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重点)
②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③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重点)
④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难点)
能力目标
①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
②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了解父母,热爱父母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
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3分钟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如何存在的?
3.在人类生殖的过程中,父母的染色体是怎样传给后代的?学生回忆、看书复习。
回答问题,并及时纠正。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3分钟导入语: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性状的遗传》,老师想对同学们有所了解,咱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
展示问题:
1.同位之间相互观察一下,你具有下列哪些特征?(展示图片:单双眼皮、有无耳垂、能否卷舌等。)
2.请双眼皮的同学站起来。
3.在站着的同学中,不能卷舌的请坐下,请无耳垂的同学再坐下。
师:大家看,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同学!可见,每个人都有与别人相似的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请相信你也是最棒的!
刚才我们调查的这些人体特征叫生物的性状,大家想一想,你的哪些特征与父亲的相似?哪些特征与母亲的相似?为什么你与父母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呢?那么父母的这些性状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性状的遗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课堂调查活动。
并思考自身的性状与父母有哪些相似之处?父母又是如何将这些性状传递给自己的?以调查活动导入,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自身的特征,感性认识自身的性状。既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悦纳自己,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8分钟知识点一:生物的性状
继续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考:
1.除了我们刚才列举的外部形态特征,父母还可以遗传给子女一些什么呢?
2.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特征也能遗传给后代吗?谁能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大家列举的人的身高、眼睛、肤色、花的颜色、叶的形状、动物的毛色等都属于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而血型、免疫力等属于生理特征;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运动等属于行为方式,我们把这些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统称为生物的性状。
3.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力比赛:在下列生物性状中找出不同之处。
(展示图片:果蝇翅、番茄果实的颜色、兔毛的颜色等。)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认真,回答也比较准确。我们把这样的一对性状叫相对性状。
4.判断:下列性状是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A.黄皮肤和黑眼睛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C.狗的卷毛和短毛
D.大嘴唇和厚嘴巴
5.谁还能举出一些相对性状的例子?
过渡: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每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都有许多相对性状,那么这些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遗传又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继续探究。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迅速的找出不同之处,体会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但却有不同的表现,从而理解并总结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根据自己的对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迅速做出判断,并举例说明。在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一些性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大量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找其他生物的性状,比如花的颜色,猫的叫声、血型等。从而感性的了解生物的性状包括三个方面,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生物性状的含义,并能自己总结出生物性状的概念。
组织学生快速的抢答,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该组判断题的设计,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8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84页图4.4—10,分析:
(1)在豌豆花色、鹦鹉体色的遗传中,我们要研究的分别是哪一对相对性状?
(2)豌豆花色和鹦鹉羽色的遗传中哪是显性性状?哪是是隐性性状?
过渡:同学们分析的真好!生物性状的遗传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要从生物的遗传物质上来寻找原因。大家想一想: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是什么?(染色体、DNA、基因)究竟是什么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呢?
2.指导学生分析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图(课件展示),讨论:
(1)子代巨型小鼠比亲代小鼠的个体大许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2)这个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过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怎样存在的?(成对)
3.指导学生观察教材84页图4.4—11,分析:
(1)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有什么规律?
(2)一对染色体上只有一对基因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大小写的问题)
过渡:一对基因可以用一对大小写字母表示,这是什么含义呢?基因又是如何控制性状的呢?
4.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1)一对基因可以用相对的大小字母表示,这是什么含义呢?
(2)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5.指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人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
(1)显性性状是什么?隐性性状是什么?
(2)父亲是双眼皮,其基因组成可能是什么?
(3)母亲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可能是什么?
过渡:父母的基因又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呢?
6.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一对基因随一对染色体遗传图,思考: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如何传给后代的?
(2)图中的后代体细胞中遗传了母亲的a基因,为什么还表现为双眼皮?
总结:(分析图后)我们看到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正是由于基因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传递,才使得生物的固有特征代代相传。学生依据教材上的遗传图示,分析豌豆花色和鹦鹉体色的遗传,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并提出猜想:为什么亲代的某些性状在后代中不能表现出来呢?
学生分析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尝试得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论
(1)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2)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学生读图分析基因的排列及书写规范等知识,最终得出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结论。
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独立完成练习,交流答案,分析做错的原因。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分析后回答。
(1)基因是随着染色体的遗传而遗传给后代的。
(2)因为在子女的体细胞中还有一个来自父亲的A基因,因此表现为显性性状。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豌豆花色、鹦鹉羽色的遗传,自己发现生物遗传的规律,引导学生先揭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再进一步去探究遗传规律的本质。此时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恰到好处。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实验分析,即转基因鼠的诞生。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其二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连贯性。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去发现基因排列的规律、探究这种规律的本质、自学教材有关内容、小组交流,最后共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学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设计这个练习能对所学知识及时的巩固,将学会的知识加以应用。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归纳提升
拓展应用
8分钟
过渡:知道了基因的遗传规律,我们一起再来揭开豌豆花色遗传的奥秘吧。
1.指导学生分析继续教材84页图4.4—10,分析:
(1)豌豆的紫花是由基因B控制的,白花是由基因b控制的,你能写出紫花和白花可能的基因组成吗?
(2)在豌豆花色的遗传中,为什么在后代中只表现为紫色呢?白色为什么不能表现出来呢?
教师精讲:如果豌豆亲代组合是紫花(Bb)和白花,它们的后代又有几种表现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亲代 紫花白花
Bbbb
生殖细胞Bbb
子代基因组成Bbbb
子代表现紫花白花
想一想,子代中的白花和紫花各占多少?
