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热和能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热和能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型授课时间学生姓名
分子热运动
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宇宙世界的组成及物质的构成。2.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4.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
(二)自主预习:
一、学生阅读课本P26-P27,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它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作单位来量度,我们一般用_________来观察它.
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3.固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液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气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在课本上找出来并用铅笔划出来.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如何变化?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此特点?如果不是,你能举个反例吗?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又如何变化?
二、导学环节
二、仔细阅读课本P29,从图11.2-1、图11.2-2以及图11.2-3演示的四个实验(包括第一段的实验)中体会什么样的现象是扩散现象?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举出具体扩散现象的实例吗?

讨论:图11.2-2及图11.2-3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物质放在底部,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三、阅读课本P30中间部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猜测一下课本演示实验中,哪杯水中扩散现象快,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2.前面几个实验能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3.扩散现象还能说明什么?

4.什么叫热运动?它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
四、阅读课本P30下半部分至P31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图11.2-5的说明说明了什么?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为什么?

结合图11.2-6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存在形式
三、当堂检测
1.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
2.围绕太阳运行的九大行星中,轨道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轨道离太阳最远的是_______,地球处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_______条轨道上.
3.将以下内容根据物体尺寸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①地球②生物体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分子⑥原子核⑦细胞⑧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按物态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__力
6.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
8.晚上在屋里点燃一支蚊香,很快整个房间都可以闻到它的气味,这是气体的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填“高”或“低”)这一过程越快.
12.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四起B花开时,花香满园C下雪时,雪花飘飘D刮风时,黄沙扑面
13.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A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15.把磨得很光得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固体由分子组成B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固体地分子间存在引力D固体地分子间存在斥力
17.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B两瓶气体,抽掉中间的隔板后气体逐渐混合
C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D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四、学生/教师反思:
课型授课时间学生姓名
内能
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2.改变内能的方法.3.做功和热传递的联系与区别.4.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二)自主预习:
1.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由于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而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每个分子既有分子动能又有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是一个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例如: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既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因此它没有机械能,但它有内能.
由于物体的内能和物体内的分子有关,所以那些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和分子间作用强弱的因素(如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物质种类、物质状态等)会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由于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比较复杂,在初中阶段不做较深的要求,同学们只需知道:同一物体在物态变化不变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不同物体不能只以温度作为标准来衡量内能大小,还与其它因素有关,现不做研究,所以如果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这就错了.只能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内能的方法.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或向外界放热,内能会减小.例如:冬天如果感到手冷,可以有多种方法提高手的温度,如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双手相互摩擦或双手相互拍击等,这些方法都能使手的内能增大.其中手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属于热传递,而双手互相摩擦和相互拍击属于做功的方法.
3.做功和热传递的联系与区别.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它们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并不能说这两种方法完全相同,因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1)做功的过程是物体的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变.(2)在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功的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在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中,热量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
4.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况.
内能是一种能的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焦.因此只有转移过程中的这一部分内能才可称为热量,如果脱离热传递过程,热量就没有意义,所以,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而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可能)降低.
二、导学环节
三、当堂检测
1.下列事件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B放入电冰箱中的面包温度降低
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升高B只要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就一定吸收了热量
C只要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就一定没有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D物体的温度虽然没有变化,但它的内能有可能增加
3.下列事例中,肯定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秧田中的水被晒热B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冰棒
C磨刀时刀刃发热D热开水变凉
4.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C温度的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D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5.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就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6.人造地球卫星穿越大气层飞向太空或者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卫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属于用_____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的例子.
7.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水蒸气的内能将_________,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___消耗了内能.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磨刀时刀刃发热B热水逐渐被晾凉
C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热D从高空落下的雨滴温度变高
9.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0.两个物体相接触,热不再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的原因是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
A比热容B热量C质量D温度
11.关于做功、热传递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物体做功一定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0℃的物体也有内能D物体吸热,那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越快,它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对外做了功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14.小华把蚊香片放大电热驱蚊器的发热板上,蚊香片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改变蚊香片的内能的;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蚊香片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生/教师反思:

课型授课时间学生姓名
比热容(第1课时)
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4.记住水的比热容.5.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6.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自主预习:
一、思考课本“想想议议”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空白处.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
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A.水吸收的热量多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1.如果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同,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哪个多()
A水B沙子C一样多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_______(填“水”或“沙子”)的吸热能力较强.
需要的器
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

(2)怎样保证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
2.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
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比热容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1℃所______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
二、导学环节
三、试计算下列物质吸收的热量.
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________________.

