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单元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单元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单元备课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读及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据学前对学生的调查及分析,部分学生认为本单元比较难学,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尽管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绝大部分学生平时极少关注和接触,所以整体上感到比较陌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身边资源,加强对大数的体会,并在学习中不断体会“位值制”和“进位制”。不过由于学生对于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估计等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来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大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进一步发展数感。
3、进一步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叙万以内数的大小。
4、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5、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能认、读、写万以内数。
(2)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难点
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3、关键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清晰的数位概念,了解和掌握数位的意义。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寻找生活中的大数,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大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能理解数位的顺序;
2、能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能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课题数一数教时四116

学习
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
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
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师展示学校图片,介绍。
2、让学生说说能找到哪些数字信息,学生找到并回答。??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感受师提供的大数
2)班内交流学生自己找的的大数。
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认识“千”。
1)估计大正方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
2)小组合作、认识“千”、“万”
展示学生数的过程。其他学生质疑,该生释疑。??
3)认识“万”
4)感受一千、一万的大小
A、5)数位顺序表的排列
A、回顾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B、班内反馈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课本29页“说一说”
2、课本31页“涂一涂”??
班内反馈交流,只要学生涂的正确都给以鼓励,涂法可以多样化。
四、班内总结汇报
学生活动
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并说说自己是如何估计的。
学生仔细观察大正方体,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
学生在课前发的表格中按一定的顺序填写。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数一数有多少个,班内汇报,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数的。
学生独立涂出二百三十八个小方格,要求要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二百三十八个小方格。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数位顺序表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课题拨一拨教时四217

学习
目标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拨一拨
(一)出示信息(投影)

(二)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老师归纳。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活动二:练一练
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
2、写出横线上的数
3、填一填学生活动

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分组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
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拨在计数器上。
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
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
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板书设计
拨一拨

298(299)(300)(301)302八百零六(806)
3800,(3900),(4000)4100九千零三十(9030)
四千八百(4800)
课题比一比-比较万以内数大小教时四318

学习
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比一比
创设情境:小鸟认数
1、学生扮演小鸟认数:
108498237564184
2、比大小
出示108498237564184
3、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4、交流:
5、明确:
(1)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2)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活动二练一练
在○里填上“”或“”
1074○846389○9825102○5184
活动三:试一试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
想一想: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猜数游戏
活动五:估一估
1、大约有多少粒豆子?
2、估一估,填一填
树上大约有一()个桃子,大约有三()片叶子,河里大约有五()只鸭子。学生活动

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

学生独立思考
讨论:
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比一比
??
??1084982
?37564184
课题练习五(万以内数认识的练习)教时四419

学习
目标1、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并能运用词语描述两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熟练读写万以内的大数。
3、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重点熟练读写万以内的大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基础练习
1、解决课本38页第1题
班内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解决课本38页第3题。
??班内汇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判断。
??3、解决课本38页第3题。
??班内交流。展示学生的答案,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二、综合练习
??1、解决课本38页第2题。
??班内交流答案。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说说自己找到的是什么规律。
??2、解决课本39页第5题
??班内汇报答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3、解决课本39页第6题
??班内交流
??最接近8000的数可以比8000大有可以比它小,但它与8000相差最小,答案是8002
??三、班内总结汇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看题理解题意,在班内说说如何做,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数字。
A、自由读数B、同位两人每人选两个数,说说各数中的“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A、学生说说题意。连线-把数字和相应的读法联系起来。B、独立连线完成题目。

A、读懂题目,先找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填空。B、让学生独立找规律然后填空。

A、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中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B、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用自己喜欢的图标画在相应的表格内。
A、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哪个数最接近8000。B、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板书设计

练习五-----万以内数读写的练习

30402005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量》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P42~P47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测量中,统一建立度量单位。
3、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
4、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6、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时划分:
6课时

课题五、测量铅笔有多长教时五120

学习
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
2、学生说一说猜测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
3、教师引导学生想想,1分米是几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活动二: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2、教师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学生活动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学生先估一估,再动手量一量
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学生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米=100厘米1m=100cm
1米=10分米1m=10dm

课题1千米有多长教时五221

学习
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请一位同学量一量.
二.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再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几分钟?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马路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在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
1.完成43页的第1题。
2.完成43页的第2题。

四、总结

小编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四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有趣的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一、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二、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动手做(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扳手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拼一拼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动手做(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回顾与反思学过的知识,整理复习一至四单元所学的的知识。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1、出示主题图,这几幅图有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

2、知道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测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图中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二、我的成长足迹

1、出示题目

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三、练一练

1、练一练第一题

仔细观察说图意,独立完成。

2、连一连

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做的?

连一连

3、做一做

自己是怎么做的,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练一练第四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该怎么做?

5、练一练第五题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四、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备课
一:单元内容
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以及两个练习
二:编排说明
“小熊购物”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买鲜花”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能正确掌握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过河”
1、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三:教学总体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四:单元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五:要点筛选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中提供了“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等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可以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六:教学建议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创设购物情境
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买鲜花”的情境,引导学生说说从情境中获得什么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选择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的可能用一步就能解答,教师选择需要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展开讨论。
先分步列式,再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
先要求学生分步进行解答,这是学生过去已有这方面的练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怎样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在“小熊购物”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写法,3×4+6或6+3×4。
从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从购物算钱的过程及对照分步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一个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并掌握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问题解决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3、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教材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除一般的混合运算的式题练习外,还有用“森林医生”呈现形式的改错练习;又如21页第6题算出结果后涂色,算的结果正确,涂色后就是一朵美丽的梅花;通过数学游戏,大家经常玩的“24点”,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混合运算。
4、有关的应用问题只要求学生分步列式。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计算混合式题。根据《课标》的精神,结合每部分计算安排了一些相应的应用问题,这些问题只要求分步列式,不要求列综合算式,以免难点集中。

