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多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 > =
还剩下多少? -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多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 > =
还剩下多少? -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比较
一、单元 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 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动物乐园
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 探究活动
1、 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 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 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 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 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1)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 数周围的实物
3、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 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课时 高矮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第三课时 轻重
一、教学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 总第 13 课时
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 (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第 三 单元、课题 还剩下多少 总课时第 14 课时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教学反思:
第 三 单元、课题 可爱的小猫 总课时第 15 课时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 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3—1=2 1+4=5
2—1=1 5—1=4
1—1=0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总第16课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 5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O?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师: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 探究新知
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我们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划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划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来:0+0=0 1-1=0 2-2=0 3-3=0 4-4= 0 5-5=0
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的类似。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一
4+1=5 5—2=3
5—3=2
作业布置: 32页第4题。
课后反思:
课题: 猜数游戏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 1 2 3 4 5
5 4 3 2 1
课后反思:
课题: 背土豆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课后反思:
课题: 跳 绳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
教材第3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 ) 5+3( ) 6+3( ) 9—9( ) 2+6( ) 4+5( )
课后反思:
课题: 可爱的企鹅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1:1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二幅图)
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
2、引导学生画图,列式。
3、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课本42页“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5+3=8 3+5=8
8-2=6
作业设计:
看图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 小鸡吃食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 ⑦ ⑤
① ⑨
⑥ ④
⑤ ⑧ ③
课后反思:
乘 车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
(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1+4=7)或(2+3+2=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
5、(电脑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
课题: 练习二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
学生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
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
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口+口=口
B类
6+2=( ) -1=( )-4=
( )+5=( )+1=( )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 做个加法表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
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我会算。
1+9= 8—5= 6—5= 2+6=
8—4= 10一7= 7—4= 4+6=
(考查知识点:i0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B类
找规律。3+O 3+1___3+3___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法表中规律;能力要求:能够观察找出规律并仿照写算式)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动物乐园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课时高矮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第三课时轻重
一、教学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times;”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文具”一课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五课时。如何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用品这一情境,通过找朋友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体会到数与实物的对应思想。在此基础上,教材再通过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文具、写一写、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6~10各数的书写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建立数感。 中要注意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充分运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二、 目标:
1.通过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认真倾听他人想法、合作学习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2.使学生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具体意义,学会顺数和倒数的数数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掌握6~10各数的书写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文具盒、数字卡片、书写方格本。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内容:
(一)活动一:找朋友。
1.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挂图演示文具店情境,出示5种精美的文具画面)小熊文具店开张了,瞧!商店里都准备了哪些文具?你喜欢哪些?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我最喜欢铅笔,因为我每天写字都要用到它。