三、当堂检测
1.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

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kg,温度降低到20℃,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kg℃))

3.质量为500g的某中物质,温度从20℃降到30℃,吸收了2.1×104J的热量,则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它可能是什么物质?

四、学生/教师反思:

课型授课时间学生姓名
比热容(第2课时)
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4.记住水的比热容.5.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6.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自主预习:
二、导学环节
例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物体切去一半后,剩下部分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高的物质比热容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可以鉴别物质
例2.试利用地理和物理知识解释我国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的原因.

例3.一室内游泳池注入质量为6×105kg的水,水温从18℃提高到28℃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三、当堂检测
1.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
B吸收的热量越多,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大
C温度的变化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
D比热容跟热量、温度的变化、质量等因素无关
2.对一桶水来说()
A温度高时,比热容B倒掉一半后,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C结成冰后,比热容与水还是一样大
D液态水的比热容是一个确定值,是水的基本特征之一
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B只要温度升高相同,比热容小的物体一定比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小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D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5.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
A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暖B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C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6.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大
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温度变化大
C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热量多
7.电热器因清洁卫生,无污染等优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电热水器水箱内装有4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75℃,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8.质量为1kg,温度是20℃的水,吸收8.4×103J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

9.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85℃,吸收了多少热量?
(c铁=0.46×103J/(kg℃),c水=4.2×103J/(kg℃))

10.家庭用太阳能热水器与燃气式热水器的初装费,使用年限见下表
热水器名称初装费使用年限可能发生人身事故吗?对环境有污染吗?
太阳能1500元15
燃气式800元5
(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填写上表的空白处
(2)在15年内,使用哪种热水器更经济?
(3)若由你来帮助家长选购,你认为应选上述哪种热水器?简述理由
若这太阳能热水器装水量为100kg,集热管接收太阳能的有效接收面积约为2m2,每小时1m2接收面积上有效接收太阳能约为2.1×106J,则该热水器每小时的水温升高多少?
四、学生/教师反思:

相关推荐

第十三章实数


第十三章实数
平方根(1)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本节导图,并回答问题,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如果这块画布的面积是?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书P68页的问题)
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解法)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a(x≥0)中,规定x=.
2、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124说出12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3、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建议:求值时,要按照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该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按照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例如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
4、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1;(3);(4)0.0001
三、练习
P69练习1、2
四、探究:(课本第69页)
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课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
可还有其他方法,鼓励学生探究。
问题: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表示2的算术平方根,它到底是个多大的数?你能求出它的值吗?
建议学生观察图形感受的大小.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测量它与大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它的近似值我们将在下节课探究.
五、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2、算术平方根的具体意义是怎么样的?
3、怎样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六、课外作业:
P75习题14.1活动第1、2、3题

平方根(2)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理解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
2、能用夹值法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3、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感受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一类新数。
教学重点:
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正数x满足=a,则称x是a的算术平方根.当a恰是一个数的平方数时,我们已经能求出它的算术平方根了,例如,=4;但当a不是一个数的平方数时,它的算术平方根又该怎祥求呢?例如课本第161页的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多少呢?
二、导入新课:
1、问题:究竟有多大?
让学生思考讨论并估计大概有多大.由直观可知招大于1而小于2,那么了是1点几呢?(接下来由试验可得到平方数最接近2的1位小数是1.4,而平方数大于2且最接近的1位小数是1.5,大于1.4而小于1.5......
关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要向学生详细说明.为无理数的概念的提出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你对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结果有怎样的认识呢?

