实验;育雏的母鸡和小猫;大山雀偷饮牛奶;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的示意图。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阅读、归纳相结合。

讲述与谈话、观察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对动物个体的代谢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调节活动。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动物行为虽然是以动物个体为基础,但很大程度上是表现为生理基础在同种个体之间(种群内部)或不同种个体之间的复杂生命活动。因此生命调节的含义就更加丰富。范畴就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有关动物行为的知识。

提问:初中学过哪些动物的行为?
(回答:略。)、
提问:根据行为的来源,可将这些行为分为几类?
(回答:两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提问:这些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哪些系统的直接参与?
(回答: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讲述:我们今天就重点学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与动物行为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激素调节与行为”这部分内容,并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出示投影片:“激素调节与行为”导读思考题。)
1.激素调节在动物的哪些行为中表现明显?
2.请用最简单的表述方法,总结一下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学生阅读,教师巡视。大部分同学阅读完时,组织学生回答问题1。)l
(甲回答:激素调节在动物的性行为和对幼仔的照顾方面表现明显)
(乙回答:激素调节在动物的繁殖行为方面表现明显。引导: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乙同学的回答与教材表述有些不同,请你解释一下你是如何理解繁殖行为与性行为,以及对幼仔的照顾行为之间的关系的?
(回答:繁殖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子代的哺育等。性行为和对幼仔的照顾行为可涵盖在繁殖行为中,因此,繁殖行为对性行为和对幼仔照顾行为来说是大概念。)
讲述:关于问题2请两位同学(该同学的选定应根据巡视掌握的情况定)上黑板写出自己总结的情况,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总结分析一下是否合理。
评价:甲和乙都总结得很好,概括性都很高,特别是乙。具体在这节内容中,主要讲述的是激素对繁殖行为的调控,因而甲的总结更贴近课本内容,但乙的总结概括了所有腺体激素在行为调控中的机理,可以说是激素对行为调节的通式。
讲述:下面我们来看问题3,请另外一些同学发表自己的见(甲回答:每年春天的夜间会听到雄猫和雌猫在墙沿或屋顶上“二重唱”,这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在猫体内作用的结果。)

(乙回答:每年春季,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衔泥做窝,产卵育雏,也是性激素对繁殖行为调节的例。)讲述:甲乙两位同学所举例子都很好,很贴切。现在我们学习下一个问题,神经调节与行为。请同学们阅读这部分内容(除课文最后一段),并注意用最简练的文字,填写下列表格。(出示投影片: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遮覆式比较表格。)

类型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趋性非条
件发射本能印随模仿条件
发射概念举例特点异

(注:填写表格时需用到初中“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人类的神经调节”两节知识,因此课前教师需布置学生复习)

(教师巡视,待同学完成时,把投影片遮盖部分打开,显示答案。请同学们对照检查。并强调在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中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之间,印随、模仿、条件反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帮助同学真正理解上述概念,可举如下事例进行分析。)
事例1:(出示投影片: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当草履虫培养液与清水滴连通时,草履虫聚集在培养液滴处;当在培养液滴边放一·粒食盐时,草履虫向清水滴处聚集。
(回答:草履虫的这一行为属于趋性。)事例2:用针轻轻地刺激蚯蚓身体的后部,可以看到它只是身体后部很快地发生反应,而身体的前部反应比较微弱。
(回答:该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事例3:(出示投影片:育雏的母鸡和小猫)一只失去雏鸡的母鸡,会把两只失去母猫的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猫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小猫也安然地接受母鸡的抚爱;跟随母鸡行走,把母鸡当作自己的猫妈妈。

(回答:母鸡的行为属于本能,小猫跟随母鸡的行为属于印随。)

事例4:(出示投影片:大山雀偷饮牛奶)若干年前在英格兰,人们发现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的盖,它偷饮了牛奶,后来过了不久,其他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饮牛奶。

(回答:大山雀的行为属于模仿。)

事例5:(出示投影片: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示意图)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后来,人们在狗吃肉前先摇铃,经过若干次训练后,只要铃声响起,不给肉,狗也分泌唾液。

(回答: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响起,没有肉吃,仍分泌唾液属条件反射。)
讲述: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大家不仅对各种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还知道除单细胞动物外,其他动物的行为无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还是印随、模仿、条件反射,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越发达的动物,行为的表现也就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本课最后一段,注意弄清楚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提问: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略。)

小结:本节所学内容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是重点。课后,请同学们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附表:

项目

概念

举例

特点

异同点





趋性

动物对环境因素的
刺激所引起的最惭
单的定向反应。

臭虫趋热性。
鱼类趋光性。

从单细胞动物开
始出现。

①生来就有;
②遗传物质决定

①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非条件反射

动物身体某一部
分的运动反应。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从具有神经系统
的动物开始出现。

本能

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

蜜蜂采蜜。
蜘蛛织网。

许多非条件反射的有机集合。






刚孵化的动物对于第一次接触到的能活动的较大
物体都能紧紧追随。

刚孵化的小天鹅,跟着母天鹅游水。
刚孵化的小鸡,紧随母鸡左右。

刚孵化出的动物具有此行为。

①根据后天经验生成;②环境决定
(也有先天的基因基础)

②与神经调节有关。除单细胞动物外,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仿

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主要表现在幼
年动物对年长者的行为进行模仿。

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幼黑猩猩学从树洞取食白蚁。

幼年动物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体验新事物,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建立的反射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听到铃声,狗分泌唾液。
吃过梅的人在看到或谈到梅时会分泌唾液。

