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语文《词五首》导学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词五首》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级学科:九年级语文授课内容:25、词五首主备教师:黄x课型:新授课

课时:3课时备课时间:2015、10、16班级:学生姓名

25、《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难点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时

3课时

知识链接

1.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试进士不第.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生而貌丑,常有人恶意取笑,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面,偏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悟”,常能“走笔成万言”。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4.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北宋败亡后,她的故乡青州也落入金人之手,家中所藏大批书籍文物被焚,她和丈夫避难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祥。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

5.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学法指导

朗读法、分析法、探究法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望江南》

一、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及感情。

二、解文释义。在理解“倚”、“斜晖”、“脉脉”、“悠悠”、“肠断”、“白蘋洲”等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词义(翻译词义)。

三、深入阅读,探究文本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情?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5.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6.请概括本词的主题思想。

《武陵春》

一、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及感情。

二、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三、深入阅读,探究文本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望江南》《武陵春》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选讲)

展示

点评

精讲

点拨

个体展示:《望江南》深入阅读,探究文本12456;

《武陵春》深入阅读,探究文本134

小组展示:《望江南》深入阅读,探究文本3;《武陵春》深入阅读,探究文本2

当堂测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当堂测评

1.《望江南》这首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写到();就景物而言:从()()写到()()又写到();就人物内心的情感而言,从()到()到最后的()。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清晨、黄昏;楼头、千帆、斜晖、江水、白颦洲;希望、失望、肠断。

2.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这两首词,并做到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及感情。

二、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三、深入阅读,探究文本

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2.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示

点评

精讲

点拨

个人展示:深入阅读,探究文本134

小组展示:深入阅读,探究文本2

当堂测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当堂测评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第三课时

《破阵子为陈同甫附壮词以寄之》

一、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及感情。

二、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三、深入阅读,探究文本

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的气氛,“沙场秋点兵”暗示。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修辞手法,从觉和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

一、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及感情。

二、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三、深入阅读,探究文本

1.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2.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词中哪些字、词、句能够看出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请找出来并简单说说你的理解。

3.请概括本词的主旨(中心思想)。

展示

点评

精讲

点拨

个人展示:《破阵子为陈同甫附壮词以寄之》深入阅读,探究文本123456;

《渔家傲秋思》深入阅读,探究文本13

小组展示:《渔家傲秋思》深入阅读,探究文本2

当堂测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当堂测评

一、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二、选择填空

1.《破阵子》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2.下边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选讲)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作业布置

一、将“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在作业本上工整、规范地各抄写四遍。

二、研讨与练习一1234。

三、研讨与练习二。至少摘抄三条,并选择其中一条进行分析。

相关知识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词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词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词五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选录了五首词:温庭筠《望江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武陵春》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正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正所谓诗言志、词言情,我们正是透过这些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去聆听古人的心声,去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但历史的久远、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这就使得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学生准确把握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并且只有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记忆。在教学本课时,可以按其词风的不同(豪放与婉约),分成两个课时,即:一课时讲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另一课时教豪放风格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五课,前四篇为文言文,内容也多为人物传记,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而本课选取的五首宋词,简短而精美,如果单从中考的角度进行学习,那么,只要学生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达到能熟记默对就可以了。但如果是作为一篇精读课来处理,则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理解本课中的作品。其实,每首词都有一些需要揣摩的地方,可采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将作品与同一时代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比较赏读。对于在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可结合作者背景查找一些资料,掌握这五首词的精髓。最后,要求学生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对这五首词熟读成诵默对,并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其中的名句。

学情分析: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因此,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引导学生收集背景资料、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得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并以讨论争鸣形式,让学生进行思想与理解的碰撞,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与反思中,发挥其学习主体的地位。

学法指导: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研讨探究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4、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⑵ 学习词的基本知识。

⑶ 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4)能准确背诵并默写作品。

2、过程方法目标:

⑴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理解词的内容。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3、态度情感价值观:

⑴ 感悟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⑵ 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望江南》、《武陵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导入:播放音乐(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啊,百花总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画檐。美丽的事物总是无法挽留,即使再现也与先前决非一样,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怎不令人感伤,“我”只得独自在充满花香的幽径里徘徊彷徨,思量追忆。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抒写的是伤春、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它的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极宽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这就是宋词的魅力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宋词的殿堂,一起感受宋词的音韵意境之美。”

听音乐,感受词的魅力,准备进入学习。

2、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五首词的朗诵节奏是否准确,有无读音错误。

2)、交流预习体验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词,谈阅读感受。

2、格式:我最欣赏………这一首,因为………

3、引导学生复习词的相关知识。

教师补充提示。

1、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宋词的资料。

2、阅读课件补充材料,加深认识。

1、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2、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3、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4、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4、作品学习一:《望江南》

介绍《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多写闺情。代表作:《温庭筠诗集》等。

了解作者及花间派作品特色

2、展示课件,朗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这怎样的情感?

