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上《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九上《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目标

1、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理解马丁·路德·金为之献身的事业的崇高意义,体悟马丁·路德·金崇高而伟大的奋斗精神。

2、结合演说词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感受文章深层含义和激情昂扬、极富感召力的感情色彩。

说明: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们的心灵。从19世纪后期起,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替全美黑人争取人权,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并且在林肯纪念堂前充满激情地向二十五万民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消除种族歧视、实现民族平等发出激越、磅礴的呼声。马丁·路德·金概述了黑人忍受精神歧视、生活贫穷、地位低下的不平等现象;以充满正义感的激情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同时他又表达了广大黑人决心和意志;他的伟大更在于反对一切以暴力手段来获取民权与和平的形式,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和平与尊严的维护,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的呼声义正辞严。

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大量的排比、反复的运用,增强了演讲的感召力。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就演说而言,演讲需要真情,文章中要求自由、公正、平等心声代表了大众的声音,顺应了时代,所以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效果都很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领会演讲者的深厚感情、政治主张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充分品味演讲中和内容的有机结合的精彩的语言艺术,做到讲读结合。JaB88.cOm

2、难点:要尽力使学生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由于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制度等差异,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无具体感受,难以理解文章所指出的严酷事实,而这些是理解他演讲的基础,否则就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和深远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起关注

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知道有华盛顿、林肯、富兰克林、爱迪生、卓别林、海明威、比尔盖茨,也知道鲍威尔、乔丹、迈克杰克逊等人,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这个国家的人和事。

向同学介绍马丁·路德·金的的演讲

学生自由发言,说熟知的事,会活跃气氛,调动学习的关注程度。

由此而自然引出课文和马丁·路德·金,引发学习兴趣。

从熟悉的话题引入到陌生的范畴,从宽泛内容到针对性的深入思考,为后面的安排的学习做铺垫。

快读课文

了解预习

初读课文:

1思考“梦想”的内容,抓住关键段落概述马丁·路德·金的具体的梦想。

2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泛读从大的块面粗知课文

1人人生而平等;

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依靠举止得体、纪律严明的非暴力斗争取得的。

2①结合课文中开头有关美国黑人长期忍受精神歧视、生活贫穷、地位低下的概述回答;

②请学生介绍自己在网上,图书馆里查找到的资料;

③教师自己补充。

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演讲的历史背景,从而能理性地认识演讲的深刻内涵,引发阅读共鸣。

细读课文

品味意义

读前6段。

1演讲的前6段多处提到“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今天”和“梦想”有什么关系?

2多处提到美国时说“我们共和国”、“故土家园”,这样的表述有什么深刻意义?

3还有哪些演讲语言给自己深刻影响的?

4通过朗读努力体会马丁·路德·金此时此地的感情。

前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1“一百年后的今天”,从时间强调了这是百年来美国社会的“诺言”,是“神圣的义务”,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显示出社会的不公正性。

2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而共和国是我们每个美国人的,这样的说法不仅宣示了“梦想”的正义感,更揭示了“民主社会”虚伪性

3引导同学关注文章语言的特点:逻辑关系及其力量,比喻及其作用,排比、反复及其要求的紧迫性……

如“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

如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如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

4朗读感受文章深层含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分层次分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分阶段实行。

“梦想”不是乞求,而是真理,是充满社会正义感的,马丁·路德·金义正辞严,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感受语言的力量,从语言表达上感受内容的崇高,两者相互得彰。

以读促思

以点带面

读第7段到16段

第7段“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

1这些话是怎样的话?

2为什么“必须说的”?

3怎样读好这些“必须说的”话?