生2:我喜欢铅笔,还喜欢尺子,它可以用来量东西有多长。
生3:我样样都喜欢,我每天都要用到它们。
师:对啊!文具是我们贴心的好朋友。看到这些精美的文具,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1:文具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生2:我想买一些回去。
生3:我想数一数每样各有多少个。
……
2.数一数、连一连、说一说。
师:每一样文具到底有多少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数字交朋友。(板书出示6~10这些数字,如课本主题情境图。)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在课本第10页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学生活动)
师:谁来汇报?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你的数法和这些小朋友的一样吗?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1:我数铅笔,1枝、2枝、……,共10枝。
(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
生2:我也数铅笔,先数上面有5枝、下面有5枝,合起来共10枝。
生3:我数卷笔刀,2,4,6,8,共8个。
生4:我数橡皮擦,我竖着数,一行有3个,3行有9个。
……
(活动反思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并练习,然后进行四人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中学会数数,并了解到数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与借鉴中,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及时地评价、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
(二)活动二:实践活动——数文具。
师:开学了,小朋友也准备了自己喜欢的文具,我们一起把文具拿出来,由小组长组织大家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家一块来数一数每样文具有几个,再用数字卡片在文具的旁边表示出来。
(学生分别行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汇报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我们小组的铅笔共有9枝,橡皮擦有4块,卷笔刀有3个,水彩笔2枝。
组2:我们小组的橡皮擦有4块,铅笔11枝,自动笔芯2盒,卷笔刀4个。
组3:我们小组有3个小朋友,铅笔有6枝,尺子1把,卷笔刀3个,橡皮擦3个,合起来一共有13样东西。
师: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在刚才的小组活动中,老师看到第3小组的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很有次序地开展小组活动,动作也很快,我们奖励他们小组每人一张合作卡。(学生对第3小组给予了掌声鼓励。)
(活动反思通过小组活动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把观察与操作、思维与语言、具体事物与数学符号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教学中通过对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指导和适时评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与意识。)
(三)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10这些数字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下座位去数一数,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手指数数、有的在和小朋友尽情地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们的两只手共有10个手指头。
生2:教室里有6支日光灯、3把扫把。
生3:体育课报数我站在第一排第9个。
生4:我每天都坐6路车回家,要坐7站才到家。
生5:我用过10元钱,还见过50元、100元钱。
生6:扑克牌上面有这些数字。中央电视台有1~12台,我也看见过这些数字。
生7:我的生日是2005年6月17日。
……
师:小朋友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得还真仔细,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我们也经常要用到这些数。
(活动反思通过联系实际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展开想像和思维的翅膀,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理解数的意义,培养数感,进而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活动四:写一写、评一评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已经和6~10这些数字交上了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字吗?
生:会!
师:小朋友自己看书学一学,在书上写一写,注意看清字的起笔和落笔的顺序,写的时候还要保持整洁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字,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想一想,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小朋友在写哪个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1:我觉得8最难写,我老是写不好。
生2:我觉得10字的那个0还是很难写。
生3:我提醒小朋友写6时写在右半格,下面的圈要写圆一点。
生4:我还想提醒大家,写6的时候要从上面开始写到下面,一笔写成。
生5:我想提醒大家10字要占两个格子。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好的,有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写8的时候,要一笔完成,从上面的中间起笔,弯曲往下,回到起笔的地方。写的时候要上下一样大,写饱满些。(师示范写8,学生书空。)
……
师:除了这几个数字,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写数字7和9时要注意写一竖时要稍微斜些。(师示范写7和9,学生跟着书空。)
3.练习与评价。
师:好了,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小朋友可以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再写几个,也可以试着写一些你感到有趣的数字,比如你的生日、你家的电话号码……看谁能得到今天的写字星。
(学生很感兴趣地进行第二次书写练习。)
师:认为自己写得有进步的小朋友可以在本子上画一个喜欢的水果,还可以把写好的,给小组的同学评一评。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小组长可以发给他一颗写字星。(小组评价)
(活动反思数字书写的规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要求之一。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初步学写了这些数字,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了写字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碰到困难、提出问题、合力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习惯。通过组织写一写、评一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给别人提出合理意见,培养学生的自评和他评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活动五:游戏乐园。
1.游戏(一):找朋友。
请5个小朋友分别拿着6~10这些数字,老师和其余的小朋友手上都拿着一张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或符号图示。
(全班唱着“找朋友”的歌曲,开始了游戏。)
生1:我是5,我的朋友在哪里?
持和5相对应图片的小朋友齐声答道: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评价)
……
生5:我是10,我的朋友在哪里?
这时,持和10相对应图片的老师和小朋友齐声答道:你的朋友在这里。并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小朋友,我们一共有几个人?老师排在左边数起的第几个?(师出示手势指明方向。)
生:一共有10个人,从左边数起老师排在第7个。
师:想一想,杨茗站在左边数起的第几个?
生:第9个。
师:你们能提出一些像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下面请同桌互相来玩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
(活动反思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将学习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良好。这一环节通过师生共同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感受到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同时体会基数与序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2.游戏(二):数字游戏。
师:平时你们玩过跟数字有关的游戏吗?
