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考生物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三(新陈代谢一)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生物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三(新陈代谢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考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三

(新陈代谢一)

(一)对酶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酶知识的正误辨析

正确说法

错误说法

产生

场所

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不

考虑人的成熟红细胞)

具有分泌功能的

细胞才能产生

化学

本质

有机物(或多数是蛋白

质,少数为RNA)

蛋白质

基本

单位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合成

场所

核糖体或细胞核

核糖体

作用场所

既可在细胞内,

也可在细胞外、

体外发挥作用

只在细胞内起

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影响酶的活

性,不破坏酶的

结构,高温使酶

变性失活

低温引起酶变

性失活

作用

酶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

催化等多种功

来源

生物体内合成

有的来源于食

例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A.①②⑤B.③⑦⑨C.③④⑧D.④⑤⑥

例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强酸、强碱或高温、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D.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更新

(二)关于ATP分子结构相关内容辨析不清

从ATP的结构式分析,1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苷A(与DNA、RNA碱基A含义不同);由腺嘌呤(碱基)和核糖(五碳糖)组成,三分子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首先断裂,释放能量,变成ADP;若完全水解,另一个高能磷酸键也将断裂变成AMP。

例3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

例4要使18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则需多少个ATP分子完全水解()

A.9个B.18个C.36个D.54个

(三)描述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时易错点

1.描述代谢类型术语

①时,要从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两个方面描述,不能遗漏。

②每一种代谢类型的“型”字不能漏,否则不属于代谢类型,而是生物的营养方式,如自养、异养等。

③自养型、异养型与需氧型、厌氧型中的“养”与“氧”,二者含义不同,“养”指营养,即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类型,而“氧”指氧气,即生物分解有机物时对氧气的需求类型。

④代谢类型是反映生物主要的代谢特点,如人有时也能进行一定程度无氧呼吸,但人的代谢类型为需氧型。

例5与下列几种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烟草花叶病毒

A.从结构和成分上看,①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B.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C.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②是异养型,③④是自养型

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2.对易混淆问题界定不清

(1)确认自养型与异养型的最根本依据是所利用的碳源是无机碳源还是有机碳源——凡能利用无机碳源(如CO2)合成自身有机物者应属自养型。

(2)厌氧型生物一定无线粒体。

(3)光合作用未必有叶绿体,如光合细菌、蓝藻。

(4)可进行无氧呼吸未必为厌氧型生物——需氧型生物的某些细胞在暂时缺氧时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5)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一定为生产者,生产者一定为自养型生物。

(6)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未必为细菌、真菌(也可为腐生动物),但腐生生物一定为分解者。

(7)植物未必都为生产者,如菟丝子属植物,但因其同化方式为异养型,因而不能称为生产者,而是消费者。

例6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

B.动物都是需氧型生物,植物都是自养型生物

C.寄生生物都是厌氧型生物

D.自养生物不一定具有叶绿体

例7下列与代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能否将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是划分同化作用属自养型或异养型的依据②需氧型生物体内不发生无氧呼吸③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型④细胞质是代谢反应的主要场所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相关阅读

高考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四(新陈代谢二)


高考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四(新陈代谢二)

(一)对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辨析不清

(1)区别

结果氨基酸种类增多,但氨基酸数量保持不变氨基酸的数量减少

范围绝大多数氨基酸均可发生,但新生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所有氨基酸均可发生

(2)共同点

①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②生成的酮酸(不含氮部分)都可转化为糖类和脂肪,也可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③都发生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

例1下列分别属于脱氨基和氨基转换作用的实例是()

①丙氨酸丙酮酸+NH3②谷氨酸氨基丁酸+CO2

③谷氨酸+丙酮酸酮戊二酸+丙氨酸④谷氨酸+NH3谷氨酰氨+H2O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对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终产物和代谢终产物分不清

例2关于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终产物和代谢终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糖类脂肪蛋白质