这部分内容是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与目标。

1马丁·路德·金坚持在法制基础上,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罕见地保持了自己的高尚和宽容,告诫他的黑人战友不选择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不走向暴力与偏执之路。“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白人的不信任。”

2追求自由是人类崇高的愿望,与所有的命运相通,休戚相关。宽容和用灵魂力量进行斗争是人类博大而雄健心灵的精神象征。

3大量的排比、反复句,由于内容的不同而应该在朗读中有变化。反对暴力斗争的第7段可以充满希望的语气;信任白人兄弟的第8段可用热忱的语气;第10、11……段可用肯定坚毅等语气。

排比段整齐的形式,是使语言更有效果的常用形式,但必须和内容结合,作具体分析,诵读的语气也并非一味急迫与快速。

反复诵读

升华感情

拓展训练

学以至用

读17段到最后

1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最后展示了具体梦想,这些梦想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请同学为他的演讲补入一个想象中的梦想,寄托自己的美好祝愿,并且诵读出来。

这部分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

1实现了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人人生而平等”,拥有了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2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对演讲内容的理解;通过诵读表现对美好理想充满向往。

把握感情基调,真挚、深情、向往与坚定、执著相结合。

这部分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思考、写作与诵读结合,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自己的感受。

老师可以把其余段落补充读给学生。

总结特点

深化旨意

1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篇是选入《世界散文经典》中的,人们至今在纪念他,原因何在?

2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是偶然的吗?有些什么必要条件?

1①多少年来,美国民众一直以各种方式纪念马丁·路德·金,2003年8月23日数千美国民众再一次聚集到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纪念《我有一个梦想》演说四十周年。美国主流社会的非暴力呼声仍然高涨,可见他的民权意识已深入人心。

②客观的说社会是在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公正的土壤,美国目前仍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自由、民主、平等仍然是美国社会的顽疾,同样在整个世界也还是需要人类的努力奋斗,这有其现实意义。

2演讲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旗帜鲜明,要抓文章主旨;其次演讲以说服听众为目的,要有逻辑性;演讲讲究内容的鼓动性,要以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要以生动的语言和多样的修辞手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在一起。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正符合以上的条件。

1可以联系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作一个分析,指出其现实意义。2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是在内容和形式符合以上的条件。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

3理解句子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1好文章值得反复诵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朗读水平。

2学以至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写演讲词,切实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学会演讲。

3(1)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思路点拨

也可以从整体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感知文意、整体品味语言特色、感情展开教学。

说明

这次游行活动的演讲很有特征: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期待、失望、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梦想灿烂前景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所以整体阅读很有效果。

演讲语言的比喻、排比、反复的使用,则使演讲体现了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练习举隅

可以设计思考题如下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5)想象并表述马丁路德金演讲中的种族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

(6)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什么样子?

