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地理教案:《文化源地与文化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一 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本讲讲述第三单元第四节——文化源地与与文化区。
1.了解文化源地的概念和分类,分析文化源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了解文化区的空间特点(范围、边界,与自然区的关系),了解中华文化区
(二)学习指导
1.知识结构:
2.知识要点
一、文化源地
(一)、文化源地概念:指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最初产生的地点
(二)、文化源地类型
1、文化事物或现象源地:点状
2、文化系统源地(结构完整、特征明显的文化产生地):面状
二、文化区
(一)、文化区概念
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都可称为文化区
(二)、文化区的空间特点
1.范围大小各异,与其重要性无必然关
2.边界有实有虚,虚界可能发生重叠
3.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三)、世界可以分为六个文化大区:(1).西方文化区(主要指欧洲和美洲);(2).伊斯兰文化区(西亚和北非);(3).印度文化区;(4).东亚文化区;(5).东南亚文化区;(6).非洲文化区。
3.教学分析
一、文化区是在文化源地基础上的拓展,因为文化区是在文化源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在许多有关文化地理的教科书中,都只是主要介绍文化系统产生的源地,而在我们的教材中介绍了两种文化源地。这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文化系统或文化综合体的源地可以分解为许许多多文化要素的源地。例如中国新石器文化可以分为不同地域的文化综合体,如位于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位于北方地区的龙山文化,位于黄河上游地区的齐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下游的大汉口文化等,每个地域文化综合体都是由一系列的文化要素构成的。在后来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融合、统一国家的建定将个同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开来,在传播过程中文化要素的扩散是文化系统扩散的基础。当今文明已经覆盖了地球上绝大多数利于人类定居的地区,更多的文化扩散是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的扩散。第二,易于理解的文化源地是简单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的源地,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文化事物或现象的源地引入。
三、文化源地的教学是文化扩散教学的基础。本课虽然主要介绍文化源地与文化区,但是可以将本课的内容作为下一课的铺垫。从图3.18中可以看到,1848年欧洲大陆的革命中心都是城市。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与落后的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1848年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革命的序幕,这种文化现象通过传染扩散很快引发了法国的二月革命,随后扩散到奥地利、普鲁士、匈牙利、捷克和罗马尼亚等国。当时欧洲大陆许多地方农业欠收,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城市的革命也唤醒了乡村地区,图中绿颜色的地区表示农民起义的分布,农民起义以中欧最为集中。“革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城市扩展到乡村属于等级扩散。从图中对以看到这场革命波及了欧洲大陆除了俄罗斯之外的主要国家。当时的俄国虽然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它仍然属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并没有一批很强大的城市资产阶级作为传染扩散的基础,因此这场革命对俄国的影响不大。
四、文化区虽然不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是前一课的文化景观和后一课的文化扩散都与本深有紧密的联系。文化区似乎更贴近他们头脑中的“地理”,因为文化区展示的是文化的空间分布。在教材中安排文化区的内容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
1.文化区是文化景观分析的目的之一。教材中介绍到文化区分为文化要素的文化区和文化体系或文化综合体的文化区。无论哪种文化区,它们的空间范围基本上是根据代表性文化要素以及文化景观的分布确定的。中国古代虫神庙分布图,既间接反映了古代蝗灾频繁地区的分布,又直接反映了虫神信仰这种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
2.文化区是文化事物或现象扩散的结果。文化扩散有两大类,文化事物或现象自源地的扩展扩散是文化区自身扩大的过程;文化事物或现象自文化源地的迁移扩散, 有可能形成该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新文化区,尤其当迁移扩散主体是一个人数较多的群体时,这种可能件就更大。
五、世界文化分区有多种,相对简单的一种划分将世界划分为六个文化大区:1.西方文化区(主要指欧洲和美洲);2.伊斯兰文化K(西亚和北非);3. 印度文化区;4. 东亚文化区;5. 东南亚义化区;
6.非洲文化区。这部分内容学生做一般了解即可。
4.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为文化源地的两种类型:一是文化事物或现象最初发生的地方,二是文化系统的产生地。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如蒸汽机是在英国发明的;后者文化系统的源地,指结构较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因为它较抽象,不如文化事物,那样直观,有一定难度。其实只要掌握了文化系统是由多种文化要素组成的结构较为完整的体系就好理解了,如黄河流域、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玛雅文化等世界文明发祥地均可认为是某种文化系统的源地。构成这些文化系统的包括语言、文字、农业技术等文化要素。认识文化源地是要明确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和事物,即有它的产生、发展的空间、时间分布。其空间产生即源地。不同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有不同的源地,说明是具有一定环境条件的,其首先是自然条件,所以认识文化源地要注意分析文化生态。
关于文化区只要一般了解就行,对其特点:有一定大小范围,边界有实(政治边界)有虚,和自然区不一定重合要注意理解。
5.例题精讲
[例1] 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各项发明和四大发明整体考虑,分析它们的源地类别是否相同?为什么?