幼年,成年动物都可建立,但需强化

七、参考资料
 
1.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比较

2.激素机能的研究方法 为了确定一个腺体的内分泌机能,一般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材料:
①切除这个腺体后出现特异性症候群——机能减退;
②切除腺体后再移植此腺体的组织或注射它的提取物则出现机能补偿,原有的由机能减退所引起的特性症候群消失了,这叫做替代疗法;
③在正常机体内移植此腺体或注射它的提取物引起机能亢进的特征性反应;
④决定性的证明是在流出这种腺体的静脉血中确证有这种激素的存在。
最后是分离提纯,确定它的结构,人工合成出这种激素用于治疗取得疗效,进一步肯定这种腺体的内分泌机能。
3.常见激素的化学本质 脑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及生长素均是多肽或蛋白质,其中生长素(人)是由191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甲状腺激素是含碘氨基酸,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简称T4,即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简称T3)。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形成的二肽,其中A、B两条肽链分别由21和30个氨基酸组成,两链之间由两个二硫键相连接。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均属于甾醇类。
4.性别与性激素 雄激素与雌激素在机体中作用虽然很不相同,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很相似,两类性激素间可以相互转变。雄性激素在机体内可变为雌性激素,由尿排出;雌性激素也可变为雄性激素,由尿排出。人们已经知道,不论雄性还是雌性动物体内都存在着一定比例的雄激素和雌激素,雄性动物的肾上腺皮质及睾丸能产生雄激素,也能产生雌激素;雌性动物的肾上腺皮质及卵巢也能产生两类性激素,它们在动物体内存在着一定的平衡。雄性动物中,平衡偏向雄性激素方面,多余的雌激素经尿排出。而在雌性动物中,平衡偏向雌性激素,而多余的雄激素经尿排出体外。如果上述的两类激素中的某一种出现分泌障碍,平衡失衡,则会导致人们在动物中发现的“性逆转”现象,实际上是第二性征异性化。
5.生长与发育的区别 生长是指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的增加,是原生质和细胞数量增加的结果。发育是指在生物的生活史中,其构造或机能通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等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甲状腺激素在脊椎动物的发育和成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与生长素协同作用促进生长。

相关知识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教学目的

1.激素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

2.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

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A:知道)。

教学重点

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

教学难点

先天性行为(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与后天性行为(包括印随、模仿、条件反射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用具

投影片:激素调节与行为的导读思考题;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遮覆式比较表格;草履虫应激性实验;育雏的母鸡和小猫;大山雀偷饮牛奶;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的示意图。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阅读、归纳相结合。

讲述与谈话、观察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对动物个体的代谢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调节活动。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动物行为虽然是以动物个体为基础,但很大程度上是表现为生理基础在同种个体之间(种群内部)或不同种个体之间的复杂生命活动。因此生命调节的含义就更加丰富。范畴就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有关动物行为的知识。

提问:初中学过哪些动物的行为?

(回答:略。)、

提问:根据行为的来源,可将这些行为分为几类?

(回答:两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提问:这些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哪些系统的直接参与?

(回答: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讲述:我们今天就重点学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与动物行为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激素调节与行为”这部分内容,并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出示投影片:“激素调节与行为”导读思考题。)

1.激素调节在动物的哪些行为中表现明显?

2.请用最简单的表述方法,总结一下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大部分同学阅读完时,组织学生回答问题1。)

(甲回答:激素调节在动物的性行为和对幼仔的照顾方面表现明显)

(乙回答:激素调节在动物的繁殖行为方面表现明显。

引导: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乙同学的回答与教材表述有些不同,请你解释一下你是如何理解繁殖行为与性行为,以及对幼仔的照顾行为之间的关系的?

(回答:繁殖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子代的哺育等。性行为和对幼仔的照顾行为可涵盖在繁殖行为中,因此,繁殖行为对性行为和对幼仔照顾行为来说是大概念。)

讲述:关于问题2请两位同学(该同学的选定应根据巡视掌握的情况定)上黑板写出自己总结的情况,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总结分析一下是否合理。

(甲板书:见板书栏。)

(乙板书:见板书栏)

评价:甲和乙都总结得很好,概括性都很高,特别是乙。具体在这节内容中,主要讲述的是激素对繁殖行为的调控,因而甲的总结更贴近课本内容,但乙的总结概括了所有腺体激素在行为调控中的机理,可以说是激素对行为调节的通式。

讲述:下面我们来看问题3,请另外一些同学发表自己的见(甲回答:每年春天的夜间会听到雄猫和雌猫在墙沿或屋顶上“二重唱”,这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在猫体内作用的结果。)(乙回答:每年春季,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衔泥做窝,产卵育雏,也是性激素对繁殖行为调节的例。)讲述:甲乙两位同学所举例子都很好,很贴切。现在我们学习下一个问题,神经调节与行为。请同学们阅读这部分内容(除课文最后一段),并注意用最简练的文字,填写下列表格。(出示投影片: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遮覆式比较表格。)

类型

先天性行为

后天性行为

趋性

非条件发射

本能

印随

模仿

条件发射

概念

 

 

 

 

 

 

举例

 

 

 

 

 

 

特点

 

 

 

 

 

 

异同点

 

 

 

 

 

 (注:填写表格时需用到初中“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人类的神经调节”两节知识,因此课前教师需布置学生复习)

(教师巡视,待同学完成时,把投影片遮盖部分打开,显示答案。请同学们对照检查。并强调在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中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之间,印随、模仿、条件反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帮助同学真正理解上述概念,可举如下事例进行分析。)