(7)你在诵读中如何处理好演讲中众多的形象性比喻排比和语言。

相关推荐

第14课我有一个梦想


第14课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的梦想(主张)。
2.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崇高献身精神;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教学要点】
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难点: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设想】
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应提倡多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
【教学步骤】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面学习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你们知道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谁吗?(美国的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为什么会成为诺贝尔奖最年轻的获得者呢?你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就会知道,这篇文章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新课探究】
一、介绍文章的背景
1.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美国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重要领袖。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乔治亚洲亚特兰大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牧师,母亲为一名教师。从小在黑人区长大的他,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15岁时,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当时的美国黑人在国内不论政治还是社会上都受到歧视和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金立志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作牧师。1963年8月28日,为了纪念奴隶解放宣言一百周年,以及使全世界关注美国种族隔离问题,金会同其他民权运动领袖组织发起了25万黑人和白人反种族主义者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大规模人权运动。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二十几万不分种族、宗教信仰的人阐述着他那令人动容也是最出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1964年,由于他对反对种族歧视和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伟大贡献,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他被一名白人种族主义者枪杀。美国国会在1983年通过“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并定于1986年实施,以每年一月的第三个礼拜一为纪念金的国定假日。
2.写作背景
在1955年的12月1日,一个名叫罗莎帕克的黑人妇女,下班后疲惫不堪地准备回家。蒙哥马利市的市内交通是由政府支持的商业公司经营的,当地的法律有实行所谓的“分离且平等”的原则,公共汽车是种族隔离的。汽车的前半部是白人的座位,后半部是黑人的。但由于当时白人普遍是自己开车上班,而相对贫穷的黑人则大多利用公共交通,因此,属于白人的区域常常有空位,而黑人的区域却非常容易被坐满。因此,有了一个折衷的规定,就是在汽车白人区的后面,分出了一个“灰色地带”。原则上它是属于白人的,但是没有白人坐的时候,黑人也可以坐在那。但要有一个白人需要坐在这个区域,所有“灰色地带”的黑人就必须让座给白人,以维护“分离的制度”。这一天,她实在太累了,她非常需要坐下来休息,于是她先故意错过前一班满载的车,等到下一班还有空位的公车。一上车,黑人区已经坐满,但在灰色地带还有一个空位,而空位旁有个黑人坐在那,于是她没多想便坐下了。车开到一半,一些白人上车了,他们很快把白人区坐满,但还有一个白人没坐到位子,注意,是只有一个白人还没有位子,于是公车司机便要求坐在灰色地区的黑人让位出来,当司机叫了第二遍后,罗莎旁边的那个黑人便站起来离开那个区域,但罗莎却只是把脚移开让他过去后,便往旁边靠窗的位子坐上去。或许她真的只是太累,真的需要休息,她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但这时司机注意到了,便问她是否要站起来。罗莎说“不”。司机警告说,你要是不站起来,我就叫警察逮捕你了。罗莎也不高兴了,她不过是很累非常需要休息,况且她旁边也已经有空位了,于是她回答说“你去叫吧”,司机二话不说便下车去叫警察。警察来后,简单地问了一些话,而罗莎确实是违反了当地的法律,于是她便被逮捕了。这位黑人妇女身心疲惫中作出的一个坚持,成为黑人民权运动的起点,成为一个最强有力的号召。黑人民权最重要的领袖马丁路德金恰好在半年之前,从波土顿大学取得他的博土学位,来到蒙哥马利市的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担任牧师。当他和其他一些黑人宗教团体听到罗莎帕克的故事,马上意识到黑人争取自己的自尊和自由的一天,已经历史性地来到了。在只有二十六岁的年轻牧师金的带领下,蒙哥马利市的五万五千名黑人,开始了为期381天的公共汽车罢乘运动。这对当时的黑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公车是贫穷的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再加上他们大部分从事劳力工作,失去了交通工具每天就必须再耗费很多时间和体力用在步行的路程之中。但这个由教堂传达出去的号召却得到了黑人们沉默而坚定的支持。他们不知道需要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他们既不懂政治,也没有想要得到任何补偿的承诺,默默地以他们疲惫的双腿、疲惫的灵魂,支撑下来了。他们惟一的信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自尊的觉醒。最终,大约一年后,美国最高法院废除了这个地方“隔离”的制度。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十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土一跃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在罗莎事件后,黑人的民权运动已经势不可挡了。1959年初,金特地去了一次印度,在印度住了一个月,专门学习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运动”的理念和技术细节。