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节儒学的兴起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二节儒学的兴起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节儒学的兴起教案

知道汉人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和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客观评价。

二、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提问:

1、“焚书坑儒”发生的时代背景?经过?影响?汉代以来的主流文化对进行了怎样的批判?

2、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在确立儒学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谁?你对罢黩百家的文化政策如何评价?

3、太学建立的意义?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历程?

新授:

一、“焚书坑儒”批判

1、复习提问必修一的相关内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哪些?

2、完成基础知识提问的相关问题?

3、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答案提示: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导入下一目: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儒学思想,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主流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对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孔子、董仲舒和朱熹。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并对其做出了重大发展。

二、罢黩百家

1、由学生介绍有关董仲舒的情况

说明:董仲舒的名字是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的

2、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问题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问(1):根据材料分析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启发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并认识其目的

问(2):根据其含义,再思考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可能有各种说法)看法一致、认识一致、思想统一

问(3):由此看来“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补充说明:在董仲舒看来,先秦百家学术思想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要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首先应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他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质就在于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问(4):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思想?他是为解决西汉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呢?(面临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内犯、诸侯王国反叛等)进行点评并指出,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此时国家既需要一批有才能的人来协助治理,也更需要有一套广泛的治国方略。于是汉武帝便招纳贤良文学之士,亲自策问治理国家的纲领性的思想,称为“贤良对策”。董仲舒便三次回答了汉武帝的策问,并在第三次对策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因此,任何时候,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的产物。

问(5):这种思想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引导学生认识:“独尊儒术”的思想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的发展。

3、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思考题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

问(1):上述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说,他认为“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谴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他将天道和人道相比附,论证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问(2):在这个问题上,君权神授、“天人合一”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巩固政权,加强统治……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给秦始皇创建的皇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地位摇不可动。但同时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4、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思考题

君为臣纲──君臣义父为子纲──父子亲夫为妻纲──夫妻顺──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问(1):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其实质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三纲五常(可能还会得出做人的原则等说法)

点拨:他的这一思想仍然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他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并且还称之为“孝”,是“天经”、“地义”的。后人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哪一位同学能举出这样的事例来?

问(2):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孝”呢?在他的“三纲五常”的思想之中有没有可以值得保留的东西呢?

问(3):根据以上讨论,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董仲舒的基本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问(4)对于上述思想,当时的汉武帝是如何对待的呢?

(引导阅读教材)找出相关内容并得出:汉武帝通过重用人才、兴办教育、确立儒家经典的地位等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使它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共同完成第9页的学习思考

三、太学的出现(安以下条目理清线索即可)

1、太学的建立和发展

2、太学兴立的影响

3、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4、太学的清议及影响

例:《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学经典的内容相互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亦即选官制度的演进历程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王位世袭制

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禅让制的惯例被破坏,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为奴隶社会的“家天下”所取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察举制

秦朝以后,封建的选官制度有了发展。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各方面人才的涌现是汉武帝时期出现鼎盛局面的重要原因。

东汉时期继续实行察举制,但前后有所变化。初期主要依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中期以后,豪强地主势力开始恶性膨胀,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开始实行,隋唐时被废除。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打破了原有的统治秩序,使汉代的察举制度无法继续实行下去。曹操为发展自己的势力,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丕当政时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具体做法是: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本州的中正官,察访士人,评列九品,作为官吏除授的依据;中正评定士人,家世、才能并重。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选拔人才的途径。由于中正官一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等级森严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科举制

第一,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隋朝兴起: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唐朝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家族名望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需要指出的是,科举制虽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但它仍然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

第二,宋朝科举制的发展。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殿试成为定制和“糊名法”的实行,采取的名额也比唐朝大大增加了。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也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统治基础,还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第三,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变化。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不能随意发挥。八股取士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制度,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清末戊戌变法曾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科举制在中国古代选官史上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

1、重点强调科举制的实行、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并对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2、共同分析第10页的学习思考

课堂练习:

1.汉代儒学怎样成了正统思想?

汉武帝在推动儒学方面,采取了三点具体措施:

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其二,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试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重要内容?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解题关键:归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指出积极可取部分和扬弃部分,并且加以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四个方面内容,积极可取的仁政思想,五常和孝道中的部分主张。

答案提示:内容:略。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④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参看人教版的有关知识结构

延伸阅读

二儒学的兴起(专题一)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目,汉代以来对“焚书坑儒”的批判。第二目,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第三目,太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第四目,科举制的实行,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讲授时要结合课本P8“学习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来分析理解秦代“焚书坑儒”的目的: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新课标历史教科书必修一:

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科举制对文化影响

让学生联系课本资源如“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并用辨证的观点从两方面分析,归纳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五、小结: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高二历史教案:儒学的兴起2


科举制

第一,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隋朝兴起: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家族名望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需要指出的是,科举制虽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但它仍然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