生:体育课玩过报数游戏,还玩过拍手游戏。
师:想不想玩一玩拍手游戏?杨烨小朋友一个人坐,老师和他玩,其余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也来玩一玩。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玩着开心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活动反思课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学生平时常玩的一些数字游戏,并把它引进课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刚才的拍手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数字?请小朋友在你们的数字方格本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再和你的同桌互相评一评。
生1:我是这样写的,1,2,3,…,9,10。
生2:我是这样写的,10,9,8,…,2,1。
师: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一个是从小到大排,一个是从大到小排。
生2:一个是顺着数,一个是倒着数。
……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倒着数的现象吗?
生1:过年的时候见过,大家一起数10,9,8,7,…,2,1,新年好!
生2:老师有时候说,给你们10秒钟收拾桌面。10,9,8,7,…,2,1,时间到,小朋友就都坐好了。
师:小朋友观察生活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来倒数10下,看谁的桌面收拾得最整齐!
生:10,9,8,7,…,2,1。
(活动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举例,让学生自己感受顺数与倒数,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3.说说感受。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我认识了很多数字,还会写6~10这些数字。
生2:我觉得这节数学课很好玩,我很开心。
生3:我学会了顺着和倒着数数,还懂得了要爱护我们的文具。
生4:我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我们学过的数字。
……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样开心。老师希望小朋友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在生活当中你们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更加聪明起来。
师:在教室里、在你家里,什么物体的数量还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数字表示呢?找一找,记一记,明天来和大家说说,也可以把今天学过的数字练习写一下。
七、板书设计:
文具
1、找朋友:
2、数一数、连一连:
3、书写:
文本框:
八、作业布置:
1、每课一练《文具》。
2、优+学习方案《文具》。
3、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6-10这五个数字,每个各写一行。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5+39+08+24+3
9—78—47—36—4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多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一共有多少?+
还剩下多少?-
0表示:一个也没有起点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5+39+08+24+3
9—78—47—36—4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多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一共有多少?+
还剩下多少?-
0表示:一个也没有起点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具体安排了如下一些内容: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的编写和安排
(一)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即准备课。准备课就是要为儿童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做一些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同时也为教师进行正式教学做好一定准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认数字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会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七单元:加减法(二),“捆小棒”。会表示20以内的两位数,并理解位置原理,进一步发展数感。
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意义。
例如:让学生自己看数去发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教材每一个数都通过主题画让学生数各种实物,突出它们的数量都是某一数量;结合“快乐的家园”进一步认识“1”的丰富的意义,再迁移到对2、3……的认识,并初步体会数还有表示顺序的作用(序数);结合“小猫钓鱼”的情境,观察鱼的数量变化,发现“0”可以表示没有,同时也要知道0也可以表示起点和界限,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
另外,这几个单元还体现了儿童从“动作把握→图象把握→符号把握”反复循环的认识发展规律,并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体验。
例如:生活中的数,是让孩子们动手数数,看图说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是让他们先数出数目比大小,再看图自己比大小,然后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捆小棒”这一节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经历20以内数的具体操作及认识过程,初步体会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再例如第二单元的比较,教材的设计非常有条理:比一比:让同桌两位同学经历比较高矮的实践活动,体验比高矮的正确方法,并进行交流。说一说:你怎样判断蚂蚁爬行路线长短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称一称:比较1只苹果和1只梨的轻重,先掂一掂,再称一称,体验称是比较物体轻重的好方法。练一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或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学习倾听和质疑。
(二)关于“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例如:有“几支铅笔”“摘果子”“乘车”“搭积木”等,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编排的。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如:加减混合安排的课例:“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看电影”“有几只企鹅”“分苹果”“搭积木”等。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鼓励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算法。例:“有几瓶牛奶”?用画呈现情境:两箱牛奶(每箱可装10瓶),其中一箱有9瓶牛奶,另一箱有5瓶:9+5=?
