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5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5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5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教案
一、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欢乐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李白《将进酒》。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二、破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五、自读,不明白之处、重点字词梳理
六、比较阅读。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课外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体字所表达的情感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羲之序如出一辙;
《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
最近学过的《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
七、简单探讨作者性格与文风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游斜川诗序作者: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后人评:文章短小优美,点明出游的日期和地点,以游览斜川、观赏山水为题旨,着意刻画了近观远眺之佳景,突出赞美了独秀于泽畔的障山,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浓厚情趣和爱恋,并由此引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叹。
兰亭集序作者: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金谷诗序〔晋〕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精选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知识点汇总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知识点汇总冀教版

一、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2010年,享年94岁。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月亮的船》;散文集《小小的履印》、《搭船的鸟》、《洗澡的虎》、《在植物园里》、《山溪和海岛》、《英雄和花朵》、《曙》、《避雨的豹》、《你是普通的花》、《杂文集》、《唱吧,山溪》。

二、原文及翻译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三、字词解释

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从:cóng(旧读zòng),堂房亲属。从弟:堂弟。

逆旅:客舍。逆:迎接。旅:客。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过客:过往的客人。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秉:执。《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有以:有原因。这里是说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秉,执。以,因由,道理。

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

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文章:这里指绚丽的文采。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

序:通“叙”,叙说。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这里专指兄弟。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排行中最小的。这里泛指弟弟。

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咏歌:吟诗。

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幽赏”二句: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琼筵(yán):华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丛中。

羽觞(shāng):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数:是说如果宴会中的某人写不出诗来,就要按照古代金谷园的规矩罚酒三觞。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其《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四、课后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万物之逆旅也(逆旅:)

⑵阳春召我以烟景(烟景:)

⑶序天伦之乐事(叙:)

⑷开琼筵以坐花(坐花:)

⑸飞羽觞而醉月(醉月:)

2.译句。

⑴古人乘烛夜游,良有以也。

⑵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3.诗的前两句似仙人之语,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4.课文内容紧扣题意,题目中的每个字在文中都有着落,试以题目中的“夜”字加以简要分析。

5.选出下列不属于骈句的项()

A、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B、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C、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D、不有佳作,何伸雅怀?

《春》教学设计5


《春》教学设计5 春

教学目标:

1. 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2. 学习作者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3. 了解文章寓情于景,表达对春天赞美之情的特点,体会精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作者如何观察景物,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2. 品位文章的语言的优美生动——重点。

3. 朗读、背诵——重点。

教学方法:诵读、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朱自清。

2. 反复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3.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熟悉文中绘春的六幅画面。

教学内容:

1. 导入。

2. 作者简介。

3. 正音正字。

4. 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口语化,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儿化音,轻盈优美,亲切自然,富有韵味和节奏感,适宜朗读。

5. 结构分析:

一、(1)盼春。二、(2-7)绘春。三、(8-10)颂春。

6. 讲析第一部分:

1)体会作者感情。

2)反复、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

7. 浅析第二部分内容:

大地回春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思考:在这几幅画图中,你最欣赏喜爱的是哪一幅?评析喜爱的地方。

8. 布置作业:

1) 字词、解词,抄写课文。

2) 课上思考题。

3) 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作者全面、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2. 学习作者的语言,体会精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

1. 导入。

2. 讲读第二部分:

1) 教师引导分析大地回春图:全面、整体观察

一切——万物复苏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2) 学生活动:请学生品评最欣赏喜爱的一幅画图,教师补充总结。(可不按课文顺序)