的结果有两种情:当a是完全平方数时,是一个有限数;当a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例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2)(精确到0.001)
注意计算器的用法,指出计算器上显示的也只是近似值,但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方便地求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例3(课本P71-72).
要注意学生是否弄清了题意;然后分析解题思路:能否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就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边长,而由题意,易知正方形的边长是20cm,所以只需求出长方形的边长,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xcm和2xcm,求得长方形的长为3cm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比较3和20的大小,这是个难点。
三、练习:
课本P72的练习1、2
四、小结:
1、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2、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3、怎样的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五、作业课本:
P75-76习题14.1第5、6、9、10题;

平方根(3)
教学目标: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重点:
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数的平方根。
教学难点: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讨论: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3和-3.注意中括号的作用.
又如:,则x等于多少呢?
二、新课:
1、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2、观察:课本P73的图14.1-2.
图14.1-2中的两个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开平方运算的本质.并根据这个关系说出1,4,9的平方根.
例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2)(3)0.25
(注意书写格式)
3、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0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有平方根吗?
一个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行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符号: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可用表示;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可用-表示.
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4),
归纳: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而它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联系在于正数的负平方根是它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负平方根。
三、练习
课本P75练习1、2、3
四、小结:
1、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平方根?
2、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有什么规律?
3、怎样求出一个数的平方根?数a的平方怎样表示?
五、作业
P75-76习题14.1第3、4、7、8、14、12题。

平方根(练习课)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平方根的知识能灵活地运用并得到巩固。
教学重点:
灵活地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
1.(-0。7)2的平方根是()
A.-0.7B.±0.7C.0.7D.0.49
2.若-=,则a的值是()
A.B.-C.±D.-
3.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的个数是()
(1)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2)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3)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4)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A.1B.2C.3D.4
4.若=25,=3,则a+b=()
A.-8B.±8C.±2D.±8或±2
答案:1.C2.B3.B4.D
二.填空题
5.在其中_________________是整数,______________是无理数,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理数.
6.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____.
7.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
8.若E有意义,则___________.
9.若,则___________.
10.若一个数的立方根就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4.计算.
(1)(2)(精确到0.01)

(3)(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12.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17(2)

14.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数
(1)大于小于的所有整数;

(2)绝对值小于的所有整数.

立方根(1)
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
4、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设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xm,则=27这就是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
因为=27,所以x=3.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为3m
二、新课:
1、归纳: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这个数叫做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如果,那么叫做的立方根
2、探究: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2)
因为,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0)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总结归纳】

一个数的立方根,记作,读作:“三次根号”,其中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不能省略,若省略表示平方。例如:表示27的立方根,;表示的立方根,.
3、探究: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利用开立方和立方互为逆运算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就可以利用这种互逆关系,检验其正确性,求负数的立方根,可以先求出这个负数的绝对值的立方根,再取其相反数,即。
4、例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
(4);(5);(6)
三、练习:
课本P79练习1、2、3
四、小结:
1.立方根和开立方的定义.
2.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的特征.
3.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异同.
五、作业:P80习题14.2第1、3、5、6题

立方根(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
2、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教学难点: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求下列各式的值
;;
二、新课:
1、问题:有多大呢?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

如此循环下去,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的近似值,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一3.68403149……事实上,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用有理数近似地表示它们.
2、、利用计算器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操作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的步骤及方法: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求平方根的步骤相同,只是根指数不同。
步骤:输入→被开方数→=→根据显示写出立方根.
例:求-5的立方根(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被开方数→=→1.709975947
所以
三、练习
1、课本P79的练习2.
2、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吗?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3、、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个有效数字)。并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说出,,的近似值。
四、小结:
1、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用计算器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五、作业:
P80习题14.2第4、8题

立方根(练习课)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能熟练、灵活地进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
教学重点:
能熟练、灵活地进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
教学难点:
能熟练、灵活地进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
1、a的立方根是,-a的立方根是;若x3=a,则x=
=;=;-=;=
2、每一个数a都只有个立方根;即正数只有个立方根;负数只有个立方根;零只有个立方根,就是本身。
3、2的立方等于,8的立方根是;(-3)3=,-27的立方根是.。
4、0.064的立方根是;的立方根是-4;的立方根是。
5、计算:
=;=;=;=
=;-=;-=;=
=;=;-=;=
答案:
1、;;。2、1;1;1;1;0。3、8;2;-27;-3。
4、0.4;-64;。5、0.5;5;14;-14;-3;;2;-1。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5是125的立方根。()
2、±4是64的立方根。()
3、-2.5是-15.625的立方根。()
4、(-4)3的立方根是-4。()
答案:
1、√2、×3、√4、√
三、解答题
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2)-38;(3)1;(4)0.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4);