课题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时二18

学习
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在动物学校的旁边开了一家超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那儿购物。今天,小熊哥俩正在商店里购物呢!你想看看吗?
??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决第(1)个问题“小熊该付多少钱?”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小熊该付多少钱?”这个问题。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
??2、解决第(2)个问题“小熊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
??3)指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并规范学生的写法。可以展示学生写的比较规范的作业,也可以老师板书学生模仿书写。
??4)总结: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小结过渡:在我们解决问题时,如果需要列两个算式计算的,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这个算式叫综合算式或者说是混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我们就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好吗?
??三、巩固拓展应用
??1、“一共有几个?”(做试一试第1小题)
??1)教师出示情境图
??2)教师巡视,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想法和运算顺序。
??2、脱式计算(做试一试第2小题)
??1)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适当的帮助。
??2)班内集体订正,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强化学生的书写格式。
??3、思考题(做试一试第3小题)
??在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理解算式的意思。
四、师生总结概括
??通过“小熊购物”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
学生在班内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学生讲自己的想法请学生说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质疑

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图意,理解左边有4排,每排有5个,右边有3个,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计算

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综合运算
??小熊该付多少钱?小熊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3×4+66+3×420-3×4
=12+6??=6+12=20-12
=18(元)=18(元)??=8(元)

课题买鲜花教时二2(9)

学习
目标1、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熟练解答混合运算,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
3、运用混合运算知识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
24÷881÷915÷3
2.练习4×8+640-6×4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示内容。
2.解决问题。
(1)列算式。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集体反馈后教师小结: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3.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2)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学生活动

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学生找信息
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独立解答先说运算顺序,然后学生独立计算。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5-24÷8
=5-3
=2(元)
答:一支康乃馨比一支玫瑰花便宜(2)元。
(2)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要多少钱?
8÷4+4
=2+4
=6(元)
答:共花(6)元。

课题练习二教时二310

学习
目标1、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正确脱式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
重点1、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基本练习
1、课本16页第1题
??
班内交流。师展示学生答案??????

2、课本16页第2题
?

3、课本第16页第3题和第17页第4题。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综合练习、拓展运用
??1、课本17页第5题。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比一听饮料的价钱;比6听饮料的总价;比12元买的饮料听数。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给以鼓励。
??2、课本17页第6题和课本18页第10题
??A、解决第6题的第1)题。
??B、解决第2)小题.步骤同上,规律为圆的个数依次为1个,2×2个,3×3个……
??C、解决第10题。
??师展示学生的答案。
??3、课本18页第8题“森林医生”
??师生总结概括: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

A学生回忆说说混合运算运算顺序。B、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做题过程。全体学生共同判断。学生说说做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什么。

A、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B、学生理解双人椅和单人椅各能坐几人。C、学生独立列式完成D、班内交流。
A、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第3题注意找准适合的数学信息,第4题知道“5个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条信息。B、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C、班内汇报总结。

A、学生观察情景图,说出数学信息。B、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C、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D、班内汇报总结

I、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寻找规律。II、学生接着往下画。III、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IV、班内汇报交流

I、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寻找规律。II、学生独立画图,并填表格。III、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答案。IV、班内汇报交流。
A学生仔细观察每一道算式,独立改
错。B、班内交流答案。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了,然后说出正确的做法。
板书设计
练习二--混合运算的练习
??34+2×8
=34+16
?=50(人)

课题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时二411

学习
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3.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4.写出解答过程
?5.练习
??(1)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24+16÷8(24+16)÷8
??(2)独立完成“做一做”
??6.小结: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16-8×2(6-8)×2
??2.“练习三”的第1题。
四、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板书设计过河
至少需要几条船?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6条船。

课题练习三教时二512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
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提问: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第2题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上?(小括号)
??2.第3题
??(1)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3)指导提问。
??根据这个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第4题
??提问:要求每个班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
??
??4.第5题
??5.第6题.对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6.第7题.可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结果。
??7.数学游戏:“24点”
??三、总结学生活动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合作

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让6学生板演,全班齐练。

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6+24÷818-9×230÷6-3
(16+24)÷8(18-9)×2(30÷6)-3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主要是介绍除法的试商方法)、“租船”、“派车”(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和“练习一”。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上册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以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的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等实际操作活动,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体验除法竖式的抽象过程,能正确地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四)单元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2、让学生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4、解决有余数出发的问题。
5、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2、有余数除法的试商,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题分苹果教时一1(1)

学习
目标1、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2、让学生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索的精神。

学习
重点1、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淘气昨天买了20个苹果,但他拿到家后遇到困难了,大家愿意帮一帮他吗?淘气看着一堆苹果发愁了: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分苹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写法。
A、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师通过回顾,总结学生的几种想法。介绍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计算--除法算式。小结:4是商,表示分4盘;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第二个20是商和除数的乘积,表示需要20个苹果;“0”表示20个苹果全部分完,没有剩余。中间的符号表示除号。
B、教学写法: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做课本第2页“试一试”。
2、用竖式计算。
21÷736÷49÷354÷645÷9
四、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如何?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分苹果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想法
班内交流

学生打开课本第2页,自己观察竖式,试着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班内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笔画写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分苹果
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20-5-5-5-5=0
20÷5=4,4盘
答:20个苹果可以放4盘。
课题分橘子教时一2(2)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学习
重点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21÷514÷3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学生活动

学生用14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先自己列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竖式,并说明自己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班内交流

学生在组内说一说“试一试”的题意。小组讨论:到底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然后观察每道算式,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课题分草莓教时一3(3)