事例1:(出示投影片: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当草履虫培养液与清水滴连通时,草履虫聚集在培养液滴处;当在培养液滴边放一·粒食盐时,草履虫向清水滴处聚集。

(回答:草履虫的这一行为属于趋性。)

事例2:用针轻轻地刺激蚯蚓身体的后部,可以看到它只是身体后部很快地发生反应,而身体的前部反应比较微弱。

(回答:该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事例3:(出示投影片:育雏的母鸡和小猫)一只失去雏鸡的母鸡,会把两只失去母猫的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猫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小猫也安然地接受母鸡的抚爱;跟随母鸡行走,把母鸡当作自己的猫妈妈。

(回答:母鸡的行为属于本能,小猫跟随母鸡的行为属于印随。)

事例4:(出示投影片:大山雀偷饮牛奶)若干年前在英格兰,人们发现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的盖,它偷饮了牛奶,后来过了不久,其他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饮牛奶。

(回答:大山雀的行为属于模仿。)

事例5:(出示投影片:狗吃肉分泌唾液和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示意图)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后来,人们在狗吃肉前先摇铃,经过若干次训练后,只要铃声响起,不给肉,狗也分泌唾液。

(回答: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响起,没有肉吃,仍分泌唾液属条件反射。)

讲述: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大家不仅对各种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还知道除单细胞动物外,其他动物的行为无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还是印随、模仿、条件反射,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越发达的动物,行为的表现也就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本课最后一段,注意弄清楚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提问: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略。)

小结:本节所学内容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是重点。课后,请同学们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附表:

项目

概念

举例

特点

异同点

先天
性行

趋性

动物对环境因素的刺激所引起的最简单单的定向反应。

臭虫趋热性。

鱼类趋光性。

从单细胞动物开始出现。

①生来就有;

②遗传物质决定

①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非条件反射

动物身体某一部分的运动反应。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

从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开始出现。

本能

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

蜜蜂采蜜。蜘蛛织网。

许多非条件反射的有机集合。

后天
性行

刚孵化的动物对于第一次接触到的能活动的较大物体都能紧紧追随。

刚孵化的小天鹅,跟着母天鹅游水。

刚孵化的小鸡,紧随母鸡左右。

刚孵化出的动物具有此行为。

①根据后天经验生成;②环境决定(也有先天的基因基础)

②与神经调节有关。除单细胞动物外,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仿

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主要表现在幼年动物对年长者的行为进行模仿。

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幼黑猩猩学从树洞取食白蚁。

幼年动物学习的主要形式。

条件
反射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体验新事物,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建立的反射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听到铃声,狗分泌唾液。

吃过梅的人在看到或谈到梅时会分泌唾液。

幼年,成年动物都可建立,但需强化板书设计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一)激素调节与行为

 (二)神经调节与行为

 神经系统越发达,行为表现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三)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相互协调作用,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教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教案

课题: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围绕主题分前后两部分展开。前一部分主要介绍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后一部分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对“公鸡生殖腺的阉割和移植实验”进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与神经系统共同调控动物行为的。”在介绍知识的同时,注意总结对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巩固设计实验的相关练习,延续科学方法的训练。

2、课时计划:以下建议教师可根据各校情况灵活选用。

(1)三课时:以教师启发性讲授和有组织的学生讨论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通过复习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导出对动物激素的调节应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对糖代谢的调控为代表,了解各种激素在物质代谢的各个环节中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第二部分,围绕激素分泌过程中的激素调节,介绍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对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由教师介绍动物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反射弧和神经传导的细胞学基础。第二部分,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性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

第三课时:通过提供鸡的阉割和移植生殖腺实验的素材,复习、总结内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认识体液调节与神经系统调控在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关系。了解本能行为与非条件反射、后天性行为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2)四课时:主要以教师讲授和部分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

第一课时:从血液中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引入,介绍各种激素对生理活动的调节。

第二课时:从膝跳反射引入,复习反射的种类。介绍神经兴奋传递的细胞学基础。

第三课时:从膝跳反射是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引入,复习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介绍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课时:从组织学生对摘除、移植鸡的生殖腺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有关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结论,并总结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实现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机理。

激素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生理活动有较深入的认识。激素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植物激素对其自身生命活动的调节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着共同之处,了解这一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对自身生命活动调节机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对高等动物行为的影响。

有关“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生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了解激素对动物生理活动调控的基础上,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为,培养符合科学的、健康的自我意识。

(3)动物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是动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特别是植物性神经以及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对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对于学生了解自身,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难点:

(1)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

由于物质代谢本身是许多连续的化学反应,教材只能对其作简要的概述,而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也多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学习起来内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为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

(2)神经细胞对冲动的传导

神经细胞对冲动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改变和突触传递。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既抽象,又难于理解,是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又一个难点。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能够调节自身生命活动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条件之一。调节是生物对体内外变化做出的相应的反应。植物能够对外环境中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应激性反应。毫无疑问,动物也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对于体内的变化动物是如何调节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验。

当测量结束时首先要肯定屏气时间长的学生肺活量大,紧接着要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大家最后都会恢复呼吸,而不受意识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学过程:围绕“调节是如何实现的?”这一问题展开。吸引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接受方法能力训练。

能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如果教材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要设法使学生的手、眼、口“动”起来。由于本节教材内容中抽象概括的结论性知识比较多,加上课时的限制也不可能过多的展开,因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就要多给学生“动”的自由。从课本的文字和图表中读取信息、学习用组织结构图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动的过程,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学习技能。通过对这些方法技能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动”起来,也就成为突破本节难点的一种方法。在连续三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初学”到“重复”练习使用同一种方法,无疑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课时

阅读能力训练:

步骤一:复习旧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葡萄糖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每分钟都会消耗葡萄糖、人在进食后会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变化的?”