3、计算:(1)(2)

答案:
1.(1)3(2)(3)1;(4)0.
2.(1)10(2)(3)(4)1.
3、(1)(2)

实数(1)
教学目标: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
教学重点: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教学难点: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准确地进行实数范围内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
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
,,,,,
二、新课: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也是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例如,,是正无理数,,,是负无理数。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2、探究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的坐标是多少?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数的相反数是,这里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例1(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5,-,,0,,-3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求这个数。
三、练习:
P86练习1、2
四、小结
1、什么叫做无理数?
2、什么叫做有理数?
3、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4、无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5、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五、作业:
P86-87习题14.3第1、2、3题;
实数(2)
教学目标:
1、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
2、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能熟练地进行实数运算。
教学重点: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
1、讨论下列各式错在哪里?
(1)、(2)、

(3)、(4)、当时,

2、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例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

(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的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三、练习:
1、课本P练习第3题
2、计算
四、小结:
1、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2、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五、作业:
课本P87习题14.3第4、5、6、7题;
实数(练习课)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熟练,能灵活地运用实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灵活地运用实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实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
1.请任意写出你喜欢的三个无理数:.
2.下列各数,,,中,无理数共有个.
3.在数轴上和原点距离等于的点表示的数是.
4.平方根是.算术平方根是.
5.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6.比较大小:17,.
7.比大的负整数的和为.比大的实数是.
8.与的大小关系为.
9.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为与,则这个数是.
10.,则.
14.已知实数x,y满足,则的值是.
12.请你观察思考下列计算过程.
由此猜想:.
答案:
1.如:,,.2.2个.3..4.,3.
5.,.6.>,<.7.,0.8..9..10..14.3.12..
二、选择题
14.三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A.B.
C.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B.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
C.无理数都是开方开不尽的数D.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⑴一个数立方根的相反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的立方根⑵不一定是负数
⑶的平方根是,立方根是⑷表示的平方根,表示的立方根
A.⑴⑶B.⑵⑷C.⑴⑵D.⑴⑶⑷
16.给出下列说法:①是的平方根;②的平方根是;③;④是无理数;⑤一个无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①③⑤B.②④C.①③D.①
17.开立方所得的数是()
A.B.C.D.
18.已知,,则()
A.B.C.D.
19.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是无理数,则是实数;②若是有理数,则是无理数;③若是整数,则是有理数;④若是自然数,则是实数.其中,真命题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D.④
20.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值是()
A.1991B.1992C.1993D.1994
答案:
14.C.12.A.15.C.16.A.17.B.18.B.19.D.20.C.
三、解答题
21.估算的值。

22.计算:

23.计算:

24.已知:,求的值.

25.已知:,求的值.

26.若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

27.已知x、y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a的绝对值为3,z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的值。

答案:
22.;23.24.25.
26..27.或

实数复习课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能得到熟练、巩固,并能灵活地运用实数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灵活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灵活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框架

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
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则正数叫做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2、平方根: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那么叫做的平方根,记做
3、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数的开方
4、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比较:

相同点不同点
平方根1、只有非负数菜油平方根
和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中包含算术平方
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非负数的那一个
3、零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
根都是零1、意义不同
2、表示方法不同,平方根
表示的为,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3、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是0
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
1、一个数的立方等于,那么叫做的立方根
2、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一个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二、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实数中,其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A、1B、2C、3D、4
2、的算术平方根为()
A、4B、C、2D、
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B、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C、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D、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4、若为实数,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是负数的是()
A、B、C、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1)-64的立方根是-4;(2)49的算术平方根是;

(3)的立方根为;(4)是的平方根。
A、1B、2C、3D、4
6.估算的值在()
A.7和8之间B.6和7之间
C.3和4之间D.2和3之间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为实数,则B、若为实数,则的倒数为
C、若为实数,且,则D、若为实数,则
8、若,则中,最小的数是()
A、B、C、D、
9、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1、1000、1000B、2、3、C、D、
答案:
1、B2、C3、A4、D5、C6.D7、D8、D9、C
(二)、填空题:
1.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2007广东茂名课改)若实数满足,则.
3、如果,,那么的值等于.
4.有若干个数,依次记为,若,从第2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1与它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则.
5.比较大小:;.

