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会运用 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的分数模型和数射线来探究小数的性质。
情感与态度:
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性质进行化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口答 :小数改写成分数。
0.7 = 0.73 = 0.731=
口述小数改写成分数的方法。
2.哪个分数与哪个小数相等,并说出各个小数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7/ 10 21/1 00 307/1000 0.7 0.21 0.307
二、中心阶段:
1. 出示例1: 比较0.3, 0.30, 这两个小数的大小?
2. 学生讨论后看书进一步交流:
(1)可把这两个小数分别改写成分数,结合直观图比较。
把正方体看作整体“1”,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一条是十分之一,涂色部分是3条,表示十分之三,因此0.3 =3/10
把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平均分成100份,每一块是百分之一,涂色部分是30块,表示百分之三十,因此0.30 =30/100。
从图中可以看出,涂色部分大小相等,用分数表示3/10=30/100,用小数表示0.3=0.30
(2)借助数射线找位置理解:从数射线上看,每一大格表示0.1,0.3表示3个0.1,3格表示0.3,每一小格表示0.01,0.30表示30个0.01,30格表示0.30,两个数在同一点上,所以0.3=0.30。
3.师:是不是所有的这种形式的小数都相等 呢?
比较0.7与 0.70,0.10与 0.100,0. 5与 0.500,这些分数的大小?(说说么想的)
0.7= 0.70, 0.10= 0.100, 0.5= 0.500
观察与思考: “从左往右”看或“从右往左”看每组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1) 小数部分的位数起了变化。
(2) 小数部分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总结: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我们把这个变化规律称为“小数的性质”。
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去掉。
5.练习:
下列这组数中,哪些数的0可以去掉,在原题中划掉:
0.08 8.08 8.00 0.808 0.80
小结:只有小数部分末尾的“0”才可以去掉。
书P27 下面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
6.师:运用小数性质,可以 进行小数的化简。
P27 3/①
练习: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下面各小数:
对于题目要求有何疑问?
化 简: 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
6.0=6 6.060= 6.06 6.0060= 6.006 6.600= 6.6 6.000=6
三、练习阶段:
判断:
(1)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2)8.8080中的0都不能够去掉。 ( ╳ )
(3)0.9=0.900 ( √ ) (4)3.030=3.3 ( ╳ )
(5)7.050=7.05 ( √ ) ( 6)6=6.000 ( √ )
四、总结:
今天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五、拓展:
一个小数,它的整数部分有两位,最高位是2,小数部分有三位,最高位是5;其余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写出这个小数,同时说明它的组成,并化简它。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商不变的性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内容:商不变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解题;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体现团队精神。继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
重点: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应用性质解题.
难点:
正确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个桃。
8÷2=4(个)
16÷4=4(个)
32÷8=4(个)
64÷16=4(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3)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
二、进行新课
(一)揭示商不变的性质
1.观察比较。
学生发现这四组题的商都是4。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交流各自的发现。
(1)如果以第一组为标准,用第2、3、4组和它比较,同桌两人讨论被除数、除数分别起了什么变化。然后在分组讨论基础上,请若干名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第(2)式与第(1)式比较:被除数8乘以2是16,除数2也乘以2得4,商不变。边讲边在黑板出示:
(8×2)÷(2×2)= 4
用同样方法讨论第(3)、(4)式与第(1)式的比较结果。出示:
(8×4)÷(2×4)= 4
(8×8)÷(2×8)= 4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说得好!要乘以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板书:相同的数)
(3)根据上述的例子,学生自己举例,在括号里填数。
( )÷( )= 4
(4)判断:
40÷8=(40×2)÷(8÷2) ( )
160÷80=(160÷4)÷(80×4) ( )
540÷90=(540×100)÷(90×10) ( )
(5)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那么除以相同的数商变不变呢?