“人体又是如何调控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骤二:通过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谢的什么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现的“血糖浓度调控过程示意图”,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前人的科学研究结论——课本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激素在糖代谢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有一个直观的整体印象,达到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教学目的。

科学史教育:介绍胰岛素的发现过程,说明在研究方法上与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课时

对难点的破解:本课时中的“神经细胞对冲动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改变”和“突触传递”两个内容都比较抽象,难于接受。要破解这个难点还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的有关知识基础。配合媒体素材(神经兴奋传导与突触传导)突破难点。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说明这个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组成。然后说明神经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保持“内负外正”的状态。

利用媒体素材“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说明突触是如何将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细胞的。

问题一:结合细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经细胞可能怎样保持“内负外正”的状态?

问题二:结合细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种细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回忆和复习细胞膜上载体的主动运输功能以及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导的过程。

第三课时

阅读能力训练:

膝跳反射是较低级的反射,它是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在什么位置上?”引导学生看懂图,从图中读取有关信息。

学生要在图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难,难的是准确理解“膝”所在具体的位置。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图4-13与图4-14结合起来看,准确理解这一功能区的位置。

科学方法与态度教育:

“人们是如何确定这些大脑皮层功能区的?”这样的问题在学生读懂了图4-14后会很自然地提出来。教师要借此机会向学生说明:“这些功能区是医生通过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记录和对尸体的解剖分析,结合动物实验的结果逐步积累和整理出来的。”“这也说明前人是带着问题去探究的,不能随随便便地、无目的地进行实验。而且,对实验或观察到的结果都要做认真的记录。

第四课时

方法训练:当对“摘除、移植鸡生殖腺的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结束之后,要求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把“鸡正常交配行为的产生机理”表示出来,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对内分泌腺功能的调节;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性激素对生殖活动的调节。

2.激素调节的原理

①下丘脑对激素调节的调控

②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例如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对生长发育的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二、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实现反射

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1.对鸡的阉割和移植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2.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决定动物的行为。

探究活动

调查某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及治疗方案

调查一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案,写出一份报告。如:关于糖尿病的报告。内容包括:病人的症状、医生是怎样检查、怎样确诊的,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是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数值是多少?对糖尿病症状产生原因的分析等。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轮复习材料1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一)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组织胺、CO2、H+等,主要是)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二)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内分泌腺激素名称本质生理作用分泌异常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多肽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

_______激素促进重吸收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多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激素在:
幼年分泌过多
幼年分泌过少
成人分泌过多:
促性腺激素蛋白质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蛋白质促进生长,主要是合成和的生长
催乳素蛋白质催进乳腺的发育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的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两促进一提高)幼年分泌过少:成人分泌过少:
成人分泌过多: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胸腺:成年后逐渐萎缩胸腺素
造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



A细胞
(外)
蛋白质升血糖(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B细胞
(内)
蛋白质
降血糖(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转化为葡萄糖)高血糖


腺皮质
(外)脂类促进(保Na+排K+)
髓质
(内)肾上腺素
脂类
升高;促进血糖分解、增加产热



主要是
睾丸雄激素

脂质

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

主要是
卵巢雌激素
卵巢孕激素促进乳腺和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为和准备条件

(三)腺体的分类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都是,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进入血液而留在体内。如垂体、(最大的内分泌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由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某些细胞,如组成内分泌系统。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多种多样,分泌物经导管流向体外,如汗腺、皮脂腺、泪腺、各类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最大的外分泌腺、最大的消化腺)、肠腺、胰腺]

(四)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下丘脑:是神经系统控制的桥梁,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其中的神经分泌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还能分泌激素,即属于,又属于。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内分泌系统
于神经系统的体现。
胸腺: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经胸腺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因此,胸腺即属于,又属于。
外分泌部:是外分泌腺,分泌胰液,属于
胰腺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内分泌部(=胰岛):是内分泌腺
细胞:分泌胰岛素
性腺:分泌性激素,属于系统;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属于系统。
(五)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调节和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如图是负反馈调节,较为常见;
如果相关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合成相关激和分泌起促进作用,则为正反馈调节。
(六)相关激素间的关系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效应的结果。如: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作用,使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
和肾上腺素共同作用,促进血糖浓度升高
甲状腺激素和共同作用,提高机体的兴奋性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胰岛素的降血糖
(七)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以CO2为例
1、当血液中CO2浓度升高时
体育运动
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空气中CO2较多时
血液中CO2浓度下降加大,CO2大量排出
2、当血液中CO2浓度下降时
过度深呼吸
肺通气量大,CO2被大量排出血液中CO2浓度下降呼吸中枢
痛哭
维持正常呼吸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减弱,甚至呼吸暂停一次
(八)酶与激素的比较
激素酶
化学本质有些是,有些不是(固醇类)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产生部位内分泌(腺)细胞机体
作用部位
随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
(靶器官),调节其生理活动在,如消化道、血浆、组织液等,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更易受等因素的制约
作用特点___________作用(低含量的激素能引起显著的生理效应)、特异性高效性,,受温度、pH的影响
(九)激素生理作用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临床上观察内分泌功能过盛和不足的患者的症状表现。
2、切除法:在实验动物身上,观察某种内分泌腺被切除后的生理变化,从而推断该腺体的正常功能。
如果切除的是性腺,特称为法。
3、移植法:切除某内分泌腺,一段时间后,再植入该腺体组织。
4、注射法:切除某内分泌腺,再注射该腺体的提取物。
5、饲喂法:切除某内分泌腺,再在饲料中加入该腺体的提取物。
6、示踪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所要研究的腺体或激素,再加以跟踪。
二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细胞体和组成,前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集中的地方称。位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称为。后者又分为和。
轴突和长的树突+髓鞘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称为。其外若包上膜称为。又可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前者又称。其末梢又叫。后者又叫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及附着的肌肉或腺体又称。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大脑、小脑、间脑、脑干)和脊髓组成,
神经系统其灰白质的分布为:在脊髓中是内外;在大小脑是内白外灰
(大小脑皮层即为灰质)、脑干中不规则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构成(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3、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可分二类:
定义刺激物神经联系神经中枢其他
非条件
反射生来就有的、通过获得的先天性反射事物本身永久性
神经联系低级神经中枢
(以外)