消化

终产物代谢终

产物消化终

产物代谢终

产物消化

终产物代谢终产

A葡萄糖CO2、H2O甘油、

脂肪酸CO2、H2O氨基酸CO2、H2O、

NH3

B麦芽糖乳酸脂肪

微粒CO2、H2O氨基酸CO2、H2O、

尿素

C葡萄糖CO2、H2O甘油、

脂肪酸CO2、H2O氨基酸CO2、H2O、

尿素

D乳糖酒精、CO2甘油或

脂肪酸糖元氨基酸含N部分、

不含N部分

(三)光合作用的易错点

1.在电子传递过程中,NADP+是最终电子受体,H2O是最终电子供体。

2.色素吸收光能、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失去电子,都不需要酶的催化。

3.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1)激发态的叶绿素a:具有很高能量,易失去电子,是强还原剂。

(2)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易得到电子,是强氧化剂。

4.NADPH和ATP中都含有活跃的化学能。反应式NADP++H++2eNADPH中,一是注意需2个电子;二是式中电子直接来源是激发态的叶绿素a,根本来源是参与反应的水。

5.活跃的化学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中,NADPH既是还原剂又能提供能量。

6.NADPH、ATP:囊状结构薄膜→基质;NADP+、ADP+、Pi:基质→囊状结构薄膜。

7.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即CO2+C52C3,大部分的三碳化合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又重新形成五碳化合物,用于再次固定CO2,所以暗反应每进行一次只能固定一个“C”,要经过6次暗反应过程才能形成一个六碳的葡萄糖分子,即葡萄糖中的C全部来自CO2。

8.叶绿体离开细胞,保持适宜条件仍可进行光合作;低于0℃时有些植物仍可进行光合作用,如两极地区的地衣植物。

9.温度改变,不管光反应还是暗反应均受影响,但主要影响暗反应,因为暗反应不管酶的种类还是数量都比光反应多。

10.细胞中[H]、ATP、C3、C5等物质含量的改变是在外界条件改变(如停止光照,停止CO2供应)的短时间内发生的,且是相对含量的变化。分析时应结合暗反应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过程图解,从来源和去路两个角度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结论。

例3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b~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曲线b~c点,叶绿体中C5浓度几乎不变

D.d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

例4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b~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曲线b~c点,叶绿体中C5浓度几乎不变

D.d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

(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综合的易错点

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测定

(1)光合作用速率表示方法:通常以一定时间内CO2等原料的消耗或O2、(CH2O)等产物的生成数量来表示。但由于测量时的实际情况,光合作用速率又分为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2)在有光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容器中O2增加量、CO2减少量或有机物的增加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而植物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如下图所示。

(3)呼吸速率:将植物置于黑暗中,实验容器中CO2增加量、O2减少量或有机物减少量都可表示呼吸速率。

(4)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用CO2量表示)可用下式表示:积累量=白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晚上呼吸释放的CO2量。

(5)判定方法

若为坐标曲线形式,当光照强度为0时,CO2吸收值为0,则为真正(实际)光合速率,若是负值则为表观光合速率。若所给数值为有光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测定值,则为表观光合速率。有机物积累量一般为表观光合速率,制造量一般为真正(实际)光合速率。

例5(经典高考易错题)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例6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

(mg/h)1.001.752.503.253.753.503.00

黑暗中释放CO2

(mg/h)0.500.751.001.502.253.00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

2.根据特定装置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比较

(1)物理误差的校正

由于装置的气压变化也可能会由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为使测定结果更趋准确,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校正物理膨胀等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生物灭活,如将种子煮熟,而其他各项处理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包括NaOH溶液,所用种子数量,装置瓶及玻璃管的规格等)。

(2)探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将上述装置置于不同光照强度(可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实验或同一功率灯泡通过改变光照距离进行控制)条件下,被研究生物应为绿色植物。

结果分析:①若红色液滴右移,说明光照较强,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释放O2使瓶内气压增大。②若红色液滴左移,说明光照较弱,细胞呼吸大于光合作用,吸收O2使瓶内气压减小。③若红色液滴不动,说明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等于细胞呼吸,释放O2等于吸收O2,瓶内气压不变。

(3)细胞呼吸状况的实验测定归纳

欲测定与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两套呼吸装置中的单一变量为NaOH与蒸馏水,即用等量的蒸馏水取代实验组的NaOH溶液,其他所有项目均应一致,加蒸馏水的装置内气压变化应由CO2与O2共同决定。两套装置可如下图

