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2)思维训练: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2)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学习过程]
问题讨论:工厂一般由若干个车间和部门组成,细胞内也存在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吗?你能举出例子吗?

(一)八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思考与讨论
1、细胞器这么小,科学家怎样把它们分离开,分别研究它们的生理功能呢?

2、小组讨论,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1
八种细胞器的比较表
名称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大多数呈椭圆球形双层膜
叶绿体球形、椭球形双层膜
内质网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网状单层膜结构
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囊状单层膜结构
核糖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椭球形粒体小体
中心体“+”形
液泡泡状液泡膜、细胞液(单层膜)
溶酶体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囊状囊状(单层膜)
3、归纳总结:
(1)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不同点:
动物细胞有
植物细胞有
(2)具有双层膜结构
无膜结构的有

2

4、分析回答:德国科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部分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下表)
肝细胞肾皮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动物冬眠状态下的肝细胞
950个400个260个12500个1350个
(1)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最多,这是因为;
(2)动物冬眠状态下肝细胞中的线粒体比常态下多,是因为;
(3)从表中所示数据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多少与有关。
(4)解释课本P45旁栏思考题
5、阅读课本P47,归纳细胞质结构
细胞器
细胞质成分:多种物质和酶
功能:
[随堂练习]课本P501、3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阅读思考课本P48资料分析,完成
讨论1,2,3
4、分泌收蛋白合成与分泌共需哪些细胞器参与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生物膜系统由构成,这些生物膜结构和成分,在结构和功能上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协调配合。
2、生物膜系统功能:(1)
(2)
(3)
随堂练习,课本P502、4
四、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
阅读分析:(1)为什么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

(2)为什么观察叶绿体的临时装片时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3
3、绿色植物叶片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位于细胞的中,显色,一般呈状态。
4、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其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在实验中观察发现,染色后的线粒体显色,细胞质显色。
5、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装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放大倍率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A、1、3、5B、2、4、6C、2、3、5D、2、4、5
6、在视野右上方发现一后期的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应将装片移向()
A、左上方B、左下方C、左上方D、右下方
7、下列关于高倍物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C、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调到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五.自我评价参照指标
自我评价的指标等第(优秀、合格、不合格)
学习过程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对学习任务完成的态度
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与同学间的团结协作
课内、外多边活动的参与率
学习效果搜集的资料针对性和资料整理的合理性
重点知识的提炼归纳的科学性
学习活动中发现新问题的多少
对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正答率
目标达成测试题的正答率
课后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答率
4

相关知识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第一部分走进复习
【预习】阅读教材第85~90页,试回答下列问题
1、的次方根的定义2、根式的定义
3、分数指数幂的意义4、无理指数幂的意义

第二部分走进课堂
【复习】
1、初中指数幂的定义2、初中指数幂的运算律
问题:当指数是有理数和实数时,初中那些指数运算律还成立吗?
【探索新知】
1、的次方根的定义
在初中,,

于是:
于是我们得到的次方根的定义:

①当是正奇数时,的次方根记作,例如:,
②当是正偶数时,是非负数,的次方根记作
例如:,
其中,是的非负次方根。
特别地,(1),(2)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再如:16的四次方根为:,,

2、根式的定义
式子叫做根式,例如:,,,,,等都是根式。
①当是正奇数时,是的次方根
例如:是的三次方根,是7的五次方根。
②当是正偶数时,是非负数,是的次非负方根,
一个正数正的方根叫做正数次算术根。
例如:是16的四次算数根,是5的二次算数根(算术平方根)
是7的三次算数根
显然有公式:()
当是正偶数时,
当是正偶数时,
例如:,
问题:吗?
例子:计算,,,
于是可以得到结论:

再计算:,,,
练习:当时,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

3、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上面的练习说明:
①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②推广一下,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也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例如:当时,,,

又由于,所以,可以推广为
,无意义。

4、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
例如:可以看做是:、、…的逼近值。
指出:有了分数指数幂和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整数指数幂运算律便可以推广为实数指数幂的运算律。
,,,
,,,
其中:,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所以本章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本章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认识中国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可见,中国的地形一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1~4节是讲述中国地形特征的;第二部分即第5节,是讲述中国的地震区和火山的有关知识。第一部分教材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安排知识内容的。第一节地形的概况,从中国地形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这种从中国地形整体规律出发,进而学习各种类型的地形特点的教材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教材。也正如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第一节地形的概述对于其它三节教材的宏观指导作用。

在第二部分教材中(即第五节地震和火山),中国的地震知识,从其知识性质来说,虽不属地形知识,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地震与火山同是地球内能释放,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形式,与地形知识有关,因此在本章单设一节,专门讲述我国的地震和火山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节中,有关地震知识是重点内容,因为无论从分布上看,还是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看,在我国地震的重要性都远大于火山。所以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多发地震区和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指出,若从增强学生抗御地震的常识和能力的角度看,本节在这方面的内容稍显薄弱,因此有必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有可能的话还应增加抗御地震灾害的训练。

