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5.2世界分区地理和主要国家地理特征 1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5.2世界分区地理和主要国家地理特征 1”,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世界分区地理和主要国家地理特征

一、基础知识:

1.掌握常见地名及地理位置;

2.熟悉世界各地形单元、典型经济区的自然环境结构及经济、人文特征。

3.结合高中地理,把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特征看成命题基础和背景,特别是把区域当作文综题的知识载体。

二、重难点知识分析:

1.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日本的经济特征是:①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②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③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⑴经济发展的条件:

有利条件:海岸曲折,多良港

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上航运

进口原料、燃料、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⑵原料来源:

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jAB88.com

棉花――中国、美国

⑶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在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新动向,这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2.对比西亚和北非的区域特征:

⑴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海陆空交通枢纽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延伸阅读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复习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40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探究点表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地理位置亚洲东部亚洲南部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北美洲中部、东北部,大洋洲小部分南美洲东部大洋洲西南部

面积37.8万km2297.47万km21708万km2937万km2854.7万km2774万km2

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3900多个岛屿位于印度半岛欧洲东部、亚洲北部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一个哥伦比亚特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小岛

地形3/4为山地丘陵,平原狭窄,多火山、地震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地势东高西低,70%为广阔平原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的山地高原,平原面积广(1/2)亚马孙平原(1/3),巴西高原(1/2以上)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复杂多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煤铁锰资源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石油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草场资源丰富,资源耗费量大水能资源丰富,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锰的储量也大,世界动植物王国煤、铁、铝土矿丰富,草原广阔,古老的动物

农牧业稻米、畜产、蔬菜为农业的三大部门,世界渔业生产大国,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单产较高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注意分布)主要农产品:谷物、马铃薯、亚麻、乳肉制品等。耕地面积广大,但农业落后,粮食不足小麦、大豆、玉米、乳肉居世界前列,现代化的农业,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生产专门化咖啡王国(产

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蔗糖、香蕉、剑麻(首位)、大豆、可可、柑橘、玉米以出口小麦、羊毛为主

工业部门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电力、钢铁、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电子、航空、核能、空间等工业初具规模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西伯利亚:石油、机械、森林工业、军事工业石油、电子产品、化工产品、汽车、飞机、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钢铁、机械、化学、食品、纺织采矿、冶金、机械、化学、建材、汽,车、飞机制造、电子工业

经济特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外向型经济特征突出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已形成较发达的工业体系重要的工业大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但民用工业落后,工业结构不合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科技雄厚,输出工农业产品多,出口贸易额大,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工业体系完整,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首都东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新德里莫斯科(最大城市,综合性工业、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华盛顿巴西利亚(年轻首都)堪培拉(政治中心

主要城市筑波(新兴科学城)、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海港)纽约(人口最多城市,最大港口),洛杉矶(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在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唐人街、“硅谷”所在地)圣保罗(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悉尼(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例(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2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

表3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图像信息的获取解读分析能力及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可以结合此题对其他几个国家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回顾。

解析:(1)题中R地的气温特点要通过对比两地气候资料图分析得出,对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要结合R地位置和地形分析;(2)题中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时,关键要从其位置可知该山脉主要受来自于西部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分析(3)题时应结合大盐湖的位置和所给小资料内容,从水循环环节入手分析。(4)题综合性较强,分析时应结合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的区域特征完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等角度选择分析。

答案:(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

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北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4)

对比区域

比较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水源充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夏季光热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不足;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贫瘠。(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和园艺业(水果、蔬菜、花卉栽培)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9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图10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

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3.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

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

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4.日本IT工业集中在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现代高速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2011届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下表是中国、日本、印度、巴西四国的2005年土地利用的部分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四国分别是

A.中国、巴西、印度、日本B.印度、中国、巴西、日本

C.中国、印度、巴西、日本D.日本、印度、巴西、中国

6.多年生作物面积占作物种植总面积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巴西

(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3月高三联考)读美国、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7—8题

7.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

A.印度耕地多分布于平原、高原B.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小D.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

8.美国新兴工业中心“硅谷”和印度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相比,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①洁净优美的环境②现代化交通条件③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④长期的军事订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1东北联考)某学者在图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回答9~10题。

9.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条件差B.降水较少

C.农业基础薄弱D.土壤条件差10.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B.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C.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D.该地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1~13题。

1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1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1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图7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图8是达尔文市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澳大利亚火灾的分布特点是()

A.秋季火灾的分布范围最广

B.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30°S大陆东西沿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

D.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

15.达尔文市在冬春季容易发生火灾,原因是该季节()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降水较少,气温在20℃以上