[分析] 题目要求区分两类文化源地,一类是文化事物或现象,一类是文化系统;主要可从文化事物、现象或是由几种文化要素构成的整体上区别。
[答案] 不同。就四大发明中的每一项来说它们属于文化事物或现象的源地,而四大发明总的来讲则表现为科学技术这一文化系统整体,它的源地是中国。
[例2] 下列有关概念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顺序排列的是:
A.文化—文化区—文化体系—文化综合体
B.物质文化—文化—科学技术—电脑使用
C.文化—物质文化—科学技术一电脑使用
D.文化—文化体系一文化综合体一文化区
[分析] 题中各个概念之间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要先分析各个概念自身的内涵,如物质文化指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中创造的生产生活工具和技术。这样,它包含了科学技术,而又被文化包含,因为它是文化的一种类型。又如文化体系,指由若干文化要素(相互关联的)构成的反映某种显著特征的统一系统,文化要素间又相互关联构成—个个综合体,所以它包含文化综合体。
[答案] C、D
二、网上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文化源地属于文化系统源地的是:
A.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源地
B.以拼音文字为文化要素的古希腊文明发源地
C.中国水稻栽培发源地.
D.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教授发明电脑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2.关于文化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区域、农业区域不属文化区
B.文盲人口集中的地区谈不上文化区
C.文化区是指文化事物、现象和体系的覆盖区
D.文化区一定包括文化源地
3.关于文化源地和自然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源地和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地域是一致的
B.文化源地和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地域是不—致的
C.某种物质文化的源地和这种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地域有一定联系
D.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没有影响
4.文化区的特点有:
A.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其范围大小密切相关
B.所有文化区都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C.文化区与自然区一定是重合的
D.文化区的边界有实有虚
5.下列文化区边界为实界的是
A.工业文化区 B.农业文化区
C.语言文化区 D.政治文化区
6.下列文化源地属于文化系统源地的是
A.玉米源地在美洲
B.近代工业源地在英国
C.电子工业源地在美国
D.亚洲古文明源地在西亚、南亚和中国
7.下列每组地理事物,由简到繁排列的是
A.文化现象、文化事物、文化系统
B.文化现象、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
C.文化体系、文化现象、文化事物
D.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文化现象
8.有关文化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文化区是指文化事物的覆盖区
B.文化区与自然区是重合的
C.狭义的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体系覆盖的范围
D.文化区的范围一般是不变的
(二)、是非题
1.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华文化区的分布范围是不同的。
2.狭义的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事物、现象覆盖的范围。
3.文化源地既包括文化现象源地,又包括文化系统源地。
4.文化区就是文化源地。
(三)、综合题
读公元前两千到三千年世界文明发源地分布图,回答问题。
此图反映的是——源地的分布状况,其中A、B、C、D文化源地兴起的共同自然条件有①————————,②———————— ③————————;其文化源地分别是——、——、——、——。
(2)与图中文化源地相对应的文化要素————古代文字的类型分别是A.————C.———— E.————
(3)请举出A、C、D三处现有的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其共同的物质文化景观有———和———。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 D 5. D 6. D 7. B 8. C
(二)、是非题 1 √ 2 × 3 √ 4 ×
(三)、综合题
文化系统 ①温带地区适宜的气候 ②沿海平原地形 ③水源充足的大河中下游流域
黄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2)A.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E.拼音文字
(3) A C D
麦田 (地上河大堤) 油井(灌溉渠道) 棉田(阿斯旺大坝)
长城 清真寺 金字塔
共同的物质文化景观有:农田 灌溉渠道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
第四节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一、文化源地
1、文化源地——是指某一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2、分类比较:
文化事物(或现象)源地
文化系统源地
在小比例尺地图上
呈一个点(单一起源地)或几个点(多个起源地)
呈面状
举例
①1848年欧洲革命中心的分布(教材图3.18)②考古学家在地图上表现世界主要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起源地分布
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源地位于东汉都城洛阳一带。
世界部分古代文明发源地的分布(教材图3.19)
二者关系
文化系统是由许许多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现象)构成。文化系统结构更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
