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括号先算。
(2)复习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括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感悟、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数学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括号先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括号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背颂乘法口诀
(2)同桌互相说说说计算顺序
(一)引入
1、口算
36-36÷9= 29+2×3= 100-41+6= 42÷2+40=
(36-36)÷9= (29+2)×3= 100-(41+6)= 42÷(2+40)=
(1)校对(2)发现什么?
生:上下两题的数一样,但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生:下面的题目添了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生:······
(3)小结:
①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有括号的要先算。
2、揭示课题:括号先算
(二)探究
1、出示: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
(1)审题
(2)怎样列式?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①48-15=33(千克) 先算出什么?(剩下草料的千克数)
33÷3=11(千克) 再算出什么?(每匹小白马吃到草料的千克数)
出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说明解题思路。
②(48-15)÷3
=33÷3
=11(千克)
③学生可能出现48-15÷3
引导思考:为什么要添小括号?
生:因为要先算出剩下的草料,所以要添括号。
生:如果不填括号,就要先算15÷3,就不对了。
生:······
小结:要算出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先要算出了剩下草料的千克数,48-15是要先算的,所以应该加上小括号。
2、试一试
草地上原来有3匹小白马,又来了5匹小白马,如果有48千克的草料平均分给它们,每匹小白马能吃到多少千克草料?
①独立练习。鼓励用综合算式列式。
②校对讲评。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出一共有几匹小白马,再算每匹小白马吃到的草料数。
48÷(3+5)
=48÷8
=6(千克)
答:每匹小白马吃到6千克草料。
小结:小括号里的总是先算。它能改变运算顺序,太重要了。
3、选择
(1)三1班做了42件玩具,送给托儿所16件,剩下的平均分给2个幼儿班,每班分到多少件?正确的列式是( )
A、(42-16)÷2 B、42-16÷2
(2)一本连环画看了45页,还有25页没有看。一本童话集的页数是一本连环画的3倍。这本童话集有多少页?正确的列式是( )
A、45+25×3 B、(45+25)×3
手势表示,说说道理。
4、练一练:
(1)一本故事书106页,小李看了50页后,平均每天看8页。还要几天看完?
(2)水果店运来80筐水果,里面有55筐是桔子。其余的是香蕉。桔子比香蕉多多少筐?
☆ 幼儿园小朋友分糖果。有硬糖180粒,软糖120粒,平均分给3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粒?
①独立练习。鼓励用综合算式列式。
②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针对学生错误具体评析 。
☆题可能出现的情况:
a、(180+120)÷30 b、180÷30=6(粒) c、180÷30+180÷30
=300÷30 120÷30=4(粒) =6+4
=10(粒) 6+4=10(粒) =10(粒)
讲评:
①每种方法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
②b和c的想法是一样的。
(三)综合练习
夺星擂台赛。每做对一题得到相应的星数。
一☆:递等式计算
497÷(26-19) (248+56)÷8
二☆☆:列式计算
1、张老师拿来32朵花,拿去其中的8朵,剩下的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朵?
三☆☆☆: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算式成立
1、28+72÷5=20
2、6×12-10=2×4+4
3、64÷2×4=80-53+19
(四)总结,交流这节课的学习体会。
检测练习:
1、递等式计算 345÷(27÷9)
2、邮递员一天送了140封信,其中20封是挂号信,其余的是平信。这位邮递员送的平信是挂号信的多少倍?