本章教材在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大量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状况,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地形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在学习地形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形分析的能力。培养这种分析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已经学过的地形类型、分布和成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运用已有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我国地形进行分类,用板块构造理论认识我国地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等等。毫无疑问,在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地图的运用。因此,继续提高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也自然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章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要素——地貌特征,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外,还可以通过珠峰探险,我国的地震历史记录等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由于地形是构成我国国土资源的基础因素,所以本章题材还具有对学生进行珍惜国土资源教育的作用。

 

地形概况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课时 1课时。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本小节的引言部分,首先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指出DNA和蛋白质都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时间的问题:“DNA与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这样既点出了本小节要研究的主题,又可以引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在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时,为了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教材采用了先交代科学家对实验的设计思想,即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然后再讲述实验过程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与原教材相比,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在讲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也改变了旧教材中直接说明“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的叙述方法,而是用研究时采用的“同位素标记法”来说明。这样讲述符合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很自然地导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教育。
2.本小节教材的最后安排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通过这一实验,不仅要使学生学会DNA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3.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①染色体和DNA的关系,与第一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核酸知识有关;
②DNA是遗传物质还与《细胞增殖》有关;
③DNA是遗传物质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紧密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理解)
2.能力目标
(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划分来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1.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解决方法
(1)使用挂图、投影仪或展示平台等进行直观教学。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列表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具准备
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投影仪或展示平台;多媒体课件。
六、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听课,让学生学会思考。具体包括:
1.让学生领悟课堂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抓住教学重点;
3.让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七、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生活中同学们听过这样—些话语:“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来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谁知道这讲述的是自然界的一种什么现象呢?还有:“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又说明什么呢?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回答:说明生物界的遗传变异现象。
教师提示:在第一册教材的绪论中我们曾讲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方面的知识。
提问:再举例说明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必须明确: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特征。
(2)生物遗传的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产生新的性状,以至形成新的物种。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
通过例题对该知识进行理解:
[例]从地层里挖出来的千年古莲种子,种在泥塘仍能萌发,生叶开花,但花色与现代莲稍有不同,说明生物具有()
A.适应性B.多样性C.变异性D.遗传性和变异性
答案:D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疑:同学们是否知道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给予肯定并讲述:现代细胞学和遗传学已研究得知,遗传物质是DNA和R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本节课就此问题与同学们探讨一下:
(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多媒体课件银幕显示:哺乳动物产生子代的染色体变化图。
并展示下列并提问:
(1)亲代与子代之间要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必须经过哪些过程?
(2)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变化的,其特点如何?
(3)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哪些?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鼓励并点拨(细胞水平):亲代与子代是以生殖细胞作为“桥梁”,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人们了解到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故人们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
染色体为什么在遗传上起作用呢?
通过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分析(分子水平):得知它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还有什么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学生联系前面知识回答:线粒体、叶绿体。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
他们的做法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下面介绍两个经典实验。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2页,了解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R型和S型。
教师投影显示格里菲思的如下实验:
(1)活的无毒性的R型细菌老鼠→健康
(2)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老鼠→死亡
(3)灭活的S型细菌老鼠→健康
(4)活的R型+死的S型老鼠→死亡
师生从投影的四组实验共同讨论看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定含有一种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在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做了如下实验:
把S型细菌的组成物质全部分离,并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得到如下结果:
学生通过上图对比,得知是S型细菌的DNA使得R型转化成S型细菌,并能传递给后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了解T2
噬菌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教师显示T2噬菌体挂图并强调:T2噬
菌体是由头部和尾部组成的,头部和尾
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组成,在头部内含
有一个DNA分子。它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
菌体内的病毒。而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
原核生物。
设疑:
(1)科学家为什么把噬菌体作为研
究DNA是遗传物质的材料?
(2)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页并回答,由于T2噬菌体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物质组成,而DNA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由C、H、O、N,有的含有P和S元素组成的。所以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教师投影显示如下表格:
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
32p标记DNA有32P标记DNADNA有32P标记
35S标记蛋白质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质无35S标记
学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再设疑:遗传物质是否只有DNA一种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可知:除了DNA外还有RNA,如烟草花叶病毒,它不含DNA,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在这两种成分中,科学家研究证明RNA是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巩固
1.艾弗里的实验结果证明S型细菌中哪种物质导致R型细菌转化的,说明什么问题?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还是DNA是遗传物质?
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完成P7复习题第一、二题。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
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D.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答案:D
3.玉米叶肉细胞中DNA的载体是()
A.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B.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
C.染色体、中心体、核糖体D.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D

[五]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的DNA是转化因子并能够使后代具有连续性--说明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两种成分是DNA进入细菌体内并产生出与亲代噬菌体性状相同的子代噬菌体--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最后指出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有RNA,但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三维目标

㈠知识与目标

1、了解水的构成和特点。

2、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

3、了解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的补充关系。

4、理解并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5、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念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及陆上水体的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

1、陆上水体的补给关系。

2、我国南方、东北、西北各主要河流的补给来源和汛期。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在太阳系这么多的行星上,为什么地球是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对火星的探测,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项目是什么?(学生一起回答)不错,是水的存在与否。水的存在才使得地球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

㈡推进新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6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