6.如图,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在,,,中,是正数的有个.
7.若是4的平方根,则___,若-8的立方根为,则y=________.
8、计算:的结果是______。
答案:
1.实数2.-13.或4.5.;6.17.18.1(三)、解答题:
1.计算:

2.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3.如图,数轴上点表示,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设点所表示的数为,求的值.

初三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间隙。B、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气体分子可以到达空间中的任何位置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几乎无作用力。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2节、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不同;④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6.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④解释事例:图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图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温度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是物体内分子所具有的能量;热量是物体得失能量的多少;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

第十三章遗传和变异


第十三章遗传和变异
第三节人类的遗传
一、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学生在对遗传和变异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更加强烈的想知道人的遗传过程是怎样的。因而教材顺理成章介绍了人的遗传,以及遗传与人类健康的重要关系。既解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同时也在此树立了预防遗传病的科学意识。
二、设计思想:
虽然人类的遗传物质及遗因并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但遗传现象比比皆是,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事例也让人触目惊心,因此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向学生展示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再合适不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正常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级分组
(2)说出人类基因组的组成
(3)举例说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表现
(4)说出正常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差异,结合图解说出育龄夫妇生男生女的道理
(5)知道遗传病的致病因素、特点和危害
(6)举例说出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对遗传病的大体分类
(7)识别近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关系
(8)举例近亲结婚的危害
(9)说出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人类常见的疾病中识别遗传病等学习活动,增强比较、判断能力
(2)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程度不同对遗传病进行分类,增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3)通过揭示人类性别遗传规律,使学生能解读有关血友病资料和阐明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增强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遗传学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领悟生命科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使学生认同国家制定的优生优育政策,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和优生教育
(3)使学生树立起男女平等的科学意识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遗传学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
解决方法: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到遗传学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
五、教学媒体:
1.人类染色体图片
2.男性与女性成对染色体的排序图
3.人的性别遗传示意图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遗传
一、人类的染色体和基因
(一)人类的染色体
体细胞:23对,46条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女性XX;男性XY)
生殖细胞:男性精子: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或一条Y染色体
女性卵细胞: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
(二)人类的基因与性状表现
二、人类的性别决定

三、人类的遗传病
七、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
导入
(通过一些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和身边常见的事情引起兴趣)提问:(1)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观察过你们身边的一些长辈的名字.例如你的爸爸、妈妈或是叔叔、阿姨的名字?
(2)在这些长辈中你们听过这样的名字吗——招弟等?
(3)那你们知道这些名字的意义吗?(1)有些学生回答说留意过,有些学生说没有观察过。
(2)听说过(也有人说没听说过)。
(3)理解回答
讲述:其实这些名字的意义很简单,就像文字所表述那样,是想让妈妈生的下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因为在过去人们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而且在你们的父母亲那个年代,农村缺少劳动力,所以就更想要男孩。由此可以看出什么呢?学生听教师的解释并思考问题。
可以看出在过去人们都想要男孩,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
设问:1.现在要是听说准家添了个小宝宝,人们首先会问什么呢?
2.说明人们都很关心新生儿的什么呢?首先会问“生了个男孩还是女孩”人们都很关心他们的性别。
讲述:一直以来.人们都很关心新生儿的性别问题,那么究竟生男生女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的遗传。
人的染色体讲述:首先认识人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演示人类染色体图片
讲述:科学家鉴定人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是46条,即23队,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与性别分化有关的性染色体。
2001年2月12日,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了人类基因图谱。人类基因由31.647一个碱基对组成,共有3万—3.5万个基因。人类的性状都是受基因决定的。
人类的性别决定讲述:仔细观察男性与女性成对染色体的排序图,请大家边看图,边分析这两幅图的差别。
这两幅图中部有23对染色体,而就在第—幅图中前22对染色体中的每一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都相同,但是第23对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不同,一条较大,条较小,第二幅图中的23对染色体中每一对中的两条染色体形态都相同,所以这两幅图的差别主要就是第23对染色体男性与女性成对染色体的排序图
讲述:在1902年.美国的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
提问:那么根据麦克朗的发现,你们判断一下刚才的两幅图,哪个是男性的染色体排序图,哪个是女性的?第一幅图是男性的染色体排序图,因为在第一幅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与别的染色体不同,第二幅图则是女性的染色体排序图。
讲述:同学们所观察到的男性与女性的第23对染色体的差别,其实就足男性与女性染色体差别的关键所在.
提问:就是因为第23对染色体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人的性别差别,这对染色体既然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那么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从图上看,在男性与女性的染色体中分别有几对性染色体,它们有什么区别?叫做性染色体。男性与女性的体细胞大都只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而女性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
讲述:美国的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给这些与众不同的染色体起了名字。他们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些性染色体中的形态较大的称作x染色体,而把较小的称作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那对性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是—样的,都称作X染色体。
提问:请大家再来总结一下男性与女性染色体的异同点。
男性与女性染色体的异同点是:
(1)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
(2)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都含有一对性染色体。
(3)男性体细胞中的两条性染色体不同,形态较大的称作X染色体,而把较小的称作Y染色体。
(4)女性体细胞中的两条性染色体相同,都用x表示。
讲述:既然男性与女性性别的差异是由于性染色体的差异引起的,那么我们就来探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性染色体足如何来决定男女性别的。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人的有性生殖过程。
提问: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是如何变化的?

