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内能》高效课堂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内能》高效课堂导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大段一中心五环节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2013.9
课题10-2内能
学习M.jAB88.Com

目标知识与目标
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会解释一些简单的扩散现象。
3、知道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固体和液体的扩散,分子间的引力、液体和气体膨胀做功等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力。
2、通过实验观察活动,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总结出内能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乐于主动探究自然现象中科学道理的意识,通过认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的看问题的观点。
2、通过内能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
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教学
难点内能变化的影响因素
学法
指导自主学习、实验、讲授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一)分子动理论:
1、打开一瓶香水的瓶盖,你有什么感觉。
2、香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墨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3、世界上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大量的组成的。
4、问题探究:
(1)观察教材图10-8甲、乙、丙实验,现象如何?说明了什么?
甲、现象如何?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什么?。
乙、现象如何?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什么?。丙,现象如何?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什么?。
上述现象说明,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可以自发地彼此自由进入对方,这种现象称为。
由此可以断定: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且分子间有。
(2)观察图10-9: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一滴红墨水,观察它们的扩散有什么不同?
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
(3)课本图10-10观察到的现象为?。说明。
用力压充满空气的篮球,可以压瘪,但不能无限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
总结上述结论得出:分子动理论:

(二)物体内能:
1、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
3、物体内能:。在任何情况下物体内能都:。
4、物体内能的影响因素有:。
5、观察图10-11的实验并思考酒精灯对试管中水加热时,水的内能变化过程。
看到的现象是:。说明对做了功。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如何转化。
水蒸气的内能如何变化、怎样证实它的这种变化:。
另外:双手用力相互搓一搓,双手有什么感觉:。
分析得出: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6、(1)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觉得,内能,热水袋温度,内能。
(2)夏天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内能,凉水,内能。
分析得出: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总结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
6、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的方式有:。
7、改变内能方法的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
而改变内能的方法的实质是内能的。
二、合作探究:
1、物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引力在起作用,此时分子斥力是否存在。
2、试说说在任何情况下物体内能都存在的原因。
3、零摄氏度的水凝固成零摄氏度的冰,其内能如何变化。
4、是否只要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都会增加、
常见有哪些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三、课堂训练: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内能的单位是。
2、摩擦生热的过程实质上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3、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这是由于做功,使锯条的内能,温度。
4、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会,气体膨胀时,气体的内能会。
5、发生热传递时:热量从物体传到物体,一直继续到时为止。
6、烧红的铁块在冷却过程中,它具有的内能()。
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C.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D.温度越高的液体蒸发越快
8、木块从斜面顶端匀速滑到斜面底端,在此过程中,木块的()。
A.动能减小B.动能增大
C.机械能不变D.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9、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大了,那么()。
A.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且温度一定升高了
B.物体一定对外做了功,且温度一定升高了
C.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且温度一定升高了
D.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10、两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A.它们具有的内能不等B.它们的温度不等
C.它们必须相互接触D.它们具有的热量不等
13、一杯热水放在空气中,慢慢变凉了,这是因为()。
A.热水的温度传到空气中去了B.热水对外做功,内能减小了
C.热水的内能传给了空气,本身的内能减小了D.热水放出了热量,它的热量减少了
四、拓展训练:
1、.指出下列“热”字的含义。
(1)今天天气真热的“热”是指;(2)摩擦生热的“热”是指;
(3)晶体熔化要吸热的“热”是指。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也越大
B.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具有的内能增大
D.物体的温度为0℃时,具有的内能为零
3.物体的温度升高了,这表明()。
A.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大了
B.物体内部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了,内能增大了
C.物体内部每个分子的内能增大了,所以总内能增大了
D.物体内部分子的距离增大了,物体的机械能增大了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热的物体具有内能,冷的物体没有内能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5.关于分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时物体里所有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也越剧烈
D.物体的温度越高,表明它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6.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
A.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也一定大
C.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它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7.在一个一端封闭、另一端装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地压下去,棉花就会燃烧,这是因为()。:
A.筒内空气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B.筒内空气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C.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D.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8.下列各实例中,属于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A.用铁锤敲打石块,石块发热B.钻木取火
C.爆竹点燃后腾空而起D.火药的燃气把子弹从枪膛中推出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
D.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升高,具有的内能一定增大
B.物体的温度不变,具有的内能一定不变
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用“功”或用“热量”都可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精选阅读

内能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能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3.2内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内能、热量的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归纳物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运动物体具有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分子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能一样,也具有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能。