学习
目标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大家猜一猜智慧老人最喜欢什么水果?草莓。今天智慧老人买了一些草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挂出情景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列式、估计结果: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板书课题:分草莓)
B、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先不解答。列式:
C、估计。
2、小组合作探讨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3、小组合作,探索试商方法。
学生分组交流后班内交流,展示两位学生的竖式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做小结:试商时先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然后看谁和它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谁。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课本第5页“试一试”。
师生共同完成“()×8<44”()里能填1、2、3、4、5,这些数中间最大的是5,()里就应填5。
班内反馈
2、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1题。
3、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3题。
4、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
1、你今天又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哪个小组表现最棒?学生活动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估计一下,每个盘子里大约放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估计后,共同探讨估计的对不对,为什么
A、让学生独立试着用竖式解决。
B、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竖式,并说明自己是如何试商的。
学生先说说()里能填哪些数,然后找出这些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答案了。
学生独立完成剩余题目。
A、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B、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试商方法。C、班内反馈。
A、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错误。
B、提醒学生不能犯类似的错误。
A、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B、班内反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答:每盘放6个,还剩7个。
课题租船教时一4(4)

学习
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学生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
重点1、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开学前几天,淘气、笑笑和他们的好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划船,我们来看看吧。师投影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揭题:租船。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至少要租几只船”问题
1、找准数学信息列式解决。
总结:至少要租6只船,通过列式得出需要5只但还有1人没能坐上船,所以还要再租1条船,至少要租6只船。
2、发展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班内汇报时,学生想出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以鼓励、表扬。
(2)“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课本第8页“练一练”第1题。
在总结时渗透给学生待人有礼的思想品德。
2、课本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师总结:从算式看需要7张桌子,但还有4人没有桌子,所以要增加一张桌子,至少需要8张桌子。
3、课本第8页“练一练”第5题:

师总结:在生活中,遇到有余数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增加或减省。

四、总结学生活动

学生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A、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B、独立列式并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C、班内汇报总结。D、让学生在小组说一说至少要租几只船,并说出理由E、班内汇报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分配合理”
学生小组讨论好在课本上独立完成题目。班内汇报总结。
A、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B、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有困难的学生列竖式解决。C、班内总结汇报。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找几位小组代表叙述各自小组的想法,其他生可以质疑让他释疑。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然后在班内交流。对比2、5两小题,说说能发现什么。
板书设计
租船图
21个人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21÷4=5(条)……1(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课题派车教时一5(5)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用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把计算融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春游,你们高兴吗?不过在出发之前,我们先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情境图,提问: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提示](1)学生25人。(2)面包车限乘8人。(3)小轿车限乘3人。
2、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如何派车?
[提示]小组交流后,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师生共同对每种方案进行分析。
3、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派车方法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课本第9页“试一试”:
本题答案有多种,关于怎样合理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道理,就应给予肯定。
2、27名同学去划船,大船限乘6人,小船限乘4人,租大船8元,小船6元,怎样租最合理?[提示]“租船最合理”是解题的关键,即花钱最少。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小结: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要考虑最佳方案,你掌握了今天的内容了吗?学生活动

指名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派车
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轿车:限乘3人
(1)可以怎样派车,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课题练习课教时一6(6)

学习
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道理。
2.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

学习
重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切入举偶
开学已经一周了,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
对话平台
学中做
综合练习
(1)填一填。(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总结:本节课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说一说本周学的知识.

完成练习一的第1、2、3、4、5、6、7题。
a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和()。
b计算有余数除法,()一定比()小。
c37里面最多有()个6,还余()
a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次
①4②8③9
b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条船。
①7②8③9

板书设计
练习一
()里最大能填几?
()×5<246×()<34()×9<70
7×()<48()×8<464×()<30

课题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练习)教时一7(7)

学习
目标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
重点1、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基本练习:
1、课本第10页第1题“()里最大能填几?”

2、课本第10页第2题。(列除法竖式)
二、综合练习:
1、课本第10页第3题:
2、课本第10页第4、5小题:

3、课本第11页第6题“按要求在方框内填算式”:

4、课本第11页第7题。
课本第11页第8题,班内交流时,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给以鼓励。

5、课本第11页第9题
第3个小题有些困难,估计小部分学生也能说出答案,让他们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全过程,全体师生共同研究,如果学生说的不到位,师做补充。
三、总结:在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学生活动

A、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如何做题?B、学生自主完成题目。C、班内汇报交流。先找一学生详细汇报自己解题的全过程,然后再找学生简要汇报其它题目答案。

A、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B、反馈:首先找一位学生在班内汇报自己的试商方法,全班学生共同判断正误。其余题目同位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A、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B、同位俩人互相检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C、班内汇报交流

A、让学生说出题意,说说做法。B、学生独立解决算式。C、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分类。D、班内汇报。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如何分配卫生洁具最合理?”

A、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B、班内汇报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用竖式计算。
40÷752÷846÷960÷851÷665÷933÷7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辨认方向”、“认识路线”和“练习四”。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图。教材用制作方向板为知识的联系和引入,以帮助学生理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人。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四)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五)教学难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六)教学建议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本地环境(城市、社区、学校等)的方向相结合,了解家、学校的方向与城市方向的关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题辨认方向教时三113

学习
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
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你认识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巡视。
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活动

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学生口头回答后,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

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辨认方位


西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课题认识路线教时三214

学习
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今年我们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春游路线图。
(1)指名介绍路线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二)接龙游戏。
1说明游戏规则: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
三、练一练。
1辨认营地周围环境的方位。出示营地方位图:
(1)二年级和三年纪的营地分别在指挥中心的什么地方?
(2)三年级的同学要到小山坡上放风筝,他们可以怎么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认识返回路线。
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出示本班四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
(1)想一想,他们四人回家分别可以怎么走?(2)小飞同学回家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小组内介绍返回路线。
指名介绍返回路线。

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
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再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课题练习四教时三315

学习
目标1通过练习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学习重点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第(1)小题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这副图充分交流,对于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叙述。
第(2)小题
指导练习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叉路口,怎样找交叉路口才能找到邮局所在的位置。
第(3)小题
这题的答案不惟一,有很多条路线可以到达。练习时引导学生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走最近。
第(4)小题
第2题。
通过设计希望小区各建筑物的位置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各建筑物的位置。如1号楼的东南、东北等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谁在商店的东、西、西北方向等等。
三、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这副情景图,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确定起点和重点,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将书后附页中的图片剪下来,然后按所给的信息将医院、健身房和商店贴在希望小区中,最后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希望小区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小区图。
板书设计
练习四