(1)直接去数图中的两箱牛奶。
(2)先手数出9根和5根小棒,放在一起数。
(3)观察图发现,先从5瓶箱里取出1瓶把另一箱装满,答案是14瓶。
(4)把有9瓶的箱当成满箱,这样共有15瓶,再减1瓶,得14瓶。
(5)9+5=9+1+4=10+4=14
(6)9+5=5+9=5+5+4=10+4=14
(7)9+5=5+9=5+10-1=15-1=14等等。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从“操场上”开始提出“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此后,教材至少有5处提出同样的问题和要求。可以说会提出问题比会理解问题更重要。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分两个单元进行。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看到的物体,体会这几个方向,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先认识体,再认识面。
(二)空间观念是自觉地把握空间,使用图形的意识和能力。
1.以图形为载体,以生活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为学习活动的主题。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3.会直观地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在教学中要注重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经历在现实中描述与交流物体间的位置与顺序,例如:“你相邻的同学是谁?”“教室里有什么?”“指一指”文具盒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等;让学生动手做,获得空间与形象思维的体验,例如:“我说你摆”动手搭你喜欢的东西等。
三、怎样把握“分类”与“统计”的教学要求
(一)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如:“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习看图数数,学习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
(二)经历统计初步活动,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1.统计是一门数据处理的学问。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统计图表);数据的分析(作出推断)。
2.统计活动的每个环节怎样进行,要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出注意,想办法,经历全过程。
3.统计图表是统计的必要手段,而非目的。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
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
“文具”一课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五课时。如何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用品这一情境,通过找朋友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体会到数与实物的对应思想。在此基础上,教材再通过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文具、写一写、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6~10各数的书写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建立数感。教学中要注意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充分运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认真倾听他人想法、合作学习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2.使学生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具体意义,学会顺数和倒数的数数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掌握6~10各数的书写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文具盒、数字卡片、书写方格本。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内容:
(一)活动一:找朋友。
1.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挂图演示文具店情境,出示5种精美的文具画面)小熊文具店开张了,瞧!商店里都准备了哪些文具?你喜欢哪些?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我最喜欢铅笔,因为我每天写字都要用到它。
生2:我喜欢铅笔,还喜欢尺子,它可以用来量东西有多长。
生3:我样样都喜欢,我每天都要用到它们。
师:对啊!文具是我们贴心的好朋友。看到这些精美的文具,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1:文具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生2:我想买一些回去。
生3:我想数一数每样各有多少个。
……
2.数一数、连一连、说一说。
师:每一样文具到底有多少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数字交朋友。(板书出示6~10这些数字,如课本主题情境图。)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在课本第10页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学生活动)
师:谁来汇报?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你的数法和这些小朋友的一样吗?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1:我数铅笔,1枝、2枝、……,共10枝。
(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
生2:我也数铅笔,先数上面有5枝、下面有5枝,合起来共10枝。
生3:我数卷笔刀,2,4,6,8,共8个。
生4:我数橡皮擦,我竖着数,一行有3个,3行有9个。
……
(活动反思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并练习,然后进行四人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中学会数数,并了解到数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与借鉴中,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及时地评价、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
(二)活动二:实践活动——数文具。
师:开学了,小朋友也准备了自己喜欢的文具,我们一起把文具拿出来,由小组长组织大家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家一块来数一数每样文具有几个,再用数字卡片在文具的旁边表示出来。
(学生分别行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汇报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我们小组的铅笔共有9枝,橡皮擦有4块,卷笔刀有3个,水彩笔2枝。
组2:我们小组的橡皮擦有4块,铅笔11枝,自动笔芯2盒,卷笔刀4个。
组3:我们小组有3个小朋友,铅笔有6枝,尺子1把,卷笔刀3个,橡皮擦3个,合起来一共有13样东西。
师: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在刚才的小组活动中,老师看到第3小组的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很有次序地开展小组活动,动作也很快,我们奖励他们小组每人一张合作卡。(学生对第3小组给予了掌声鼓励。)
(活动反思通过小组活动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把观察与操作、思维与语言、具体事物与数学符号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教学中通过对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指导和适时评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与意识。)
(三)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10这些数字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下座位去数一数,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手指数数、有的在和小朋友尽情地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们的两只手共有10个手指头。
生2:教室里有6支日光灯、3把扫把。
生3:体育课报数我站在第一排第9个。
生4:我每天都坐6路车回家,要坐7站才到家。
生5:我用过10元钱,还见过50元、100元钱。
生6:扑克牌上面有这些数字。中央电视台有1~12台,我也看见过这些数字。
生7:我的生日是2005年6月17日。
……
师:小朋友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得还真仔细,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我们也经常要用到这些数。
(活动反思通过联系实际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展开想像和思维的翅膀,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理解数的意义,培养数感,进而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活动四:写一写、评一评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已经和6~10这些数字交上了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字吗?