慢慢地后来的黑人运动已经是有组织的政治行动,也得到愈来愈多代表美国主流的北方和联邦政府的公开支持。在金多次著名的演说中,他不但打动了所有南方黑人,也在此后的几年中打动了无数美国人。在一次演讲中,他阐述了有关他的“非暴力理念”。他针对南方的KKK暴民说:“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的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不久以后,我们忍受苦难的能力就会耗尽你们的仇恨。在我们获取自由的时候,我们将唤醒你们的良知,把你们赢过来。”而在公车罢乘事件中他坚定的信念和作为牧师的演讲天才,使得团结起来行动的五万多名黑人,奇迹般地表现了坚韧和忍耐力,且没有造成对社会的任何破坏与威胁,以尊重宪法与不违法来要求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保障。1963年8月28日,为了纪念奴隶解放宣言一百周年,以及使全世界关注美国种族隔离问题,金会同其他民权运动领袖组织发起了25万黑人和白人反种族主义者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大规模人权运动。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二十几万不分种族、宗教信仰的人阐述着他那令人动容也是最出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束缚(shùfù)镣铐(liàokào)歧视(qí)枷锁(jiā)一隅(yú)
骇人听闻(hài)兑现(duì)缔造(dì)草拟(nǐ)履行(lǚ)
戳子(chuō)储存(chǔ)侈谈(chǐ)崛起(jué)磐石(pán)
义愤填膺(yīng)飓风(jù)心急如焚(fén)蜕变(tuì)摇摇欲坠(zhuì)
赎罪(shú)坎坷(kǎnkě)祈祷(qídǎo)巍峨(wēié)耶稣(sū)
2.词语积累
煎熬:比喻折磨。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镣铐:脚镣和手铐。歧视:不平等地看待。拯救:救。
枷锁:枷和锁是古时两种刑具,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充裕:充足有余。
兑现: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比喻诺言的实现。侈谈:夸大而不切实际地谈论。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赎罪:抵消所犯的罪过。
匿迹:躲藏起来,不露形迹。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
坎坷:指道路、土地坑坑洼洼。或比喻人生不顺,不得志。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崇山峻岭:高而险的山岭。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安之若素:安定镇静,跟平常一样。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摇摇欲坠:摇摇晃晃,就要落下来。比喻地位或基础极不稳固,马上就要垮台的样子。
3.课文整体感知:
(1)“梦想”原意是:渴望;在本文是指什么?
明确:①让黑人获得真正的解放,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内容。②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正义,情同骨肉,携手并进。③平等、自由、正义、友爱(博爱)。
(2)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明确: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3)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明确: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和平示威集会上。
(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明确: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一、要求兑现诺言;二、为了提醒美国,现实已经非常严峻,“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将是美国的致命伤”。
(5)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呢?
原文回答:一百年前的解放黑奴宣言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概括回答: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6)斗争策略(怎样实现梦想)
斗争的原则:不使用暴力(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目标:黑人必须获得自由;
斗争的态度:团结大多数白人;
斗争的信念:长期斗争才能成功。
(这种和平斗争的主张也正是他获取诺贝尔和平奖的重要原因。)
(7)文章层次: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盛赞《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指出宣言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没有得到自由。
第二部分(3~6),阐述本次集会的目的,呼唤自由和平等。
第三部分(7~9),劝说参加集会的黑人们不要采用暴力,应怀着希望等待状况改变。
第四部分(10~23),深情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渴望自由平等。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内容导入。
【新课探究】
一、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盛赞《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指出宣言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没有得到自由。
演讲一开始,马丁路德金首先以优美深情的语言盛赞《解放黑奴宣言》给黑人带来的光明和希望。一百年前的这一宣言“犹如灯塔”,“犹如欢乐的黎明”,给千百万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第二节里,他口气一转,严肃指出,在解放黑奴宣言发表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没有得到自由,依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依然在受苦受难。为了生动地说明这一点,作者列举了一桩桩事实:黑人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备受压榨;生活在穷困的孤岛上;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这一部分里两种事实的对比让听众产生兴趣。