(6)请同学们以第4组为标准,拿第3、2、1组分别同第4组比较,看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64÷2)÷(16÷2)= 4
(64÷4)÷(16÷4)= 4
(64÷8)÷(16÷8)= 4
(7)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又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8)老师也填写了一个算式:(64÷0)÷(16÷0) 同时除以0,行不行?
二、小结:
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数,这个数不能为0。把两种情况总结概括成一句话,那谁来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的性质。
(9)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本领“商不变性质”在书上P65,请同学看书,齐读《商不变性质》找找那些词是关键词?(同时、相同、零除外)
再读一遍。
(10)乘以几也可以说是扩大几倍,除以几也可以说是缩小几倍。那么这商不变性质还可以怎么说?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三、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1、在○里填运算符号,□里填数。
1) (60×5)÷(4○□)=15
2) (60○□)÷(4÷4)=15
3) (1500○□)÷(20×4)=75
4) (1500÷5)÷(20 ○□)=75
5) (480○□)÷(6×12)=80
6) (480○□)÷(6○□)=80
2、判断题。
A、 哪些算式与“450÷15”相等(相等的算式打“√ ”不相等的算式打“×”)
1) (450÷3)÷(15÷3) ( )
2) (450÷3)÷(15×3) ( )
3) (450+3)÷(15+3) ( )
4) (450×3)÷(15×3) ( )
5) (450-3)÷(15-3) ( )
B 、 540÷90=(540÷1)÷(90×1)是运用了商不变性质。 ( )
3、选择题:
1)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8,那么商是( )。
A 160 B 20 C 16 D 200
2)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仍是80,除数应是( )
A 缩小5倍 B 乘以5 C 扩大5倍 D 减少5
3) a÷c=( )
A (a÷b)÷(c÷d)
B (a×b)÷(c÷b)
C (a×b)÷(c×b) (b≠0)
四、总结:
1、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 谁能说说什么是商不变性质?
五、比一比,哪组写的连等式多。
300÷60= = = =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2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第23页例7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概括、验证等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收获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想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一个自编除法的游戏。老师这有三个数字--8、2、0、,每个数字在一道算式中可以出现一次、两次或多次,也可以一次也不出现,但是要求每一道算式中的商必须等于4,限时一分钟,看谁写得多!
预测: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oooooo
88÷22=4 888÷222=4 8888÷2222=4 88888÷22222=4oooooo
880÷220=4 8800 ÷2200=4 88000÷22000=4 ooooooo
发现:我们无论编出多少道不同的算式,什么是不变的?(板书:商不变)
商不变,是什么在变呢?(板书:被除数和除数)
探究: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有怎样的变化,商却不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规律
探究:请观察我们自己编的一组算式,看看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是怎样变化的而商却不变?
要求:可以自己研究,也可以小组内共同探究。
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预测1:学生对于“同时”、“相同”的用词不一定能用的准,理解不一定能非常透彻。
解决:让学生在自己充分理解、叙述的基础上提炼出“同时”、“相同”一词。
预测2:对于“零除外”,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到这一情况,但对于其原因不是很清楚。
解决:让学生实际举例,使其充分理解--零不能做除数。
完成练一练。
三、应用规律,反馈内化
1、练习五第1题。根据每组第1题的商,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16÷ 8=(16× 2)÷(8 ×□ )
(2)480÷80=(480÷10)÷(80○10)
(3)150÷25=(150○□)÷(25○□)
3、口算,练习五第3题。
竞赛:一分钟内能完成几道题,并说说做的快的原因。
4、简算400÷25=你会算吗?怎样变成我们学过的形式在计算呢?
预测:
400÷25=(400×4)÷(25×4)=1600÷100=16
400÷25=(400÷5)÷(25÷5)=80÷5=16
完成第3题
5、完成练习五第4题。说说思考过程。
6、完成练习五第5题,解释单价相同的道理。
四、总结延伸,应用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在乘法,加法、减法中会不会也有积、和、差不变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与学习伙伴一起研究、思考。
教学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四则运算。
过 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 学难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巡视学生练习情况,集体校对。
做口算练习第一页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学习有关奥运的知识。
(出示贺年卡)谈话:这是老师在假期收到的贺年卡,你认识它吗?(福娃)
说说有关“福娃”的知识
三、四则运算练习
1. 提问:
你想了解更多奥运知识吗?