生:会!
师:小朋友自己看书学一学,在书上写一写,注意看清字的起笔和落笔的顺序,写的时候还要保持整洁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字,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想一想,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小朋友在写哪个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1:我觉得8最难写,我老是写不好。
生2:我觉得10字的那个0还是很难写。
生3:我提醒小朋友写6时写在右半格,下面的圈要写圆一点。
生4:我还想提醒大家,写6的时候要从上面开始写到下面,一笔写成。
生5:我想提醒大家10字要占两个格子。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好的,有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写8的时候,要一笔完成,从上面的中间起笔,弯曲往下,回到起笔的地方。写的时候要上下一样大,写饱满些。(师示范写8,学生书空。)
……
师:除了这几个数字,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写数字7和9时要注意写一竖时要稍微斜些。(师示范写7和9,学生跟着书空。)
3.练习与评价。
师:好了,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小朋友可以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再写几个,也可以试着写一些你感到有趣的数字,比如你的生日、你家的电话号码……看谁能得到今天的写字星。
(学生很感兴趣地进行第二次书写练习。)
师:认为自己写得有进步的小朋友可以在本子上画一个喜欢的水果,还可以把写好的,给小组的同学评一评。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小组长可以发给他一颗写字星。(小组评价)
(活动反思数字书写的规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要求之一。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初步学写了这些数字,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了写字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碰到困难、提出问题、合力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习惯。通过组织写一写、评一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给别人提出合理意见,培养学生的自评和他评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活动五:游戏乐园。
1.游戏(一):找朋友。
请5个小朋友分别拿着6~10这些数字,老师和其余的小朋友手上都拿着一张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或符号图示。
(全班唱着“找朋友”的歌曲,开始了游戏。)
生1:我是5,我的朋友在哪里?
持和5相对应图片的小朋友齐声答道: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评价)
……
生5:我是10,我的朋友在哪里?
这时,持和10相对应图片的老师和小朋友齐声答道:你的朋友在这里。并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小朋友,我们一共有几个人?老师排在左边数起的第几个?(师出示手势指明方向。)
生:一共有10个人,从左边数起老师排在第7个。
师:想一想,杨茗站在左边数起的第几个?
生:第9个。
师:你们能提出一些像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下面请同桌互相来玩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
(活动反思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将学习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良好。这一环节通过师生共同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感受到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同时体会基数与序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2.游戏(二):数字游戏。
师:平时你们玩过跟数字有关的游戏吗?
生:体育课玩过报数游戏,还玩过拍手游戏。
师:想不想玩一玩拍手游戏?杨烨小朋友一个人坐,老师和他玩,其余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也来玩一玩。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玩着开心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活动反思课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学生平时常玩的一些数字游戏,并把它引进课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刚才的拍手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数字?请小朋友在你们的数字方格本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再和你的同桌互相评一评。
生1:我是这样写的,1,2,3,…,9,10。
生2:我是这样写的,10,9,8,…,2,1。
师: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一个是从小到大排,一个是从大到小排。
生2:一个是顺着数,一个是倒着数。
……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倒着数的现象吗?
生1:过年的时候见过,大家一起数10,9,8,7,…,2,1,新年好!
生2:老师有时候说,给你们10秒钟收拾桌面。10,9,8,7,…,2,1,时间到,小朋友就都坐好了。
师:小朋友观察生活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来倒数10下,看谁的桌面收拾得最整齐!