情景图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测量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习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朋友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计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实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工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认识“分米”
师:老师告诉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准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细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准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认识“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学生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准确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找一找,米尺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2分米从哪儿到哪儿?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0—10是1分米,从30—40厘米是1分米,从15到25
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养,更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
4、认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吸管测量得非常认真,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较短的铅笔,用尺子量量铅笔有多长?
学生量一量,汇报。
师:刚才大家量的铅笔的长度有的是整厘米数,有的是几厘米多几小格,有的是几厘米少几小格,请你们看一看尺子,仔细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学生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10小格,谁知道每小格的长是多少?对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谁能说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现在,谁能再准确的说出你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学生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部分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平放)把硬币小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一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索,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学生有了“1分米”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根据课堂进程,及时变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学生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识,在介绍毫米时,要根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及时调整,学生可以自己认识的事物教师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戏:“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游戏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听清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
教师手指闭合,学生估测,教师注意用工具检测学生估计得是否准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玩游戏,注意用工具及时检验你估计的长度是否准确。
(当学生情绪渐落到低潮时,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个或多个情景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来形成一个新的学习**。在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后,由于学具较多,学生又有爱动爱摸的天性,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情绪。让学生收拾好学具,用动感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巧妙地调控课堂,更是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系统整理。)
三、回顾整理,交流收获。
师:大家游戏玩得真开心,下课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玩!现在,注意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四、实践应用,巩固反馈
1、判断。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判断,这些话说得对吗?
数学书厚约5毫米。一拃长约10分米。
小红身高138厘米。课桌高约7厘米。
1棵大树高5分米。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全班交流。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估计和测量,将数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养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就是1000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确定10米长的距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测出100米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是多少米?1000米也可以说是1千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米数10米100米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大约有多长?。
①10个100米;
②100个10米;
③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④1000米能走多少步;
⑤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⑥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
4、教师小结: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课件。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基本练习
书中37页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乘法口诀(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3、4、5的乘法口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第二册中最重要的单元之一,也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一个单元之一,乘法口诀会伴着我们的生活一辈子,因此,在学习上我们肯定要加强。但是对于刚从一年级上来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理解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可能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只是能机械地进行记忆,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真实有趣的情境进行引导,我想这个单元的学习还是会很顺利的。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5的乘法口诀。难点:(1)理解2~5的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2)利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1、加强对乘法口诀含义的理解,多采用实物来帮助他们进行理解。2、对于他们的作业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尽快跟上班级速度。3、学习过程中建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模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单元课时计划:10课时。
教学课题数松果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正确应用口诀,较熟练地口算5的乘法算式。教学(具)准备数松果的教学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看图并回答。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松果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探究生:一共有几只松鼠?一共有多少棵松树?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可以数一数,算一算。(1)1,2,3,4,5…1个1个地数;(2)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3)5,10,15,20…5个5个地数;……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1×5=5,2×5=10,3×5=15,4×5=20,5×5=25,5×6=30,5×7=35,5×8=40,5×9=45学生说出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算法。每个算式中都有一个乘数是5,积一个比一个大5。学生通过思才得出要用简便的方法来记忆。生:我的铅笔盒上的乘法口诀表中就有。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口诀都是四五个字。1、提出问题看着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寻找解题思路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老师先出示5个松果,再出示5个松果,又出示5个松果,……每次出示5个松果,共9次,摆成9行。师:1行、2行、3行……各有几个松果?你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根据图意来试编口诀,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有谁能从口诀中找到规律呢?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通过直观地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将现实问题与乘法进行连接。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遇到问题,请老师帮助解决。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小结学生进行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算5和几相乘时才能算得又对又快。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数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摘桃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3、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学重点在具体环境中,掌握并灵活应用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5的口诀。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认真倾听谈话:猴子妈妈准备了三个桃子,分给乐乐毛毛怎么分?于是妈妈想了个办法,谁第一个答对8道题就给谁2个桃子激发兴趣,调动学习兴趣体验感悟学生独立做,发奖品学生反馈,说出每一个算式所用的乘法口诀。出示教材12页图画,谈话:男生帮乐乐,女生帮毛毛做的又对又快的老师也奖励一个大桃子,男生女生交换,前五名奖励体验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实践应用3×5=15(人)3+5=8独立填写,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练一练”第1题:出示题目指导分析第2题:在括号里填适当的符号第3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画说图意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信息适当指导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做家务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并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2、能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法。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编出2的乘法口诀。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观察回答谈话:小名是一年二班的学生,非常热爱劳动,看,今年他正在做家务板书课题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探究1.学生独立用小棒摆一摆,认真观察操作后,小组交流,完成填表格2.1×2=22×2=43.独立列算式,小组交流汇报4.编制乘法口诀5.对口令游戏1.谈话:小名要摆几双筷子?我们一起来帮小名,同学们摆的很好,能不能一边摆一边填上4页的表格?2.组织学生交流订正:摆一双筷子怎样列乘法算式?摆2双,3双,4双……会吗?3.组织小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汇报4.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5.整理2的乘法口诀6.怎样记住这些口诀7.对口令游戏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给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充分展示自我实践应用2×99×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做2×4=8(只)做练习1题:计算哪乘法时用二九十八这个口诀?2题: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3题:口算练习4题: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天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做家务

填一填: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需要几个轮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问题探究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填表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为三的乘法口诀做铺垫体验感悟1.摆一个三角形2.1×3=33.一三得三4.独立摆三角形,编制口诀,组内交流1.拿小棒摆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3.板书:1×3=3一三得三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实践应用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练一练”1题:找朋友2题:找规律填数3题:动物运动会数学故事反馈信息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的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3×4=12三四十二

