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精品教学设计与反思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精品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方法指导

本文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布满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导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朗读录音,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学生答:《蜀相》,诸葛亮)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背景链接

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殂(cú) 弘(hóng) 陟(zhì) 妄自菲薄(fěibó)

裨(bì)阙(quē)苟(gǒu)臧否(zānɡpǐ)

猥(wěi)夙(sù)驽(nú)攘(rǎng)

咎(jiù)诹(zōu)祎(yī)咨(zī)

颓(tuí)以遗陛下(wèi)长史(zhǎnɡ)行阵和睦(hánɡ)

性行淑均(xíng) 以塞忠谏之路(sè)

(2)词义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盖】句首语气词。

【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昭示,显示。

【刑】罚。

【臧否】赞扬和批评。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成诵。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第1段提出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作者在第2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交流点拨】严明赏罚。

3.第3段提出对后主亲贤的建议是什么?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交流点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交流点拨】“亲贤臣,远小人”。

5.文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什么?

【交流点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交流点拨】写此文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作者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在勉励后主。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刘备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刘禅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2.拓展延伸

请说出与诸葛亮有关的诗词名句。

【交流点拨】挥扇曾驱十万师,当年客至醒来迟。小乔弦断夫相妒,陆逊石迷马不驰。只为成名天下颂,空筹先主霸一时。传说蜀中不闭户,何不息兵乐耕织。

3.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全文。

(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出师表

晓之

五、课后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为了落实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解决学生畏惧学习古文的困难,我设计了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讲《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就接着提醒他们:“宋朝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们是否知道,这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已经被激起,我想本课教学的序幕已经拉开了!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的重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处。

精选阅读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精品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精品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四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

五、讲读第1段。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

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宜:应该。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学生讲述大意。

3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层次。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第1段。

2预习2—5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1段背诵情况。

二、讲读第2段。

1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

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三、讲读第3—5段。

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四、讨论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

2、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5段。

二、自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选择题。

(1)“卑鄙”的意思是()

A(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见识浅陋。

C地位低下。

D低微而鄙俗。

(2)“尔来”的意思是()

A从那时以来B你来C算来D从来

(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C将军宜往驾顾之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今以蒋氏观之

E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F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

A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

B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C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

D不想与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

A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原因

C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

D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评后主不器重自己

2“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3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

合成词:成语:

4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参考答案:

1(1)D(2)A(3)A、C(4)A、F(5)B(6)B2又3咨询三顾茅庐4(略)

三、指名学生说说第7段的大意。教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

四、讨论问题。

1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

六、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部分,预习第三、四部分。

第四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分析结构层次。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第三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

1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参考答案: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