条件
反射出生后,在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事物属性
(=信号)暂时性
神经联系高级神经中枢
()
形成后,容易消退
4、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五个部分组成(如右图),其兴
奋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有:
①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
是单向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②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上
③脊髓的灰质,前角粗大、后角细长,
兴奋是沿着脊神经的后根脊髓灰
质的后角前角脊神经的前根
方向传导的
④兴奋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末兴奋)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经刺激后,转变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这样就与两侧的末兴奋部位形成了一个电位差,产生了局部电流,使兴奋得以传导。
特点是向、快速。
2、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1)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由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过程:
神经纤维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引起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
(一个神经元)(另一个神经元)
(3)特点:①向,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较神经纤维上速度
②中枢延搁(前膜递质释放,扩散,对后膜作用)
③对内环境变化敏感(温度、PH、电刺激、压力)
④对某些药物敏感(麻醉)
(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1、神经中枢的类型
高级神经中枢:,控制条件反射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
神经
中枢低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脑干: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呼吸、心血管运动中枢
控制反射间脑中的下丘脑部分:调节中枢、调节中
枢、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脊髓:膝跳、排尿、排便中枢
2、躯体运动中枢(第一运动区)
A各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位置呈“”关系。
B、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是与躯体运动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
C、交叉支配身体对侧
3、语言中枢:S区(语言中枢)受损,失语症,表现:
H枢(语言中枢)受损,失语症,表现:
4、内脏活动中枢:位于大脑内侧面,控制内脏活动)
(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联系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别反应速度、准确比较
作用范围比较比较
作用时间时间时间

系以调节为主,为辅,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
如:①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丘脑分泌的促垂体激素释放激素)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既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又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非条件反射:大脑以外的中枢控制
人和动物神经调节:主导地位大脑皮层的非语言中枢控制人和动物共有
生命活动调节控影条件反射语言中枢控制:人特有
的基本形式制响激素调节: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
体液调节
组织胺、CO2、H+的调节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一)结构和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
系统运动行为
内分泌系统
因此,与动物行为的产生直接有关的系统是:系统、系统、系统
(二)激素调节与动物行为
1、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最显著的影响有:和对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影响性行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
垂体分泌的激素催乳素:促进乳腺的发育和泌乳、照顾幼仔、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
在繁殖季节:发达,用于繁殖后代;繁殖期结束,性腺退化缩小
给幼鼠口服或注射,出生仅14天后就表现出行为
3、性腺与性行为摘除,则求偶行为消失
阉割后移入睾丸,又恢复
母鸡阉割后口服或注射睾丸酮,会出现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三)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
先天性行为:
1、趋性: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反应,如某些昆虫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寄生昆虫的趋化性(动物叫趋性;植物叫向性,如向光性、向重力性等)
2、非条件反射:动物对具体刺激作出的反应,如吮吸反射
3、本能:由一系列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而构成,大多数比反射复杂,如采蜜、做巢、织网、迁徙、哺乳
后天性行为:
1、印随: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它(不一定是大天鹅)行走
2、模仿;幼年动物成年者的行为,如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3、条件反射:是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判断、推理、学习)
例题: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

高二生物教案:《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自学导引】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2.种类

3.结构基础: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元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基本方式:刺激神经纤维某一部位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膜内外正负电位交替变化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并进而刺激未兴奋段产生局部电流。

(2)细胞间的传递

②递质:化学物质(乙酰胆碱等)

③过程:神经冲动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其内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④特点:单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1.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2.功能区:

(1)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

(2)言语区(人类特有)

(3)内脏活动中枢:

①位置:皮层内侧面。

②功能:调节血压、呼吸和胃肠运动等。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见下表

(2)联系

【思考导学】

1.艾滋病是危害人类的最严重疾病,现在人们不是“谈虎色变”,而是“谈艾色变”,试分析“谈艾色变”是属于什么反射?神经中枢是什么?感受器是什么?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有哪些变化?

答案:“谈艾色变”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感受器是听觉感受器;神经冲动在传入、传出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在突触上以递质的形式单向传导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在生物体是单向传递,决定单向传递的结构是什么?

答案:在生物体内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在突触传递中神经冲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的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树突或细胞体膜),决定了神经冲动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

3.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是什么?低级神经冲动的方式是什么?神经中枢各是什么?听到铃声进教室、听老师讲课按老师的引导而思考问题并作出回答和吃酸杏流唾液各属于什么反射?

