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 《城市化》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人教版 《城市化》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模块名称:高一地理oooo必修2

教材版本:人教版

在生活中发现地理,在生活中运用地理

----《城市化》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对这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

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扩展阅读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导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导学案

1.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城市化起源的条件,概括城市化的过程
2.结合实例,说出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运用图表资料,概括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3.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1、城市的起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城市出现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2、什么是,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城市化?主要有哪些表现?当代世界城市化表现哪些新特点?
3、产业和人口集中于城市,对资源和环,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境普遍产生哪些巨大影响?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1.城市起源的条件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与、
以及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2.城市发展的历史
时间
数量
规模
功能
第一阶段:产业革命以前
功能,多以职能为主。
第二阶段:产业革命后
功能,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第三阶段:二战以后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及城市。

1.读课本P32图2-1-2,说一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发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
2.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农业人口人口
内涵:即三个转化过程农村地区地区
农业活动活动
表现:城市增加、城市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
规模扩大。
最主要标志:中的比重。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三个新特点
(1)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出现。当前世界出现了六大城市带,其中位于我国的是。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国家
类型
所处
阶段
快速发展时间
目前
速度
--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原因
发达
国家
发展中国家

1.什么是逆城市化现象,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读图2-1-6,拉美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很快,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人类对环境影响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2.讨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1.有关城市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起源的前提 B.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
C.社会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D.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集市可能演变为城市
2.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以前B.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3.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读“世界城市人口随时间变化图”,完成4题。

4.下列关于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在A阶段时,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大
B.在B阶段时,城市出现劳动力紧缺、交通拥挤等问题
C.在C阶段时,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密集于市中心
D.在C阶段时,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
,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5.按城市化,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B.a—c—d—bC.d—b—c—aD.c—d—b—a
6.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7.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8.城市比郊区降水多的原因是()
A城市多上升气流,烟尘、凝结核多B城市比郊区水汽丰富
C城市盛行下沉气流D郊区分布大量工矿企业,导致气温较城区高
9.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3)两城市人口变化图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4)下列属于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的是()
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④乡村人口比重回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
,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水平______,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__,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__________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____________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___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回流,大城市中心区________,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5)请就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两点以上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3)了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归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能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和出现的问题。

(2)明确发达国家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成就,增强爱

国主义情感。

1、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

2、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一〕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

〔学生回答〕

〔教师纠正并导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域的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比如,现在的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过渡〕先请同学们阅读图2—17、P41第一自然段思考城市化对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影响

〔板书〕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过程对生活的影响

〔点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城市文明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板书〕(1)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点拨〕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是:改变了城市交通,促进了城乡交流,缩小了城乡差别

〔板书〕(2)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讨论]P41“活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交通工具

〔点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运载量、速度、灵活度、污染);(2)城市的实际情况(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道路状况)。

〔过渡〕城市化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读P41“阅读”,总结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填写下表
影响及来源
危害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板书〕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拨〕

〔过渡〕读P42“阅读”,总结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填写下表

影响方面
产生的影响
城市用地
就业方式
景观与生态系统
地域联系

〔板书〕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及来源
危害
大气圈
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危害人们的健康
水圈
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使城市水质受到影响。
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受到影响
生物圈
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岩石圈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点拨纠正〕

影响方面
产生的影响
城市用地
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就业方式
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农业社会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
景观与生态系统
城市景观取代了乡村景观,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
地域联系
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

〔过渡〕请同学们读P43“活动”—扩容与提质并重,思考:①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扩张的表现;②城市建设盲目开发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点拨纠正〕“扩容与提质并重”材料中介绍详细,从中找出答案。

〔过渡〕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读图2--20,看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板书〕二、城市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

〔讨论并完成下表〕

污染类别
危害
大气污染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水体污染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污染
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影响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
光污染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电磁波污染
影响人体健康

〔过渡〕城市化过程中除产生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外,还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都有哪些方面呢?产生原因是什么?

〔板书〕2、城市病

〔点拨〕由于人类产业活动的高度集中、长时期和高强度的产业活动及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等,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PPT展示下图)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课时)教案
〔过渡〕由于城市环境污染和“城市病”的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过程是怎样的?

〔板书〕3、结果---郊区城市化

〔点拨〕PPT展示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课时)教案
〔过渡〕读P45活动“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回答活动题1、2、3

[点拨]

1、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并且违反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

2、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上游失去了森林,则下游失去水源补充,致使水资源缺乏;使河湖淤塞,增加了洪灾的机率,加大了防洪投入。城市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区域环境受破坏,城市也会遭殃,产生一系列城市病。

3、生态城市是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做到:①统一规划;②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③尽量种植适生的本土草和树;④要花、草、灌、林相结合;⑤依法保护绿地。

〔过渡〕以上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那么,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什么情况呢?阅读图2—22总结我国城市发展趋势(PPT展示图2—22)

〔板书〕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点拨]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大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过渡〕结合P46“阅读”,讨论P47“活动”议题1、议题2、

[点拨]

议题1:不切实际。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普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城市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成城市特色。

议题2:合理。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三个问题:城市化过程对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然与人文方面的问题及我国的城市化。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影响、问题、对策;一个主题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即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请同学们结合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关注我们这座城市,爱护这座城市,把它建设好,把它保护好。