正确计算结果就有答案了!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1.没有括号的计算题。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觉复习
2.有括号的计算题。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3.小结计算顺序并练习。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齐读奥运知识
2.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3.你们还想了解吗?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做完自觉复习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齐读奥运知识
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四、课堂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先乘除后加减,小括号最优先
2630-867+133 33×(225÷15)
581-31×18 944÷(105-89)
(158+125)×2 1210÷(89+21)
196÷(712-698) 2112÷(16×3)
456÷19×83 134×16÷67
1300×(700÷10)
反思与重建
经过一个寒假,学生的口算能力有所下降,速度较慢,必须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改善。期间要重视学生的书写和计算习惯的培养,注重草稿与验算。
作业布置
基础练习(A套、B套)
A套:P5的递等式计算
B套 :补充计算
每日一题
在 6+36÷3-2×4-1=47
这 个算式中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会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心”的思想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会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以最快的速度求出下列各组数的和。
(1)32、40、68
(2)700、500、300
(3)1000、1500、8500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算出答案?
生1:我把32和68先加起来,是100,然后加68。
生2:我把700和300先加起来,是1000,然后加500。
生3:我把1500和8500先加起来,是10000,然后加1000。
2.师:当三个数相加时,其中的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数,计算就能简便。刚才的计算中都运用了一种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在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出示课题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1、师问:截止1月1 1上午,共卖出多少罐果汁 ?怎样计算?
生1:463+455+545 生2:463+455+545
=(463+455)+545 =463+(455+545)
=918+545 =463+1000
=1463 =1463
师让学生比较后问: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
生2:我觉得第二种较好。
2、师: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
463+455+ 545=(463+455)+545= 463+(455+545)
师:谁还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呢?
生1:6+7+3=(6+7)+3=6+(7+3)
生2:……
3、出示:
填空 27 +36+64 27+36+64
=(27+36)+64 =27+(36+64)
=63+64 =27+100
=127 =127
(□+□)+64=27+(□+□)
4、概括结论:
师:黑板上的这么多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呢?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上面两道是几个数相加?分别是哪两个数相加?结果怎样?)
得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师: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揭示课题:加法结合律)
5、字母表示
1) 如果a=5、b=4、c=6,该如何表示?
2) 用自己的算式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3) 师:一般我们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该如何表示?
板书:a+b+c=(a+b)+c=a+(b+c)
6、练一练:
(33+16)+84=□+(16+□)生1:填33、84
(168+24)+76=□+(□+□)生2:填168、24、76
(25+□)+72=□+(28+72)生3:填25、28
(a+□)+c=a+(b+□)生4:填b、c
师:右边圆括号里的和是多少?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用处
探究二:
1、讲解例题(出示投影)
出示:小胖的爸爸买了3大箱果汁,每箱18罐,每罐4元,一共付多少钱?问:你是怎样算的?
生1:
第一种 :
3×18×4 是怎样想的?
=(3×18)×4 “3×18”表示什么?
=54×4 再乘4表示什么?
=216(元)
生2:
第二种:
3×18×4
=3×(18×4) 18×4“表示什么?
=3×72 “3×72”表示什么?
=216(元)
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师板书:
3×18×4
=(3×18)×4
= 3×(18×4)
2、初步练习,比较归纳:
1)出示:
26×8×125 26×8×125
=(26×8)×125 =26×(8×125)
=208×125 =26×1000
=26000 =26000
师:请左边的小朋友按照运算顺序算算左边的题, 右边的小朋友按照运算顺序算算右边的题。看看谁算得快!
生反馈:
师问:为什么右边的同学算得都比较快呢?