所示,当然,此时仍有必要设置另一组作误差校正之用:

高考生物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八(人体稳态)


高考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八(人体稳态)
一、人体内环境稳态
1.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不到位
(1)准确把握细胞外液的内涵与外延:①“细胞外液”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细胞外液”;②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内涵与外延相同,只是侧重点不同——细胞外液相对于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而内环境相对于处界环境。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
(2)内环境的成分:①水;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⑥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⑦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
(3)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H2O2酶;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
(4)特殊细胞的内环境:①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③组织细胞(指除血细胞、淋巴细胞和上述两种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皮肤表皮细胞等)——组织液。
(5)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红细胞不能。
(6)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①血浆pH的调节;②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③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④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
例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例2.下列生理活动的发生过程与内环境无关的是()
A.抗利尿激素对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
B.肌肉剧烈运动生成的大量乳酸被人体中和的过程
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的过程
D.进入人体的细菌外毒素被抗毒素中和的过程
例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二、血糖和体温的平衡及调节
1、血糖平衡及调节
①血糖对应环境为内环境,3个去路都在细胞内进行,即血液中葡萄糖必须先进细胞才能利用。
②最主要的来源是食物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去路是氧化分解供能。
③注意区分消化终产物和代谢终产物的差别:如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氨基酸;其代谢终产物——CO2、H2O、尿素。
2.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4)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5)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
例4.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3.对下丘脑的功能掌握不全面
(1)下丘脑地位和功能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
例5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和垂体分泌的就会减少,这是一种机制。
(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是[]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和的
过程,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它和[b]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
的关系是。
三、有关免疫的易错点
1.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知识的应用
①切除胸腺——T细胞,记忆T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
②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它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③若两者都遭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未恢复。
例6.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图解辨析不清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判断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靶细胞、移植器官、肿瘤细胞、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茵、结核杆菌等。
体液免疫:B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血清治疗、抗毒素等。
若出现吞噬细胞和T细胞,则无法界定,因为两种免疫中都有。
例7.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2)A、B的名称分别是、。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其特点是。
(3)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例8.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高考生物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七(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七(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有关植物激素作用的易错点
1.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则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多细胞数目促进生长。
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3.植物个体发育中各种激素协调作用。
4.促进果实发育——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两者不是一回事。
例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对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及原理不清楚;将生长素分布多少与浓度高低的作用效果混为一谈
根的向地性
①起因:地心引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浓度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差→茎的负向重力性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根的向重力性
②图示
例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提供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浓度促进芽、茎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
三、有关动物激素的易错点
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2.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
3.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4.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细胞,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改变代谢。
5.激素分子运输——血液循环,不通过导管。
6.靶细胞上受体蛋白识别相应激素。
7.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种消化酶;又有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调节血糖的激素。若胰管受阻,影响食物消化但不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经血液运输)。
8.各种激素的分泌异常和作用验证
(1)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的结果及验证其作用的方法
①幼年时,若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分泌过多,则患巨人症。成年时,若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②为了验证生长激素的作用,可以先切除幼小动物的垂体,进行观察,然后再注射生长激素,则恢复生长。
(2)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结果及验证其作用的方法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②为验证其作用,可以对实验动物进行切除胰腺处理,出现尿糖;再注射胰岛素,尿糖消失。
(3)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的结果及验证其作用的方法
①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易患呆小症;成年时,若分泌过多,则患甲亢。
②为验证它的作用,可以用甲状腺制剂喂蝌蚪,观察结果。
9.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验证方法和检测指标
(1)研究方法
①饲喂法

适用范围: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和固醇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
②摘除法
适用范围:各种内分泌腺均可通过摘除法验证其产生的激素的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可操作性,太小的动物一般不用此法,如小蝌蚪。
③注射法:和饲喂法原理相同,只是某些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饲喂。
适用范围:各种激素均可。
在实际操作中,可多种方法并用,如摘除注射法、摘除移植法,先摘除某内分泌腺,一段时间后再注射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重新植入该内分泌腺,以进行二次对照,增强说服力。
(2)检测指标
①甲状腺激素:实验动物的活动状态、耗氧量、发育程度等。
②胰岛素:实验动物的活动状态、血糖含量测定。
③胰高血糖素:实验动物的血糖含量、尿糖测定。
④性激素:实验动物第二性征的改变、交配行为。
例3.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四、对激素与酶相关知识辨析不清