第二部分(3~6),阐述本次集会的目的。
这一部分,马丁路德金陈述了本次集会的目的,这是演讲的核心部分。在他看来,这次集会有以下两个目的:1.为了要求兑现诺言。第3.4节在揭露美国政府没有实践它的诺言时,作者巧妙运用了一系列比喻:“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决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储存机遇的巨大金库里竟然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兑现支票,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在这段话中,作者把解放宣言比作了空头支票,把正义比作银行,把国家比作巨大金库,一连串的比喻使说理非常形象生动。美国政府当初的解放宣言只是给黑人开了张空头支票,现在到了要求支票兑现的时候。2.为了提醒美国,现实已经非常严峻。同样,在第5节中作者也用了一系列比喻,表明现在的形势:“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之上的时候。”第6段里则分析了现实的严峻性。“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将是美国的致命伤。”因为现在是实践民主的诺言的时刻,是消除种族隔离的时刻,是实现平等的时刻。他向美国政府表明,黑人的决心是坚定的,力量也是强大的。
第三部分(7~9),劝说参加集会的黑人们不要采用暴力,应怀着希望等待状况改变。
在这一部分里,马丁路德金又苦口婆心地对参加集会的黑人们进行了劝说:“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他不赞成暴力行动,呼吁大家以精神力量对抗物质力量。在第8、9节中,他劝说人们忍受曾经遭受、正在承受的痛苦,坚持下去,把它看做一种赎罪。他希望大家回到自己生活的陋巷和贫民窟中去,怀着希望等待状况的改变。
第四部分(10~23),深情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
这一部分是整个演讲最动人、最有感召力的地方。作者反复用“我有一个梦想……”和“我梦想有一天……”的句式,深情地一次次唤起听众的记忆,一次次带着大家展望美好的未来。马丁路德金用自己的梦想为黑人们描绘了一个无比理想、无比自由、无比平等、无比幸福的未来。这也是所有黑人的梦想:“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乔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梦想”虽然也虚无飘渺,但它是一个实物名词,即中文的形象思维,由于每个人都会做梦,用它来代表理想和希望,比后两者来得更有力。事实上,我们无论富贫,每个人都会有梦想。马丁?路德?金对着千万听众,重复“我有一个梦想”不下十多次,对群众产生很大的煽动力。
二、欣赏课文,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
①多用比喻
举三例:(1)“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2)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便退了回来;(3)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醋暑学不会过去。
②善用排比
排比句式:第五自然段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刻”,作用: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民主、平等而战的重要性;第七、八自然段也由排比句式构成;第二十、二十一段也由排比句式构成。排比段:(11—15)、(21—23)。作用:注意抓住“加强”(增强)、“突出”、“渲染”这些关键词语来回答。
三、课后练习题解答提示
(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作者的梦想是让黑人获得真正的解放,实现真正自由和平等。作者用抒情的语言勾勒了这一梦想。
2.作者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对美国政府,他要求政府实践自己的诺言,履行神圣的义务。对黑人同胞,他提出了以下几点:①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②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③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④不允许抗议蜕变为暴力;⑤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⑥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⑦回到自己所住的地方去,不要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
(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比喻句,例如:1.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2.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排比句,例如: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从绝望之岭劈开一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变成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
(三)作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出了勇于忍受痛苦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主张毫不动摇的精神,反对暴力行动的精神。正是具有这样一些伟大的精神,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今天,他的精神依然给人们以启发。
(四)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从《2001年美国人权纪录》中可以看出,40年过去了,美国的种族歧视依然存在,情况依然严重。例如,在美国参众两院535名议员中,有投票权的拉美裔议员只有19名,仅占3.5%,远远低于拉美裔占美国人中12.5%的比例。【小结】
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演讲词。全文以美国宪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为依据,猛烈抨击种族歧视政策,为黑人争取应有的权利和自由。
【板书设计】
回顾→现状→策略→展望
【教学实践与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我有一个梦想》知识点河大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级语文上册《我有一个梦想》知识点河大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我有一个梦想》知识点河大版