2.那么这23对染色体到23条染色体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1)父母的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能够形成精于和卵细胞的体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只含有23条染色体。
(2)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
提问:既然父方与母方的体细胞中的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于或卵细胞,那么根据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差异来分析一下,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件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在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都含有一对性染色体,所以在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细胞中都只能含有一条性染色体。由于男性的两条性染色体不同,所以男性会有产生两种不同的精子,一种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于。而女性体细胞中的两条性染色体都一样,所以女性只会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
讲述:虽然男性在一次生殖过程中会产生两种精于,但是这两种精于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种精于在生殖过程中是如何与卵细胞结合的,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表示精于与卵细胞的结合。
提问:(1)从图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图中显示这对夫妇可以生出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
(2)大家想一想如果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中一定是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吗?
这四个孩子不一定是两个男的两个女的。
(3)那么图中显示的是生出男孩与女孩的数目相同呢?还是几率相同呢?
应该是几率相同,就是说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机会是一样的,都是有50%的可能性,演示人的性别遗传示意图
提问: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这对你们有什么启发呢?

2.人的性别是一种性状,而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人的性别决定是否只与性染色体有关,而与基因无关呢?1.我们以后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武装头脑。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
2.不是的,人的性别既与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基因有关。
讲述:在1990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发现在Y染色体上只有一小段DNA是决定雄性性别的,也就是一个基因,到1992年.他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基因决定睾丸的形成。近年来,科学家发现Y染色体上还有3个基因,决定精子的产生和成熟。最近,科学家又陆续发现厂X染色体上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基因。所说人的性别既与性染色体有关,也与基因有关
人类的遗传病阅读书p80-83
回答:
(1)遗传病的定义和特点
遗传病室由于基因或染色体的突变而引起的并能够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疾病,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
(2)举例说出遗传病的种类
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蚕豆病、血友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完全由致病基因决定,不存在环境因素的作用。
多基因遗传病:腭裂、唇裂、精神分裂、糖尿病、冠心病等。受环境影响
染色体遗传病:先天愚型(21三体)、XXX综合征、XYY综合症等。不存在环境因素的作用
(3)遗传病的危害降低人口素质。
(4)遗传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计划生育
(5)什么是近亲?近亲结婚指什么?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
(6)什么是遗传咨询?
关于计划生育:
(1)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法定结婚年龄具体是多少岁?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3)晚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4)少生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稳定低生育水平。
(5)优生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育出有遗传病的孩子。
封闭式结束讲述: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了人类遗传的知识
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和基因决定,生男生女的几率是相同的。遗传学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81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