3×5=15三五十五

3×6=18三六十八

3×7=21三七二十一

3×8=24三八二十四

3×9=27三九二十七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可爱的小青蛙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以的口算。2、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口诀。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复习同桌用卡片互相提问。1、对口令。三六()四()二十三四()二四()五八()()九十八2、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复习前面的口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连一连2、比一比3、算一算(1)学生独立作答,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反馈。生:小蝌蚪2×3和3+3生:小蝌蚪9×2,6+6+6,3×6,9+9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6+6+6就是三个6相加,所以可以用3×6的口诀来计算。学生口算完,全班核对。并说出每个算式所用的口诀。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生:1个9生:3个9(出示挂图)同学们都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丁丁是个爱护动物的好孩子,他把小朋友们捉到的小蝌蚪放回到河里。小蝌蚪到了水里就到处找妈妈,你知道谁是它们的妈妈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吧。师:6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是谁?师:18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有哪些?师:6+6+6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重点关注:相同加数的算法,以及他们与乘法的联系,巩固乘法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将剩下的汇报完。师:小青蛙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喜欢比比谁的本领大。快看,两只小青蛙在岸边等待小裁判的枪声,准备比赛过河。我们也加入它们的比赛吧。(引导学生观察2×3和3×2所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二三得六”,再进行拓展,让学生说出2,3,5的每句口诀可以写出哪些算式。)老师帮助加深理解。师:1只青蛙吃了9只害虫,也可以说有几个9?那3只青蛙吃了几个9呢?3个9我们可以怎样列式呢?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加深相同加数和乘法的联系。熟练运用2,3,5的口诀。运用乘法的意义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第2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生根据第四题的要求,提出多个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看懂第2题的图意,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除了完成书上的问题,还可以进行拓展,问“大楼正面有多少个窗户?大楼侧面有多少个窗户?”这里要提醒孩子们看清图画,大楼的底楼有一个门,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把门也当成了窗户,还有就是侧面并不是只有看得到的那个,侧面应该有两个。3、引导学生独立弄清第三题的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交流。在巩固练习时,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青蛙过河比赛:2×63×32×74×38×39×25×23×27×36×33×68×22×34×23×53×9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小熊请客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4的乘法口诀,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并初步记忆4的口诀。3、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学生认真倾听,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生:一串有4个。生: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呢?今天,小熊想邀请小伙伴们到自己家做客。它准备了一篮子红果,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老师边说边出示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师:小熊串好的红果每串有多少个?师:小熊在串红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二、新课1、数一数学生数完汇报结果,共九串。学生独立思考,数一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从1数到36。生:我用的是加法。一串红果是4个,2串就是4加4是8个,3串就是8加4是12个……出示红果的串数。师:请热心的小朋友来帮助数一下,这里共有几串红果?师:九串里共有多少个红果?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师:九串一共有多少个红果?你们刚才是怎么数的呢?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师:这个办法真好,谁用这个方法接着算?算完之后让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学生观察图自己去寻找方法,这样会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2、填一填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4、说一说生:表示1串红果。生:分别表示红果有2串、3串……9串。生:它表示一串红果4个。生:填在2下面的空格里。1×4=4或4×1=42个4是2×4=8或4×2=8……学生独立编写。全班交流编写好的口诀,并进行总结,归纳。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学生说一说。“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3张桌子12条腿……9张桌子36条腿。”师:刚才孩子们算的真不错,现在你们能填一填这个表吗?(出示书上的统计表。)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表格里的各个数表示什么?谁知道1表示什么?师:那后面的2、3……9呢?师:1下面的4表示什么呢?师:2串红果几个填在哪里呢?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后面的填空。并指导孩子们认识一串红果有四个表示1个4,二串红果有8个表示2个4等。1、写乘法算式师:1个4可以写成哪个乘法算式?师:那你能根据刚才讲的几个几,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吗?(教师激励并引导学生写出所有的乘法算式。)2、启发学生独立编写口诀。3、引导演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记忆口诀。要求全班都会背诵。(顺着背,倒着背,对口令。)师:学了4的乘法口诀,请你利用它们来说一说。(引导观察书上的“说一说”,使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为后面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做准备。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熟记4的乘法口诀。三、巩固练习与小结学生独立完成第1,2小题。第三小题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当学生完成这道题后,老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强化,让他们结合图形说一说算式的意义。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回家路上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教学重点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条理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观察图画数学游戏练一练小结学生认真听老师的导入。学生积极地描述图画的中事物,开始的时候是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又同桌说,再进行全班交流。生:有16只猫在划船。每只船上有4只猫,有4只船,所以列式是:4×4=16(只)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提问,回答问题。交流提问结果。生:我们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小鸟?生:一共有15只小鸟。生: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草地上有2个5只小鸟,树上也有5只小鸟,一共就有3个5只小鸟,5乘3等于15只鸟。生:谁知道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呢?生:我知道3乘除等于9。生:为什么?生:因为它们是三个一起走的,这里有3个3,所以算式是3×3=9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第三小题,然后进行全班订正。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重点关注:注意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积极踊跃地发言。)师: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根据画面来提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如:一共有几只猫在划船?(师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追问,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这时,老师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老师也参与到其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追问。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板书算式:5×3=15(只)在做这种解决问题的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醒写单位。师:刚才小朋友们问得非常好,答得也很妙。第一个问题问完了,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老师将问题和算式进行板书,并表扬孩子们这种追问的方式。用同样的方式提出后面的问题,并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先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再请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提问、回答、追问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他们会主动地思考,问个为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5×3=15(只)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3×3=9(只)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3=9(只)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下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主要内容备注
第一周3.1——3.5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
第二周3.8——3.12租船、派车
第三周3.15——3.19小熊购物、买鲜花
第四周3.22——3.26练习、过河
第五周3.29——4.2辨认方向、路线
第六周4.5——4.9数一数、拨一拨
第七周4.12——4.16练习、比一比
第八周4.19——4.23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
第九周4.26——4.30买电器
第十周5.5——5.7回收废电池
第十一周
5.10——5.14小小图书馆
第十二周5.17——5.21认识角、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第十三周5.24——5.28捐书活动
第十四周5.31——6.4买白菜
第十五周6.7——6.11洗衣机
第十六周6.14——6.18读统计表、讨论
第十七周6.21——6.25复习
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总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3、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第一单元《除法》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单元教学难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本单元课时计划数
7课时