具体、细致观察

春草图:草——生机勃勃

衬托

人的活动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词语。

春花图:树 上

花 下 有顺序的观察描写 争奇斗艳

遍 地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方法作用。

春风图:触觉

嗅觉 和煦宜人

听觉、视觉

重点学习观察方法。

春雨图:季节特点、形体特点

雨景 滋润万物

迎春图:人们的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 充满希望

3) 归纳写作特点之一:全面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3. 讲读第三部分:颂春

娃娃――新

小姑娘――美 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青年――活力

4. 归纳写作特点之二:语言 1)词语准确形象。

2)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

3)叠词、短句、儿化音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5. 朗读背诵。

6. 课堂活动:请同学补充写春绘春的诗文。

7. 总结。

8.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比较阅读丁玲的《杜晚香》片断。

3)写一个初秋的景物片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检查默写。

2. 比较阅读丁玲的《杜晚香》片断。

3. 讲评学生习作。

附:丁玲的《杜晚香》片断

春天来了,春风带着黄沙,在塬上飞驰;干燥的空气把仅有的一点水蒸气吸干了,地上裂开了缝,人们望着老天叹气。可是草却不声不响地从这个缝隙、那个缝隙钻了出来,一小片一小片的染绿了大地。树芽也慢慢伸长,灰色的、土色的山沟沟里,不断地传出汩汩的流水声音,一条细细的溪水寂寞地低低吟诵。那条间或走过一小群一小群牛羊的陡峭的山路,迤迤逦逦,高高低低。从路边乱石垒的短墙里,伸出一枝盛开的耀眼的红杏,惹得沟这边,沟那边,上沟下沟的人们,投过欣喜的眼光。呵!这就是春天,压不住,冻不垮,干不死的春天。万物总是这样倔强地迎着阳光抬起头来,挺起身躯,显示出它们生命的力量。

第5章第1节有机物从哪里来


第5章第1节有机物从哪里来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要求,重新编排了教学顺序。从五个方面来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分别是:众多实验、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探究历史、光合作用意义、光合作用的应用。
在“众多实验”中,介绍了5个实验,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其中,实验2(萨克斯实验)是重点实验;实验4(探究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光合作用概念”中,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公式和实质,其中“实质”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介绍“光合作用探究历史”,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艰难性、漫长性有所理解。对于“光合作用意义”,通过学生查找资料,用事实、数据等来理解。通过3个实践问题,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

1、知识目标:
⑴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实质和公式。
⑵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历史,即众多实验。
⑶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
⑴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⑵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好环境的情感。
⑵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漫长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重点: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难点: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一课时到实验3,第二课时从实验4开始至结束)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引言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原因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
回顾复习,并进入新课学习。设计问题,步步引导:⑴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充当什么角色?⑵为什么充当生产者的角色?引出课题。
新课
一、众多实验
实验1:1648年,海尔蒙特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

⑵实验结论

⑶实验意义

实验2: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

⑵实验操作
⑶实验现象

⑷分析

⑸实验结论

⑹总结实验

实验3:1880年,恩吉尔曼实验
⑴实验过程

⑵实验现象

⑶实验结论

实验4:探究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实验
⑴提出问题

⑵作出假设

⑶制定计划

实验操作
⑷实验现象

⑸实验分析

⑹结论
介绍叶绿体
阅读书本,获取信息。

90kg桶+2.3kg柳树+雨水5年
土壤少了60kg+柳树增重76.7kg
柳树生长需要水(光合作用主要原料之一)
结论片面,不全面。

阅读实验过程,提出各自的问题。

a.为什么用天竺葵?是否可以用别的植物?

b.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c.为什么要用黑纸片?
d.为什么将叶片的一部分夹紧,而不是全部?
e.为什么是正反两面都要夹紧?

f.为什么又要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g.为什么要浸入酒精中?
h.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i.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

j.为什么要滴加碘液?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解答疑惑。
教师演示,或者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描述:未遮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色。
未遮光部分→变蓝色→有淀粉产生(进行光合作用);遮光部分→没有变色→没有淀粉产生(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淀粉;条件:需要光。
思考和讨论:实验设计很严谨,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从小也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阅读书本,获取信息。
提出疑问:
a.为什么用水绵?

b.什么是好氧细菌?
c.为什么放在没有氧气的黑暗处一段时间?
d.为什么用极细光束照射?

e.为什么之后又完全暴露在光下?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解答疑惑。
学生观察图片,描述现象:用极细光束照射时,好氧细菌只集中在水绵被光照射到的一侧的叶绿体周围;完全暴露在光下时,好氧细菌集中在水绵两侧的叶绿体周围。
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产物之一:氧气;条件:光。

阅读书本,获取信息。介绍探究设计。

提出各自想探究的问题。如只有叶片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
针对各自的问题作出假设。如只有叶片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
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如针对“只有叶片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假设,设计的实验,同实验2的第3、4两步,实验材料为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
思考和讨论:对比,如用银边天竺葵,那么变量就是有无叶绿体;如用青菜不同部位实验,变量就是叶绿体的多少。
思考和讨论:实验材料不同部位叶绿体含量不同,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制造的淀粉含量不同。滴加碘液,通过变色程度的不同,可以判断光合作用场所。
教师演示,或者学生分组实验
银边天竺葵:边缘→没有变蓝色;中间→变蓝色。青菜:1至4,蓝色越来越深。
银边天竺葵:边缘→没有变蓝色→没有淀粉(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中间→变蓝色→有淀粉(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青菜:1至4,蓝色越来越深→淀粉越来越多(叶绿体含量越来越多,光合作用进行的越来越强)。
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明白含有叶绿体的器官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
引导学生了解。

