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Travel journal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英语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Travel journal,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Traveljournal

1.eversince自从
Ihaven’theartfromhimeversincelastyear.
我自从去年以来就未曾受到过他的来信。
Eversince引导的时间短语或从句作状语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
2.dream梦、做梦
1)Vi.
做梦dreama/an+adj.+dream“做了一个……梦”
Dreamagooddream做了一个好梦
梦见dream+that
Shedreamedthattheycanfly.
在否定和疑问句中作“想到,料到”后接that从句
Ineverdreamedthathewouldbesohandsome.
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如此帅
2)Vt.
dreamabout/for“梦见;梦想;向往”
IoncedreamedofDod.
我曾梦见过上帝
3).最否定和疑问句中接介词of“想到、料到”
Iwouldn’tdreamofhurtingyou.
3.persuadevt.说服、劝服:
1)persuadesb.todosth=persuadesb.intodoingsth
说服某人做某事
Ihavepersuadedhimtogiveupsmoking.
我已经说服他戒烟理科
2)persuadesboutof(doing)sth劝说某人不要做某事
Wepersuadedhimoutofhisfoolishplan.
我们劝他停止了他的愚蠢的计划
3)persuade“是……相信”,后加that从句
Iamfirmlypersuadedthatshewastellingthetruth.
我坚信事实就是这样
advise:只劝说,不一定说服
Thedoctoradvisedmetoeatlessmeat.
医生劝我少吃肉
3.graduatev.毕业
graduatefrom从……毕业
IgraduatedfromPekingUniversity.
graduaten.毕业生,大学毕业生
graduationn.毕业
4.finally,intheend,atlast
1)finally强调活动过程的终结,“最后”“末了”一是在列举事物或论点时引出最后一项内容;二是在动词前面表示“等了好久”
2)atlast与finally的第二个用法相同,但往往用于一番拖延或曲折后,因而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如不耐烦、不愿意
3)intheend与finally的第二个用法相同,而且能用于预卜将来,而atlast和finally则不能M.jAB88.cOM

扩展阅读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必背古诗词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必背古诗词

一、近体诗
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
二、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因有严格的格律而得名。形成于南北朝,定型于唐代。主要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全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中间两联要求上下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调配,有一定格式。但也有少许便通,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讲究,即五律的第一、三字,七律的一、三、五字,可灵活,规定平可仄,规定仄可平;但第二、四、六字必须按平仄规定办事。全诗共四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第二、四、六、八句末必押韵,一般只押平声韵,并一韵到底。除五律、七律外,也偶有六言律,还有八行以上的长篇律诗,称为排律。点击进入》》》高二期末复习知识点
律诗的句式:
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律诗的结尾往往是以三字结尾,这最后三字保持相当的独立性。这就说,虽然三字尾还可以细分为二一或一二,但它们总是构成一个整体。如果是五律,后三字和前二字是分成两个较大的节奏;如果是七律,后三字和前四字是分成两个较大的节奏。
三、怀古诗
怀古又叫咏史,是我国古代诗题之一。怀古是借古事以抒发感情,讽喻现实的诗歌。怀古诗的重要特点是讽喻现实。为达到讽喻现实的目的,诗歌通常是对古人古事进行爱憎分明的议论,通过议论来影射现实。《咏怀古迹》是杜甫游览昭君村古迹后写的,只有八句诗,却把王昭君的生平大略概括地写了出来,情感线索贯空其间。“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生长之地钟灵毓秀,作者有珍惜之情;“一去紫台连朔读,独有青冢向黄昏”,写明妃远嫁匈奴,只留坟墓孤立在黄昏之中,作者有惋惜之情;“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汉文帝只凭画图辨认昭君的容貌,而她嫁之后,衣服和饰物留在汉朝,她的思念还和夜晚的月亮一样向往着汉朝,作者凭吊中,有恻伤之情;“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弹奏着琵琶,曲子中充满着怨恨,流露出诗人对汉文帝的不满。整首诗充满了对这个远嫁异域的女儿的同情。
语文高二级期末考试必背杜甫诗三首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201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重点

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

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

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本章提示

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要及时跟上老师步伐,也要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要及时总结,这是做其他练习必备的前提,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仔细阅读哦。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物理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2、常见计算:(1),(2)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减速:s=vot-at)(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1)自由
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vt2=2gh
11、力(A)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1)滑动摩擦力: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

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47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