题目分苹果

教学

目标
1.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
准备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
二、玩中学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
4.想一想、摆一摆。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1)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出示2。
(2)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3)汇报分的结果。
5.试一试。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3)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学中做
1.课件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
2.完成试一试(2)。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板书设计

分苹果

20÷5=4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
重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
准备投影仪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熊家里来了4位小客人,好客的小熊拿出14个橘子来招待小伙伴们,每人分到几个橘子?
二、动手操作
(1)用你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可以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我们组分给每位客人3个橘子,还剩2个。)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后还要剩余的情况,谁能给大家据个例子?(可以找两个同学说一说。)
把14个橘子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分到3个,还剩2个,我们可以用算式14÷4=3(个)……2(个)来表示。
(4)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来表示除法,那么像这样的有余数除法,怎样用竖式来表示呢?同学们,试一试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动手写一写,然后小组内交流。)
(5)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每一步表示什么?
介绍余数的名称和商的位置。
(6)我们怎样来检查刚才的计算结果呢?
每人分3个,4人共分到12个,再加上剩下的2个,正好是14个,算对了。
三、探究规律
完成第4页“算一算,想一想”中的四道题,你发现了什么?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逐一检查学生的书写格式。
四、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
9÷421÷514÷319÷6

2.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板书设计

14÷4=3……2

修改及补充内容

教学

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难点
试商方法。
教学
准备挂图、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草莓)
对,一共有55个草莓。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
55个草莓评价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二、探索新知
1.想一想。说一说。
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指名汇报。
(3)怎样列式?
55÷8=6(个)……6(个)
(4)体会试商的策略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
2.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
(1)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
(3)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
三、拓展练习
1.试一试。
完成第5页的试一试。
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应作为经常性练习。指导学生练习时,教师先要帮助学生看懂题目的要求。
2.练一练。
(1)完成第5页的第1题。
(2)完成第5页的第2题。
(3)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
板书设计

55÷8=6(个)……6(个)

修改及补充内容

2107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2107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实验小学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有以下措施: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一、除法………………………………………7课时

二、方向与位置………………………………3课时

三、生活中的大数……………………………9课时

四、测量………………………………………3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加与减……………………………………12课时

六、认识图形…………………………………8课时

七、时、分、秒………………………………5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八、调查与记录………………………………3课时

总复习……………………………………3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教案新北师大版

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8HM责文育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第1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简单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安排了“数一数”等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会乘法的必要性,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乘法的意义。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枷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教材在“儿童乐园”“动物聚会”等内容中,都设计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越了自己的知识范围,可以存入“问题银行”,在适时的时候进行处理。

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

课题数一数一课时(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景,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过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数连加比较方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有多少个熊猫”?

1、教师出示情境图。

2、想知道一共有几个熊猫?可以怎么数,你是怎么数的,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数的方法?

二、活动二“有多少个O”

1、教师出示情境图。

2、想知道一共有几个O?可以怎么数,你是怎么数的,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数的方法?

三、活动三“有多少个方格”

1、教师出示方格图

2、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

四、活动四“有多少个苹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列出6盘、10盘、15盘一共多少个的算式。

2、列出100盘有多少个?你会算吗?能列出算式吗?你有什么感觉呢?

3、智慧老人说: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想知道用乘法怎么表示吗?下节课再学。

课题儿童乐园一课时(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数一数

1、教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列出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2、教师提问:每人发2本练习本,要准备多少本?

3、揭题:连加太麻烦,研究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

活动二:数一数,列一列

1、示儿童乐园,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2+2=8

3+3+3=9;4+4+4+4+4+4=24;1+2+3=6

3、教师介绍用乘法表示第一算式:

2×4=8,以及它各部分的名称。

4、由学生选择后三个的一个,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讨论1+2+3=6?为什么不能列出乘法算式。

活动三:找一找

1、找一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

2、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试做,引导学生说一说3×4中4从哪来的?

活动四:

小结:乘法的意义

课题有几块积木一课时(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积木的块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玩过积木吗?其实积木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积木中的数学问题。

二、活动一:“有几块积木”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2、说一说,列一列。

3、为什么这样列?

4、师生小结。

三、拓展练习

1、练一练“一共有几人?一共有几瓶?”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再列式,得出结果。

2、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全班核对。

3、小狗送信

学生自己独立送信,集体反馈。

4、一共有几人?

先让学生搞懂题意,在独立列出算式,计算,核对。

四、课堂总结,作业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题动物聚会一课时(总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乘法运算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情景设计)

一、看一看、练一练。

1、请学生观察教材第8页“动物聚会”图或黑板上的挂图。先在小组内讨论,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再由一个学生回答。

2、评价学生的答案,要求学生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和结果,并请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进行运算。

3、评价该生的答案,同时指出正确答案。

二、练一练、说一说。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页第二部分“连一连”。

2、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评讲。

3、表扬学生,继续引导:6+3呢?