3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第四部分(9)结束语

教后反思:本文内容比较艰深,因此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化繁为简,逐字逐句逐段去疏通、理解、记忆。切不可囫囵吞枣,吃夹生饭。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出师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⑵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⑴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⑵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cuí)疲弊(bì)陛下(bì)妄自菲薄(fěibó)恢弘(hóng)以塞(sè)驽钝(nú)裨补阙漏(bìquē)陟罚(zhì)臧否(zāngpǐ)郭攸之(yōu)行阵和睦(háng)费祎(yī)长史(zhāng)猥自(wěi)夙夜忧叹(sù)咨诹(zōu)以遗陛下(wèi)以彰其咎(jiū)斟酌(zhēnzhuó)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中道:中途
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诚:实在,确实。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
殊遇:特别厚待。
遗德:遗留的美德。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3、请学生翻译第2段:
一体:指国家的官员。
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的人。
昭: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4、请学生翻译第3段:
良实:善良的人,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以:以是,因此。
愚:古时自称,我。
广益:更多的益处、成效。
5、请学生翻译第4段:
晓畅:通晓,精通。
行阵:队伍,指军队。
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6、请学生翻译第5段:
亲: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所以: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兴隆:兴旺发达。
倾颓:倾覆衰败。
未尝:没有一次。
痛恨:痛心遗憾。
计日而待: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
7、请学生翻译第6段。
躬: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
闻达:闻名作官。
由是:因此。
感激:感动、激动。
驱驰:快跑,喻奔走效劳。
有:通“又”,表余数。
8、请学生翻译第7段。
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未能办到。
三军:指全军。
庶:差不多。
职分:职责。
9、请学生翻译第8~9段。
效:重任。
不效:不能实现。
兴德:发扬美德。
察纳:观察采纳。
不胜:不尽。
涕零:流下眼了。
10、朗读课文,要求朗朗上口。
四、小结
1、古今词义: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非常恨。
布衣: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一词多义:
效: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感谢。臣不胜受恩感激。
3、词性活用: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恢弘志士之气。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此皆良实。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优劣得所。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亲贤臣。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远小人。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攘除奸凶。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4、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稗补阙漏。
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
介词,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时间以受命以来。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或组词
1、薄:
(妄自菲薄)()
2、塞:
(以塞忠谏之路)()
3、行:
(行阵)(性行淑均)
4、否:
(陟罚臧否)()
5、遗:
(以遗陛下)()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益州疲弊。2、盖追先帝之殊遇。
3、恢弘志士之气。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先帝不以臣卑鄙。
6、由是感激。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诵课文,熟读成诵。
2、思考课后练习,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翻译了课文,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主要内容和主要写作特色。
三、正课
1、朗诵课文,尽量背诵。
2、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
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3、提问:
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
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4、提问: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
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5、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讨论并归纳: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6、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
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
“兴隆”
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
稳定的后方。
7、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讨论并归纳: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
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8、提问: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
“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9、提问;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讨论并归纳;“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10、提问: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
室,还于旧都”。
11、提问: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⑴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⑵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12、提问: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讨论并归纳:
⑴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联系北伐失败,自贬三等,去丞相号,说明此绝非虚语)
13、提问: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讨论并归纳:
⑴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⑵书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
诏”。
14、提问: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讨论并归纳: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15、提问: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
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四、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凤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报先帝而忘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神九之任也。
1、选出于“故五月渡沪”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趋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2、选出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遂许先帝以驱驰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3、上文中‘由是感激”的“是”是指代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
答:u/u。
4、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庶竭努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附译文】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土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当有差别。如果有做坏事j犯律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廷和相府有不同的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伟、董允等人,都善良诚实,志向和心思都忠贞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人我以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情善良,做事公正,对军事精通熟练,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曾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可以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心,把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间,每逢跟我谈论这些,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正直、有才干而且能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分,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激,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21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沪水,深入到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恢复汉家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毫无保留的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实现讨伐曹魏、复兴汉朝的大业,如果不能实现就冶我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建议,就应当责备郭攸之、费袜、董允等人的怠慢,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亲自多加考虑,(向他们)询问治国的正确道理,认识、采纳正确的意拗深切的追念先帝的遗命。(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着这篇表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
什么。
【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或组词
1、bóbáo(薄纸)
2、sèsāi(堵塞)
3、hángxíng
4、pǐfǒu(是否)
5、wèiyì(遗失)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贫困衰弱。
2、特殊待遇。
3,发扬光大。
4、痛心遗憾。
5、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6、感动激动。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3、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D、
2、D
3、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分,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

出师表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出师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课例名称出师表

二、执教教师

三、指导教师

四、课型精品课

五、学段(年级)九年级

六、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七、教学流程图

说明:

图形 意义说明

开 始、结束、一般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老师活动

判断

重要内容

流程线

教学构思

一、教学分析

《出师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懂文言词语的含义,积累文言字词知识,疏通文意。同时注意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本文作者诸葛亮的事迹广为流传,学生对他也是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方言常识等都有一定的基础,虽然此文篇幅较长,又有较多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现象,但文意疏理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一般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就能解决,所以这方面无需讲太多,而应把自学的能动性还给学生。另一方面,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时代意义,引导他们去传承和发扬是本文的一个拓展。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能分析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能分析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能够自读本文,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和以直译的方式翻译全文,会背诵全文。

情感目标: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能分析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难点: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法:通过自行解决字词、句子的翻译,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研讨点拨法: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探究,解惑。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3、拓展欣赏法: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探究赏析。

四、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能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表”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2、完成“学生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袖珍话筒。

五、教学过程构思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诸葛亮家喻户晓,学生对他的生平事迹较为了解,并且兴趣浓郁,不需花费多在力气即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朗读,反复朗读,熟读课文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朗读,力争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并借助参考资料,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从课堂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到。淡化教师的讲解,减少教师的参与,突出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3、借助工具书,学生理解翻译

学生怕学文言文,主要怕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的翻译。而且长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故意淡化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参考书,例如《文言文全解》《古诗文阅读》等,学会使用,充分使用,达到自学的目的。

4、思考释疑,理解主题

在梳理文意时学生反应敏捷,对课文的理解很准确到位,可见充分的朗读,以及借助工具书,学生完全可以自学。

5、赏写训练,于想象中感受作者品格,提高写作能力.

课外拓展的内容是仿照《不朽的失眠》,通过想象诸葛亮写作此表时的当情当景,体味作者良苦用心,体会作者的忠心,同时提高写作能力。这个内容极其新奇,学生兴趣浓厚,他们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心中的诸葛亮表现出来,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的理解。这一环节成为整节课的亮点和兴奋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57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