板书: 括号先算
有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
①剩下多少千克草料?48-15=33(千克)求剩下用减法。
②每匹马吃到几千克?33÷3=11(千克)平均分用除法。
(48-15)÷3
=33÷3
=11(千克)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一)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1)987÷3×6(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二)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5题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汇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汇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六)《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八)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六)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一)《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三)《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四)《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五)《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六)《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七)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0的运算》教案(一)《0的运算》教案(二)《0的运算》教案(三)《0的运算》教案(四)《0的运算》教案(五)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学教案、教师指导、教学方法
尽在教师窗公众号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3.能按要求对积或商进行凑整,培养思维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计算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复习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算理。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9.5-6.7= 2.4+6.6= 4.5×6= 3.5÷0.35=
6-0.6= 0.9+0.91= 20×0.2= 0.92÷0.4=
2.说说每组题的特征及算法。
8.7×0.1=
8.7÷0.1=
8.7÷10=
8.7×10=
3.比较上面4个算式的意义:
① 预测结果:与8.7比较。
② 说说4道题之间关系:
8.7÷0.1和8.7×10 8.7×0.1和8.7÷10
联想: 8.7×10和8.7÷0.1
8.7×0.01和8.7÷100
4.小结: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比较:
乘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除法:商不变性质
[通过小数的乘除法练习,建立数的敏感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书本P69页第4大题)独立思考
9.5×0.8○9.5; 0.6×1.2○0.6
9.5×1.8○9.5; 0.6÷1.2○0.6
9.5÷0.8○9.5; 0.6×0.2○0.6
9.5÷3.8○9.5; 0.6÷0.2○0.6
(1)说出思路
(2)举例9.5×0.8和9.5×1.8说说积大约是多少
(3)补充填空:在○内填上运算符号,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9.5×□<9.5 9.5○3.2>9.5 (可填×或+)
9.5÷□>9.5 9.5○3.2<9.5 (可填÷或-)
[借助小数计算练习,引导学生对积或商的预测。]
三、分层练习
1.乘法竖式练习:
0.67×3.5 (比0.67大,比3.5小,积是三位小数)
(确定范围意识)
4.36×0.25 (末尾有0,0.25=1/4,结果大约1点几)
(预测数值)
0.32×0.29(比0.32小,比0.29小,越乘越小)
(结果的趋向)
2.除法竖式练习:
1.89÷0.54(一般情况)
0.448÷32(保留两位小数)
34÷11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3.填表练习
书上P68页用“四舍五入”法将得数凑整。
凑整到十分位凑整到百分位凑整到千分位0.27×1.450.65×0.08688.37÷312.749÷2.54.应用
A.有65.8千克苹果,每4.5千克装一篮,最多可以装满几篮?还剩多少千克?(去尾法)
B.码头上有货物66.7吨,用一辆载重4.5吨的卡车来装运,至少要几次才能运完?(进一法)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以及含有中括号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让学生体会小数混合运算在生活、学习中广泛应用,提高对小数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2.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运算过程中的习惯,方法以及技巧的培养,从而更加明确自己在计算过程该怎样去做,懂得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自觉养成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真正达到提高运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做到既熟练有准确的计算;并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题卡,小组汇报卡和草稿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法则以及能够应用运算法则正确的进行小数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未来学习混合运算时都有广泛应用,小数计算也是计算中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训练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将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来做一个闯关练习。同学们有信心完成这个练习吗?(揭示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第一关: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集体评定。)
2.6+4.7= 1.25×8= 15.98-1.98=
0.66÷6= 0×5.6= 15.8÷10=
80÷0.5= 0.29÷2.9= 2.8×0.5=
课件出示,学生快速在闯关卡上完成。教师课件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让学生交流分享做题经验。(师:哪个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是怎样做到既准确又熟练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当总结。
[设计说明:通过上述练习,学生自我评价并分享经验,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归纳整理的能力,又复习巩固了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第二关:
2.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算式分类。
①80×0.18 ÷1.5
②2.9-0.4×3
③13.8+5.6÷0.7
④ 16.5-1.2+0.3
⑤6.4÷[(4.3+2.1)÷0.8]
⑥12.52 ÷[0.36+(0.74-0.7)]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以前学过的什么运算顺序相同?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分类,教师请同学说说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含有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含有中括号的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分类,自己探索出为什么这样分?从而形成预设的分类标准,利于加深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再回顾。在解读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基础的环节,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第三关:
3.找出下列算式错在哪里并改正。
17.17-0.51÷0.3 3.2×20÷3.2×20
=17.17-1.7 =64÷64
=17 =1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先找出错在哪里,然后改正。完成后,请学生回答,注意要求学生说出错因再改正。最后集体讨论:在做计算时想要做到既准确又熟练。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相应的归纳总结,同时出示课件)
一看: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
二想: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正确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设计说明:纠错的设计重视小数计算和观察计算的顺序来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仔细看题,认真审题,熟练计算并会检查的好习惯。以此为例学生反思计算过程中要主要的四点,积累了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心智。]