两种算法得到的答案都是26000,所以也可以用等式表示出来,谁来说说看!
生1:因为8×125=1000,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先乘了。
板书:
26×8×125
=(26×8)×125
= 2 6×(8×125)
2)师:像黑板上这样的例子还 有很多,谁能再来举一些例子呢?
学生举例:
□×□×□
=(□×□)×□
= □×(□×□)
3)师: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些例子都有什么相同点?小组讨论一下。
得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乘法结合律。
(出示课题:乘法的结合律)
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 ?
板 书:(a×b)×c=a×(b×c)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36×71×26=( ____ × _____ )×26
57×95×83=57×( ____ × ____ )
●×▲×★=___ ×(▲× __ )=( ___ × ▲)× ____
问: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比较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练习二:
连线:
a×(b×c) 24+(42+58)
76+18+22 76+(18+22)
42+24+58 67×(125×8)
67×125)×8 (a×b)×c
练习三
运用运算定律填空
1)34+25+66=___+( ___+____ )
2)56+72+44=___+( ___+____ )
3)25×78×40=( ____ × ____ )×78
4)75×8×2×125=(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课后习题
五、回家作业
作业:练习册P/46~47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减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减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减法运算方法。
难点:会正确运算小数的减法。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续前深入探究:
1.出示上次比赛题:(改变已知条件与问题)
前掷 后掷 总成绩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小组讨论解题方法:
(2)请代表口述解题方法并板演:
2.集体评析:
3.小结:(1)计算小数的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
(2)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法则做,不够减向前一位数借一作十继续减。
(3)得数中的小数点要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二、独立练习:
(1)9.1-4.5 6.9-4.9 9.3-3
0.89-0.57 0.26-0.16 8.1-2.7
(2)下面各题错在哪里?请改正。
7.9 27
- 5.76 - 8.4
2.26 19.6
改错: 改错:
(3)竖式计算,并用计算器检验。重点点评(2)和(3)
91.76-72.47 73.45-34.5 110-90.6
三、实践应用:
1.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式解答。
上海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小巧和小亚一起去购物。
10.9元 38.5元 79.99元 11.8元
(1)小亚带了90元,她想买一双圣诞袜和一个书包,她带的钱够吗?
(2)小巧用50元买了其中的两件商品,她买的可能是哪两件商品?还剩多少钱?
四、课后小结:生讲(方法和注意点)。同时出示课题:小数减法
板书设计
(1)计算小数的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
(2)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法则做,不够减向前一位数借一作十继续减。
(3)得数中的小数点要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小数加法。
3、能运用小数加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整理、分析、探究新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列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教学难点: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 、整数与小数的加法。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2分钟口算)
师:首先,我们先进行口算。
出示:
(1)48+52= (2)0+386=
(3)300+178= (4)97+101= (5) 234+62=
师:你是怎么计算整数加法的?(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经常要用到小数?(超市、菜场)
2、 师:今天,小巧也去了趟沃尔玛超市,她准备采购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吗?
师:要是小巧任选2种水果,有几种不同的买法?
(1)7.84+ 2.05= (例)
(2)5.7+2.05=
(3)7.84+5.7=
3、师:观察这三个算式,他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小数加法)。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的加法。出示课题:小数的加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 师:7.84+ 2.05=你会计算吗?
(1)听清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把你们的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2)小组讨论。
(3)个别学生板演计算方法。
①7.84 +2.05= 9.89 ② 7.84 +2.05= 9.89
7元+2元=9元 7+2=9
8角+0角=8角 0.8+0=0.8
4分+5分=9分 0.04+0.05=0.09
9元+8角+9分=9.89元 9+0.8+0.09=9.89
③ 7.84 +2.05= 9.89
7.84
+ 2.05
9.89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汇报:不同点:形式不一样。
相同点:都是相同单位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
第一种方法:元+元, 角+角 分+分
第二种方法:整数部分:个位与个位相加,小数部分:十分位与十分位相加百分位与百分位相加
第三种方法:百分位上的4加百分位上5等于9,写在百分位的下面。
十分位上的8加十分位上的0等于8,写在十分位的下面。
个位上的7加上个位上的2等于9,写在个位的下面。
最后再点上小数点。
3、师:那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用哪种方法更好?(竖式)
对阿,那么在列竖式时又要注意哪些呢?