一、字词

签署(shǔ)束缚(shùfù)镣铐(liàokào)歧视(qí)

枷锁(jiā)一隅(yú)骇人听闻(hài)兑现(duì)

缔造(dì)草拟(nǐ)宪法(xiàn)履行(lǚ)

戳子(chuō)储存(chǔ)侈谈(chǐ)崛起(jué)

拯救(zhěng)磐石(pán)义愤填膺(yīng)飓风(jù)

心急如焚(fén)蜕变(tuì)摇摇欲坠(zhuì)赎罪(shú)

陋巷(lòu)贫民窟(kū)真谛(dì)昔日(xī)

匿迹(nì)优劣(liè)携手(xié)坎坷(kǎnkě)

洋溢(yì)祈祷(qídǎo)逝去(shì)巍峨(wēié)

峰巅(diān)覆盖(fù)蜿蜒(wānyán)耶稣(sū)

二、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Jr),非裔美国人,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国亚特兰大,牧师、社会活动家、民权主义者,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8年4月4日逝世。

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至1951年期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觐见了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后,被人刺杀,年仅39岁。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马丁·路德·金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8名。

三、赏析

1、感情充沛,逻辑严密。作者以黑人领袖的身份,在宣言签署的一百年后,黑人依然受歧视和压迫,故而他满怀愤激之情,慷慨激昂地带领黑人游行示威,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全文以”为什么斗争──斗争的态度和方式──达到目的的决心和信心──提出号召”为顺序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整篇贯串着作者热爱国家,追求和平的强烈情感。

2、语言句式齐整,或散或整,善于比喻、排比、对偶等,使文章具有整体美、音乐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在揭示黑人现状时,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以强烈的语势、充沛的感情揭示了没有自由、民主的时间之长、黑人生活之惨,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空头支票”极其形象地论述了美国政府欺骗黑人的行径。“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极其生动的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3、用第一人称称呼,增加了亲切感,增强了感召力。作者在文中用“我们”这一人称,这样就能和听众拉近距离,增加亲近感,增强感召力。