师: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叫遗传图解,遗传图解就像一把钥匙,用这把钥匙能揭开很多遗传的奥秘。
2.学以致用:请同学用这把钥匙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1)人的双眼皮(A)和单眼皮(a)是一对相对性状,小明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明却是单眼皮,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小明不是父母亲生的吗?如果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双眼皮的可能性是多大?
(2)某人的鼻子本来比较高挺,一场车祸后,鼻子被撞歪了。他担心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很伤心,你能给他做做思想工作吗?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题。
学生分析作答。
结合自己的分析,认真听老师分析,突破难点。
学会用遗传图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交流,重点解释原因。
将解题的步骤写在练习本上,注重纸笔落实。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
此处设计紧扣教材,充分的利用教材,将刚刚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己对前面所留的疑问给一个合理的解释,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
教师精讲的目的,是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解题方法,通过板书,教给学生用遗传图解的方法解决一类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师设计的反馈训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由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针对性强,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
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5分钟A类: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黑毛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圆滑的豌豆和皱缩的豌豆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把高茎(E)豌豆与矮茎(e)豌豆杂交,子代中有高茎198株、矮茎189株,则亲代的基因组合方式应是()
A.EE×eeB.Ee×ee
C.Ee×EeD.EE×Ee
2.下列有关“细胞、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染色体就是DNA
D.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基因控制的
B类:
4.下图表示一对黑色雌、雄豚鼠交配后产下的后代的遗传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学上,豚鼠的黑色和棕色是一对_____________。
(2)豚鼠的毛色性状是由_________控制的,性状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__________过程传递给子代的。
(3)从豚鼠的亲、子代毛色性状来看,棕色是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是_________(用T、t表示),亲本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课下作业:
天然种植的棉花大都是白色的。偶尔在田中也会出现一两株彩色(如棕色)的棉花。彩棉用于纺织,可以免去繁杂的印染工序,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现有两株白色的棉花,分别让它们作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结果它们的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棕色棉花。请分析回答:
(1)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中是一对____。
(2)在上述棉花颜色的遗传杂交实验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
(3)如果有B和b分别来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上述杂交的子代中,结白色棉花和结红褐色棉花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
(4)农业技术人员想在短时间内将彩棉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繁殖方式是()
A.种子繁殖 B.压条 C.扦插 D.组织培养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板书设计:
第三节性状的遗传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除了对生物知识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上《张衡传》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于三辅(3),因入京
县写游学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五经(6),贯六义(7)。虽才高于世,而无骄
学习通晓熟悉比世人但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之情(8)。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9)中,举
傲自大神情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庸俗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行(10),连辟公府(11)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就职太平
不逾侈(12)。衡乃拟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以讽
过度奢侈就模仿就用(这篇文章)讽
谏。精思傅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说(他们)精心构思细致安排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之)不应。
聘请(他)应召
衡善机巧(1),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巧妙的机械致力钻研常听说术数方
学,公车特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7)阴阳,
面的学问特地指名征召授给升就研究核实
公车:官署名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尽璇机之正(8),作浑天仪(9),著《灵宪》、
的变化规律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制造出写了
《算罔论》(10),言甚详明。
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当世(12),所居之官
再次调转趋附当时的权贵担任官职
慕:羡慕,趋附。
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往往多年升迁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仪器的)直径长
合盖隆起(3),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
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杯作装饰用图形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都:大。
柱(4),傍行八道(5),施关发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挨着放置根杆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
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7),皆隐在尊中,覆盖周
接它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铜严
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
空隙(里的机械)关动清
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脆响亮在旁守候机械的人觉察知道虽然龙首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8),合契若神(9)。
(振动龙头的)发生的方位用事情来检验(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0)。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
从(已有的)记录的内容(来看)这样的事曾经
师学者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驿(12)至,果地震(于)陇
有学问的人都它没有验证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巧妙从哪方位发生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16);又
离开(京城)做王逸华典章制度
多豪右(1),共为不轨。衡下车(2),治威严(3),整法度,阴知(4)
很多豪门大族彼此勾结干坏事一到任树立威信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之),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视
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举国上下严谨守法称赞是政治清明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享年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练习2、3
第三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作业布置: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五柳先生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
5、熟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
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
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和作用。
关键: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工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一)、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回忆。(出示幻灯)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三)、本文文体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幻灯)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朴素凝练的语言风格及多用否定句的特点。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放录音,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
2.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的反复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3.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4.检查预习效果,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出示幻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
汲(jí)戚(chóu)欤(yú)觞(shāng)俦(chóu)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领会书中的意思)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于是,就)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空荡,空寂)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高兴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一词多义
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曾不吝情去留(离开)杂然相许(赞同)去日始出时去人远(距离)
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志
寻向所志(标志)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以乐其志(志向)其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
颇示己志(志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4.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
5.特殊句式的理解:
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省略句:闲静少言四、合作探究:
(出示幻灯)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讨论明确:
明确:1.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2.“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生活态度
3.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4.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隐者风范)
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的志趣主要表现在: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好读书,不求甚解(书中求乐)
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五、思考讨论:
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2.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出示幻灯)
不戚戚于贫贱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不汲汲于富贵照应:“不慕荣利”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六、课堂练习:(出示幻灯)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明确:1、宅边有五柳树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汲汲于富贵
七、品评鉴赏: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讨论明确:(出示幻灯)
“不”字为一篇眼目
课文中共出现九处否定句表现其思想性格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胸襟开阔,意存高远
“家贫不能常得”开朗乐观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耿直率真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活贫穷
爱好读书嗜酒著文章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精神安贫乐道
【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83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