4、先请学生观察教材第9页“说一说”的图画,再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图画的意思,最后独立列出自己的算式。

5、请一位学生说一说2和3的由来。

6、评一评。

7、观察教材第9页第三题,看清题意,提出问题,然后列出算式计算。

三、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数一数与乘法练习一课时(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验用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意义;乘法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宣布练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说说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举例子说明。

1、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略)

2、填空。

(1)4×6读作(),表示()相加。

(2)3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读作()。

3、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3+3+3

(2)、7+7+7+7

(3)、9+9+9+9+9

(4)、1+1+1+1+1+1

三、扩展练习。

判断。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比较简单。

2、5个4相加得9。

3、3×2和2×3表示的意义相同。

4、4×3只能表示4个3相加。

四、课堂总结。

课题数松果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问题探究

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四、实践应用

第1题: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页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2×5=103×5=154×5=20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5×5=255×6=305×7=355×8=40

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

5×9=45

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课题摘桃子一课时(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赛活动,加强对5的乘法口诀的掌握;通过设置各种具体生活的情景,练习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各种情境设置,练习5的乘法运算,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使学生体会,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关于5的乘法运算。

难点:运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摘桃子,复习旧知。

1、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画,叙述题意。

2、引导学生做练习:可是,小猴子不会乘法,需要同学们的帮助。现在老师请两个同学上台帮助这两只小猴。

3、表扬先完成计算的学生,然后变动算式,让另外两个学生上台比赛运算。如此反复几次,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加强他们对5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二、练一练。

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图完成教材第12页第一题。并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答案。

2、评价学生的答案,接着引导提问:还有没有其它答案?

3、表扬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并请一个学生谈谈第一幅图的乘法算式的意义。

4、请学生独立完成第13页第2题,并分别说说自己的答案。

5、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图,再请一位同学提问,最后他们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答案。

6、评价学生的答案。请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4题的答案。

7、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乘法的来历,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课堂气氛。

三、练习设计。

四、课堂小结。

课题做家务一课时(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编制2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小明家今天中午来了客人,吃饭时该怎样来放筷子呢?

2、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1).谁来说说怎么来放筷子。

引导学生知道“一双”就是2根筷子。

2).摆一摆

用小棒操作,一边摆放,一边说:一双筷子是2根,二双筷子是4根……

3).填一填

填好得数后,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整理2的乘法算式,

4).尝试编出有关2的乘法口诀。

3、练一练

1).用一句口诀来算2道算式。

2).在表中,把1,2,5—9分别与2相乘,将得到的数画上圈。

3).算一算。

4、游戏

一个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4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8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5、课堂小结。

课题需要几个轮子一课时(总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并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主题图,小明在装三轮车的时候,发现了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

1辆车有几个轮子?2辆呢?——边说边填表。

二、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用小棒操作,一边摆放,一边说:一个三角形用3根,二个三角形用6根……

1、填一填

填好得数后,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2、整理3的乘法算式,尝试编出有关3的乘法口诀。

看一看,想一想,3的乘法算式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3、练一练

用一句口诀来算2道算式。

算一算。

过河。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三、数学故事

淘气买书。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故事的情节,独立思考,说说淘气应还给阿姨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你是用什么办法来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课题可爱的小青蛙一课时(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赛活动,加强对2、3的乘法口诀的掌握;通过设置各种具体生活的情景,练习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各种情境设置,练习2、3的乘法运算,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使学生体会,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于2、3的乘法运算。

难点:运用2、3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连一连,复习旧知。

1.请学生观察图画,叙述题意。

2.引导学生做练习:

可是,哪几只蝌蚪是青蛙的孩子呢?

现在老师请三个同学上台帮助这三只青蛙找到自己的孩子。

3、比一比,谁先到对岸。

表扬先完成计算的学生。

让另外几个学生上台比赛。如此反复几次,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加强他们对2、3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二、算一算:

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共吃几只害虫?

三、练一练。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教材第19页第一题。并请同学开火车报答案。

2.看图,这座大楼大约高多少米?

3.这辆汽车多少钱?

4.出示第19页的第4题图,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课题小熊请客一课时(总第6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4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编制4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记忆口诀,使学生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4的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

难点: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谈话:小熊家的红果树丰收了,他要做成糖葫芦,一串4个,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小熊怎么也想不出来?谁能帮帮他?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一串需要4个红果,两串需要多少个?3串、4串……呢?

学生一边数数一边填表。

2、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制出口诀吗?

3、组织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全班汇报

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

教师板书

4、谈论总结熟记口诀方法。

三、实践应用。

“说一说”“连一连”

学生组内练习。

独立完成连线任务。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串123456789

红果有几个481216202428323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桌子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一、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第三课时:我又长高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这堂课你感觉学什么最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四、五课时: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厘米。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8单元除法教案


第8单元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初步的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包括“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和“游乐场”三节。本单元的标题是“除法”,除法与乘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除法关联着“倍”的意义,除法又以乘法口诀为最基本的口算工具。这个单元综合了除法的这些特征与联系,所以,本单元也是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领域的一次复习与提高。“长颈鹿和小鸟”复习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小兔安家”复习除法的两类问题;“运动场”强调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打好基础。单元教学目标:

1.要学生经历在具体环境下体会除法的运算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2.使学生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除法的两种情况,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4.进一步体验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单元课时安排:教学时间为5课时

1长颈鹿和小鸟

教学内容:教材82~83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对除法含义的体会,学会了用2~9的乘法口诀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长颈鹿给小鸟准备房子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在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创设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计算问题。通过练一练第1,2题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这一计算方法,再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最后展开的数学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会应用。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还能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并养成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思维教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课前准备:长颈鹿和小鸟的课件方法:观察、讨论、交流、探究为一体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飞回来42只小鸟。生2、我发现长颈鹿想让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生3、我觉得长颈鹿正在想应该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呢?通过创设情景,把同学们带入他们喜欢的情境之中,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目的是: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

问题探究

同学们观察员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呢?谁能列式呢?46÷6=?应该怎样算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列式为:42÷6=