板书:
(1)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2)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3)点上小数点。
四、模仿练习,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很聪明,都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那想不想小牛试刀自己也来尝试一下?完成学习单的第二大题练一练。
(1)要求只列竖式不计算。
34.38+15.62= 26+60.74= 6.05+17.8 =
反馈:竖式列得是否正确?
题二:26为什么要和60对齐,在这里我们可以把26看作26.00。(这样的算法多好啊!便于我们计算)这样写的同学还有吗?你们真聪明。
题三:6.05+17.8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2)接下来请你们根据刚才的正确列式进行计算。
反馈:
题一 :他们算得对吗?
如果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话,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板书:化简
(3)小结:通过这一大题的练习,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如果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话,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板书:(化简)
2、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不仅要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还要按照整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最后点上小数点。如果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我们还要进行化简。你们都学会了吗?
师:既然同学们自己已经学会了小数的加法计算,那你们想不想挑战智力闯关呢?
2、选择题
(1)36+9.22的正确计算是( )
A、3 6 B 、 3 6 C、 3 6
+ 9.2 2 + 9.2 2 + 9 . 2 2
9.5 8 1 2.8 2 4 5 . 2 2
A、B错在哪里?
(2)73.1+19.59的正确计算是( )
A、7 3. 1 B、7 3.1 C、7 3. 1
+ 1 9. 5 9 + 1 9.5 9 + 1 9. 5 9
8 2. 6 9 9 2.6 9 9 2 6 9
为什么选B。
(3) 1 7. 2 5 的计算结果是( )
+ 2. 7 5
A、2 B、20 C、20.00
3、抢答。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抢答得游戏,看看不列竖式能不能计算小数的加法?
1.3+2.4 0.5+1.8= 0.64+0.36= 10.17+0.35
4.3+5.8= 1.4+6= 7.28+4.2 0.32+0.8=
过渡:同学们真棒,不列竖式也会计算小数加法了。
4、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2010年和上海有关的一件大事是什么呀?是呀,我们学校为了迎接世博,开展了“五彩童年,精彩世博”讲故事比赛,从中也踊跃出了许多讲故事小能手,现将成绩公布如下,根据以下信息,你能判断本次讲故事比赛的冠军是谁吗?
小丽: 普通话得分:8.85分 内容得分:0.45分
小红: 普通话得分:8.9分 内容得分:0.93分
小明:普通话得分:8分 内容得分:0.88分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还有一点时间,请你们用列竖式的方法完成黑板上的2道题目 ,拿出学习单完成第四大题。
板书设计:
(1)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2)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3)点上小数点。
(4) 化简
教学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来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 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 1000,……的分数,并了解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引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小数,你还想知道有关小数的哪些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 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小数的意义,产生,与整数、分数的关系等)
小数有很多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意义。
2.复习旧知。
在研究小数的意义之前,我们必须要把它的好朋友分数理解透彻,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比较大小
(3)加减运算
【通过复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为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起到铺垫新知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一位小数。
(1)教师出示一把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
(1分米米 或0.1米)
0.1米是由哪个分数得来的?
3分米是多少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 米 0.3米 )
7分米呢?( 米 0.7米)
(2)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组数,你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0.1、0.3分 别是由那两个分数得来的?这两个分数的分母是多少?它们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3)独立完成并校对。
【借助学生熟悉的米尺引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产生,再抽象到数射线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认识两位小数。
(1)把1平 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你能运用学习一位小数的方法、自己研究出新的小数吗?
教师出示媒体:
①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研 究中。
②学生汇报研究的成果:
(2)师: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二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1、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二位小数…… )
(3)教师小结。
3.认识三位小数。
师;你能继续研究出其他的小数吗?