生:10,9,8,7,…,2,1。
(活动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举例,让学生自己感受顺数与倒数,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3.说说感受。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我认识了很多数字,还会写6~10这些数字。
生2:我觉得这节数学课很好玩,我很开心。
生3:我学会了顺着和倒着数数,还懂得了要爱护我们的文具。
生4:我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我们学过的数字。
……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样开心。老师希望小朋友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在生活当中你们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更加聪明起来。
师:在教室里、在你家里,什么物体的数量还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数字表示呢?找一找,记一记,明天来和大家说说,也可以把今天学过的数字练习写一下。
七、板书设计:
文具
1、找朋友:
2、数一数、连一连:
3、书写:
文本框:
八、作业布置:
1、每课一练《文具》。
2、优+学习方案《文具》。
3、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6-10这五个数字,每个各写一行。
课题有几只小鸟
(7、6、5加几的进位加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
生:(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想一想,填一填。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6=137+6=13
作业设计P84第3题。
课后反思
课题练习三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计算9、8、7、6加几。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速度。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游戏活动。
拍手说唱“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用它加减不用愁。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1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2、练习三第2题。(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4、第4题。本题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5、第5题。看谁的小花开的最快?(采用游戏的形式,要求又快又准)
6、第6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7、第7题。要求准确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8、第8题。本题可以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如:师举出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
三、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三第9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填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
(拓展:方格里最小或最大能填几,讨论应填数的范围。)
学生说题意。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
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练习三
1、认真看题;
2、同桌两人要互相帮助;
3、说出完成练习时思考的过程;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你还可以怎样想?
6、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设计练习三第3、7题。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加法表课型整理复习课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板书设计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业设计做个加法表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总结:
数学好玩
本单元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思想。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本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淘气的校园。
第二部分:数学游戏---------一起做游戏。
课时分配:
1、淘气的校园(综合与实践)约2-3课时;
2、一起做游戏(数学游戏)2课时。
单元教学说明:
数学好玩的内容,不做期末笔试的统一要求。
课题淘气的校园课型实践与综合课
教学目标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课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课间做什么呢?(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在下课后的课间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丰富呀!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课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议一议,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来说说呢?(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小眼睛可真明亮,看得多仔细呀!那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是最会思考的小朋友!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可巡视,听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结果。)
师:讨论结束,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7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学生发言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师:(2)师:回答得可真棒,你们都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录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记录数学信息的方法,合理适当的方法都可以给予表扬,要求学生能够记录清晰明白即可。)
师:(3)师: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老师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拿出你们桌上的记录本,小组内以分工的形式,一个同学用笔记录下其他小朋友的数学信息,其他的小朋友可以汇报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记录数学信息,教师可巡视小组的完成情况,适当的给予指导。)
师:(4)大家的观察都很仔细,老师也发现了图中的数学信息想要和同学们分享呢!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物体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二、想一想,做一做:
师: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快有准确!(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组员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然后在班级的中大胆说出自己组内的信息记录。)
三、全课总结:通过了这节课,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
四、自我评价。
根据课本第89页一个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淘气的学校
作业设计
课题一起做游戏课型数学游戏课
教学目标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积木、扑克牌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内容:
1、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4、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钟表,但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应该把这一点作为本单元难点。
单元教学方法:
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课时完成。
课题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2、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了解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范例教学
教具准备CAI课件、模型钟。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倾听西华门的钟声(几时整敲几下,几时半敲一下。)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热烈讨论。)
四、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五、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六、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第3题:拓展提升。
观察大树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知道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其他的记时方法。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时针:又短又粗分针:较长较粗
整时:分针指向12,半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两个数字的中间。
作业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校园》教案北师大版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可爱的校园。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这10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10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认识了1—10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10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教学1—10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10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xxjxSJ.cn-小学教学设计网]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10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10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
课堂 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而开放的情境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发现学生独特的见解。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仅认识了一天中的其它时刻,而且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性。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数。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教 具:自制课件,实物钟。
学 具:每小组一张情境图及每人一张时间表示图,每人一个学具钟。
三、教学重点:会看钟面的整时和半时数
四、教学难点:会看半时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愿望。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仔细听。(电脑放歌曲)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师:猜猜它是谁?