C.降水较少,气温较低D.风力较大,气温在28℃左右

二、综合题

16.(2011广东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材料1:南美洲局部地理概况图。图中城市为百万人口城市。

材料2: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总数与城市人口比重

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美国法国日本

人口总数(亿人)12.9510.411.742.880.621.27

城市人口比重(%)37.727.981.777.475.578.9

材料3: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

(1)B处附近海岸的旗型树冠的朝向是__________。若A处河中心有一个沙洲,则沙洲最有可能首先同__________(北或南)岸相连。

(2)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说明河流A水量丰富的原因。

(3)B处沿海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分析该气候在B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4)巴西百万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根据材料2和材料3对巴西的城市化特点作简要评价。

(5)有关巴西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主要耕作区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高原地区以种植咖啡为主

C.亚马孙平原适宜种植水稻

D.高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迁移农业

E.主要农产品有咖啡和可可(5)AE

17.(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三校2011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中印两国山水相连,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12月15日-17日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访问印度,就跨际水资源合作问题、矿产资源进出口等经贸合作问题展开外交活动。据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A区域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成因。

(2)说明图中B地的植被类型,并从地理位置与地形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3)若上海从印度进口铁矿石,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什么?试述理由。

18.(2011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2011.4)图8为1月、7月澳大利亚局部等值线和温德姆降水柱状图,图9为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生产状况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描述温德姆降水的季节变化并分析成因。

(2)东澳大利亚暖流对大陆东海岸冬夏两季气温的影响,哪个季节更明显并说明判断理由。

(3)依据图9信息分析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4)说出大分水岭对盆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7.B

解析:农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灌溉有关的是气候条件。印度的灌溉面积比重大主要与印度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有关,B项正确。

8.D

解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运输条件、洁净优美的环境和科技。①②是美国“硅谷”和印度班加罗尔共有的区位,而“硅谷”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是长期的世界性军事订货和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

9.A

解析:图示地区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由于纬度高,而热量条件较差,限制了其农业发展。

二、综合题

16.(1)西北 南

(2)地形:西、北、南三面地势高,利于雨水汇集;湿润气流由东面进入,利于形成地形雨。气候:流域内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特点:①分布纬度低,②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原因:①西部沿海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无法向东扩展),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4)沿海(沿河)地区

城市化水平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由于城市化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容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

17.(1)分布特点:与海岸线平行,等值线较为稠密

成因:西高止山脉平行海岸线延伸;受西南季风影响,带来充足海洋水汽,地形抬升成地形雨。

(2)植被:热带草原原因: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位于夏季风北风坡,降水较少;加上高原地形,重新调配水热条件,形成了热带草原。

(3)海运原因: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同时两地区都是沿海城市,海运方便直达。

解析:(1)分析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走向和疏密程度,图中可看出A处的等降水量线较为密集而且与海岸线相平行的特点。A区域降水量线值较周围的大说明存在地形雨。原因是:①西高止山脉平行海岸线延伸,②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使得具充足海洋水汽的西南季风受到地形阻拦,形成地形雨。

(2)B是印度的德干高原,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西高止山的阻拦使德干高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加上高原地形,重新调配水热条件,最终形成了热带草原,而不是热带季雨林。

(3)从图中可知印度的铁矿分布于沿海,上海也是沿海城市,海运便利,铁矿石量大且重。海运符合大宗笨重的货物运输,且运费最低。

18.(1)夏半年多,冬半年少,季节变化大。夏半年受西北风(西北季风)控制,从海吹向陆地,降水多;冬半年受东南风(东南信风)控制,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2)冬季,冬季等温线明显向高纬凸出,夏季等温线明显向低纬凸出。

(3)根据墨累一达令盆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的畜牧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羊粪还田、秸杆还田、休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取得生态效益根据市场对羊毛、羊肉、小麦的需求来调节生产,通过循环生产(秸杆作为饲料、粪便作为肥料)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水分不足开源(跨流域调水、取河流水、抽取地下水等);节流(发展节水农业等)

5.1世界地理概况 2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5.1世界地理概况 2”,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只占一少部分。地表的总面积约51,0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积约36,000万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的70.8%;陆地面积约14,900万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的29.2%。也就是说地球的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地表的陆地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许多块,通常人们把海洋所包围的大面积陆地叫做大陆,小块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洲。这样,地表的陆地共分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地表的海洋是相互沟通的,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大洋。根据海陆分布形势,可把世界海洋分为四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间没有什么天然的界线,通常以水下的海岭或某条经线为分界的。

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

第一,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五分之一,而且在南纬56°~65°地带几乎全是海洋。但是,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大陆。