《写一个人》教学设计


《写一个人》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这堂写作课,设计了“闯关夺冠”的学习竞赛活动,目的是将写作放到生活中,放到情景中,放到情趣中,放到实践中,放到思想陶冶中,努力实现写作知识建构、情感交流、品德陶冶三位一体,达到知识感悟、能力升华、心灵美化的统一,实现师生、生生、师生与众多文本的对话,在激烈的竞争与愉快的游戏中,增强师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与学习机智。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这堂作文课,以“闯关夺冠”为活动主线,设置了三道关卡(温故知新关、发散思维关、创新实践关),以此来营造紧张激烈而又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开发其潜能,使每个学生的身心素质、思想素质与写作素质都有提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堂生动有趣的、异常精彩激烈的“写一个人”的作文课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伸出大拇指,一齐大声说:“我真棒!”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同,学习竞争实力均等的4个小队,即:聪明队、信心队、勇敢队、顽强队。刚才各小队的喊声都响亮,洋溢着强烈的自信心,先给各队奖励100分(注意事项:1?分队原则:队内异质,队间同质,即各队好中差的学生比例要均等,学习竞争实力要不相上下;2?准备好“小博士帽”图章和每个学生获奖记录本,队员的获奖数由小队长统计,中队长统计小队长的获奖数,每个学生的记录本要拿给家长签字)。
(二)闯关夺冠
1.闯关夺冠游戏就要开始了,请看第一关——温故知新关。本关第一回合有四道思考题:
【问题一】本学期第一单元课文记的都是一件事,写这类文章应注意些什么?
【问题二】第二单元课文写的都是一个人,写这类文章应注意些什么?
【问题三】记事和写人的文章有什么联系?
【问题四】记事和写人的文章有何区别?
此回合的游戏规则是:
(1)针对上述四道题,先在各小队内展开讨论、交流,探求答案,做到人人过关;
(2)由各小队长轮流给别队指定专人回答一个问题,答对就奖20分,若答不好,可在本队内请人帮忙,帮好了,只能奖10分,否则,不给分,若第三个人还答不上来,则倒扣10分,给别的帮忙的队加上10分。
(要点提示:(1)记事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要把记叙要素交待清楚,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2)写人的文章应抓住人物的特征,将人物放在具体事件之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将人物写活。(3)两者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要记事就少不了写人;要写人,就离不开具体事件。(4)区别在于:记事文章记叙的应是感人至深的事,要把事件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交待清楚,要围绕一个中心精心安排材料;而写人的文章,重在表现人物特点,叙事较简略)
2.本关第二回合挑战题是: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分别写了母亲、养母、老师和著名科学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其特点。先由各队喊为本队鼓劲的口号,较佳的队优先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来介绍。
(要点提示:(1)朱德的母亲有着勤劳俭朴、聪慧能干、宽厚仁慈与坚强不屈的崇高品德。(2)盲母辛勤劳作、宽厚仁慈、有着深沉无私的伟大母爱。(3)莎利文老师温和耐心,育人方法奇特,效果惊人,开创了领着盲人向生命的新境界奋进的伟大事业。(4)邓稼先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总是身先士卒,甘当无名英雄,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然,搞科研有着超凡的创造才能和胆识)(每队有两次机会,首次答对奖20分,第二次则奖10分)
3.第一关第三回合较量题是:分别说出第二单元四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各小队交流几分钟后,推荐一位代表发言。
(要点提示:《回忆我的母亲》并无完整情节,而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母亲形象。他把母亲放到社会背景上来写,表达了深刻的历史内容,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小巷深处》的写作特点是:(1)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以感情构筑文章框架,将细小的生活情景、事件用感情脉络联系起来,使之融为一体;(2)通过具体形象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对养母的情感。《我的老师》一文的写作特点有如下四点:(1)没有直接抒发和渲染心中之感,而是在看似平实的叙述描写中,含蓄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情;(2)巧妙地从侧面表现和运用反衬的手法,题为写师,实则写己的笔墨更多;(3)以时间为序,以老师的教育、帮助、影响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结构严谨而自然;(4)文中语言自然流畅,句子含义丰富。《“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文:(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3)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细腻;(4)是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教师:闯过第一关以后,你有何感想?
学生A:我对记事和写人的文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学生B:要把一个人写好并不难,难的是要有信心和毅力;
学生C:写人必须牢牢抓住人物特点来写;
学生D:通过挑战这一关,我明白了写人的文章是有写作技巧的。
4.进入第二关——发散思维关。
教师:同学们对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把握得不错,下面将要考查你们的课外学习情况,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课外阅读而知道的人物特点。每人次酌情奖励20分或10分。
聪明队:宋江极力反对强暴和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为人精明豁达,懂得斗争策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能使大部分梁山好汉团结在其周围,但他有着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革命性不坚定,酿成义军悲剧。
信心队:孙悟空是最富于斗争性的光辉形象,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且神通广大,足智多谋。
勇敢队:保尔#8226;柯察金由一个普通工人子弟,迅速成长为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尤其是在身残以后,以惊人的毅力创作出优秀的长篇小说,他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鞠躬尽瘁的一生。
顽强队:开国元勋毛泽东,是一位思想精深,胸怀博大的伟人,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文韬武略可冠古今中外。
5.下面进行抢答题竞赛,以举手为号,由先者作答。题目是:写好一个人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什么?