答案:人的高级神经冲动是条件反射;低级神经冲动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中枢(脊髓等);听到铃声进教室是条件反射,听老师讲课按老师的引导而思考问题是条件反射,吃酸杏流唾液是非条件反射。

【学法指导】

1.本节课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归纳和比较

(1)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许多神经由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是反射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主要区别见下表: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形成过程

先天具有的

后天形成的

刺激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神经联系

永久性的

暂时性的(可变的)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3)反射和反射中枢

反射活动都需要经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但是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先天的、相对固定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在后天的功能活动经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

在整个反射活动中,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最关键的环节,叫反射中枢,反射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是由那些与某一项生理功能有关的神经细胞群组成,如呼吸中枢。不同的反射中枢,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范围以及所在的部位都不相同。非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4)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

①生理的完整性。神经纤维的传导要求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即使不破坏神经纤维结构上的连续性,而用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使纤维的局部功能改变,也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②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这就叫绝缘性。正因为神经纤维具有这种特性,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③双向传导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纤维向两侧方向同时传导。

④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比较,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例如,在适宜的条件下,用50~100次/秒电脉冲连续刺激神经纤维9~12 h,神经纤维仍保持着传导冲动的能力。神经纤维能够不断地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能力,对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5)突触传递的特点

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另一个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

②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缺氧、CO2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

2.正确理解兴奋的传导

首先要复习初中学过的神经元的结构,尤其是神经纤维的结构,如它的膜,有的还有髓鞘等。二是结合教材中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来理解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即电位的变化是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基本形式。兴奋传导的速度与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相等。因此膜电位变化是神经冲动的表现。三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速度低于电流在金属导线中的传导速度。

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图形看清突触的结构,特别是突触小体内存有大量突触小泡,化学递质含于小泡内;其次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其三是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再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兴奋传向下一个神经元。因此,连续起来是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的一体过程。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局部电流)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在突触中单向传递。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

【例题解析】

[例1](2001年上海高考题)下列是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是由于______和______调节的结果。

(2)某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哑铃,附在手臂上的记录仪器经a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在一次训练中,教练趁运动员不备,用针刺其手臂,运动员手臂收缩,经b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

①在a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______。在b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_________。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C.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D.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②a时间_______b时间。

A.> B.< C.= D.≥

解析:(1)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来自身体内部和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都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首先通过神经系统感受外界环境(低温)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然后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物质的氧化分解速度加快,体温保持恒定。可见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2)看见灯亮就举起哑铃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其传导途径是: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用针刺运动员的手臂,运动员发生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因此其传导途径为: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由于两者的传导路径不同,前者的传导路径长于后者,故前者需要的时间长于后者。

答案:(1)神经 体液(或激素) (2)①B D ?②A?

错因: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及反射弧的结构,以上知识点理解不清是答错的关键所在。

[例2](2002年上海高考题)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传导 D.反射弧

解析: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球员踢球的过程是一个条件反射的过程。球员看到球产生的神经冲动以电信号(局部电流)形式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传导通过突触时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突触又转换为电信号经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经分析综合发生的神经冲动以电信号的形式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骨骼肌)。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成过程就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动作电位。答案:B

错因: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局部电流的形成就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不理解局部电流的形成与动作电位的关系是答错的原因。

[例3](2002年上海高考题)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

解析: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S]、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②]和效应器[M]。

(2)在反射弧中由于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神经元兴奋。所以神经冲动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决定了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只能是单向传递而不能逆转。

(3)神经元的轴突上的神经冲动传导突触小体时,电信号(神经冲动)转变为化学信号(递质),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切断a处,刺激Ⅱ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向M,引起M收缩。刺激Ⅲ处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③但不能传向M,所以M不收缩,无?反应。?

答案:(1)A (2)C (3)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 (4)收缩 不收缩

错因:本题有两个易错点:一是反射弧的结构中传入神经的判断,传入神经必须通过传入神经元细胞体。二是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突触结构决定的。

[例4](2000年上海高考题)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首先识别图中反射弧的结构。由图中③不难看出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由③中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知②是传入神经纤维,则①一定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纤维。兴奋是由①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

其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进行双向传导,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间隙再传到突触后膜,因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传递的。这就决定了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只能由①→②→③→④而不能反向传递。答案:B

错因: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纤维及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传导的特征,搞不清易出错。

[例5]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是听不懂别人的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言语区 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间脑

解析:语言活动是人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人类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称为大脑皮层言语区,分为S区和H区。当S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或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讲话,当H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或会讲话会书写,却听不懂别人讲话。题干所述的病人正符合H区受损伤的特征,因此选B。答案:B

错因:了解大脑各部分的功能,尤其是大脑皮层各区域的功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大脑皮层的运动区负责全身各器官的运动,一旦受损,手不能书写;大脑内侧面的特定区域受损,可以引起内脏器官活动的反应。以上知识不清楚易出错。

[例6]下列现象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A.婴儿吮奶 B.排便反射 C.谈虎色变 D.膝跳反射

解析:本题考查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反射中枢分低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方式为非条件反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方式为条件反射。A、B、D三项均为非条件反射,所以属于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C项是人类对语言、文字刺激发生的反射活动,属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言语区。答案:C

错因:掌握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知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所处的地位是本题的关键,搞不清易答错。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人体对环境能作出适应性反应,这主要是什么对人体机能进行调节的结果

A.神经 B.神经系统 C.反射 D.白质

解析:考查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人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都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规律性的反应,即反射。答案:B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