教师协助总结。

和学生一起完成探究实验。

答:天竺葵是本实验最好的材料,也可以选用蚕豆、小白菜、绵葵等有绿而薄叶片的植物。
答:使叶片消耗掉原先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测到的产物就是叶片在该实验条件下制造的,实验结果更可靠。
答:遮光。
答:起到对照,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变量是光。
答:达到完全遮光,叶片正反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进行光合作用。

答:溶解叶绿素,减少色素干扰。
答:酒精燃点低,如果直接加热,绿色还没有褪去,酒精就会燃烧起来;酒精容易挥发,直接加热,挥发太快,造成浪费。
答:洗去酒精,减少滴加碘酒后的干扰。
答:碘液可以检测是否有淀粉。

注意安全。

教师提示淀粉的特性——遇到碘液会变蓝色。
指出实验中的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正反两面、用清水漂洗等步骤,让学生思考一下,科学家这样设计的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

答:结构简单,叶绿体带状,便于观察。
答:需要生活在氧气充足的地方。
答:消耗掉之前制造的氧气。

答:有利于光合作用在水绵一侧进行,实验现象明显。
答:对比。

介绍图片。
强调在“叶绿体”周围,那里氧气最多。

引导得出多个结论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提示学生参考实验2的实验过程,设计探究实验。

提问:为什么用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做实验?

提问:在本实验中,为什么实验2的第1、2省略了?

提示淀粉的特性——遇到碘液会变蓝色。
提示注意实验材料的叶绿体含量。

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叶绿体的颜色、位置、功能等
二、概念
1、定义

2、原料
产物
条件
场所

3、公式

4、实质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主要淀粉)、氧气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主要淀粉)+氧气
物质转变:简单无机物→复杂有机物;
能量转变:光能→有机物中化学能。
指导,帮助学生总结。

原料二氧化碳,需要向学生介绍。

强调必须有光

因为没有物理和知识化学,学生难以理解,要适当提示总结。
三、光合作用探索历史从1648年开始,到21世纪,一代又一代人孜孜不倦,力图完善光合作用机制。面对这种科学研究,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如:科学道路的攀登是很漫长的;科学研究是无数科学家的智慧结晶;科学需要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等等。光合作用探究的大事记:
1648年(比)海尔蒙特→原料之一水;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可以改变空气成分;1773年(荷)英恩豪斯→条件光;1804年(瑞士)索绪尔→原料是二氧化碳、水;1845年(德)迈尔→光能转变为化学能;1864年(德)萨克斯→产物之一淀粉;1880年(德)恩吉尔曼→场所叶绿体;1897年教科书中首次称此过程为——光合作用……
四、意义
1、制造有机物

2、提供能量
3、提供氧气

通过查找资料,介绍光合作用意义
如,提供给植物自身生长需要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提供给动物和人类的有机物。
如,为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每年固定3×1021J能量,以1970年计,全球消耗掉3×1020J能量,只有光合作用的十分之一。
如,绝大多数的生物呼吸需要氧气;全球生物呼吸、燃烧、消耗的氧气,大约每秒钟10000吨(即每年消耗氧气大约3.15×1011吨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只够用2000年;每年绿色植物释放5.35×1011吨氧气。适当补充。
每年同化的碳素2×1011吨,换算成葡萄糖,约为4~5×1011吨。
如,我们现在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古代植物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被我们现在来用。

空气中的氧气70%由光合作用补充。
维持地球上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
五、应用
结合光合作用,思考回答。
答:长期得不到光照,不能合成有机物。从而造成死亡或者减产。

答:合理加大农作物种植密度,扩大单位面积内叶片总面积,也就是扩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最大限度的利用阳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透明是为了增加光照。都是使光合作用更加旺盛。
提问:家中种植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亡。小麦在灌浆的时候遇到阴雨天,会减产。原因是什么?
提问:分析合理密植高产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大棚种植时,有时会在大棚中充填二氧化碳气体?大棚为什么是透明的?
DIY实验。
分析产生的原因。按照书后DIY的第2题,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放在光下和黑暗处的两份黄豆芽几天后有什么区别?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339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