第二,宋朝科举制的发展。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殿试成为定制和"糊名法"的实行,采取的名额也比唐朝大大增加了。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也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统治基础,还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第三,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变化。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不能随意发挥。八股取士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制度,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清末戊戌变法曾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科举制在中国古代选官史上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

点击下载: 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949

第二节卓尔不群的雅典教案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通史概要:
古代希腊、罗马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在学习本专题内容前,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初中的相关知识,或者让学生去收集一些自己了解的有关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相互交流,以激发其探究这一专题的兴趣。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民主和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光辉起点,是古代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本专题分三节内容详细介绍了这一政治文化遗产:教材第一节主要介绍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条件、希腊城邦特点和希腊公民的素质表现;第二节主要介绍希腊民主最为完备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表现和评价;第三节主要介绍罗马法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及作用影响。学习本单元,要求准确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重点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第二节卓尔不群的雅典
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梭伦改革内容、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和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在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和表现,明白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
(2)、过程与方法:查阅、分析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是非得失的归纳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民主政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表现、基本特征、实质和评价。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评价。
教学课时:1、5课时
教学建议:
(1)、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收集资料(网络、图书馆等)、讨论、辩论、师生交谈等形式。
(2)、利用多媒体投影文字资料“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让学生先体验一下雅典的民主政治。
(3)、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所提供的资料,思考分析:
①、雅典民主制度为什么在希腊各城邦中最为发达完备?
②、简要归纳概括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发展的过程及主要内容。(君主制—贵族制—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伯里克利时代“黄金时期”)
(4)、对比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认识这个时代是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5)、补充反映雅典伯里克利时代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制度及其特点,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最后总结的办法,让学生得出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6)、对于雅典民主制度得与失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目标定位
1.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4.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5.通过本节学习,学会分析各种地质构造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核心点一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

常见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方式,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其判断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具体列表图示如下: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背斜向斜



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
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
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思维拓展
1.背斜与向斜构造规律的实际应用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②利用背斜找油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走了。
2.顺地形与地形倒置
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构造,其初构造形态与地形形态一般是一致的。背斜上凸成山岭,向斜下凹成谷地,即所谓的顺地形。在年轻的褶皱构造地区,顺地形占优势。而在时代较老的褶皱地区,常出现构造和地形不协调的现象,背斜变成山谷,向斜成为山岭,即所谓的逆地形,也叫地形倒置。

核心点二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

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①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西藏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目前主要是公路,有新藏公路、青藏公路、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直到2006年7月1日才正式开通青藏铁路
线路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在山岳地区交通运输建设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节约建设成本的需要;②降低技术难度的需要;③工程施工安全的需要;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的需要。(如果像平原地区那样,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实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这将会增加工程量和工程难度,严重破坏山体,从而导致山体的不稳定性,引发地质灾害。但线路也不能完全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会使线路过分曲折和起伏,导致营运困难)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按地形曲折伸展
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岳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方法技巧
当前几乎所有的交通线路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以联系居民点和城市并促进其发展为主要目的,但自然条件仍是选线的基础因素。在某局部地区,线路的走向可能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级别的公路在选线时的主导区位因素也不相同;公路的等级越高,直达运输就是其主要职能,应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桥隧工程量大,成本就高;低等级
公路的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其长度较长。