第二,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并形成较深的"陆间海",其间岛屿众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第三,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都非常典型;澳大利亚大陆也具有北部较宽的特点,只有南极大陆例外。

第四,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都有一连串向东突出的岛弧,岛弧外侧为一系列深海沟。大陆西岸的岛屿则不成弧形排列,较大的岛屿也少,唯一例外的是不列颠群岛。

第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44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探究点表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地理位置亚洲东部亚洲南部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北美洲中部、东北部,大洋洲小部分南美洲东部大洋洲西南部

面积37.8万km2297.47万km21708万km2937万km2854.7万km2774万km2

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3900多个岛屿位于印度半岛欧洲东部、亚洲北部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一个哥伦比亚特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小岛

地形3/4为山地丘陵,平原狭窄,多火山、地震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地势东高西低,70%为广阔平原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的山地高原,平原面积广(1/2)亚马孙平原(1/3),巴西高原(1/2以上)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复杂多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煤铁锰资源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石油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草场资源丰富,资源耗费量大水能资源丰富,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锰的储量也大,世界动植物王国煤、铁、铝土矿丰富,草原广阔,古老的动物

农牧业稻米、畜产、蔬菜为农业的三大部门,世界渔业生产大国,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单产较高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注意分布)主要农产品:谷物、马铃薯、亚麻、乳肉制品等。耕地面积广大,但农业落后,粮食不足小麦、大豆、玉米、乳肉居世界前列,现代化的农业,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生产专门化咖啡王国(产

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蔗糖、香蕉、剑麻(首位)、大豆、可可、柑橘、玉米以出口小麦、羊毛为主

工业部门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电力、钢铁、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电子、航空、核能、空间等工业初具规模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西伯利亚:石油、机械、森林工业、军事工业石油、电子产品、化工产品、汽车、飞机、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钢铁、机械、化学、食品、纺织采矿、冶金、机械、化学、建材、汽,车、飞机制造、电子工业

经济特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外向型经济特征突出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已形成较发达的工业体系重要的工业大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但民用工业落后,工业结构不合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科技雄厚,输出工农业产品多,出口贸易额大,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工业体系完整,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首都东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新德里莫斯科(最大城市,综合性工业、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华盛顿巴西利亚(年轻首都)堪培拉(政治中心

主要城市筑波(新兴科学城)、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海港)纽约(人口最多城市,最大港口),洛杉矶(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在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唐人街、“硅谷”所在地)圣保罗(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悉尼(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例(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2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

表3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图像信息的获取解读分析能力及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可以结合此题对其他几个国家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回顾。

解析:(1)题中R地的气温特点要通过对比两地气候资料图分析得出,对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要结合R地位置和地形分析;(2)题中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时,关键要从其位置可知该山脉主要受来自于西部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分析(3)题时应结合大盐湖的位置和所给小资料内容,从水循环环节入手分析。(4)题综合性较强,分析时应结合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的区域特征完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等角度选择分析。

答案:(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

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北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4)

对比区域

比较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水源充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夏季光热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不足;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贫瘠。(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和园艺业(水果、蔬菜、花卉栽培)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9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图10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

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3.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

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

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4.日本IT工业集中在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现代高速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2011届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下表是中国、日本、印度、巴西四国的2005年土地利用的部分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四国分别是

A.中国、巴西、印度、日本B.印度、中国、巴西、日本

C.中国、印度、巴西、日本D.日本、印度、巴西、中国

6.多年生作物面积占作物种植总面积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巴西

(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3月高三联考)读美国、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7—8题

7.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

A.印度耕地多分布于平原、高原B.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小D.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

8.美国新兴工业中心“硅谷”和印度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相比,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①洁净优美的环境②现代化交通条件③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④长期的军事订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1东北联考)某学者在图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回答9~10题。

9.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条件差B.降水较少

C.农业基础薄弱D.土壤条件差10.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B.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C.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D.该地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1~13题。

1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1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1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图7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图8是达尔文市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澳大利亚火灾的分布特点是()

A.秋季火灾的分布范围最广

B.夏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30°S大陆东西沿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

D.夏秋季火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

15.达尔文市在冬春季容易发生火灾,原因是该季节()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降水较少,气温在20℃以上

C.降水较少,气温较低D.风力较大,气温在28℃左右

二、综合题

16.(2011广东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材料1:南美洲局部地理概况图。图中城市为百万人口城市。