教师出示媒体:
学生自主研究后汇报交流: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01………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讨 论:1.小数是由分母是多少的分数写成的?
2.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归纳: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再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2.写出相应的分数或小数。
3.比较大小。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以及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小数的例子。
【过程、能力与方法】
学生通过回忆已学的有关小数的内容及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体会到小 数产生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实际需要,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小数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地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小数产生于实际测量和计算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
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交流课前收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高的数据。
学生交流(例): 爸爸:1米80厘米,也就是1.80米;
妈妈:1米62厘米,也就是1.62米;
我:1米36厘米,也就是1.36米。
2.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学生交流:25厘米9毫米,也就是25.9厘米;
18厘米7毫米,也就是18.7厘米
归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测量和计算时,有的测量结果并不正好就是整数,需要用小 数来表示。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收集的数据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能有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深切感受生 活中随处可以找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
二、情景引入
1.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数。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将这些小数分类归纳
(体重、身高、价格、速度、体温、气温、视力、成绩、面积、容量……)
师: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数。
板书:生活中的小数
2.看书中例子(第15页),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草莓的单价是每千克5.70元;
小丁丁的身高是1.42米;
这棵花菜重0.617千克;
马拉松比赛全长42.195千米;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刘翔夺冠的成绩是12 .91秒;
今天的最高气温达到38.3℃;
一盒牛奶的容量是0.98l
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约29.5年
一幢大楼高29.5米
问:这里的两个29.5的含义一样吗?
3.小结:虽然在我们的身边 有许多的小数,但是由于单位不同所以它们的含义也就不同。
【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用小数表示的数据,在知识面拓宽的同时也进一步认识了小数,并加深了印象,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认 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数的不同含义,加深对小数的理解,明白带有不同单位的小数有着不同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找出小数:
9.05 0.15 1 433.72 828 3.13
457 20.1 0.04 104.222 92
小数( )
2.读出下列小数,写出表示的意思:
练习书单价 13.20元 125克酸奶单价 10.40元
表示: 表示:
吸尘器单价 446.50元 身高 142.5米
表示: 表示:
3.小数的实用性。
师:在生活 中,有很多情况最后结果小数部分都有好几位。
出示:
打一小学四年级各班期终练习成绩:
班级 四(1) 四(2) 四(3) 四(4) 四(5) 四(6) 四(7) 四(8)
平均分 97.51 97.77 95.84 95.87 95.52 93.81 96.08 95.01
师:每次练习后,老师都会计算各班平均分,想一想,为什么算平均分通常要保留小数部分?(更精确)
小结:为了能清晰地比较各班的教学情况,也为了避免有些班级的成绩相等,老师在计算平均分时最后至少保留到两位小数,这样更为精确。
4.资料补充
师:我还收集了一些比较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小数数据,我们再 一起来了解一下。
(1)19 85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人种植的一头大蒜重达1.9千克
(2)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是一个中国人,他 身高2.316米;第一矮人是肯尼亚人,身高1.263米。
(3)1998年6月,在加拿大有人制作了一个大小为68.93平方米、重2.38 5千克的草莓酥。
(4)“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重量是7.8吨,长度是8.65米
(5)宁夏博物馆收藏的《古兰经》长19.6毫米,宽13.2毫米,厚0.631毫米,重1.1克。
(6)珠穆郎玛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13米。
(7)我国南极长城站到北京的距离是17501.949千米。
【教学策略: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入课外的内容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拓宽知识面,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
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明星照,想不想看看是谁?(点击课件)哇!王老师!大家看想我吗?如果拍照时,老师的眼睛变小了,嘴巴不变,嘴巴还变大了,那么拍出的照片还像我吗?不过,这张照片太小了,我想拍一张大一点的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家价格便宜的照相馆:
A照相馆:“30元可以照6张!”
B照相馆:“60元可以照12张!”