类型1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 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 块状 (2)绘图略 (3)AC (4)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解析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为背斜,反之则为向斜,在形成初期侵蚀不明显,往往表现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图中④处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形成地堑。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其分析
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
背斜找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变式练习1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读“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答案 (1)B (2)A
解析 该题组以“煤矿安全生产”这一时事热点为背景,综合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应用。第(1)题,乙处煤层埋藏浅,为背斜,不易渗水,顶部出露地表,不易储气,比较安全。第(2)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气构造,可能导致瓦斯爆炸,向斜是储水构造,开采中易发生透水事故。
类型2山区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读“公路选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公路的以下两处弯曲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幅小图,能正确表示剖面线AB的是()
(3)说出该公路在C处穿过的地形部位是,为什么该公路线路选择在该处?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1)不正确 平原地区的路线应缩短距离,减少运输时间 正确 在山区的陡坡上的公路要成“之”字形弯曲
(2)A (3)鞍部 鞍部地区相对两侧地势较低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等高线和交通线结合图考查了平原和山区对交通线选择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但城镇、居民点等设施较多,应该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尽量缩短路线距离,要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山区通过的交通线应该尽量避开陡坡,要穿过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区。
公路选线的原则:(1)运量最大(尽可能连接各居民点);(2)线路最短(投资少);(3)少占耕地(尤其是好的农田)。
变式练习2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已于2006年7月1日开始运行。下图是“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a为山脉,b为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对铁路
修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昆仑 唐古拉 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工程量大(土石方、桥梁隧道等工
程量大)、造价高
解析 该题以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建成通车为背景考查山地地形对铁路建设的影响。由题干提供的信息有:①青藏铁路的起始点;②青藏铁路沿线的地形起伏状况;③青藏高原的特征。解题关键是熟悉格尔木至拉萨段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结合图中c、d两段的地形剖面图回答。该地段除了c、d两段地形起伏较大以外,其他地区地形较为平坦。a、b两山脉的名称需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形分布进行回答,c、d段由于起伏大,修建铁路需修建桥梁
隧道,工程量巨大,消耗大量资金,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1.下列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
B.岩层向上拱起的褶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褶曲为向斜
C.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而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形成的
D.地貌上,背斜一定是山,向斜一定是谷
答案 B
解析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皱是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是向斜。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背斜不一定是山,向斜也不一定是谷。
2.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为()
A.地势的高低变化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坚硬程度D.岩层的新老关系
答案 D
解析 判断背斜、向斜的最可靠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因为背斜不一定成山,向斜不一定成谷。
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山岭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4.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河流的原因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岩体相对位移D.岩石受张力作用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该山岭相对两侧岩块上升,为地垒。第4题,断层线附近由于岩体断裂、错动,岩石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常发育为沟谷、河流。
读“某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A.向斜B.背斜C.断层D.海沟
6.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由图中甲处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此处为背斜构造。第6题,由图中乙、丙、丁三种岩石出露在地表的部分受侵蚀状况及残留物的多少判断,丁岩层受侵蚀最严重,其次为丙岩层,乙岩层出露最高,故岩层由硬至软排列的顺序应为乙丙丁。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压力或张力过大都可能形成断层B.压力或张力过大都能形成褶皱
C.褶皱和断层都能形成块状山地D.褶皱和断层都未破坏岩层的连续性
答案 A
解析 褶皱是岩层受力而发生的一系列连续性弯曲变形;断层则是岩层的非连续性变形,因此,压力或张力过大都能形成断层;压力过大时,一般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断层。
8.下图反映的大抵发育过程是()

A.冲积平原B.断块山C.背斜成谷D.背斜成山
答案 C
解析 由岩层凸向及地貌可判定,此图反映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过程。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
处?。
(2)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水旱灾害增加。
甚至可能造成等地质灾害。
答案 (1)① ② ② ③
(2)增加 滑坡、泥石流
解析 解此题要一边读图,一边思考。沉积岩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与岩浆活动无关,它的坚硬程度取决于岩层是受挤压力还是张力,受挤压力的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的结果,常埋在地表以下。森林有保持水土的环境效应,因此不能任意采
伐。
 

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2.图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答案 1.D 2.B
解析 沉积物在堆积的过程中,先沉积的铺在下面,后沉积的盖在上面,因此,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侏罗纪岩层较第三纪岩层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为向斜,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然而图中却是向斜成山,是因槽部物质坚实抗侵蚀而成。
3.与背斜成山相吻合的构造示意图是()

答案 A
解析 从地层分布形态判定A为背斜成山。
4.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下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受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
答案 A
解析 熟悉台湾省的地形。台湾岛中东部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台湾山脉。沿海平原面积狭小。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台湾岛的铁路主要是沿沿海平原呈环状的环岛铁路。
5.有关公路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方性公路要尽可能多地穿过人口聚居地 ②为节省投资和运费,在居民点之间一律采取走距离最短的直线线路的设计 ③穿行在山谷中应远离陡坡地 ④山区公路选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公路的区位选择因素。影响公路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人文因素要考虑国道路线基本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6.建国后,我国在西藏地区首先发展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直到本世纪才修建青藏铁路的原因是()
A.西藏人口少,不需要运量大的铁路B.公路比铁路造价低,建造难度小
C.公路比铁路灵活,可以“从门到门”D.公路比铁路运量大,效率高
答案 B
解析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寒,又有冻土分布,修建交通运输线造价高,难度大。相比较而言,建造公路造价较低,难度较小,故优先发展公路。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完成7~8题。

7.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较弱,易于开挖
答案 C
解析 由等高线的分布可知,高速公路通过的地形是鞍部,此处与所经路线间的相对高度较小,施工工程量小。
8.②地植物长势好于①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势低,坡度小B.蒸发量小,土壤湿润
C.光照条件好,气温高D.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
答案 D
解析 ②处地势低,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而①处地势高且位于山脊上,土地贫瘠。
9.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与B~D是两条同等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占用土地B.工程造价C.民工数量D.技术水平
(4)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_______C~D线路。
答案 (1)② 受地形的影响,山区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3)B (4)迂回前进 大于
解析 山岳地区修公路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就要求线路迂回曲折,因此其弯曲度和总长度都大于同直线距离的平原地区的公路。B镇到D城市的公路绕道C镇的主要原因是尽可能多连接居民点,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24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