材料2: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总数与城市人口比重

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美国法国日本

人口总数(亿人)12.9510.411.742.880.621.27

城市人口比重(%)37.727.981.777.475.578.9

材料3: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

(1)B处附近海岸的旗型树冠的朝向是__________。若A处河中心有一个沙洲,则沙洲最有可能首先同__________(北或南)岸相连。

(2)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说明河流A水量丰富的原因。

(3)B处沿海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分析该气候在B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4)巴西百万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根据材料2和材料3对巴西的城市化特点作简要评价。

(5)有关巴西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主要耕作区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高原地区以种植咖啡为主

C.亚马孙平原适宜种植水稻

D.高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迁移农业

E.主要农产品有咖啡和可可(5)AE

17.(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三校2011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中印两国山水相连,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12月15日-17日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访问印度,就跨际水资源合作问题、矿产资源进出口等经贸合作问题展开外交活动。据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A区域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成因。

(2)说明图中B地的植被类型,并从地理位置与地形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3)若上海从印度进口铁矿石,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什么?试述理由。

18.(2011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2011.4)图8为1月、7月澳大利亚局部等值线和温德姆降水柱状图,图9为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生产状况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描述温德姆降水的季节变化并分析成因。

(2)东澳大利亚暖流对大陆东海岸冬夏两季气温的影响,哪个季节更明显并说明判断理由。

(3)依据图9信息分析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4)说出大分水岭对盆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7.B

解析:农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灌溉有关的是气候条件。印度的灌溉面积比重大主要与印度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有关,B项正确。

8.D

解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运输条件、洁净优美的环境和科技。①②是美国“硅谷”和印度班加罗尔共有的区位,而“硅谷”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是长期的世界性军事订货和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

9.A

解析:图示地区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由于纬度高,而热量条件较差,限制了其农业发展。

二、综合题

16.(1)西北 南

(2)地形:西、北、南三面地势高,利于雨水汇集;湿润气流由东面进入,利于形成地形雨。气候:流域内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特点:①分布纬度低,②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原因:①西部沿海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无法向东扩展),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4)沿海(沿河)地区

城市化水平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由于城市化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容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

17.(1)分布特点:与海岸线平行,等值线较为稠密

成因:西高止山脉平行海岸线延伸;受西南季风影响,带来充足海洋水汽,地形抬升成地形雨。

(2)植被:热带草原原因: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位于夏季风北风坡,降水较少;加上高原地形,重新调配水热条件,形成了热带草原。

(3)海运原因: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同时两地区都是沿海城市,海运方便直达。

解析:(1)分析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走向和疏密程度,图中可看出A处的等降水量线较为密集而且与海岸线相平行的特点。A区域降水量线值较周围的大说明存在地形雨。原因是:①西高止山脉平行海岸线延伸,②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使得具充足海洋水汽的西南季风受到地形阻拦,形成地形雨。

(2)B是印度的德干高原,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西高止山的阻拦使德干高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加上高原地形,重新调配水热条件,最终形成了热带草原,而不是热带季雨林。

(3)从图中可知印度的铁矿分布于沿海,上海也是沿海城市,海运便利,铁矿石量大且重。海运符合大宗笨重的货物运输,且运费最低。

18.(1)夏半年多,冬半年少,季节变化大。夏半年受西北风(西北季风)控制,从海吹向陆地,降水多;冬半年受东南风(东南信风)控制,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2)冬季,冬季等温线明显向高纬凸出,夏季等温线明显向低纬凸出。

(3)根据墨累一达令盆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的畜牧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羊粪还田、秸杆还田、休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取得生态效益根据市场对羊毛、羊肉、小麦的需求来调节生产,通过循环生产(秸杆作为饲料、粪便作为肥料)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水分不足开源(跨流域调水、取河流水、抽取地下水等);节流(发展节水农业等)

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

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

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

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

(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

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

阿拉伯国

犹太国

面积

占43%

占57%

人口

多于2/3

少于1/3

自然条件

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

多为沿海肥沃地带

双方态度

反对

同意分治计划

结果

阿拉伯国未成立

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

③被占领土问题。

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

④水源问题。

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变化B.跨国公司的作用C.国际竞争D.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2.对多极化世界政治格局的解释合理地是()A.多极化的出现开始于二战后B.北约东扩有利于多极格局的形成C.多极化世界政治格局意味着世界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D.多极化意味着冷战时代结束,世界政治格局由对抗转为对话,争夺的重点从军备竞赛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3.阿以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有()A.石油、铁矿等资源纠纷B.民族和宗教矛盾C.被占领土问题D.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二、问答题

美国为什么要插手中东事务?如何插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D2.D3.BC二、插手原因:①中东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②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的经济利益。如何插手:支持以色列,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间维持力量平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625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