第四关:
4.先想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①16.2-1.2÷3
②(16.2-1.2)÷3
③(16.2÷8.1+1.9)×0.2
④16.2÷[(8.1+1.9)×0.2]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教师集体讲评。最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仔
细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做引导:虽然它们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但添加了括号改变了它们的运算顺序,最后计算结果就不同了。(出示课件:括号的作用)
[设计说明:通过计算,强化巩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是为了使学生知道括号的作用,并清楚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不同,从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五关:
5.不改变数字和运算符号你能写出几个运算顺序不同的算式?(至少三个)
18.9-4.5+7.3 ×0.8 (课件出示原题。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然后进行分组练习。)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预设几个算式:
减---乘---加:(18.9-4.5)+7.3×0.8
减---加---乘: (18.9-4.5+7.3)×0.8
加---减---乘:[18.9-(4.5+7.3 )]×0.8
加---乘---减:18.9-(4.5+7.3)×0.8
乘---加---减:18.9-(4.5+7.3 ×0.8 )
[设计说明:本关练习是上题练习的逆练习,也是整个练习设计的难点、亮点,是之前层次性练习的落脚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来完成,把一个算式改变成几个运算顺序不同的算式,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不仅巩固了练习运算顺序的作用,同时启迪了学生思维,发展了智力,建立了良好的智能结构,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第六关:
6.只列式不计算。
(1) 4.5除3与105的和,商是多少?
(2) 0.4与2.5的和乘它们的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请不同答案的学生汇报展示。
学生1:4.5÷(3+105)
学生2:(3+105)÷4.5
引导学生比较观察找出正确算式。并能说出“除”和“除以”不一样。
[设计说明:在训练学生列式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加入学生易混淆的“除”和“除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清两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7.两个工程队修121千米的路,甲队每天修3.8千米,乙队每天修4.7千米,甲队先工作5天后两队合修,还需要几天才能修完。(列综合算式解答)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教师结合板书及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梳理)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同级运算: 一看:
含有两级运算: 二想:
含有中括号的运算: 三算:
四查:
备注:作业题单设计了每一关的星级评价,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我评价,便于教师关注不同层次学习的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再练习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的四则运算扩展到了小数,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经验但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以及算法算理的掌握仍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方式上也有所改变,由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化成学生自主感悟,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首先,在所有练习作业中我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把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其次,在作业讲评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也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在学生互评中还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问题,明确知识的要点,真正地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
最后,在练习中我还采用了同桌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我想这样做,不但能改变以往部分“好”学生垄断课堂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程度,而且还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也是促进其计算检查习惯的养成。
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
1.没有很好地处理每道习题间的时间分配,导致练习时时间的不足。
2.对学生回答问题时预设不足,导致出现问题时没能更深层次引导学生。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成功之处:
1、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例5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有无括号、括号的位置、括号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足之处:
1、 还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学生在用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出现了没用小括号计算。这个时候应该让学生结合题来说一说,可以不可以,为什么。那么在课堂中是由我来告诉学生的。
2、 对于学情分析还不够透彻。在例5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经过前面的学习应该不存在障碍。可以是实际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比较多,体现在不参与计算的数怎么办,运算顺序不清晰等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讲解,但也一直在反思学生出现这种无从下手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感觉还是学生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另外我认为在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成功之处:
1、通过一家三口去冰雪天地游玩要买门票的情境图引入,当课件播放出这个图片的时候,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生特别喜欢,积极的投入到了这节课中,认真的思考起老师提出的问题。
2、在本节课的练习中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其实就是平时学生所做的连线题,我设计成了几个小帽子,让学生分别戴在头上,来找和自己的计算顺序相同的。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学生参与度广了,平时不喜欢举手的学生,小手也举得高高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使枯燥的课堂变的活跃起来了,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
3、注重对学生自学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对应用的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来提出,自己来分析的,这样让学生亲自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不足之处:
1、在复习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使得后面的课程比较仓促;
2、练习设计的不过多样化,使得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
总之来说,本节课基本上学生对于新知识能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的地方慢慢改正。
1、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万内的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千亿以内的数。
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判断数位,运用读数法则,正确读数。
2、启发学生归纳读数法则。
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开门见山的话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的产生
自学课本
36页的内容。分组交流,知道了什么?