运动足球具有动能,运动分子具有动能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二、新课教学
1.内能的定义: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理解:(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2.内能的大小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有关。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内能的大小还与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物体的内能从宏观上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高温物体温度,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物
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热量是用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多少的物理量,物体没有热量,我们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也不能说这个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哪个物体含有的热量少。即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活动一: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看到的现象:。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的气体,对筒内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所以棉花燃烧。此实验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活动二:如图乙所示,烧瓶(或可乐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看到的现象:。
原因是: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塞子做功,使本身的内能,温度,瓶内水蒸气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此实验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因此,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两种,,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内能的增加和减少量分别用热量和功来量度内能改变的多少。
针对性训练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
3.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燃烧。
4.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_____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__.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
5.用锉刀锉铁块时,过一会儿锉刀和铁块的温度都会升高,这是因为。
6.放在热汤中的铁勺,勺把儿并没有在汤中,过一会儿也很烫手,这是因为。
7.南极洲的冰川内能(选“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8.许多同学喜欢吃烤肉串,用炭火烤肉串的过程是利用的方式增加肉的内能的。
9.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能、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能.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10.水凝固时,温度保持在℃不变,凝固过程中,内能.(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12.下面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阳光照射企鹅变暖B.用炉子烧水水温升高C.钻木取火D.铁锅热得烫手
13.物体的内能是指()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14.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A.甲的内能比乙大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1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D.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
16.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17..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
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B.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C.两个物体热量相等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8.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B.物体吸收热,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19.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
20.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B.0℃的冰内能为零。
C.相同质量的0℃冰的内能比0℃水的内能小D.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22.下面有关内能和机械能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具有内能时,就一定具有机械能B.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同时也具有内能
C.物体不具有机械能时,但它具有内能D.以上说法都正确
23.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D、在炉子上烧开水
24.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26.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27.如图所示,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可用下面三句话来概括:
①小孩克服摩擦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②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
化为动能③小孩的臀部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
28.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A、两决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B、水蒸汽推动活塞做功C、压缩气体,温度升高D、用太阳灶烧水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O℃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它的动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内能大的物体,它一定能传递更多的温度
32.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
A.势能减少B.内能增加C.动能增加D.势能增加
3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4.下列现象中,哪个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A.两块冰相互摩擦,冰熔化成水B.冬天室内用炉火取暖
C.用手来回弯折铁丝,铁丝变热D.汽车急刹车时轮胎变热
36.物体从粗糙的斜面滑下来,则机械能和内能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不变,不变B.增加,不变C.减少,减少D.减小,增加
37.热传递实质上是()
A.能量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B.能量从热量多的物体传给热量少的物体
C.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D.能量从质量大的物体传给质量小的物体
38.关于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一定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9.“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
40.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_______时候溶化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_______的缘故.
41.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42.同学们写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手抹几下使之与纸贴紧,才能揭干净,这是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选“变大”或“变小”“不变”),增大胶带与纸的(选“引力”或“斥力”),才能揭干净.。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高效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高效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高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准确熟练的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走近作品: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链接材料】——2.长勺之战的背景: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刿()又何间焉()鄙()弗敢专也()小惠未编()小信未孚()

公与之乘()长勺()辙()轼()竭()盈()旗靡()夫()帛()

2、解释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齐师伐我又何间焉何以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遂逐齐师一鼓作气再而衰彼竭盈

3、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②肉食者鄙③牺牲玉帛

④忠之属也⑤可以一战⑥一鼓作气,再而衰

⑦伐⑧加⑨安

4、重点句子翻译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⑦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⑧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⑨公与之乘,战与长勺。公将鼓之

⑩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⑾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⑿既克,公问其故

⒀夫战,勇气也。

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⒂彼竭我盈,故克之。

⒃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⒄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探究展示:

1、课文可分几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段,。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

第二段,。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2、文章的线索有几条?

有两条线索:①:将战——备战——胜战——评战

②: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

4、曹刿的身分怎样?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人?

6、“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三个方面的准备呢?为什么第三个准备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三方面:①“”;②“”;

③“”。

7、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8、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9、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10、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曹刿:。

鲁庄公:

11、写作特色

三、练习反馈: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②牺牲玉帛③小大之狱④小惠未徧⑤神弗福也

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4.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遂逐齐师当余之从师也

8、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9.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0、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

11.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B.以塞忠谏之路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三)、简答题

1.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

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

(2)战中:

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9、文意理解: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

(3)、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1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12.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13.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1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16.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7.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

18.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2分)

19.鲁庄公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2分)

20、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21、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21.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3.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全品中考网

2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在解释原因的时候分哪几层意思?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高效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高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1、生字注音

忠谏()裨补()遗()陛下攸()咨()阕()

陟()罚臧()否()行()阵倾颓()

苟()全猥()自夙()夜驽()钝攘()除

崩殂()诹()斟()酌()妄()自菲()薄

2、释词

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

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

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

简拔:遗:咨:裨补阙漏:

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

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

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

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3、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古义是。(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6)涕:今义是,古义是。

4、理解文言虚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之欲报之于陛下也()而可计日而待也()

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

是以先帝简拔()于叹息痛恨于桓、灵()

以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

以伤先帝之明(

二、探究展示

1、第一自然段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自然段问题探究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5、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

(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6、第七段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第八段问题探究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三、练习反馈

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

【知识链接】——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解: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运筹帷幄

注解: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注解: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歇后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81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