〔课堂练习〕

1、城市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

①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②工矿企业排放③居民生活燃煤排放④光合作用产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B、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

C、目前城市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

D、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

3、英国泰晤士河曾受过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它鱼类。如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已被认为是世界大城市中比较干净的河流之一,河中重现了上百种鱼类。伦敦原来是个著名的“雾都”,近年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无烟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内使用,空气中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

(1)1950年伦敦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数百人死亡,造成酸雾的主要污染物是,其合理的防治措施是,酸雨对生物界的危害是

(2)泰晤士河河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和。污水排入河流,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是。(3)伦敦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有、、等。

〔答案〕

1、B2、C

3、(1)硫氧化合物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2)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河水污染严重,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鱼类缺氧死亡或排入的有毒废水,使鱼类死亡(3)建立新城和卫星城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高一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鲁教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一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鲁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鲁教版

课程标准要求
标准
活动建议
l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对城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城市的起源、城市化的概念等没有什么知识基础,通过搜集城市景观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城市化特点统计图表等图片及城市化相关资料,学生运用第一单元学习的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来分析城市化问题,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延续,也是后一部分知识的基础。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会运用图表、数字等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会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图1
鲁教版教材本节课介绍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重点探讨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三个问题。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但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

不是课标的内容要求,但是这部分知识与前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相关联,且了解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分析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所以这部分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做适当分析。本节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1.说出与城市起源相关的基本条件,知道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提高图表分析、绘制能力。
5.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

1.教学重点
城市化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
城市化及其特点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扬州市区近些年人口、用地规模增长状况,评价城市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师搜集“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等地理分布图,设计“世界城市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比较表”。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姓名
在小组中的职责
发言次数
个人观点
×××
第一课时: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概念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情
诊断
调查:你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你觉得农村和城市的区别是什么?你所在的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了解学生对城市的认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与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阅读课本“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说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哪些共同特点?$来源: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①投影教材图2-2-1“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②展示导学问题: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哪些共同特点?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最早出现城市?
③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④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⑤引导学生推导出城市起源的前提条件。
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
③2-3个小组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地理分布图的读图技能,并培养协作能力。
[内容解析]图2-1-2反映了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长江和黄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此外还有中美地峡。前四个分布区恰好是四大文明古国,最后中美地峡也曾养育过玛雅文明。通过读图指导学生熟悉世界区域地理知识。这些地区主要位于中纬度沿海和大河沿岸地带,气候温暖,光热充足,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耕业发展条件优越。带领学生复习对比“人口的分布”相关知识,学生在回忆中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使

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社会分工和社会组织的出现是城市起源的重要条件。
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部分,说出影响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比较世界城市发展历史经历三个阶段的城市发展特点。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②展示导学问题:影响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比较世界城市发展历史经历三个阶段的城市发展特点。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课本,进一步了解城市的起源的条件。
②比较世界城市发展历史经历三个阶段的城市发展特点,填写如表2所示的比较表(表2中的具体内容预先留空)。
③请学生代表投影已经完成的比较表,并让同学们举例说明二战后城市发展的特点。
引导学生自学并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读书并寻找知识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表2“世界城市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比较表”

数量
规模
功能
城乡关系
产业革命前


较单一
相对独立
产业革命后
增加
扩大
扩展
差距渐大
二次大战后
发展迅速,特大城市数量增多,出现大城市带和专业化城市
探究活动3:图2和表3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阅读图表,分析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图表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城市化”一节的案例教学


一、背景分析

城市化在整个高中地理第六章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前面的知识是一种深化,对后面的知识是一个桥梁,城市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所谓熟悉是城市化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城市区位的知识,所谓陌生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对于大城市的体验就更少。而利用图表可以让学生直观城市人口和规模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获得理性的知识,这符合知识的习得过程。

二、案例设计

(一)目标

1.利用富阳城区图引导学生讨论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2.结合书本及教师提供的图表,要求学生画出城市化进程的折线图并划出阶段。

3.利用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讨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二)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一周前去了解富阳城区的变化,可以实地考察,也可以在网上或其他方法获得相关资料。

2.投影出富阳城区图及相关问题:

问题(1)据你所了解富阳城区的人口和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富阳城区主要在向哪个方向发展,请举例说明?
(3)富阳城区人口和面积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然后请学生结合书本讲出城市化的含义以及三个标志。

通过对本市城区的了解能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较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再结合书本知识就能对城市化的含义有较深的理解。

3.投影出图表

时间

1750年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

特点

原因

问题(1)结合书本完成上面的表格
(2)分组讨论完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折线图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基本能完成作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读图、作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参照作图如下:

4.投影出图和表

国家

起步

速度

水平

其他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结合图和书本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和下列问题:

问题(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最早的是哪个?

(2)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大概是多少?

(3)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城市化发展快速的原因?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时间、原因、表现?

(5)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原因?

通过这些图表,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前面城市化的含义和主要标志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学习,学生完成这些问题是很容易的。

三、教学反思

以上--,学生既了解本市的城市化进程和概况,产生了对家乡的热爱,又能使学生对城市化有较好的理解。通过课前的准备,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的学习,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图表以及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先获得直观的陈述性的知识,再获得理性的程序性的知识,也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学生体验了知识的获得过程,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摘自:http://202.98.56.84/down.asp)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639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