答案:C

3.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A.神经节 B.周围神经系统 C.脑和脊髓 D.身体各处

答案:C

4.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①感受器 ②效应器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传入神经

A.①⑤③④②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③⑤②

答案:A

5.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解析: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外正电荷多,膜内负电荷多。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由正电荷变成负电荷,膜内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这样与未兴奋部位出现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使兴奋向前传导。答案:B

6.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解析: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实际是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答案:A

7.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突触后膜 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解析: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答案:C

8.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A.树突→轴突B.树突→细胞体

C.轴突→轴突

解析:考查突触传递的方向。当兴奋传导到轴突的突触小体时,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答案:D

9.高级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

A.神经节 B.大脑皮层 C.脊髓 D.小脑

答案:B

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解析: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比较持久。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答案:C

11.兴奋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媒介是

A.酶 B.激素 C.带电离子 D.递质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成向前传导,电流的形成就是带电离子的移动。?答案:C

12.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媒介是

A.酶 B.激素 C.带电离子 D.递质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向前传导,通过突触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递质)单向传递。答案:D

13.当一个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针刺其大腿时,该患者

A.能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B.能产生缩腿反射,但不感到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但能感受疼痛 D.不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解析: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切断上行传导神经纤维,使大脑皮层不能接受脊髓下部的神经冲动,失去感觉。脊髓下部神经中枢未破坏,所以可以发生非条件反射,如缩腿反射,但不会有感觉。答案:B

14.下列哪项既有感受器的功能,又有效应器的功能

A.角膜 B.骨骼肌 C.膀胱 D.韧带

答案:C

15.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缩手和痛感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解析: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属于低级神经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过反射弧完成。缩手反射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疼觉,因路径长,所以痛觉产生晚。答案:B

16.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协调中枢

答案:C

17.下列属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A.对具体事物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B.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C.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D.除A项外,其余两项均正确

解析:高级神经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对信号刺激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信号刺激包括具体信号和语言文字。

答案:D

18.盲人学习盲文时,哪一中枢与学习无关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A

19.(2000年上海高考题)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大脑 D.脊髓、脊髓、脑干

答案:B

20.(2001年广东高考题)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 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

解析:高位截瘫,截断了颈椎以下上、下行传导束,颈椎以下的感觉丧失,颈椎以上的感觉仍然存在。颈椎以下的反射活动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答案:B

21.(2001年广东高考题)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解析:看到危险情境产生的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引起的生理反应属于体液调节。答案:C

22.(2000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 B.一粒糖放入口中,就分泌唾液

C.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 D.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奶

解析: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参与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对信号刺激产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答案:A

23.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内脏运动中枢

答案:C

24.下图表示人脑及部分脊髓下列组合,为部分正确命名的是

脊髓

大脑

小脑

延髓

A

3

1

2

4

B

4

2

3

1

C

2

3

4

1

D

3

2

1

4

答案:A

25.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答案:C

26.下列人体部位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内的代表区范围最大的是

A.躯干 B.下肢 C.上肢 D.颈部

答案:C

27.聋哑人理解同伴的“手语”哪一项中枢最为关键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8.据研究,人在阴天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这与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增多有关。

(1)这项研究表明,_______调节受_______调节的控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进行神经调节是通过______完成的,在此题中,人体完成有关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______,神经中枢是______,效应器是______。

答案:(1)激素 神经 人首先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天气变化,然后控制松果体分泌激素(2)反射弧 眼球 大脑皮层 松果体

29.如下图显示人类大脑的左半球皮层外侧面的言语区,请据图回答:

(1)临床发现,损伤中央前回底部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能讲话。该区域为______言语功能区。

(2)损伤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的W区,病人讲话很慢,也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写字。该区域为______言语功能区。

(3)抽伤颞上回后部的H区,病人会讲话和写字,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该区域为______言语功能区。

(4)损伤角回的V区,病人看不懂文字的意义,但视觉良好,其他的言语活动功能健全。该区域为______言语功能区。

解析:考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调节。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大脑皮层言语区包括以下功能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S区;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H区;书写语言中枢,位于W区;视觉语言中枢,位于V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叫运动性失语症。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这种情况叫听觉性失语症。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受损伤时,病人讲话很慢,也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写字,这种情况叫失写症。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伤时,患者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但其视觉却是良好,其他语言活动功能仍健全。这种情况叫失读症。答案:(1)运动性 (2)书写 (3)听觉 (4)视觉

30.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问题:

当血液中氧分压下降时,颈动脉等化学感受器发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呼吸中枢导致中枢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吸入更多的氧使血清中氧分压回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跳高运动员在助跑前就做深呼吸运动,以便吸收更多的氧来满足跳高时的需要。

(1)两者分别属于什么反射活动?

(2)两者的感受器分别是什么?

(3)两者的效应器有何不同?