体验感悟

哪些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想?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的小鸟是24只,36只,48只,54只,那么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学生反馈。同学们,如果飞来的小鸟不是42只,也不是48只,每间房子里住的小鸟也不是6只,根据乘法口诀,你想补充哪些条件,长颈鹿该准备几栋房子呢、在小组内说一说,好吗?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刚才我们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一组练习。(课后“练一练”第一题)我们比一比看谁应用看法口诀,很快把一面三个算式填完整。教师找学生进行订正。2、刚才这道练习同学们做的不错,下面我们看第二题,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下列各题的商。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乘法口诀学生交流,想:六()四十二。同桌互相口头列式,说出乘法口诀和得数。学生根据乘法口诀编题列式。学生完成在书上。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的甚而上,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出去,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围绕着一个问题,从一个条件的变化,过渡到两个条件的变化,在变化中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得到发展。

实践应用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小组评价。1.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学校有24个球分别装在大球筐里,要求每个筐里装的要一样多,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装?说明你们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看哪一组同学既对又合理。4.教师小结本课。做完了的小组,经小组为单位进行订正评价。全对的奖励小红花。学生讨论出现多种方案,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小组的效应,既省时高效,又便于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创设问题情境景,可以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

作业设计

P833、4题完成在书上

长颈鹿和小鸟

42÷6=想:六()四十二

48÷6=想:六()四十八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小兔安家

教学内容:教材84~85页教材分析:“小兔安家”的情境图中没有提出数学问题。从图中发现并利用有关的数学信息(小兔只数,房子间数)提出数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是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去做的第一件事情。针对具体情境,教材中提出两个问题,代表除法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目的是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一类是求“每间房子住几只小兔”,另一类是求“需要几间房子”。会根据具体情境提出这两类数学问题,是以理解情境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为前提的。因此,提出数学问题这个教学环节本身也为后续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事实上,上述两类除法问题包含了相同的数量关系,即小兔的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兔的只数×房子的间数。体会到这一层联系,有助于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以及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并熟练的运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用除法解决问题,熟练进行准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课前准备:卡片、练习纸方法:观察合作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家里去看看(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目图)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生1:图中有大树、房子、许多小兔。生2:图中有12只小兔,它们正在草地上快乐地做游戏。生3:一共有四间房.通过创设小白兔安家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地在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

探究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兔累了,要到后面的小房子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教师在学生提出来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不早不晚(重点放在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上)小结:同学们能够瞧提出来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非常动脑筋,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样解决呢?下面主同学们接着想办法,你鼓劲解决哪些问题就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比一比,看哪组解决的问题最多。教师深入到各小组进行了个别指导。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天2间房子,每间住一几只小兔?生4:如果说私刑间房子住逼供小兔,需要几间房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暗藏把算式写下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体验感悟

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吧些问题,是怎么样列式的?随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12÷2=6(只)12÷6=2(间)12÷4=3(只)12÷3=4(间)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争着回答。

各小组讨论汇报:每间房子住宅区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多,用的房子就少。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一是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在小白兔的只数不变的前担下,每间房子住小白兔的只数与房子的间数是相对的。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一填,请根据我们刚才说的把这个现场采访填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宅区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引导反馈,使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房子可以住下15只小兔,把以能住下。如果现在有24只小兔,有8间房子,你们能提出来吧些数学问题呢?请同桌一问一答,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反馈

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练一练第一题目,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做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长负责检查一下,全部做对的由小组长奖励一朵小红花。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同学和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2题,请同学假道学把第2题做在书上,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好,下面谁愿意把你填的结果表明读给大家听?

4题大家一起来比赛生独立做在书上,做完后由小组长检查,并对每个同学进行及时评价。学生进行讨论,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一组一问一答。学生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画一画,让学生亲自在感悟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意识。

作业设计

P853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列式计算5题

板书设计:

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教学反思:

3游乐场

教学内容:教材86~87页教材分析:

“游乐场”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含义有了初步的体会,学会了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初步观察图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学会用6~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密切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因此教学时,我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这节课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设计了“看一看、说一说”“提一提”“你问我答”等几个活动。学情分析:学生自一年级开设微机课,二年级部分学生能够上网查阅资料。学生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包括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己查询等),至今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9的乘法口诀,并且已经初步具备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关于6、7、8、9的乘除法综合知识。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运用6、7、8、9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关于6、7、8、9的乘除法综合知识。教学难点:运用6、7、8、9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挂图方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和谁一块儿去的?在游乐场里,你看到哪些游戏项目呢?学生说一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观察主图,明白图意。今天,我们玩的第一个项目是小火车。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小火车的附近,同学们,你们看见什么?肯定学生观察认真,现在丁丁和丽丽要考考大家,你们接受挑战吗?请一位学生说说丁丁提出了什么问题?谁能愿意解答这个问题?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再请一位同学说说丽丽的问题。谁能愿意解答这个问题。肯定这位学生解答得好2.让学生同桌互动3.反馈我们先请大家来提出问题。谁愿意先说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肯定解答学生做得,再请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有9个人坐碰碰车,够吗?我有30元钱,可以买几张碰碰车的票?生1:我看到了小火车和碰碰车。生2:我看到小火车上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上坐4个人。生3:我看到有4辆碰碰车,每辆车上坐2个人。生4:我还看到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在买票,(小火车每人3元,碰碰车每人5元)生1:买5张碰碰的票需要多少钱?生2:5×5=25(元)(因为1张票5元,买5张就是25元)生3:24人能坐满几节车厢?生4:24÷4=6(节)(因为1节车厢坐4个人,24人能坐满6节车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生1:买5张小火车的票需要多少元?生2:3×5=1(元)生3:一列小火车可以坐几个人?生4:4×9=36(人)生6:不够,2×4=8(人)4辆碰碰车只能坐8人,所以不够。生8:30÷5=6(张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亲自经历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有得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业设计

P861题P872、3、4题板书设计:

游乐场

提问:回答买5张碰碰车的车票需要多少钱?5×5=25(元)24人能坐满几节车厢?24÷4=6(节)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八、统计

新知识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

教学重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自由选择。

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猴举的题:65-2265-29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观察与测量。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单元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27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