(表注)文化系统特征明显:如世界各地域的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要素,以文字为例古埃及文明——象形文字古希腊文明——拼音文字古两河流域文明——楔形文字二、文化区(一)文化区的概念广义上——文化区是指文化事物(或现象)和文化系统的覆盖的地区。狭义上——文化区仅指某种文化系统的覆盖的地区。(二)文化区的类型中国新石器文化分布区——考古学者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的范围来划定的。政治文化区——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内部又有自己的行政区。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如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潘帕斯草原牧牛业分布范围等除上面文化区类型外,还有语言文化区、中华文化区等问题:以上各种文化区类型中,哪些是文化系统的覆盖的地区?(答案)中国新石器文化分布区、中华文化区
(三)文化区的空间特点1、文化区的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它的范围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如美国“硅谷”范围并不大。2、文化区的边界有实有虚。政治文化区边界明确,而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语言文化区等不一定有明确边界,没有明确边界的文化区在空间上有时与其他同类文化区发生重叠。3、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如潘帕斯草原牧牛区并不与阿根廷的温带草原地带完全重合。(四)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系统)与中华文化区
若干特定文化事物的组合
文化综合体
文化体系
若干有联系的文化综合体
如:外出旅行,外地语言、衣食住行、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都可能与我们不同,这些文化事物组合就构成了该地区文化综合体。又如:中国汉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综合体构成了中华文化体系;中华文化体系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教材57页表中国传统文化区的三级划分)
第三单元第四节文化源地与文化区教案
【教学目标】文化区的特点,文化区划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文化现象源地和文化系统源地的区别;中国传统文化区的划分依据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文化源地
【提问】什么是文化源地?
【展示图片】观察"1848年欧洲革命中心的分布"和"世界部分古代文明发源地的分布"图,说明这两张图表示的文化源地内容有什么不同?
【提问】为什么要区分文化现象源地和文化系统源地?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二、文化区
【提问】你认为文化区有哪些空间特点?
文化区的范围(文化区的重要性和范围有没有必然联系?请举例说明)
文化区的边界(文化区有没有明显的边界?)
文化区与自然区和行政区的区别
【动手】请你分别绘制一张文化区和行政区、文化区和自然区的比较图。绘制时需要设计好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地图,如何体现它们的两两差别,通过对图的分析,总结文化区的特点。
【讨论】根据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区的三级划分"表,你所在的地区应该属于哪一个文化区?和你所在文化区相邻的文化区有哪些?试比较这些文化区内有哪些不同的文化景观或文化现象?谈谈你对该划分方案的意见。把你的想法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并在课后查阅资料,寻找证据证实你的结论,写成一篇小论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3文化与文化景观 5”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文化与文化景观
一.本周教学内容:
复习高二地理第三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文化的概念
2.文化景观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二)难点
1.文化景观的分类
2.文化扩散形式
三.讲课内容: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每个人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文化。因此,理解文化的概念,是理解本单元内容的关键。对文化概念的正确理解须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文化的内涵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外延是符合文化定义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文化的外延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因此,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带有人类活动印迹的自然物都属于文化的内容。第二,文化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材中的文化概念是广义的文化概念,三个学生所说的文化内容属狭义的文化内容,即仅指精神文化。第三,文化与文明不同,由于文化是人类活动创造出来的,所以文化与人类共始终。而文明的历史较文化要晚许多,文明是以文字、国家和城市的出现为标志的。
2.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的分类
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抽象的概念,如物质文化景观、精神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等等,对这些概念的掌握应侧重分类,找到分类的依据是掌握概念的前提。反映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景观(如农田、工厂、道路、村落、城市等),属物质文化景观;反映人类精神活动的景观(如学校、法院、纪念碑等),都是人类利用自然提供的物质,在原始地表上创造出来的景观,属精神文化景观。精神文化景观又可分为有物质形态的(教堂、法院、学校等)和无物质形态的(地名、音乐风格等)两种,后者又称为非物质文化景观。如下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626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