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我们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多少?。。。。十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4、教学亿级的读法:(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个“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5、反馈练习:37页2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做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43页例4、例5
教学重点:教学自然数、整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你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吗??对叫自然数。
0是什么数?讨论
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自然数也是整数。
二、比较数的大小
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你还记得吗?你能根据前面讲过的方法,比较亿以内以上的数的大小吗?
三、自己自学
四、练习:数学书:45页1
46页8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则运算》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则运算》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②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管,叫做减法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②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管,叫做除法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4-8+12=()24-(8+12)=()
120+0×2=()360-420÷6=()
二、递等式计算。
35×40-315÷3=()150-(67+83)÷20=()
60+240÷(32-26)=()480÷(144-960÷8)=()
参考答案
一、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4-8+12=(28)24-(8+12)=(4)
120+0×2=(120)360-420÷6=(290)
二、递等式计算。
35×40-315÷3=(387)150-(67+83)÷20=(142.5)
60+240÷(32-26)=(100)480÷(144-960÷8)=(20)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3课时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计算训练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一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2、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3×48 40÷2
360×2 65-17 56+8
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提醒自觉验算。
4、练习十一第10题。
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判断哪道算式的得数大。
通过计算检验。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十一第11、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反馈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说说是怎样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练习十一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并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再列式算出结果,并把它与估算的结果比较。
3、练习十一第14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反馈解题思路。
引导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买过。
师:买过什么文具?
生:买过2个笔记本和1支笔。
师:你买的笔记本每个几元,笔每只几元?
生:笔记本每个2元,笔每只1元。
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吗?
生:5元。
师:你怎么算的?
生:先算笔记本的钱2×2=4(元),再算4+1=5(元)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类的问题。出示课题: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
师:生读题,说说要解决的问题。
生: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独立列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6个文具盒多少钱,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42+55=97(元)
师: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到一起吗?
生:可以写成:6×7+55
生:还可以写成:55+6×7
师:这两个算式对不对。(小组讨论)
生:第一个对。因为先算乘法,第二个先算加法。
师:像上面的算式无论乘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所以都对。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讲解:像同学们这样,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在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试试身手。
81-17×4
师:计算这道题时,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81-17×4
=81-68
=13
再次总结: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9页试一试。
2、将下面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1)3×5=15
20+15=35
(2)6×8=48
48-18=30
3、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岁?
答案:1、536、12、20+3×56×8-183、28岁
四、达标反馈
1、24×3+19(注意运算顺序)
2、森林医生。(改正错误)
16+40×8
=56×8
=448
3、小红拿50元钱去买8个6元一个的笔记本,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912、16+40×83、2元
=16+320
=336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回顾一下,综合算式中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加减是同级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列式计算。
3个7再加28是多少?
71减去6个8是多少?
2、我来算一算。
65-8×820+5×5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4、妈妈买来1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1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答案:1、49、232、1、453、37页4、92块
板书设计:
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分步:7×6=42(元)42+55=97(元)
综合:7×6+55
=42+55
=97(元)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146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