C照相馆:“90元可以照18张!”
D照相馆:“10元可以照2张!
照相馆:“15元可以照3张!”
二、探索规律
1、让学生自主看信息列出四个算式,指名板演四个算式。
①30÷6=5
②60÷12=(30×2)÷(6×2)=5
③90÷18=(30×3)÷(6×3)=5
④10÷2=(30÷3)÷(6÷3)=5
2、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点击课件。
以30÷6=5为标准,仔细观察其余算是中的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你们会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四个算式的商都相等,算式(2)、(3)、(4)式其实都是算式(1)变化出来的,如:算式(2)的被除数60是算式(1)的被除数30的2倍,算式(2)的除数12是算式(1)的除数6的2倍,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2或扩大的倍数相同。我们一起来再来看看算式(3)、(4)是不是也有这规律。同桌结合算式(3)、(4)来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的情况。最后再请同学与全班交流。
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以后,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商不变规律”(板书)
4、利用这个规律讨论
(18×0)÷(6×0)=?所以在商不变的规律中什么条件不适用?(零除外)
5、齐读商不变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反馈练习
1、抢答: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2、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①(90×□)÷(30×2)=90÷30
②(40×5)÷(20〇5)=2
③(1200×□)÷(400〇5)=3
④(1200〇4)÷(400〇4)=3
⑤(1200〇□)÷(400〇□)=3
3、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①(48×5)÷(12×5)=4……()
②(48÷4)÷(12÷4)=4……()
③(48×3)÷(12×4)=4……()
④(48×3)÷(12÷3)=4……()
⑤(48×6)÷(12×6)=4……()
⑥(48-8)÷(12-8)=4……()
4、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面的结果。
312÷26=
3120÷260=
312000÷26000=
15600÷1300=
5、教师讲故事:猴王分桃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师: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
学生积极回答。
6、练习:P75第1、2小题、观察与思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配套与练习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交换律》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交换律》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 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在创设的情境中体会理解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式表达。
2、通过练习学会运用交换律对加法和乘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培养学生自觉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
3、感悟运用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
会运用加法、乘法交换律 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交换
1、 教师和学生交换铅笔。
2、 教师左右 手交换练习册。
3、 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换位置。
4、 学生互相交换位置。
5、 师: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经常碰到。刚才我们做了什么?发现什么?(交换后位置变了,东西没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交 换,数学中也有交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运算定律。
二、加法交换律
1、规律的发现
(1)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①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 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
②根据问题列式计算
桌上共有几罐果汁?
8+18=26
18+8=26
③因为计算结果相等,所以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接
8+18=18+8
④你还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1月10日共销售果汁多少罐?
板书:400+520=520+400
1月11日共销售果汁多少罐?
板书:550+450=450+550
⑤其他的两组算式我们也可以用“=”连接吗?为什么?这些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和不变?
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⑥像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能不能用什么方法把所有的例子都包括进去呢?(学生独立写,交流)
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 b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⑦像这种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关系,和不变的规律是一条重要的规律,你能帮它起个名吗?(揭示:加法交换律)
⑧说一说,什么叫加法交换律。
补充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根据加法交换律发现乘法交换律
①看到“加法交换律”这个名称,你想到了什么?
②举例验证。
师:除了加法中有交换律,还有什么运算中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大胆猜想可能还有什么交换律,再举例验证。
学生独立验证并填写学习单
我猜想:可能还有交换律,你可以用写一写和画一画的方法举例验证。
③反馈交流。
根据汇报板书几个等式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中有没有交换因数位置积不相等的例子?(没有)看来乘法交换律是存在的。
A、概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可以用字母表示?
B、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C、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D、其他的运算有这个 特征吗?
E、交换律的特征是什么?(交换两个加数或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式子符合交换律吗?如果符合,说说是什么交换律?
(1)43+0=0+43 ( )
(2)136×50=50×136 ( )
(3)2×2=2+2 ( )
(4)★+▲=▲+● ( )
(5)v×t=v×t ( )
想一想,我们还在哪里用过交换律?