1、欣赏课件,欣赏教师朗读,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思考作品描绘的画面及抒发的情感。(讨论并交流)

2、朗读作品,读准字音及节奏。

倚(yǐ)脉脉(mò)蘋(pín)

3、帮助学生整理大意。

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学生描绘画面,交流作品所抒发的情感。

4、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品味词句。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3)“过尽千帆皆不是”体会她的心理变化?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5)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1、分小组讨论问题,分组汇报。在教师引导下分享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品读语言的精妙。

2、观看课件内容,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1)、“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5)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1)语言美:美在精练。全词仅仅27字,却写得情韵兼胜。

2)构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

3)意境美: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映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融情于景,含意隽永,引人沉思遐想。

1、学生汇报学习心得,朗读作品并背诵。

2、将作品改写成小小说并与同学交流。

6、学习作品二:《武陵春》

介绍李清照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展示幻灯片资料。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交流自己搜到的资料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7、教师播放《武陵春》动画,并朗诵作品

学生朗诵作品,并正音

舴艋(zéměng)

8、引导学生根据注释读懂作品,教师指正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学生概述作品内容,与组员交流作品抒发的情感。

9、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品味词句。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1、分小组讨论问题,分组汇报。在教师引导下分享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品读语言的精妙。

2、观看课件内容,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10、引导学生将《望江南》与《武陵春》进行比较与品味。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参考:

1、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

2、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3、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4、两首词情景交融,都有独特的意境美。

11、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抢答比赛。

学生现场抢答,答出一句10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5、“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

12、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品味写作技巧。

2)熟读默写这两首作品。

3)预习《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查找这三首词的作者、背景资料。了解豪放派词风。

学生再次朗读作品,并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检查导入:检查学生《望江南》、《武陵春》的背诵默写情况。

学生背诵默写两首词。

2、复习豪放词风格。指导学生根据注释阅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并交流。

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分组交流阅读三首词的直观感受。

3、开展小组竞赛,进行三首词的学习。

(1)将全班学生分为男女生两个方阵,进行擂台赛。

(2)确立赛题:

A、作者故事知多少?(要求:以三首词的作者范仲淹、苏轼、辛弃疾为比赛内容,任选一人,说出一个得10分,分数不设上限。可以是轶事、背景故事、生平简介、典故等。

B、我型我秀朗诵赛(男女方阵各派两名代表进行朗诵,要求声情并茂,字音节奏准确无误。错漏一处倒扣5分

C、我与古人聊聊天(自由抢答,从三首作品中任选一首,要求能准确诠释词的大意,准确说出作品所抒发的情感,言之有理有据者每人次5分。

1、学生分组,选出代表,组内交流各自准备的资料。

2、学生积极参与比赛。

3、做好自我调控,避免出现混乱。

塞(sài)下千嶂(zhàng)里

燕(yān)然羌(qiāng)管

猎(liè)擎(qíng)貂裘(diāoqiú)卷(juǎn)鬓(bìn)挽(wǎn)

挑(tiǎo)麾(huī)炙(zhì)

弦(xián)的(dí)霹(pī)

4、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

学生了解并学习,帮助理解作品。

5.教师小结比赛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展示课件。

1)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这三首词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情感抒发上有什么异同?

1、学生再读作品,并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观看课件探究题,与同学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答案:

1)

《渔家傲》

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

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

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

《渔家傲》

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

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3)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6、拓展延伸:

1)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2)“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学生交流并回答。

7、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李清照等五位词作家的其他作品,与课内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品味写作意境。

2)、任选一首词,将它改写成小小说并与同学交流。

3)、熟读背诵这五首词,模拟中考题型出一份自测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25、《词五首》

【1】《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原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蒴洲。

译文:

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诗五首》语文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诗五首》语文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语文导学案(83)

年级:初二学科:语文主备:赵光冲审核:

课题:《饮酒》《行路难》课型:新授时间: 2009-6-2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课前自学:

1、知识链接:作者及背景。

陶渊明,著名诗人,一名,字,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文中称“”(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其青年时曾任过小官,后罢官,归隐山林,从此不复出仕。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世称田园诗人。本册我们学过他的《》。

李白(701-762),字,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诗人,世人称他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

《饮酒》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给加点字注音:

东篱金樽珍馐投箸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在人境②问君何能尔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玉盘珍馐直万钱⑤停杯投箸不能食

 ⑥喧 ⑦君:⑧心远地自偏⑨辨:

课堂自学:

(一)诵读《饮酒》然后分析解决一下问题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全诗有两个层次,划分出来并概括其大意。

⑴第一层

⑵第二层

2、第一层中前两句用的表达方式是写作方法是引出了疑问

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修辞手法是。一问一答写出了作者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3、第二层中这句话是实写,写的是自然。这句话是虚写,

流露出的精神。这就达到了合一的境界。

写景的句子是,写了飞鸟晨出夕还的情景。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包含的深刻含义是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在结构上的作用。

本诗的主旨是(二)阅读《行路难》

1、找出诗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通通

2、前四句写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金樽、玉盘——极言清酒、珍馐——极言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

⑴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反应如何?(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⑵“”“”“”“”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心情。

⑶找出运用细节描写的句子,

3.阅读中间四句:

⑴“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的信心。

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唱出了诗人的心声。

⑶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

合作研讨: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示交流:展示课堂自学的答案,交流合作研讨的内容。

检测延伸:

1、根据要求写出《饮酒》中诗文原句。

(1)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写出《行路难》诗文原句。

(1)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默写:

⑴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⑵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4、选择题

⑴、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

⑵、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名言警句积累。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2)一言既出,____________(3)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⑷言者无罪,____________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

(6)淡泊以明志,_____________。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面上虽然冷清、凄凉,但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感。

B.这首诗诗人以独白形式,极力渲染自己情感的起伏。

C.这首诗开头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角色只有作者一人,这是刻意营造的氛围。

D.这首诗表现出由“独”和“不独”相互转换的情调,点尽了诗人踽踽凉凉之感。

(2)下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虽然回环婉转,但也纯乎天籁,诗人的情感自然流露。

B.诗中既歌且舞,表明作者渐入醉乡,把冷清的场面写热闹起来,反映作者情绪变化。

C.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和“影”人格化,始终作为“有情”之物描写。

D.诗的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表现自己凄凉之感。

(3)古代诗词中描写“月”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评析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方法提示:从诗句的内容、意境及在诗中作用评价]

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84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