激素酶
性质有些是蛋白质,有些不是(固醇类)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产生内分泌腺细胞机体所有活细胞(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
作用部位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
催化特定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受pH、温度等因素制约

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例5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五、有关神经调节的易错点
1.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传导: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②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③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
传递: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①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
②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③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
④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
例6.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
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动物行为的易错点
1.动物的性行为和照顾幼仔的行为是受体内激素调节的。动物在繁殖季节,性腺发达,性激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出现性行为。母体生育幼仔后,垂体分泌的催乳素增多,使动物产生照顾幼仔的行为,并能使哺乳动物的乳腺发育和泌乳,使鸽的
嗉囊分泌鸽乳。
2.不论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低等动物的神经系统比较简单,它们的行为以先天性行为为主。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比较发达,学习的能力就比较强,所以它们的行为主要是后天性行为。通过不断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
杂的生活环境。
3.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
(1)动物行为受激素的调节,更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神经调节是产生动物行为的主导因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
(2)任何行为都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
(3)任何行为都是对环境的适应。
(4)每种行为的产生都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高考生物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二(细胞分裂考点)


高考答题的高频易错点系列二(细胞分裂考点)

(一)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要注意特例

(1)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中心体的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也与中心体有关;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不出现中心体的不一定是植物细胞,也有可能是进行无丝分裂或者二分裂的细胞;

(3)区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可靠的方法——子细胞形成方式,细胞板结构、纺锤丝、星射线、中心体都不可靠。

例1依据生理特点,鉴定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

A.DNA的复制方式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D.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方法

(二)对细胞分裂图像辨析不清

(1)动物细胞一般画成圆形,外面代表细胞膜;植物细胞一般画成长方形,外面代表细胞壁。

(2)动物细胞分裂后期、末期向内凹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不向内凹陷,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3)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要画出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不能画

(4)细胞分裂后期图像应注意三点:①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位置不能画反,正确的应为染色体臂朝向中央,着丝点靠近两极;②上下对应的两条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应完全相同;③每一极同源染色体都应成对存在(二倍体生物)。

例2下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A.a和bB.c和dC.b和dD.e和f

(三)减数分裂的易错点

1、动物的精巢、卵巢以及植物的花药、胚珠中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有三种情况:N、2N、4N(假设亲代为二倍体)。

2、均等分裂不一定是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由第一极体产生第二极体也是均等分裂。

3、同源染色体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断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因不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不叫同源染色体;但只要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不管大小形状是否相同,都叫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既可以是复制之前不含染色单体也可以是复制之后含染色单体。

4、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这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发生。

5、四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四个相同的染色体,所以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也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平时研究减数分裂没有特殊说明均以二倍体生物为研究对象。

例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

B.在人的肌细胞中没有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

C.在人的精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例4某动物的精子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A.32、16、64、64、128B.32、8、32、64、128

C.16、8、32、32、64D.16、0、32、32、64

6、忽视减数分裂图像范围的确定

减数分裂图像涉及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题目中给定的一组图像应有三种情况:①只有精子的形成图像;②只有卵细胞的形成图像;③既有精子又有卵细胞的形成图像。

解题时首先要界定好是哪一情况,界定方法如下:

(1)题干中信息提示,若题干中告诉是雄性动物体内或精巢

(睾丸)中发生的细胞分裂,则界定为情况①;若告诉是雌性

动物或卵巢内进行,则为情况②;未提示考虑情况③。

(2)据图像特点分析

若不均等分裂,一定是情况②;若减Ⅰ后期均等分裂,一定是情况①;若减Ⅱ期后期均等分裂则应是情况③。

(3)根据性染色体确定

图示中画出性染色体,若为XY型性别决定,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确定为雌性个体,即情况②,两条异型性染色体可确定为雄性个体,即情况①;若为ZW型性别决定,结果相反。

例5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④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05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