(1)验算
师:你能用交换律进行验算吗?。
(2)“34×124”可以怎样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哪些词 给你的印象最深?(交换)
交 换是事物的位置发生变化,但变化中 存在这不变,你能抓住“变与不变”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吗?
五、课堂延伸。
下面的事物交换后,分别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1、交换苹果。
2、交换方法。
我的一种方法 你的一种方法
六、练习
1、运用交换律填空
52×( )=976×( )
34+78+66=34+( )+( )
( )+△= ( )+□
( ) ×☆×○=( ) ×△× ( )
42○55=55○42
2、比一比,谁列出的算式多:
1)一次小队活动中,小胖她们分工统计了世博会上一个小时中参观下列三个场馆的人数。(要求:根据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问:这一个小时内,参观三个场馆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台湾馆:358人;香港馆:537人;澳门馆:442人。
板书6个算式。
这些算式,三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2)算一算,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a×b=b×a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再过几个月,就将迎来北京08奥运会。这几天我国的运动健儿们纷纷投入紧张的训练中,积极备战奥运。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届奥运会中令我们激动人心的田径比赛。(媒体演示刘翔在决赛中冲刺的画面。)
师:在那次110米栏决赛中,古巴选手加西亚的成绩是13.20秒;刘翔的成绩是12.91秒;美国选手特拉梅尔的成绩是13.18秒。
师:有谁知道在110栏比赛中,怎样衡量比赛者的成绩吗?
生:在1 10栏比赛中,全程时间最短的人获胜。
师:你懂得真多!那么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给这三个人排出名次?
生:我可以用数射线的方法。(媒体演示)
:在数射线上可以找到13.20、12.91、13.18这三个小数。然后我看到,12.91在最左边,因此为判断它最小。也就是说刘翔的时间最短;而13.20在最右边,也就是说它是这三个数中最大的,加西亚用的时间最多。因此,排名第一的是刘翔、第三的是加西亚、第二的是特拉梅尔。
【教学策略】:08奥 运开幕在即,以奥运比赛作为情境引入,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思维激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让孩子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在为国骄傲的同时,感知小数的大小,体会比较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一)提出问题:
师:如果不用数射线的方法,你还能比较吗?怎样比?先请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比较方法同小组伙伴们说说!也可以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向其他小组说说。
(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想法。)
(二)教师 巡视,参与讨论与指导。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比较方法,教师进行引导与总结。
【教学策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独立思考,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不至于使有的学生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在学生试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在同学们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思考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集体汇报,得出结论。
生1: 我们小组是这样比的,12.91与13.2 0以及13.18比较时可以先看整数部分,12
生2:我们小组认为要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生3:我们小组还要补充,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若十分位相同,则比较百分位……
注:伴随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相应媒体。
小结: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学策略】:通过一定的提示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一)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师:你能应用刚才这种比较方法来做下面的题目吗?(书第25页、试一试)
1.生独立完成。
2. 集中交流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多让几 个学生说。)
(其中12.001○12.01 请同桌互相说比较方法。)
(二)提问:
“小数大小的比较 “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有什么异同点?(个别回答。)
(三)游戏巩固。
请每组的同学每人出一个小数,然后把这些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看哪能一组的同学排得最快。(最快的那组最先汇报)
师:对于刚才的排列,你有更好更快的办法吗?
学生先说说,然后 选 择其中的一组,教师来说明:
第一步: 先把要比较的几个小数,小数点上下对齐竖排起来。
第二步: 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法则,从高位到低位逐位进行比较,并根据题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写;
第三步: 根据编号情况进行 排列,也可以使用“<”。
【教学策略】: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单调的练习巩固环节中加入游戏的形式,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思考,在游戏的过 程中运用并且温习今天所学的知识,从而起到熟练运用、 加深巩固的作用。
四、总结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商不变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146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