(要点提示:(1)要熟悉人,了解人;(2)自己要学会做人,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以便深刻地理解人;(3)要加强语文阅读,注重语言积累,更多地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闯过这第二关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A:我更清楚了《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
学生B: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
学生C:要把一个人物写活,需要扎实的写作基础,并且要抓住他的特点来写。
学生D:闯过此关后,激发了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6.接下来进行创新实践关的第一回合较量。
(1)准备了十多种开头与结尾的方法,你们各自选择序号,再拿出一个与之相应的写人的开头或结尾的例子来,例子的来源可以是教材上的,可以是课外书上的,也可以是网上查找的,还可以是自创的,只要切合题目,自创的还可多奖10分。
(2)游戏方法:教师先将常见的作文开头与结尾的诸多方法制成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只显示字母序号,待各队学生自选序号后,随即将对应的开头与结尾的方法点击出来(无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将其写到纸条上,由学生抽签决定)。
常见的开头方法有:1?开门见山,提示主题;2?交代人物、时间、地点;3?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4?提出问题;5?交待写作动机;6?描写环境等等。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1?总结全文,揭示主题;2?说完就完,戛然而上;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4?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5?含蓄结尾,启发读者深思;6?描写景物,渲染气氛;7?提出希望,指明方向,鼓舞斗志等等。
教师依据各队比赛情况,随机进行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缺失进行艺术加工,如“犯了一个伟大的错误”,“聪明的过失”等等。在进行三轮角逐后,剩下最后一题的作答机会让给暂时落后的队,酌情奖励10至20分。
7?现场写作一个精彩片断,写作题目依然采取各队自报序号或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供学生选择的题目有:A.我的挚友;B.我最敬佩的一个人;C.我的母亲;D.我的父亲;E.我最崇拜的老师;F.我的同桌;G.我的邻居;H.我的表哥;I.我的表姐;J.我的表弟;K.我的表妹;L.我的伯父等等。
写作时限为6分钟,由各小队长收集并挑选一份最优秀的片断在班上交流,其余学生的片断交给其他队的小队长查看,主要看是否每个学生都写了一个片断,字数必须在30以上,队间轮换,凡达到了要求的,都奖励一顶“小博士帽”,每一人未达要求,给小队倒扣5分。
8.请同学们谈谈各自在闯过第三关后的体会。
学生A:我尝试了关于写一个人的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一个片断;学生B:要把写一个人的文章写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C:课堂时间太短了,要是再长些,我可以当场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学生D: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三)总结
在这场别开生面的作文课上,我们享尽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我们玩得很开心、始终洋溢着欢声笑语,同时,我们又置身于紧张激烈的挑战之中,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聪明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信心队始终保持着自信,勇敢队勇气可佳,顽强队作风过硬。经过勇闯三关的战斗,队最终夺得冠军,这是他们队团结奋战的结果,他们队每人都可获得一顶“小博士帽”的奖品,请大家向他们表示祝贺——一齐鼓掌!这堂课的学习,使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把一个人写活,就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抓住人物的特点;我们更清楚了,要想在语文课上有出色的表现,需要扩大视野,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夺得冠军的队固然可喜,但我希望其他队要不甘心落后,今后还有的是机会。你们有决心吗?(生齐答——有)各小队分别选出一名进步最快者和最优秀者,各奖一顶“小博士帽”。最后给冠军队授旗——由教师将循环红旗授给冠军队的小队长。
(四)作业
写一篇作文,试着通过记一两件事,把你一个熟悉的人写出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写一个人
温故知新掌握作文技能
 发散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创新实践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探讨】
在倡导赏识教育的今天,有人对更多地给学生以正面表扬,艺术包装他们的缺失的做法持怀疑态度。有人认为,课堂时间很宝贵,实在没功夫!还有人认为,廉价的表扬要立即终止,否则不利于砺炼他们经受挫折的能力。果真如此吗?优点和缺点相辅相成,任何学生的缺点背后大都隐含着闪光的成分,关键是看老师能否凭借自己的智慧,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它。对学生的缺失进行艺术包装、让其自己去琢磨、品味、觉醒不好吗?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让他们尽情享受快乐与美感,应该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设计亮点
本课设计以“闯关夺冠”为主线,以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情趣为诱饵,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重心,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活力,力求巧妙引导学生掌握“写一个人”的作文技能,在切实把教材弄透的基础上,又从课内引到课外去,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促使学生阅读。尤其是竞赛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增强学生素质,有不同凡响的作用。
⊙专家点评
该设计以“循环红旗”和“小博士帽”为中介,将学习的目前功利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生发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机智与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使得学生共同进步,构建起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发展平台。重视与家长沟通,有利于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
 (选自《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配语文版) 七年级上》)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84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