答案:(1)前者是非条件反射,后者属于条件反射。(2)前者是化学感受器,后者是眼。(3)两者效应器都是呼吸肌

3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答案:反射弧 反射 神经元

3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_______,产生_______和传导_______。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导。

答案:刺激 兴奋 兴奋 神经冲动

33.如下图所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示图,据图回答:

(1)注出①~⑥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2)当神经冲动通过②_______传导到_______时,_______就释放递质到_______,然后

作用于_______,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

(3)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或_______,而不

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解析:考查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传递。当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的释放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1)线粒体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轴突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3)轴突 细胞体 树突

34.下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反射弧是由[ ]_______、[ ]_______、[3]神经中枢、[ ]_______和[ ]_______组成的。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______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来传递的。该部位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__。

答案:(1)1 感受器 2 传入神经 4 传出神经 5 效应器 (2)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3)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单向的

【应用创新】

1.人体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很复杂,如下图示4种不同的生理调节过程。请据图鉴别下列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字母)。

(1)刺激实验动物的摄食中枢,会引起实验动物的血糖浓度降低,这时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过程。

(2)猫听到鼠夹闭合发出的响声,会迅速扑向放置鼠夹的地方,猫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过程。

(3)冬季的鸡舍中,每天用较强的光线照射14 h以上,能促使母鸡提早产卵。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过程。

(4)人进食后血糖调节的过程是__________。

(5)狗吃了食物,分泌唾液的过程是_______。

(6)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体内水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过程。

解析:(1)刺激实验动物的摄食中枢,引起的反射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属于激素调节,所以应选C项。

(2)猫听到鼠夹闭合发出的响声引起的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应选A项。

(3)光照鸡舍刺激鸡的视觉器官引起的反射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作用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使母鸡的卵巢产卵提早,这属于激素调节。所以应选D项。

(4)人进食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进食后血糖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所以应选BC项。

(5)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所以应选A项。

(6)当人饮水不足或吃食物过咸时,就会通过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通过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所以应选AC。

答案:(1)C (2)A (3)D (4)BC (5)A (6)AC

2.用插管插入蛙心的心室腔中,制备带神经的搏动的离体蛙心(见下图)。插管内的液体是任氏液(能够维持蛙心跳动的生理溶液),心脏内的血液已被任氏液代替,插管内的任氏液液面随蛙心的收缩与舒张而上下移动。请回答:

(1)刺激支配蛙心(甲)的神经,心跳减慢减弱,起这种作用的神经的变化是_________。

(2)现提供2支吸管、2个带有与甲相同装置的离体蛙心(乙和丙)、任氏液。

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神经受刺激后,心室腔内存在引起蛙心博动变化的某种“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性神经的作用特点,还考查了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减慢减弱。题目给出了部分条件,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神经受到刺激后,心室腔中存在引起蛙心搏动变化的某种“物质”。根据设计实验的对照性原则,在乙和丙中应分别加入神经受刺激前、后蛙心内的溶液,观察蛙心搏动情况,从而证明:神经受刺激后,心室腔中确实存在引起心脏博动变化的某种“物质”。

答案:(1)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2)吸取任氏液或刺激神经前的蛙心甲内的任氏液,加入到离体蛙心乙中,蛙心搏动没有变化。吸取刺激神经后的蛙心甲内的任氏液,加入到离体蛙心丙中,引起蛙心丙的搏动减慢减弱。由此证明,神经受刺激后,心室腔内确实存在(或产生)着引起心脏搏动变化的某种“物质”。

【备课资料】

帕金森氏症——震颤麻痹病

2000年10月9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把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及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在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传导形式——慢突触传递上所作的开创性工作,并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他们的发现对“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转导中的紊乱会如何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至关重要”。他们的发现使人认识到了帕金森氏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病因。找到病因是治疗疾病的开始。借助于三位科学家的发现,人们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新药,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人的大脑中有上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细胞的交谈方式是一个神经细胞向下一个神经细胞传递某种化学物质。目前已知有100多种这类特殊的化学物质,而多巴胺是最先发现的介质之一。他们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了大脑特定部位中多巴胺缺乏会引起帕金森症和精神分裂症,从而研制出治疗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

帕金森氏症,就是通常所说的震颤麻痹病,首先由英国医生兼地质学家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先在其经典著作《震颤麻痹论》一书中给于精辟描述。他记载了一些病人具有静止性震颤、驼背、步态异常以及容易跌倒的症状,这些病情将逐渐恶化,最终往往由于各种并发症而死亡。1868年法国医生Charcot JM又补充了一项重要体征——肌僵直,并明确为一个独立的疾病。为纪念Parkinson,正式命名为帕金森氏症。医学临床上往往以运动迟缓、运动减少、肌僵直、肢体不自主抖动和姿势障碍为特征作为诊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帕金森氏症多见于50~60岁的男性,遗传的决定作用不大。

帕金森氏症(震颤性麻痹症)也是由于大脑中细胞受损变异所致,即大脑中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变性,使之丧失制造多巴胺能力,因此智力发生退变、运动障碍、肌肉僵瘫、四肢及其他部位震颤麻痹,口不能言,咽不能吞,渐形痴呆而死亡。目前一般是服用左旋多巴或美多巴,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再转化为多巴胺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但这种疗法的缺点在于左旋多巴未进入大脑之前,在人体内有很大部分起变化产生副作用损害器官;其二是长期食用使大脑自身制造多巴胺的能力每况愈下以至消失,而左旋多巴在体内的副作用与日俱增,导致进入大脑的量越来越少,使得最终服用无效。美国弗兰克用核酸代替疗法对帕金森症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日本大阪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把神经干细胞从人脑中分离出来,为治疗痴呆症等带来希望。

神经干细胞进一步发育会成为脑细胞。但是,学术界过去认为,脑细胞在成熟后只会死亡而不会再生。大阪大学教授冈野荣之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条件具备,成人脑内的神经干细胞会成长起来。

在谈到该方法的医学前景时,冈野教授举例说,在治疗因体内缺少多巴胺而引起的帕金森氏症时,可以培养神经干细胞,使其分化为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然后将其移植到脑中。他认为,这种医疗方法有可在5~10年内研究开发出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54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