3、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钟表)
4、师:喜欢这些钟表吗?那我们现在就和他们交朋友吧!(板书课题)
5、师:你已经了解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你还想和小伙伴交流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儿歌,作为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各种各样的钟表在优美的音乐中播出,拓宽了学生对各种钟表的认识,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另外,老师通过对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可以较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要变了,(从课件演示的钟表中抽象出钟表面图)睁开眼睛,这些都是钟表的面,观察一下,钟表面上有些什么?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对钟表面的认识情况。
(有的生拿学具钟,有的看屏幕上的钟面……)
学生汇报(得以下答案):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点击闪烁),配有画外音:我的身子长,我叫分针,我的身子短,我叫时针。③若有学生汇报发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是一样的,课件就演示。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依托经验,自主探究,认读整时、半时。
1、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请同学们看图:
屏幕依次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景图: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出示书上90页的图。)仔细观察这些图,请你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和半点。
2、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六个钟面。
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
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
3、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师手指黑板上的钟面),你认为这些钟面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到黑板前整理钟面)
师:你是怎样分类的呢?
(整时的分一类,半时的分一类)
4、师: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半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
5、结论:分针指着12,(点击闪烁),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点击闪烁),分钟指着6(点击闪烁),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点击闪烁)。
(设计意图: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针表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整个过程由小组讨论,分组汇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较优秀的学生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6、反馈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1)屏幕出示,苹果钟:“我的朋友在哪里”(钟面指着2时)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小猫钟:“我的朋友在哪里”(指着11时)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2)师用实物钟拨一时间,问:“我的朋友在哪里”(3时半)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3)接着: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出题拨钟,并相互评价。
(4)小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其他三人进行拨钟练习,并相互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认识时刻表示法。
1、示范时刻表示法:
师:6时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6时,6:00)
7时半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7时半,7:30)
2、找朋友游戏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张表示时刻的卡片,你的卡片跟黑板上哪一个钟面是好朋友呢?你就把他站在这个钟面下。(开始吧!)
全班到黑板上找朋友。(放找朋友的音乐)大家找到了朋友,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只有一个同学找不到朋友。
师:你怎么啦?(生找不到这张卡片的朋友。)
师:大家帮他找找看,黑板上有这张卡片的朋友吗?(没有)
师给生一个实物的钟面,问: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生拨时间)
师:你这个钟面跟黑板上的哪些是同一类的?你应该把这个钟面贴在哪里呢?(该生把钟面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如果按部就班地逐个教学时刻表示法,学生必然兴趣不大,因此,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使学生在游戏中乐于学习,使课堂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气息。除此,这个环节设置了一个学生找不到对应时刻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解决问题,培养问题的意识。)
(五)寓练于乐,寓练于生活。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所以老师想奖励大家,给大家讲一个公鸡和小猪的故事。
电脑讲故事:看,公鸡在打鸣,这是早是几时?(生答):6时。小公鸡喊小猪:“嗨,快起床吧。”小猪说:“再睡一会。”
这是几时?(生答):7时半。小公鸡问:“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中午几时?(生答):中午12时半。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教室做作业吧。”小猪嘟着嘴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几时?(生答):4时。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劳动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晚上几时?(生答):8时。小公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小猪却还在忙着赶作业呢!
2、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公鸡和小猪谁做得好呢?
3、师:小公鸡每天都按时起床、学习、劳动和休息,养成了非常好的生活习惯。你能把你一天是怎样安排的,说给同桌听一听吗?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数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思想熏陶的和谐统一。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规律,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六)实践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挺合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安排星期天的时间吧!请拿出“快乐星期天”的情景图,四人小组合作,在图上写出合理的时间。
(学生交流、讨论,在情景图中写时间)
师:哪一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星期天的。
各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在情景中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钟表的知识,希望你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着学习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小芳的上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659.html
更多